今天给各位分享区大相代表作品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区大相简介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
区大相《送人还山》的意思?
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心之情
君从山中来,复向山中去。
长啸谢人群,浊世不可住。
夜雨长瑶草,晨风送鸾驭。
以我一片心,挂向瑶台树。
简约之美,意境诗词(570):明·区大相~经碧云村
原诗:
门掩松溪石路斜,碧云开尽见人家。
客来惯煮胡麻饭,春到先收谷雨茶。
原作者~明,区大相
简约之美①:
松溪石路斜,碧云见人家。
客来胡麻饭,春收谷雨茶。
简约之美②日本俳句:
《谷雨碧云村》
碧云见人家,
春到先收谷雨茶,
松溪石路斜。
再创作者~,诸葛二哥
关于朝霞的诗句大全(描写朝霞诗词大全)
1.描写朝霞诗词大全
关于朝霞的古诗有: 1、夜后邀陪明月,晨前独对朝霞。
——元稹《一七令·茶》 2、谁遣虞卿裁道帔,轻绡一匹染朝霞。——李贺《南园十三首》 3、餐六气而饮沆瀣兮,漱正阳而含朝霞。
——屈原《远游》 4、芙蓉湖上芙蓉花,秋风未落如朝霞。——纳兰性德《送荪友》 5、虹霓纷其朝霞兮,夕淫淫而淋雨。
——庄忌《哀时命》 6、酣饮终日夜,明灯继朝霞。——张华《轻薄篇》 7、化工著意呈新巧,翦刻朝霞饤露盘。
——贺铸《翦朝霞(牡丹同前)》 8、疑是洛川神女作,千娇万态破朝霞。——徐凝《牡丹》 9、对琼蘂之无征,恨朝霞之难挹。
——陆机《叹逝赋》 10、忽疑行暮雨,何事入朝霞。——杜甫《花底》。
2.描写早晨朝霞的诗句
描写早晨朝霞的诗句
1、《咏初日》——宋代赵匡胤
太阳初出光赫赫,千山万山如火发。
一轮顷刻上天衢,逐退群星与残月。
译文:初升的朝阳红光四射,照耀得千山万山如同着了火一样。一轮红日在广阔的天空任意通行,红日逐退星月,普照大地。
2、《忆江南》——唐代白居易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译文:太阳升起来时江边的花被霞光染得比火还要红,春天到来时,江水绿得像蓼蓝草的颜色那么诱人。
3、《金山观日出》——宋代陆游
遥波蹙红鳞,翠霭开金盘。
译文:风吹过,江面就像是红色的鳞片,云间像是有一个金色的圆盘在挂着。
4、《晓日》——唐代韩偓
天际霞光入水中,水中天际一时红。
直须日观三更后,首送金乌上碧空。
译文:天边霞光映入水中,一时水中映出的天际一片通红。只要在泰山日观峰一直等到三更以后,就会看到第一轮红日被送上蔚蓝的天空。
5、《惠州王紫诠太守筑罗浮子日亭落成作歌寄之》——清代梁佩兰
天鸡大叫海水动,海中涌出金盘圆。
译文:天鸡高声啼鸣,海水开始翻腾,一轮圆圆的金盘从海中喷薄而出。
3.描述朝霞的诗句有哪些
《杂诗》张协 朝霞迎白日,丹气临汤谷。
《浣溪沙》韦庄 一枝春雪冻梅花,满身香雾簇朝霞。
《踏沙行》晏几道 宿雨收尘,朝霞破暝,风光暗许花期定。
《送韩校书江西从事》马戴 夕阳临孤馆,朝霞发广津。
《相和歌辞·江南曲八首》刘希夷 落花两袖红纷纷,朝霞高阁洗晴云。
《畴昔篇》骆宾王 掩映飞轩乘落照,参差步障引朝霞。
《七夕曝衣篇》沈佺期 朝霞散彩羞衣架,晚月分光劣镜台。
《木兰花/玉楼春》柳永 翦裁用尽春工意。浅蘸朝霞千万蕊。
《减字木兰花·荷花风细》谢逸 残漏疏钟。肠断朝霞一缕红。
《朝中措·山矾风味更梨花》赵彦端 惟有相思两地,可怜淡月朝霞。
《念奴娇·雕裘夜冷》姚勉 早晚联镳花底去,共看朝霞银阙。
《游徐城河忽见清淮,因寄赵八》李嘉祐 朝霞映日同归处,暝柳摇风欲别秋。
《渔父引二首》李梦符 徐徐拨棹却归湾,浪叠朝霞锦绣翻。
《题诸色扇二首》宋度宗 千叶喜容迎晓日,万铃黄色映朝霞。
《送温况游蜀》武元衡 山近峨眉飞暮雨,江连濯锦起朝霞。
4.描写朝霞的诗句
1、朝霞总有一种抹不去的,梦幻的味道。
2、它的色彩,总是令我着迷。
3、它总是消逝的很快,所以我加倍珍惜。
4、天边已经露出了粉红色的曙光,那颜色在渐渐加深,有橘黄色变成了浅红色,浅红色又渐渐加深。
5、朝霞染红了河水时,从淡淡的晨雾中驶来了一片片洁白的帆影,流金溢彩的河上,顿时仿佛绽开了一朵朵的白莲花。
6、朝霞不是天天出现,但我们心中的朝霞却不能不出现,因为它代表着希望,人没有了希望就没有了意义。我的乐趣是看朝霞,因为朝霞有着非凡的美丽,因为朝霞伴着我迎接新的一天,最重要的,是因为它教会我去希望!
7、天边已经露出了粉红色的曙光,那颜色在渐渐加深,有橘黄色变成了浅红色,浅红色又渐渐加深。天空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的,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真是五彩缤纷呀!
5.关于朝霞的古诗有哪些
1、酣饮终日夜,明灯继朝霞。 ——张华《轻薄篇》
释义:我们一整夜都畅快的喝酒,灯笼灭了朝霞又起。
2、餐六气而饮沆瀣兮,漱正阳而含朝霞。——屈原《远游》
释义:吞食六精之气而啜饮清露,漱着正阳之气含着朝霞之光。
3、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曹植《洛神赋》
释义:从远处观望,好像是太阳从朝霞升起来般美丽。
4、水似晨霞照,林疑彩凤来。 ——李德裕《忆平泉杂咏·忆新藤 》
释义:水里好似有晨光照耀,林中的光彩好似有彩凤飞来。
5、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早发白帝城》
释义:清晨,我告别高入云霄的白帝城江陵远在千里,船行只一日时间。
6、疑是洛川神女作,千娇万态破朝霞。——徐凝《牡丹》
释义:牡丹花的美丽,都怀疑是不是洛川女神的神来之笔,其千娇百态胜过朝霞。
扩展资料
自然现象:早上太阳从东方升起,如果大气中水汽过多,则阳光中一些波长较短的青光、蓝光、紫光被大气散射掉,只有红光、橙光、黄光穿透大气,天空染上红橙色,形成朝霞。
霞本义指日出、日落时天空及云层上因日光斜射而出现的彩色光象或彩色的云。霞分为朝霞和晚霞。多用于角色或人的名称。
文学作品:尼采的《朝霞》1881年问世,1887年新版并附有一篇前言,它在著作史上位于《人性的,太人性的》第二部分(1880)与《快乐的科学》(1882)之间。《朝霞》分为五卷,每卷分为长短不同的节,少只有一两行,多则一两页,甚至偶尔长达三页以上。
参考资料:朝霞-百度百科
6.描写朝霞的古诗词有哪些
1、酣饮终日夜,明灯继朝霞。 ——西秦 张华《轻薄篇》
白话译文:我们一整夜都畅快的喝酒,灯笼灭了朝霞又起。
2、餐六气而饮沆瀣兮,漱正阳而含朝霞。——先秦 屈原《远游》
白话译文:吞食六精之气而啜饮清露,漱着正阳之气含着朝霞之光。
3、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魏晋 曹植《洛神赋》
白话译文:从远处观望,好像是太阳从朝霞升起来般美丽。
4、朝霞迎白日,丹气临汤谷。 ——魏晋 张协《杂诗》
白话译文:那朝霞照临太阳的家乡汤谷,把太阳从沉睡中唤醒,给它披上光彩夺目的衣裳,然后袅袅婷婷,把它送到人间。
5、立秋后三日行,舟之前后,如朝霞相映,望之不断也。——宋 陈与义《虞美人·扁舟三日秋塘路》
白话译文:到次年乙卯重来,是立秋后三日,只见满湖荷花盛开,舟前舟后,有如朝霞相映,一望无垠,遂记之以词。
7.有关朝霞的诗句
水似晨霞照,林疑彩凤来
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夏宿江南不识花,对饮湖色一点霞
思乡探月清宵立,
念井盘云明朝闲.
春风不解良人意,
霞烟何日洒窗前?
附:含有“春霞”的古诗:
晦日宴高氏林亭 崔知贤
上月河阳地,芳辰景物华.绵蛮变时鸟,照曜起春霞.
柳摇风处色,梅散日前花.淹留洛城晚,歌吹石崇家.
元日早朝 耿湋
九陌朝臣满,三朝候鼓赊.远珂时接韵,攒炬偶成花.
紫贝为高阙,黄龙建大牙.参差万戟合,左右八貂斜.
羽扇纷朱槛,金炉隔翠华.微风传曙漏,晓日上春霞.
环佩声重叠,蛮夷服等差.乐和天易感,山固寿无涯.
渥泽千年圣,车书四海家.盛明多在位,谁得守蓬麻.
8.关于朝霞的古诗
1、明灯继朝霞魏晋张华 《轻薄篇》
2、朝霞迎白日魏晋张协 《杂诗》
3、满身香雾簇朝霞唐韦庄 《浣溪沙》
4、朝霞破暝宋晏几道 《踏沙行》
5、朝霞发广津唐马戴 《送韩校书江西从事》
6、朝霞高阁洗晴云唐刘希夷 《相和歌辞·江南曲八首》
7、参差步障引朝霞唐骆宾王 《畴昔篇》
8、朝霞散彩羞衣架唐沈佺期 《七夕曝衣篇》
9、浅蘸朝霞千万蕊宋柳永 《木兰花/玉楼春》
10、脸傅朝霞衣剪翠宋晏殊 《渔家傲·脸傅朝霞衣剪翠》
11、睡痕犹带朝霞宋李之仪 《清平乐·西江霜后》
12、脸色朝霞红腻宋晁补之 《斗百花·脸色朝霞红腻》
13、酒容欲退朝霞宋陈师道 《临江仙·曲巷斜街信马》
14、肠断朝霞一缕红宋谢逸 《减字木兰花·荷花风细》
15、朝霞入户宋毛滂 《少年游·遥山雪气入疏帘》
16、珰佩粲朝霞宋王以宁 《满庭芳·山耸方壶》
17、酒晕朝霞宋史浩 《喜迁莺·雪消春浅》
18、可怜淡月朝霞宋赵彦端 《朝中措·山矾风味更梨花》
19、去似朝霞无定所宋陈从古 《蝶恋花·日借轻黄珠缀露》
20、沆瀣朝霞宋李处全 《醉蓬莱·政馀春眷眷》
21、共看朝霞银阙宋姚勉 《念奴娇·雕裘夜冷》
22、艳拂朝霞浅宋无名氏 《黄莺儿·香梢匀蕊先回暖》
23、轻绡一匹染朝霞唐李贺 《南园十三首》
24、千娇万态破朝霞唐徐凝 《牡丹》
25、暂时朱绿比朝霞唐李咸用 《和友人喜相遇十首》
26、子午结朝霞唐吕岩 《忆江南·淮南法》
27、酒晕朝霞笑脸开元王寂 《鹧鸪天·千顷玻璃锦绣堆》
28、朝霞开宿雾魏晋陶渊明 《咏贫士 其一》
29、餐沆瀣兮带朝霞汉嵇康 《琴歌》
30、漱正阳而含朝霞先秦屈原 《远游》
31、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魏晋曹植 《洛神赋》
32、江南玫瑰簇朝霞当代梁羽生 《浣溪沙》
33、坚坐待朝霞宋陆游 《冬夜》
34、愿染朝霞成五色宋黄庭坚 《次韵雨丝云鹤二首》
35、青松霭朝霞唐李白 《上清宝鼎诗》
36、朝霞兮千尺南北朝江淹 《杂三言 悦曲池》
37、朝霞映日殊未妍隋江总 《芳树》
38、朝霞开夜南北朝谢朓 《三日侍宴曲水代人应诏诗 七》
39、共看银阙暾朝霞宋苏轼 《兴龙节侍宴前一日,微雪,与子由同访王定国》
40、朝霞灿成绮宋张九成 《拟古》
9.描写朝霞的古诗词
不要判违规啦,我费了十几分钟搞好的。
未合上林凝暮雪,偏宜大庾映朝霞。——明·谢榛 【红梅】 佛桑花上花,红者如朝霞。
——明末清初·屈大均 【对花作 其三】 层标遏迟日,半壁明朝霞(霁)。——唐·李白 【改九子山为九华山联句】 午夜飞光惊晓月,六时腾焰灿朝霞。
——元·耶律楚材 【题西庵所藏佛牙二首 其一】 居之自可换凡骨,不必饮露餐朝霞。——宋·郑侠 【次韵种道行衙赏莲花】 孤飘插云汉,秀色凌朝霞。
——明·李云龙 【麻姑峰】 翡翠帘栊透日华,窗光迎面泛朝霞。——清·孙原湘 【三妇艳 其二】 新王富春秋,炫饰夺朝霞。
——明·王世贞 【思归引】 昭君已北嫁,空自衬朝霞。——清·周启运 【香溪】 密印伽陀驱疠魅,高楼海日隐朝霞。
——清·李传元 【和乙盦 其三】 雨晴烟乍敛,浓艳斗朝霞。——宋·释智圆 【玛瑙坡四咏 其一】 见说云头红可喜,老农犹恐是朝霞①。
——宋·林表民 【天台邵明府履善遗牡丹各赋(原缺,据补遗补)一绝 其二】 明朝握手殿门外,共看银阙暾朝霞。——宋·苏轼 【兴龙节侍宴前一日,微雪,与子由同访王定国,小饮清虚堂。
定国出数诗,皆佳,而五言尤奇。子由又言:昔与孙巨源同过定国,感念存没,悲欢久之。
」夜归,稍醒,各赋一篇,明日朝中以示定国也】 柏庭鸣晓吹,楼角丽朝霞。——宋·张耒 【他乡】 涨海冲寒片席斜,惊看积素乱朝霞。
——明末清初·屈大均 【端州道中望峡口积雪 其一】 暗想玉容何所似,一枝春雪冻梅花,满身香雾簇朝霞。——唐·韦庄 【浣溪沙 其三】 药王施法雨,天女散朝霞。
——明·区大相 【别山上人房看牡丹】 客去不复来,屋上凝朝霞。——宋·何梦桂 【和徐榷院唐佐见寄七首 其二】 未老徐妃似舜华,含羞半面晕朝霞。
——清末民国初·许南英 【重拟小游仙四首 其二】 未能堪暮色,徒自绚朝霞。——明·李梦阳 【槿树】 荔子新来已著花,千林行见烂朝霞。
——宋·李纲 【绝句奉约圭禅师相过同食荔枝 其一】 楼前山未卸,火气烘朝霞②。——宋·张先 【吴兴元夕】 高哉羡门子,横海挹朝霞。
——宋·宋庠 【孟津岁晚十首 其三】 可以照读书,坚坐待朝霞。——宋·陆游 【冬夜】 翠枕谩攲听夜雨,朱帘闲卷望朝霞。
——宋·董嗣杲 【怀潘宰留方家峪别业】 万缕千条羃丽华,非烟非雾带朝霞。——明·邓云霄 【早雨杏花】 九江临海目①,山色似朝霞。
——明末清初·屈大均 【寄赠九江曾丈并以为寿 其一】 尊前有酒便一笑,不用导引吞朝霞①。——明·顾清 【陪定庵过北野再用韵】 鸾辂乘春揽物华,翩翩千骑拥朝霞。
——明·保定王 【上巳侍王驾登五龙山应教】 谁遣①虞卿裁道帔,轻绡一匹染朝霞。——唐·李贺 【南园十三首 其一十二】 蜂房悬夜月,蛛网吸朝霞。
——清·贺炳 【陆宣公故宅】 婉婉西邻女,韶颜艳朝霞。——宋·文同 【冤妇行】 山近峨眉飞暮雨,江连濯锦起朝霞。
——唐·武元衡 【送温况游蜀】 有约看朝霞。——清·宋琬 【浪淘沙 湖上三舟图成寄执玉奉常西樵吏部】 辜负重阳一尊酒,且来占雨又朝霞。
——宋·吕本中 【次曾宏甫九日韵】 眉锁双蛾鬓亸鸦,美人容色妒朝霞。——近现代·郭风惠 【题陈小溪画仕女】 秾李积皓雪,繁桃炫朝霞。
——明·杨基 【忆左掖千叶桃花】 楚山云雨汉朝霞,化作妙音花胜佛,一点无差。——清末近现代初·朱青长 【浪淘沙 感赋二首 其一】 日暮美人醉,酡颜发朝霞。
——清末民国初·曹家达 【游春(乙未)】 讵知所同欢,散聚倏朝霞。——明·何景明 【古怨诗五章 四】 春来枝自绿,鸟雀歌朝霞。
——近现代·舒庆春 【题静庐写秃松小品】 飞宇入浮云,光景晔朝霞(叶)。——明·史鉴 【神乐观集送沈启南 其一】 龙冈眠半月,石岭出朝霞。
——明·张子翼 【山庄即事】 只愁新旧雨,总属暮朝霞。——明·张煌言 【得姚兴公书,以「舫音集」见寄 其二】 香筠苒弱,细碎贴朝霞。
——清·吴绡 【黄莺儿 夹竹桃】 枝枝将海日,吐纳在朝霞。——明末清初·屈大均 【攀枝花 其三】 相从多俊彦,帐影漾朝霞。
——明·黎景义 【留别诸生二首 其一】 义阳关南出鸟道,纵观苍壁澄朝霞。——清·姚鼐 【应山至孝感道中】 梦里时时闻瀑布,曲中日日见朝霞。
——明末清初·屈大均 【越中寄庐山无可大师】 朅来重憩楸阴下,鼠姑烂熳团朝霞。——清·刘富槐 【崇效寺木假山歌】 万荷风定敛朝霞。
——清·张景祁 【浪淘沙】 眉黛可怜虚夜月,脸红从此断朝霞。——清·况周颐 【减字浣溪纱】 共命鸳鸯宿锦沙,骈头菡萏吐朝霞。
——明末清初·屈大均 【姬人墨西氏生日赋以赠之 其二】 金鳞三十六,惨淡含朝霞。——明末清初·屈大均 【送陈十七】 金堂绮席启朝霞。
——清·毛奇龄 【临江仙 其一 沈康臣生日,席上作】 神京旧游地,飞盖耀朝霞。——清·郭筠 【示儿子广钧应春官试】 细雨微风透碧纱,酒痕横面上朝霞。
——明·袁华 【次韵顾仲瑛书杜氏便面 其二】 城东红妆十万家,朱唇翠袖争朝霞。——明·胡应麟 【夜同方吴两生集汪士能宅留宿作新都豪士歌】 旧是仙人萼绿华,手持绛节弄朝霞。
——明·龚敩 【胭脂梅 其二】 海棠开过鹿韭花,香凝宿露光朝霞。——清·管庭芬 。
创作关于岭南的诗句
1.关于岭南文化的诗词有哪些
1、《岭南江行》唐代:柳宗元瘴江南去入云烟,望尽黄茆是海边。
山腹雨晴添象迹,潭心日暖长蛟涎。射工巧伺游人影,飓母偏惊旅客船。
从此忧来非一事,岂容华发待流年。释义:江水南去隐入那茫茫云烟,遍地黄茅的尽头便是海边。
雨过天晴山腰间大象出没,阳光灼热潭水里水蛭浮现。射工阴险地窥伺行人身影,飓母不时地惊扰旅客舟船。
从今后忧虑之事何止一桩,哪容我衰老之身再挨几年!2、《谪岭南道中作》唐代:李德裕岭水争分路转迷,桄榔椰叶暗蛮溪。愁冲毒雾逢蛇草,畏落沙虫避燕泥。
五月畲田收火米,三更津吏报潮鸡。不堪肠断思乡处,红槿花中越鸟啼。
释义:岭南道中溪流纵横交错,地势迂回曲折,置身其间,茫然不知身在何处。沿途随处可见高大的乔木,绿树丛阴下,溪流显得格外幽深。
我在旅途中提心吊胆,担心遇上毒雾,碰着蛇草;为了躲避沙虫,看见燕子衔泥也会急忙让开。这里的风俗很特别,五月即收稻米,三更公鸡就打鸣,每当涨潮,它还会按时啼叫,这时津吏就会通知乡民潮汛要来了。
这一切让人一时难以适应,看着那鲜艳欲滴的红槿花,听着那树上越鸟的鸣叫,想到想起家乡,这谪居岁月何时是个尽头,想起这些真是肝肠寸断。3、《送人游岭南》唐代:戴叔伦少别华阳万里游,近南风景不曾秋。
红芳绿笋是行路,纵有啼猿听却幽。释义:少时离开家乡去做万里旅游,岭南的风景到了深秋还是郁郁葱葱、生机勃勃。
路两旁有绿竹红花,就是猿猴长啸,听起来也会感到幽静。4、《送王昌龄之岭南》唐代:孟浩然洞庭去远近,枫叶早惊秋。
岘首羊公爱,长沙贾谊愁。土毛无缟纻,乡味有槎头。
已抱沈痼疾,更贻魑魅忧。数年同笔砚,兹夕间衾裯。
意气今何在,相思望斗牛。释义:洞庭衔山远远近近。
枫叶如丹先报寒秋。岘首山赢得羊公爱,长沙城曾使贾谊愁。
岭南风俗衣无丝麻,家乡特产鱼多查头。我已患重病难以医治,又增添你遭魑魅的担忧。
几年间同笔共舰在一起。今晚起却要各渡长夜天各一份。
情投意合的景况将何在?解相思只有向南望斗牛。5、《菩萨蛮·子规啼破城楼月》宋代:李师中子规啼破城楼月,画船晓载笙歌发。
两岸荔枝红,万家烟雨中。佳人相对泣,泪下罗衣湿。
从此信音稀,岭南无雁飞。释义:在梦中被子规鸟的啼叫唤醒,抬头向窗外望去,城楼上挂着一弯残月,仿佛被子规鸟啼破了似的。
我乘着华丽的船就要出发,江水清澈,两岸的荔枝,娇红欲滴;蒙蒙的细雨,笼罩万家。在别离之时,佳人与我相对而泣,热泪滚滚,打湿了锦衣。
此去一别,天各一方,不知何日重逢。岭南偏远,鸿雁难以飞到,想必书信稀少。
2.岭南派诗词
岭南诗派, 是中国诗坛上著称的具有地方特色的诗派, 也称做“ 广东诗派”或“粤东诗派”。前人论述岭南诗派, 每溯源于张九龄。汪辟疆云“ 岭南诗派, 肇自曲江。”①曲江, 指张九龄, 亦有学者把岭南诗派径称“曲江诗派”。②张九龄诗, 格调高雅, 有一种秀劲之致, 给当时和后世的诗人以很大的影响。宋人魏庆之已称之为“ 张曲江体”, ③可举《感遇》诗为代表作兰叶春茂毅, 桂华秋皎洁。欣欣此生意, 自以为佳节。谁知林栖者, 闻风坐相悦,草木有本心, 何求美人折。这是组诗十二首之一。以春兰、秋菊设喻, 清操自守,不求人知, 如明人高糠所云“ 张曲江公《感遇》等作,雅正冲淡, 体合风骚, 骚骚乎盛唐矣。” ④张九龄这种体格的诗歌, 开创了岭南百代诗风, 但严格来说, 张九龄时代, 岭南诗坛尚未出现诗人群体, 岭南诗派亦未真正形成。
晚唐的邵渴和陈陶, 是张九龄之后较著名的岭南诗人。邵渴诗内容充实, 涉及社会面较广, 不用任何彩绘的词语, 不用过多的修辞手段, 以朴实无华的真情来感动读者。如《岁丰》诗皇天降丰年, 本忧贫士食。贫士无良畴, 安能得稼墙工佣输富家, 日落长太息为供豪者粮, 役尽匹夫力。天地莫施恩, 施恩强者得。这是一种“洗剥到极净极真”的艺术风格。⑤肆口出, 以表示强烈的愤激之情。
张九龄诗的雅正与邵渴诗的真朴, 成为岭南诗派的两条艺术主线, 一直影响着各代岭南诗人。如宋代的余靖, 明代的孙赘、欧大任、区大相、屈大均、陈恭尹, 清代的黎简、宋湘, 近代的黄遵宪、康有为, 不管是直接或间接, 有意或无意, 大都沿着这两条主线进行艺术创作, 逐步形成岭南诗派的独特风貌。岭南诗歌“雄直”之气, 在唐代已露端倪。北宋时期岭南诗坛的代表人物是余靖。其诗“亦坚炼有法。时欧阳修变体复古, 靖与交厚, 故亦弃华取质, 为有本之学” 。⑥余靖诗继承了张九龄、邵渴的传统, 体现出幽峭傲兀、苍劲朴老的风骨。如《双松》诗自古咏连理, 多为阳艳吟。谁知抱高节, 生处亦同心。风至应交响, 禽栖得并阴。岁寒当共宁, 霜雪莫相侵。此诗托物言志, 表现出一位“ 炳娘青史”的名臣刚正不阿的品质, 诗格亦与张九龄《感遇》相似。
南宋时较著名的诗人有崔与之与李晶英。崔诗风格高华壮亮, 多忧念国事之作。如《送范槽赴召》诗“棋于观局易, 药到处方难。休戚君眉睫, 安危我肺肝。别来年事晚, 病起岁华残。东望强人意, 天风送健翰。”在沉郁中有高华之致。李诗刚直激昂, 奇崛遒健。如《题石室木》诗“似屈才伸蛇解蛰, 似断还连龙脱骨。天河失却古搓撅, 落在人间撑突兀。若非胸中磊块洒浇出, 老死画工无此笔。”托物言志, 峭劲有骨, 表现出诗人胸中奇杰之气。崔与之和李晶英二家诗, 健笔凌云, 体现了岭南诗歌“雄直”的本色。宋末的爱国诗人区士衡、赵必王象、李春雯、陈纪等均遵循岭南诗歌的传统进行创作, 并结成诗人群体, 可以说, 岭南诗派在南宋后期已初步形成。
最早标举出“岭南诗派”一语的是明代诗学家胡应麟。他说“国初吴诗派防高季迪, 越诗派防刘伯温, 闽诗派防林子羽, 岭南诗派防于孙董仲衍, 江右诗派防于刘楼子高。五家才力, 咸足雄据一方, 先驱当代”⑦又说明代中叶正德、嘉靖年间的诗坛, “自吴、楚、岭南之外, 江右独为彬蔚。”⑧胡氏认为明初中国诗坛有吴、越、闽、岭南、江右五大诗派, 明中叶有吴、楚、岭南、江右四大诗派。
3.苏东坡被贬岭南时期的诗文及其南方风物
宋哲宗绍圣元年(公元1094年),五十九岁的苏轼在重掌朝政的新党的报复性致命一击下远贬岭南,在短短几个月的贬窜途中朝廷又三改谪命,最后苏轼不仅官职一落千丈,失去了地方官实质性的权利,而且贬谪地越来越远,从英州到惠州,三年后更再追贬到更远的海南,至此政治生涯中的苏轼彻底走出了一生中最为辉煌的时期.然而就是在接下来的这段近乎极致的贬谪时期内,苏轼在思想与创作上最终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真正完成了东坡文化人格的完善、成熟和定型,并在其以后的千百年中对岭南文化、对中国人尤其是文化人的精神世界和文学创作影响深远.这些正是其在近七年的穷居岭海期完成,即其所自称的“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的惠、儋时期. 一、苏轼作为贬官在岭南的实际生存状况 岭南在其尚未得到较好开发的初前期有两个比较重要的地域作用,一是朝廷和地方官猎取珍奇物产如明珠犀角荔枝等物的一块宝地,二是历代王朝主要是明清之前接纳安置贬谪、流放“犯官”的重要地方.唐宋时期的岭南仍尚未得到较好开发,自然环境和人文风俗还较为原始,与中原、江南殊异.苏轼贬到惠州时几经变动最后确定的官职是宁远军节度副使,惠州安置,再次追贬到海南时的官职是琼州别驾,昌化军安置.官职自是散官,而“安置”作为适用于宰执、侍从官等高级官员的较高规格处置,比起编配来从自由度和经济情况等来说本应还算好一些的.但苏轼作为新党格外加意迫害的元祐旧臣在新党的“特殊关注”下,生存状况实际上只能更差,不仅居难有定所,而且生活中也时时呈现窘迫之状,在惠州时便经常缺衣乏粮,到了儋州生活更为艰苦,所以诗人所说的六无——无肉、无药、无室、无友、无炭、无寒泉——而其实远远不止,“大率皆无耳”,也并非夸张. 二、苦中作乐、雅俗结合的生存状态 岭海时期的生存环境诚然不容乐观,生活诚然很艰苦,但历尽沉浮而更加达观的苏东坡不会竟日苦吟作寒虫状,逆境中苏轼总能发挥其超强的自我调节能力,使身心在原本不利的环境中得到超脱和安适,这也正是苏轼精神和文化人格中过人的一面. “大率皆无”的艰难生存也没有让年过六旬的的老人潦倒不起,睿智的东坡在看似无路可走时总能找到出路,“无室”就自己建造,无炭则借助松明,无墨则请友人自造,不痛惜差点焚屋,而乐于所得“足以了一世著书用”的佳墨.同样无粮就自己来种,在苦行僧的日子里咀嚼出了清淳的美好,颇有繁华落尽见真淳之感.收获时作为“农人”的东坡曾大为感叹“美好出艰难”,但同时还是士大夫的诗人确实很能够发现艰难生存中的美好,在艰苦的世俗的生活中寻找雅趣.诗人至爱酒,尤其在蛮荒生活中,酒作为调节心境的一剂良药更不可少.所以虽然乏粮,但诗人仍然总不忘酿酒,而且名目很多,诗比酒好,诗人陶醉其中,不纯是为酒,而是为那番雅趣和酒香中轻松愉悦的感觉.酿酒、饮酒和浓郁的酒香使东坡从痛苦与无奈中超脱出来,沉重的贬谪生活又凭添了些许轻松和诗意.也许是因为病的原因,过海后的东坡终不能肆于饮酒,所以对酒的爱好颇移于茶,具有很高文化修养的苏轼更会在饮茶的讲究中体味出深意,折射出诗人远居天涯的天趣和孤洁.除了茶酒,诗人还一直念念不忘另一种文化生活的必须品——棋,时常回忆起昔年庐山道观中深夜古松流水之间“不闻人声,时闻落子”的那阵棋声.东坡之于棋就像对酒一样,自谓“素不解棋”,虽“自尔欲学,然终不解也.”但爱看别人下棋,正是处在旁观的角度,所以更能怀着当年听棋的审美感觉来看棋,“胜固欣然,败亦可喜.”无争无忧,自得其乐. 晚年的万里远谪,苏轼内心不是不曾感到过飘零和凄凉,也未有绝对彻底的断绝过北归的念想,但随缘自适思想灵活的苏轼具有非常强的适应环境的能力,所以东坡很快适应了当地的生活,与当地人融为一体,俨然化成了黎民,并喜欢上这片秀丽奇异淳朴的化外之地,用清绝超俗的语言描绘这片景色秀丽的土地,在这片远离政治风云的穷荒之地安享“安眠无梦雨声新“的萧散和安适. 三、东坡岭海时期与当地人的交往和社会活动 东坡性喜与人交往,而且心地洁净,“眼中无一个不好人”,不仅是对公卿士大夫,东坡之于民间百姓尤有一种天然的亲和力,所以尽管最后的贬谪中两次面对完全陌生的环境和人群,东坡皆能很快的熟悉起来.后来东坡更是有感于这方被称为蛮夷的人的淳朴,而且很善于感受到周围人的真淳良善,每到提到当地越民总是充满亲切之感.与东坡亲善之人不仅是可以谈书论道的诸黎等读书人,还有周围的平民.苏轼与当地人的情谊使其在岭海口碑良好,而苏轼之于岭海的意义还仅不在于此,作为历代岭南贬谪队伍中的一员,苏轼所有意无意中承担的更多的还是文化传播的任务和在岭南独特人格精神的遗留.这对岭南人和后来贬谪岭南的仕人影响深远.深受巧诈机心迫害的苏轼固然很喜欢那些没读过圣贤书的天然淳朴良善的黎人,但同时作为一位具有很高文化修养的高层次的文化人,仍然很自然的关注起当地的民风教化,自行担负起教化黎民的重任.众人在黎子云兄弟所居集资建成的载酒堂成为苏轼在儋州文化活动的中心。
4.《题故城南庄》的诗句是什么
版本一题都城南庄⑴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在,桃花依旧笑春风.版本二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作品注释⑴都:国都,指唐朝京城长安。
⑵人面:指姑娘的脸。第三句中“人面”指代姑娘。
⑶不知:一作“秖今”。⑷笑:形容桃花盛开的样子。
[1-2]作品译文去年的今天,正是在长安南庄的这户人家门口,姑娘你那美丽的面庞和盛开的桃花交相辉映,显得分外绯红。时隔一年的今天,故地重游,姑娘你那美丽的倩影,已不知去了哪里,只有满树桃花依然笑迎着和煦的春风。
[5]关于此诗,有一个美丽动人的传奇故事。这个故事以唐人孟棨《本事诗·情感》所载最早最详,宋代《太平广记》也有记载。
据《本事诗》中的《情感》篇所载:唐时,博陵(今河北省定县)有一青年名叫崔护,容貌英俊,文才出众,性情孤洁寡合,来到都城长安参加进士考试,结果名落孙山。由于距家路途遥远,便寻居京城附近,准备来年再考。
清明时节,他一个人去都城南门外郊游,遇到一户庄园,房舍占地一亩左右,园内花木丛生,静若无人。崔护走上前去扣门,过了一会儿,有位女子从门缝里瞧了瞧他,问道:“谁呀?”崔护告诉了自己的姓名,说:“我一人出城春游,酒后干渴,特来求点水喝。”
女儿进去端了一杯水来,打开门,让他进去坐下。她一个人靠着小桃树静静地立在那里,对客人有着极为深厚的情意。
她姿色艳丽,神态妩媚,极有风韵。崔护用话引逗她,只是默默不语。
两人相互注视了许久,崔护起身告辞。送到门口后,她似有不胜之情地默默回到屋里,崔护也不住地顾盼,然后怅然而归。
此后一年,崔护没有再去见她。到了第二年清明节,忽然思念起她来,思念之情无法控制,于是直奔城南去找她。
到那里一看,门庭庄园一如既往,但是大门已上了锁。崔护便在左边一扇门上题诗道:“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过了几天,他突然来到城南,又去寻找那位女子。
听到门内有哭的声音,扣门询问时,有位老父走出来说:“你不是崔护吗?”答道:“正是。”老父又哭着说:“是您杀了我的女儿。”
崔护又惊又怕,不知该怎样回答。老父说:“我女儿已经成年,能知书达理,尚未嫁人。
自从去年以来,经常神情恍惚若有所失。那天陪她出去散心,回家时,见在左边门扇上有题字,读完之后,进门她便病了,于是绝食数日便死了。
我老了,只有这么个女儿,迟迟不嫁的原因,就是想找个可靠的君子,借以寄托我的终身。如今她竟不幸去世。
这不是您害死她的吗?”说完又扶着崔护大哭。崔护也十分悲痛,请求进去一哭亡灵。
死者仍安然躺在床上,崔护抬起她的头让其枕着自己的腿,哭着祷告道:“我在这里,我在这里!”不一会儿,女子睁开了眼睛。过了半天,便复活了。
老父大为惊喜,便将女儿许给了崔护。文学赏析此诗载于《全唐诗》卷三百六十八。
下面是唐代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李商隐研究会会长刘学锴先生对此诗的赏析。这首诗有一段颇具传奇色彩的本事,唐孟棨《本事诗·情感》有记载。
是否真有此“本事”,颇可怀疑。也许竟是先有了诗,然后据以敷演成上述“本事”的。
但有两点似可肯定:一、这诗是有情节性的;二、上述“本事”对理解这首诗是有帮助的。四句诗包含着一前一后两个场景相同、相互映照的场面。
第一个场面:寻春遇艳──“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如果我们真的相信有那么一回事,就应该承认诗人确实抓住了“寻春遇艳”整个过程中最美丽动人的一幕。
“人面桃花相映红”,不仅为艳若桃花的“人面”设置了美好的背景,衬出了少女光彩照人的面影,而且含蓄地表现出诗人目注神驰、情摇意夺的情状,和双方脉脉含情、未通言语的情景。通过这最动人的一幕,可以激发起读者对前后情事的许多美丽想象。
这一点,孟棨的《本事诗》可能正是这样做的,后来的戏曲(如《人面桃花》)则作了更多的发挥。第二个场面:重寻不遇。
还是春光烂漫、百花吐艳的季节,还是花木扶疏、桃柯掩映的门户,然而,使这一切都增光添彩的“人面”却不知何处去,只剩下门前一树桃花仍旧在春风中凝情含笑。桃花在春风中含笑的联想,本从“人面桃花相映红”得来。
去年今日,伫立桃柯下的那位不期而遇的少女,想必是凝睇含笑,脉脉含情的;而今,人面杳然,依旧含笑的桃花除了引动对往事的美好回忆和好景不常的感慨以外,还能有什么呢?“依旧”二字,正含有无限怅惘。整首诗其实就是用“人面”、“桃花”作为贯串线索,通过“去年”和“今日”同时同地同景而“人不同”的映照对比,把诗人因这两次不同的遇合而产生的感慨,回环往复、曲折尽致地表达了出来。
对比映照,在这首诗中起着极重要的作用。因为是在回忆中写已经失去的美好事物,所以回忆便特别珍贵、美好,充满感情,这才有“人面桃花相映红”的传神描绘;正因为有那样美好的记忆,才特别感到失去美好事物的怅惘,因而有“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的感慨。
尽管这首诗有某种情节性,有富于传奇色彩的“本事。
京剧的代表作有什么
京剧,又称平剧、京戏,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戏曲剧种,京剧流播全国,影响广泛,有"国剧"之称。京剧有名的剧目非常多比如《四郎探母》、《长坂坡》、《群英会》、《打渔杀家》、《龙凤呈祥》、《挑滑车》、《打金枝》、《拾玉镯》、《三击掌》、《文昭关》、《四进士》、《锁麟囊》、《挡马》、《金玉奴》、《樊江关》、《野猪林》、《霸王别姬》等下面简单的介绍几个名曲目。
《龙凤呈祥》故事取材于《三国演义》第五十四、五十五回,该剧由《甘露寺》、《美人计》、《回荆州》几折戏组成。内容讲的是:三国时期,东吴孙权因刘备占据荆州不还,与周瑜定下美人计,假称孙权之妹孙尚香许配刘备为妻,骗刘备过江作为人质,借此索要荆州。不料,此计被诸葛亮识破,诸葛亮命赵云保护刘备来到东吴,先使刘备借周瑜岳父乔玄取悦孙权之母吴国太,吴国太在甘露寺相看刘备,弄假成真。刘备与孙尚香成婚后,周瑜又用宫廷声色迷惑刘备,使刘备不思回转,赵云用诸葛亮事先授予的锦囊妙计,诈称曹操来袭荆州,孙尚香在辞别母亲吴国太后与刘备同行。周瑜又遣众将追截,被孙尚香喝退。待周瑜率兵追至江边,诸葛亮已安排好了船只,接刘备、孙尚香及赵云安全脱险,周瑜反为张飞所败。
《文昭关》的故事取材于《东周列国志》第七十二回,情节与小说略有出入。该剧讲述的是:楚平王斩杀伍奢、伍尚父子后,又追捕伍奢次子伍员。伍员逃出樊城,投奔吴国,楚平王又在各处悬挂伍员的图像,四处缉拿,结果伍员在昭关被阻。幸遇隐士东皋公,将伍员藏在自家的后花园中。但一连数日,东皋公也没能想出救伍员出关的计策。伍员辗转反侧,夜不能寐,一夜之间竟然愁白了须发。东皋公见此情景,便设计让自己的好友皇甫讷换上伍员的装束,假扮伍员出关,故意让官吏拿获,使伍员借机逃出昭关。
《霸王别姬》取材于昆曲《千金记》和《史记·项羽本纪》。故事讲的是:秦末,楚汉相争,韩信命李左车到项羽处诈降,诓项羽进兵。致使项羽及部队在九里山遭遇韩信的十面埋伏,被困在垓下。项羽突围不出,又听四面楚歌,疑楚军尽已降汉,遂在营中与虞姬饮酒作别。虞姬自刎,项羽杀出重围,感到没有面目见江东父老,在乌江边自刎。
京剧曲目的故事各个都很精彩,就不在一一举例,有时间大家一定要去看一看。
边塞诗人代表有哪些?
边塞诗人代表有高适、岑参、李颀、王昌龄、王之涣、王翰等。具体介绍以下几位:
1、高适
高适(704—765年),字仲武,号达夫,宋州宋城(今河南省睢阳市)。唐朝时期大臣、诗人,安东都护高侃之孙。永泰元年(765年),去世,时年六十二岁,追赠礼部尚书,谥号为忠。作为著名边塞诗人,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
2、岑参
岑参(718年-769年),荆州江陵(今湖北省江陵县)人或南阳棘阳(今河南省南阳市)人,唐代诗人,与高适并称“高岑”。文学创作方面,岑参工诗,长于七言歌行,对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以及异域的文化风俗有亲切的感受,边塞诗尤多佳作。
3、王昌龄
王昌龄 (698—757),字少伯,汉族,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说京兆长安人(今西安)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
王昌龄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人交往深厚。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又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4、王之涣
王之涣(688—742),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字季凌,汉族,蓟门人,一说晋阳(今山西太原)人。性格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他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其代表作有《登鹳雀楼》、《凉州词》等。
5、李颀
李颀(690—751),字、号均不详,汉族,郡望赵郡(今河北赵县),河南颍阳(今河南登封)一带人,唐代诗人。李颀擅长七言歌行,边塞诗,风格豪放,慷慨悲凉,与王维、高适、王昌龄等人皆有唱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边塞诗人
关于区大相代表作品和区大相简介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