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 正文

西方文学散文代表作品 17、18世纪有哪些优秀的随笔和散文作品

引起了人们心灵的骚动他晚年写作自传体散文《忏悔录》把欧洲的散文提高了理性的美学的高度,主要包括法国启蒙运动文学、英国现实主义长篇小说和德国民族文学。基本信息中文名18世纪文学外文名Enlightenmentcampaign起源时间18世纪释义照亮包括法国启蒙运动文学、英国现实主义长篇小说和德国民族文学简介“标志着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诞生...

17、18世纪有哪些优秀的随笔和散文作品?

17世纪,英国考莱的《随笔集》和邓普尔的《杂谈集》

18世纪,英国的兰姆的代表作《伊利亚特随笔》。鲜明,直抒胸臆,而又亲切平和,跌宕多姿,妙趣横生。

法国,卢梭,他的《一个孤独散步者的遐思》,影响了欧洲文学,引起了人们心灵的骚动

他晚年写作自传体散文《忏悔录》把欧洲的散文提高了理性的美学的高度,是人类心灵史的绝世的风景。

卢梭袒露自己全部的灵魂,把它揭示给世人,使人们看到了一个鄙弱而伟大的真实的卢梭的形象。

构思细腻巧妙,文笔轻灵脱俗,富有音乐感。达到了圣·奥克斯丁《忏悔录》同样经典的地位。

18世纪欧洲最著名的是什么文学?

18世纪文学的主要成就是启蒙文学。主要包括法国启蒙运动文学、英国现实主义长篇小说和德国民族文学。

基本信息

中文名

18世纪文学

外文名

Enlightenment campaign

起源时间

18世纪

释义

照亮

包括

法国启蒙运动文学、英国现实主义长篇小说和德国民族文学

简介

“启蒙运动”:

(1)启蒙,原文是“照亮”的意思。

(2)启蒙知识分子认为:人之初,人类社会与大自然是和谐的,人们凭理性而生活,人人幸福,事事如意。可是随着封建文明、封建专制和宗教迷信的发展,原有的那个永恒的理性及和谐幸福被破坏掉了,因而社会黑暗起来,人们心灵也愚昧麻木起来。因此,要建立一个理想的社会,要人人幸福,首先就要用那个永恒的理性及建筑于理性之上的科学文化知识去启迪人们的心灵,使人们摆脱愚昧,彻底铲除专制存在的土壤——世人的愚昧,彻底打破统治者制造的愚昧、麻痹世人的宗教迷信谎言;另一方面还要从政治上用暴力革命推翻封建专制,为实现自由,平等、博爱、基于天赋人权的理性国家而奋斗。

(3)启蒙理论,实质上是夺权理论(为什么要夺,怎样夺,夺后怎样);启蒙运动,实质上是法国大革命前新兴资产阶级向封建资产阶级夺权之前的一次舆论大准备。

概述

英国

1.笛福是英国现实主义小说奠基人,一个温和的启蒙作家,有“现代新闻报道之父”的美誉。代表作《鲁滨逊漂流记》是一曲原始积累时期资产者的颂歌。主人公鲁滨逊是笛福时代英国商业资产者的典型,歌颂了资产阶级的积极进取精神。鲁滨逊形象是欧洲小说史上的一个创举,是欧洲文学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的正面形象。标志着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诞生。艺术上用第一人称主人公自述方式,逼真的细节描写和朴实的语言。笛福,对长篇小说这一文体有创造性发展而荣获“小说之父”的称号。

2.斯威夫特代表作讽刺小说《格列佛游记》,通过幻想的环境、虚构的情节、夸张的手法对英国政治、法律、议会、党争和哲学进行讽刺和抨击。特别对代表贵族利益的托利党和代表大资产阶级利益的辉格党之间争权夺利、互相攻击的丑态作了淋漓尽致的揭露和辛辣的讽刺。全书生动滑稽,既有童话色彩又具有深刻的反语、夸张、对比等多种讽刺手法。斯威夫特开创了英国文学中的讽刺传统,对后世影响甚大。

3.菲尔丁是英国现代小说的重要奠基人之一,是18世纪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最高代表。代表作《汤姆·琼斯》是欧洲文学中的一流小说,代表18世纪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最高成就,被誉为18世纪英国社会的散文史诗。小说围绕一对青年男女的身世和恋爱波折,广泛描写了18世纪英国城乡社会生活的真实画面,批判了贵族资产阶级的放荡、贪婪与虚伪。菲尔丁把英国和欧洲小说推进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为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形成作了充分准备。

4.“感伤主义文学”:(1)18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末发生在英国的一股文学潮流。人们开始对理性社会产生怀疑,只得寄希望于艺术和情感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和逃避。(2)感伤主义文学潮流在文学形式方面将欧洲带入一个新的阶段,它不仅是19世纪初欧洲声势浩大的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先驱,而且可以说是现代派文学的源头。(3)感伤主义开辟了一种以心理感觉为载体掺合外部现实世界的投影的叙述方式。感伤主义是因斯泰恩的小说《感伤旅行》而得名。

5.前浪漫主义以彭斯和布莱克为代表。彭斯是个农民诗人,诗朴实自然,充满乐观情绪。

法国

1.孟德斯鸠的代表作是《波斯人信札》,是书信体的哲理小说,对法国绝对君权的黑暗统治、上层社会的骄奢淫逸和种种恶习进行了辛辣的揭露和讽刺。作者还通过波斯贵族后房生活的描写,谴责了违反人性、摧残人性的多妻制和阉奴制度,并塑造了敢于反抗专制暴政的洛克莎娜形象,表现了作者的反封建思想。辛辣的讽刺是这部小说的显著特色。是18世纪哲理小说的开创性作品。

2.“哲理小说”:(1)哲理小说是法国启蒙作家创立的一种新型小说。(2)它以人物活动为主线,穿插描写了多方面的内容,把叙事、议论、抒情、讽刺融为一体,表现作家关于政治、法律、道德、文学方面的启蒙观点,富于哲理性。(3)哲理小说有:《波斯人信札》《拉摩的侄儿》《老实人》《天真汉》《爱弥尔》等等。

3.伏尔泰被公认为是启蒙运动的精神领袖。《老实人》是他哲理小说中最优秀的一部。小说描写了一个神话般的理想世界——黄金国,表达了作者对人类美好未来的幻想。结尾提出了“种我们的园地要紧”的名言,表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进取求实精神。

4.狄德罗是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中最杰出的代表,又是法国《百科全书》的组织者兼主编。文学方面的成就主要是三部哲理小说:《修女》《拉摩的侄儿》《宿命论者雅克》。

5.狄德罗《拉摩的侄儿》是一部对话体哲理小说。主人公拉摩的侄儿是一个“怪人”,是“高傲和卑鄙,才智和愚蠢的混合物”,是具有才能却自甘堕落的时代畸形儿的典型。马克思称这部小说为“无与伦比的作品”,恩格斯称之为“辩证法的杰作”。

6.“正剧”:(1)正剧介于悲剧和喜剧之间,由法国的狄德罗、博马舍和德国的莱辛创立。(2)正剧的特点是强调戏剧的教育作用,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采用散文的形式描写现实社会斗争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以第三等级的普通人作为戏剧的主人公,语言通俗易懂。如狄德罗的《私生子》、博马舍的《费加罗的婚礼》等。

7.卢梭的教育小说《爱弥尔》是一部讨论教育问题的哲理小说。书中种种教育主张和措施,都是以他的“返回自然”的哲学思想为出发点提出来的。晚年撰写的《忏悔录》是他人生历程的真实记录,不仅为传记文学树立了范例,而且也给教育学、心理学提供了“关于人的研究的第一份参考材料。”书信体哲理小说《新爱洛绮丝》堪称情感小说。作品让读者从一封封公开的情书中得出结论:圣·普乐和尤丽的爱情是纯洁高尚的,真心诚意,志同道合。然而,冷酷的社会现实摧残了这朵爱情之花。显示作者激进的反封建精神。

8.博马舍的“费加罗三部曲”:《塞维勒的理发师》《费加罗的婚姻》《有罪的母亲》。

9.《费加罗的婚姻》是博马舍的代表作,也是一部富有战斗性的喜剧。伯爵追求苏珊娜,并妄图恢复他自己早已宣布放弃的贵族对农奴新娘的“初夜权”,由此产生全剧的矛盾。它揭露了法国大革命前夕贵族阶级的腐化堕落,赞美了第三等级的聪明才智,反映第三等级对贵族的胜利。

德国

1.莱辛是德国民族戏剧、民族文学的奠基人,他“完成了德国文学的转变”。

2.莱辛的美学理论《拉奥孔》探讨的是诗与画的界线,认为诗表现的是连续的动作,是性格的形成过程;而画、雕塑则只是性格的完成或那富有包孕性的片刻,因此,诗比画更有表现力。

3.莱辛的市民悲剧代表作《爱米莉娅·迦洛蒂》,通过爱米莉娅父女的“反抗”行为,写出了贵族的暴虐和市民的软弱,表达了德国市民的不满和反抗情绪。

4.“狂飚突进运动”,即运动的思想艺术特征:(1)18世纪70—80年代发生在德国的文学运动,这就是狂飚突进运动。(2)一大群文学青年,在英法启蒙思想的影响下,强烈要求摆脱封建束缚,要求个性解放。他们崇尚天才和叛逆,强调民间文学和民族风格,推崇自然和自我。(3)这一名称源于克林格尔的同名剧本《狂飚突进》,理论代表是赫尔德尔和歌德合著的《德国的风格和艺术》。代表作品是席勒的《强盗》和《阴谋与爱情》,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4)席勒和歌德参加了这一运动。

5.《阴谋与爱情》是席勒的代表作之一。作者通过斐迪南与露易丝的爱情悲剧,写出了第三等级的平民与特权贵族的矛盾和冲突。恩格斯称其为“德国第一部有政治倾向的戏剧”。

6.《阴谋与爱情》是“德国第一部有政治倾向性的戏剧”:(1)剧本勇敢地把当时德国的黑暗现实搬上了戏剧舞台。(2)作者公开站在平民一边,维护平民尊严,谴责达官贵人。

7.18世纪末19世纪初,史称“魏玛古典主义时期”,德国文学达到高峰。这一时期德国文学的代表人物是晚年的席勒和歌德。

8.“魏玛古典主义时期”德国文学的繁荣,即魏玛古典主义:(1)18世纪90年代是德国文学史上“魏玛古典主义”的繁荣时代,席勒和歌德均被邀到魏玛公国合作了10年,形成了德国文学的“古典主义时期”(2)德国古典文学以古希腊罗马文学为典范,并继承启蒙运动的优良传统来实现“人道主义”这个最崇高的理想。(3)德国古典主义在政治上反对法国大革命的激进,主张通过审美教育来陶冶性情,培养完整和谐的个性;在艺术上以古希腊艺术为典范,把“高贵的单纯、宁静的伟大”视为最高理想,追求庄严肃穆、完整和谐。(4)歌德和席勒的一系列作品和论著,促成了德国文学的繁荣,形成了18世纪欧洲文学的高峰。

歌德

1.歌德是德国伟大的民族诗人,代表作《浮士德》是世界文学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

2.歌德的抒情诗是近代德国抒情诗的开端。诗歌特点:(1)赞美大自然,(2)讴歌爱情和友谊,(3)隐含了对专制和暴政的强烈不满,(4)充满了积极、健康、乐观的精神。如《五月之歌》《欢会与离别》等。

3.“维特热”:即为什么歌德中篇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是德国第一部产生世界影响的作品?(1)维特是一个具有典型意义的18世纪德国进步青年的形象。黑暗的社会现实使他感到生命已无价值,精神崩溃,饮弹自杀。(2)维特是时代觉醒者和庸俗环境的反抗者,他以个人为中心来反抗,以孤傲对待德国现实的丑恶。他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3)也正因此,它感染了世界各国不同时代同病相怜的青年,他们从中找到共鸣,不少人不但模仿维特的服饰,甚至也学维特的自杀,一时形成“维特热”。

4.《浮士德》的取材与创作过程:(1)取材于德国16世纪关于浮土德博士的民间传说。传说他将灵魂卖给魔鬼,以探求新的生活出路。(2)整个构思过程延续了将近60年。在前人的基础上,歌德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对故事进行了全面改造,一方面强调浮士德形象的特点,另一方面改变了原故事的悲剧结局,赋予浮土德传说以全新的意义。全剧没有首尾相连的故事情节而以浮士德博士的思想发展为线索,写他探索人生要义的一生。

5.《浮士德》的情节和结构:“基本情节可归结为:一幕序曲,两个赌赛,终生追求,五幕悲剧。①《天上序曲》是剧作的开端,也是全剧的思想总纲。②第一个赌赛是天帝和魔鬼关于“对世界和人的看法”——人能否实现和如何实现人生理想的问题,第二个赌赛是魔鬼梅非斯特关于“浮士德是否对生活产生满足”。③一生追求、五幕悲剧:知识的追求和知识的悲剧;感官的追求和爱情的悲剧;权势的追求和从政的悲剧;美的追求和寻美的悲剧;事业的追求和事业心的悲剧。(2)结构:全剧结构上的特点是,没有首尾相联的故事情节作主线,各部分之间若即若离。它的庞大的、复杂的内容是靠着一种内在因素维系,而构成一个严密的整体。这种内在因素就是浮士德的精神发展史。诗剧以浮土德的思想发展为线索,写他探索人生真谛的一生经历。

6.《浮土德》是一部思想内容很丰富的作品,其主要的思想价值即诗剧意义:(1)通过浮士德的人生经历宣传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宣传挣脱中世纪的愚昧状态,克服人类内在和外在的矛盾,创造资产阶级理想王国的启蒙思想。(2)诗剧肯定创造和劳动,要人们“每天每日去开拓生活和自由,然后才能作自由和生活的享受”。诗剧表达了作者深刻的人生体验——生活就是追求,而追求的过程又是循环前进的。(3)诗剧表达了作者对人类的坚定信念:在前进的道路上,人们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阻碍,但最终会找到人生的真理。(4)诗剧还表达了一种现代意义,即人始终处于与外界的冲突中,失败和灾难无法避免,但主人公自身的行动决定自己的本质,从而奠定了现代人格的基础。

7.梅非斯特是作品中另一重要人物,形象特点:是一个来自北欧传说和基督教传统的形象,在诗剧中作为浮士德的对立面出现。梅非斯特是生活中玩世不恭的虚无主义者典型,是情欲的化身,“恶”的代表,同时也是一个象征、寓意型的形象。

8.歌德的世界意义:(1)歌德是德国的伟大诗人,德国古典文学和民族文学最杰出的代表。他创作了大量的优秀诗歌、戏剧和小说,成为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初叶德国最重要的作家,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2)他的代表作诗剧《浮士德》是一部关于世界和人生的作品,具有形而上的哲学意义,是世界文学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诗剧表达了一种现代意义,即人始终处于与外界的冲突中,失败和灾难无法避免,但主人公自身的行动决定自己的本质,从而奠定了现代人格的基础。歌德在《浮土德》中揭示了人生的真谛:“要每天每日去开拓生活和自由,然后才能作自由和生活的享受”。(3)是歌德首先提出了“世界文学”这一概念,促进了全球文学一体化的进程。

1917年五月谁首先提出了文学散文概念?

最早提出“文学散文”概念的是刘半农,在1917年5《新青年》发表的《我之文学改良观》中率先取法西文,将西方文学分类中的小说和杂文统称为“文学的散文”。

这种文学散文观,在傅斯年、周作人、王统照、胡梦华等人的文论中得到进一步界定和阐发。傅斯年《怎样做白话文》、周作人《美文》、王统照《纯散文》《散文的分类》、胡梦华《絮语散文》是这一时期散文理论建设的重要文章。

西方文明有史书吗?分别是哪些?

西方文明有史书,如:

《历史》希罗多德

希罗多德(约公元前484年-公元前425年),古希腊作家,西方文学奠基人,人文主义的杰出代表。希罗多德把旅行中的所闻所见,以及第一波斯帝国的历史纪录下来,创作成为《历史》一书,该书是西方文学史上第一部完整流传下来的散文作品。

《历史》一书,共9卷。1~5卷第28章,叙述西亚、北非及希腊诸地区之历史、地理及民族习俗、风土人情。第5卷第29章起,主要叙述波斯人和希腊人在公元前478年以前数十年间的战争。该书也是一部文学作品,书中众多人物性格鲜明,语言生动,亦作《希腊波斯战争史》。在古罗马时代,希罗多德就被誉为“历史之父”。

《高卢战记》 盖乌斯·尤利乌斯·凯撒

一位西方历史上盛名远扬的英雄:他兵锋所指,战无不胜,让古罗马的疆域辽阔,奠定了罗马帝国几百年的领土轮廓;他执政有力,政策切中要害,在他的政治遗产上,一个强盛的罗马帝国崛起在地球的西方;他的名字作为欧洲君主的尊号沿用了千年,就像中国的“皇帝”两个字,成为欧洲权力的象征。他的人生成为西方文学与戏剧不朽的主题,让一代代后人心驰神往。

《高卢战记》记述了恺撒从公元前58年到公元前51年在高卢作战的经过。恺撒传世名著,拉丁文典范之作,内涵丰富。《高卢战记》朴实客观的文字背后,是处心积虑的辩护,回击庞培,蒙蔽元老院视听,塑造个人英武仁慈的英雄形象。书中洋溢着对罗马精神的自豪,充满了对蛮族英勇淳朴的敬意和对文明的反思。

《伯罗奔尼撒战记》 修昔底德

修昔底德(希腊文Θουκυδίδης 、英文Thucydides,约公元前460——公元前400/396年),雅典人,古希腊历史学家、文学家和雅典十将军之一,以其著《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而在西方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记录了公元前5世纪前期至公元前411年,斯巴达和雅典之间的战争。因其严格、标准的证据收集工作,客观的分析因果关系,被称为“历史科学”之父。因在其著作中阐明了国家之间的政治行为与产生的后果建立在恐惧情感与利益基础之上,他也被称为“政治现实主义学派”之父。

《罗马史》李维

提图斯·李维(Titus Livius,公元前59年—公元17年),历史学家。其家世和父母不得而知,据说出生于贵族,早年受过良好的传统教育。他学习了文学、史学、修辞学、演说术等,是罗马共和国后期学问渊博的博物学家。

《罗马史》在于歌颂罗马的伟大和祖先的业绩,寓义道德说教于叙史之中。作品文笔生动流畅,结构安排巧妙,对细节的描写富于戏剧性,被称为史诗般的散文历史。但由于缺乏古代罗马典章制度和军事方面的知识,对某些史料缺乏分析批判,往往袭用前人特别是公元前1世纪年代记作家的著作,不能不影响史实的可靠性。但其著作保存了丰富和宝贵的历史资料,不失为研究罗马早期及罗马共和国历史的重要文献。

《希腊罗马名人传》普鲁塔克

普鲁塔克(希腊文:Πλούταρχος;拉丁文:Plutarchus,约公元46年-120年)罗马帝国时代的希腊作家,哲学家,历史学家。

《古希腊罗马名人传》 被公认为西方古典文库中的瑰宝,是一部融历史、文学和哲学于一身的宏篇巨著。 古希腊罗马许多重要的历史人物的形象,因本书得以保存下来,被今人所知。 尽管它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历史专著,但因作者以其独特的风格,以古希腊罗马的重要历史人物为中心,保存了许多文献材料和难得的传说佚事,至今仍是研究希腊罗马历史所必不可少的典籍。 与司马迁的《史记》有异曲同工之妙,各领东西方历史两千年的风骚。

《编年史》塔西佗

普布里乌斯·克奈里乌斯·塔西佗(PubliusCorneliusTacitus)塔西佗(Tacitus,约公元55年~120年)是古代罗马最伟大的历史学家,他继承并发展了李维的史学传统和成就,在罗马史学上的地位犹如修昔底德在希腊史学上的地位。

该书记述的虽是罗马帝国初期的历史,但实际上以整个古代罗马为中心,甚至可以说是以罗马为中心的西方世界历史为背景的。它提出了由共和向帝国过渡的原因这个千百年来争论不休的问题。该书简要回顾了罗马从建成帝国时期的全部历史,总结了帝制产生、巩固的过程。

另外,还有中世纪“英国历史之父”比德(Bede,671-735年)的代表作为《英吉利教会史》。该书首次采用了“吾主纪年”的纪年法。 英国编年史的大成之作是《盎格鲁撒克逊编年史》,该书编纂工作从9世纪中叶到12世纪,使英国成为中世纪历史资料最丰富的国家之一。

文学色彩浓郁的哲理散文集是?

1、《培根人生论》

《培根人生论》是英国17世纪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经验主义哲学家培根的散文集,《培根人生论》又称《培根随笔》,在英国首版后,即以文笔优美、语句简洁、趣味隽永、格言精妙而大受欢迎,多次再版重印,历四百多年而未衰,被译为世界上几乎所有文字。

2000年还被美国公众评选为最受喜爱的十本著作之一。它与《蒙田随笔》、《帕斯卡尔思想录》一起,被人们誉为欧洲近代哲理散文三大经典。

2、《蒙田随笔》

《蒙田随笔》是法国人文主义作家米歇尔·蒙田创作的随笔散文集,于1580-1587年分三卷在法国先后出版。

该作内容包罗万象,融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于一体,是16世纪各种知识的总汇,有“生活的哲学”之称。

蒙田以智者的眼光,在作品中考察大千世界的众生相,反思探索人与人生,肯定人的价值和欲望,批判教会和封建制度,主张打破古典权威,充满了人性自由、科学知识的人文思想。

3、《思想录》

《思想录》是17世纪法国数理科学家、思想家布莱兹·帕斯卡尔创作的哲理散文集,首次出版于1670年。

全书集中反映了帕斯卡尔的神学和哲学思想。作家继承了理性主义的传统,对于人性、人生、社会、哲学和宗教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作者在此书中以一种浪漫思维的方式来谈问题,处处闪现思想的火花,更有许多提问和警句发人深省。

4、《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于1926年写的一篇童年妙趣生活的回忆性散文,此文被收入《朝花夕拾》。全文描述了色调不同,情韵各异的两大景片:百草园和三味书屋。

作者写百草园,以“乐”为中心,采用白描手法,以简约生动的文字,描绘了一个奇趣无穷的儿童乐园,其间穿插“美女蛇”的传说和冬天雪地捕鸟的故事,动静结合,详略得当,趣味无穷。

三味书屋则是一个充全不同的世界,作者逼真地写出了三味书屋的陈腐味,说它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儿童在那里受到规矩的束缚。

但作者并未将三味书屋写得死气沉沉,而是通过课间学生溜到后园嬉耍,老私塾先生在课堂上入神读书学生乘机偷乐两个小故事的叙述,使三味书屋充满了谐趣,表现了儿童不可压抑的快乐天性。该散文入选初中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下册)。

5、《背影》

《背影》是现代作家朱自清于1925年所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这篇散文叙述的是作者离开南京到北京大学,父亲送他到浦口火车站,照料他上车,并替他买橘子的情形。

在作者脑海里印象最深刻的,是他父亲替他买橘子时在月台爬上攀下时的背影。作者用朴素的文字,把父亲对儿女的爱,表达得深刻细腻,真挚感动,从平凡的事件中,呈现出父亲的关怀和爱护。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