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主义芭蕾四大作品?
浪漫芭蕾是芭蕾史上的第二个阶段,起源于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受浪漫主义影响,这个学派的艺术家们创作出了大量的不朽之作,主要特征是表现神秘莫测的自然境界,如终于传达人们在世俗空间中难以如愿的理想,有浓重的抒情色彩和想象成分。其中四大作品分别是:仙女、吉赛尔、海盗、葛蓓莉亚!
有人说芭蕾舞剧《白毛女》远胜于电影故事片《白毛女》,对此你怎么看?为什么?
芭蕾舞剧表演与电影是两种不同形式的表演,两者没有可比性,不可同日而语。
电影《白毛女》成功地塑造了苦大仇深的喜儿形象,主人公喜儿的命运概括了旧社会千万农民受压迫的苦难历史。喜儿的悲惨命运,是旧中国妇女的苦难典型。影片通过喜儿的命运,愤怒控诉封建剥削制度“把人变成鬼”,形象地说明在劳动人民作主的新社会“把鬼变成人”。
影片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深受观众欢迎,许多情节催人泪下,引起强烈的共鸣。片中《北风吹》等歌曲和背景音乐家喻户晓,影响了整整两代人。
“八大”革命样板戏之一——芭蕾舞剧《白毛女》则是在周恩来总理提出的“革命化、民族化、大众化”的文艺改革的号召下编演成功的芭蕾舞剧。它成功塑造了喜儿、大春、杨白劳等艺术形象。它在芭蕾基本技巧的基础上大量融汇了丰富的中国民间舞蹈、古典舞蹈动作,是西方芭蕾舞和中国民族舞蹈结合典范。
演员精湛的表演,鲜明的音乐魅力和感人的艺术力量,使芭蕾舞剧《白毛女》红遍了大江南北,成为中国芭蕾舞剧的经典之一。上海芭蕾舞团于1979年在芭蕾舞剧《白毛女》剧组的基础上建立,足见它的经典魅力。
随着时代的发展,电影《白毛女》与其他同时代特色内容许多故事片一样将逐渐成为历史产物,但芭蕾舞剧《白毛女》以她鲜明的民族色彩、精湛的舞蹈艺术风格和经典的芭蕾表现手法将一直流传下去。
上世纪六十、七十年代我国创作出了哪些芭蕾舞剧并搬上了荧幕?近几十年还有吗?
上世纪6、70年代初,随着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搬上了银幕,受到无数观众的喜爱,随后《白毛女》、《草原儿女》、《沂蒙颂》等也陆续搬上了银幕,也是在那个时候,人们开始把《红色娘子军》、吴清华、中芭、民族芭蕾舞剧等名词串联起来,收进了梦中的记忆词海。
《红色娘子军》的问世,是中国芭蕾舞真正迈开创建民族风格进程的一步,中国开始有了自己民族的芭蕾。《红色娘子军》从1964年问世直到现在,演出了54年,乃至文化生活高度丰富,观众欣赏水平大幅提升的今天,这部作品仍然具有着如此巨大的艺术魅力,让人惊叹不已。这也是中芭人在那个动荡年代中用智慧和汗水共创的艺术瑰宝。
从那之后中国银幕上,再难见到舞台艺术片的踪影了,我想除了文化生活丰富了之外,在经济杠杆作用的今天,举全国之力,耗费几年时间,去打磨一部芭蕾舞剧,恐怕也是很难做到的!
19世纪鼎盛时代芭蕾舞的代表作品有哪些?
19世纪鼎盛时期的芭蕾舞代表作作品有《天鹅湖》。
舞剧《天鹅湖》是由柴科夫斯基所创作的,于1877年2月20日在莫斯科大剧院首演。
柴可夫斯基的芭蕾舞剧《天鹅湖》,共4幕,作于1876年。这是柴可夫斯基所作的第一部舞曲,取材于民间传说,剧情为:公主奥杰塔在天鹅湖畔被恶魔变成了白天鹅。王子齐格费里德游天鹅湖,深深爱恋奥杰塔。王子挑选新娘之夜,恶魔让他的女儿黑天鹅伪装成奥杰塔以欺骗王子。王子差一点受骗,最终及时发现,奋击恶魔,扑杀之。白天鹅恢复公主原形,与王子结合,以美满结局。
19世纪末芭蕾舞有哪几个舞剧?
19世纪更堪称芭蕾艺术的黄金时代,芭蕾舞的脚尖舞技巧和一整套的训练方法日臻完善,逐渐形成了芭蕾艺术的意大利学派、法国学派和俄罗斯学派,具有各自鲜明的艺术风格和民族特色,出现了《吉赛尔》、《天鹅湖》、《睡美人》等一批闻名于世的优秀芭蕾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