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 正文

曾巩介绍及代表作品 唐宋八大家曾巩的简介

曾巩祖父曾致尧、父亲曾易占皆为北宋名臣。以史学才能被委任史官修撰,与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并称,扩展资料曾巩的文章特色1、论事之文写得纡余委备,例如《墨池记》和《越州赵公救灾记》熔记事、议论、抒情于一炉,他的书、序和铭也是很好的散文,1、咏柳宋代,只懂得用它的飞絮蒙住日月。曾巩海浪如云去却回,满含山气的天空染得时青时红,心...

唐宋八大家曾巩的简介?

曾巩(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字子固,汉族,建昌军南丰(今江西省南丰县)人,后居临川,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政治家。

曾巩祖父曾致尧、父亲曾易占皆为北宋名臣。曾巩天资聪慧,记忆力超群,幼时读诗书,脱口能吟诵,年十二即能为文。嘉祐二年(1057),进士及第,任太平州司法参军,以明习律令,量刑适当而闻名。熙宁二年(1069),任《宋英宗实录》检讨,不久被外放越州通判。

熙宁五年(1072)后,历任齐州、襄州、洪州、福州、明州、亳州、沧州等知州。元丰四年(1081),以史学才能被委任史官修撰,管勾编修院,判太常寺兼礼仪事。元丰六年(1083),卒于江宁府(今江苏南京),追谥为“文定”。

曾巩为政廉洁奉公,勤于政事,关心民生疾苦,与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并称“南丰七曾”。曾巩文学成就突出,其文“古雅、平正、冲和”,位列唐宋八大家,世称“南丰先生”。

扩展资料

曾巩的文章特色

1、论事之文写得纡余委备,委婉曲折。

2、曾巩文章虽质朴少文,然亦时有摇曳之姿,纵横开合。赠序之文,尤有特点。

3、善于记叙,其特点是条理分明,无不达之意。还有长于记叙、不多写景,例如《墨池记》和《越州赵公救灾记》熔记事、议论、抒情于一炉,深刻有力,通情达理。他的书、序和铭也是很好的散文。当西昆体盛行时,他和欧阳修等人的散文,一揖雕琢堆砌之风,专趋平易自然。

曾巩都有那些诗?

1、咏柳宋代:曾巩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译文:杂乱的柳枝条还没有变黄,在东风的吹动下便飞快的变绿了。只懂得用它的飞絮蒙住日月,却不知天地之间还有秋霜。

2、城南宋代:曾巩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译文:春雨迅猛,池塘水满,遥望群山,高低不齐,东边西侧,山路崎岖。热热闹闹地开了一阵的桃花和李花,此刻已开过时了,只见眼前春草萋萋,碧绿一片。

3、西楼宋代:曾巩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译文:海上滔天的巨浪,像云彩般高涨,涌过去了,又急急退了回来;强劲的北风刮着,夹杂着数声轰雷。我站在楼上把四面的帘子高高挂起,然后静静地躺下,欣赏着暴雨,欣赏着雨中重峦叠岫的风采。

4、甘露寺多景楼宋代:曾巩欲收嘉景此楼中,徙倚阑干四望通。云乱水光浮紫翠,天含山气入青红。一川钟呗淮南月,万里帆樯海餐风。老去衣衿尘土在,只将心目羡冥鸿。译文:想观赏美景来到这多景楼中,栏杆边徘徊,极目长空。波光摇乱云影浮着紫色翠色,满含山气的天空染得时青时红。一川钟声佛唱融入淮南月色,万里船帆桅樯乘着海外清风。年老了衣服上仍旧风尘扑扑,心里真羡慕那暮色中的飞鸿。

5、醒心亭记宋代:曾巩若公之贤,韩子殁数百年而始有之。今同游之宾客,尚未知公之难遇也。后百千年,有慕公之为人而览公之迹,思欲见之,有不可及之叹,然后知公之难遇也。则凡同游于此者,其可不喜且幸欤!而巩也,又得以文词托名于公文之次,其又不喜且幸欤!译文:像欧阳公这样的贤人,韩愈死后几百年才产生一个。今天和他同游的宾客还不知道欧阳公那样的贤人是很难遇到的。千百年后,有人仰慕欧阳公的为人,瞻仰他的遗迹,而想要见他的人,就会因没有与他同时代而感叹。到那时,才知道遇到欧阳公真难。如此说来,凡是现在与欧阳公同游的人,能不感到欢喜和幸运吗?而我曾巩又能够用这篇文章托名在欧阳公文章的后面,又能不欢喜和庆幸吗?

唐宋八大家都是谁?其代表作品都有哪些?

唐宋八大家,又称唐宋散文八大家,是中国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欧阳修八位散文家的合称。

其中韩愈、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欧阳修、三苏等四人是宋代古文运动的核心人物,王安石、曾巩是临川文学的代表人物。韩愈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们先后掀起的古文革新浪潮,使诗文发展的陈旧面貌焕然一新。

韩愈——文起八代之衰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思想家,祖籍昌黎(今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明人推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首。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进学解》

学业的精进来源于勤奋,而荒废于游荡玩乐;做事的成就出于思考,而败坏于因循随便。

仰不愧天,俯不愧地,内不愧心。

——《与孟尚书》

上对得起苍生,下对得起黎民,内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师说》

有志不在年高,知识不分贵贱,谁掌握了真正的学问,谁就应该受到尊重,大家就应该向他学习。

与其有誉于前,孰若无毁于其后;与期有乐于身,孰若无忧于其心。

——《送李愿归盘谷序》

与其当面和得势时受到称誉,还不如背后和失势时不遭到毁谤;与其身体上享受快乐,还不如心里无忧无虑。

柳宗元——文者以明道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文学家、思想家,祖籍河东(今山西运城),世称柳河东。

择天下之士,使称其职;居天下之人,使安其业。

——《梓人传》

挑选天下有才能的士人为官,并且使他们能够适合他们的岗位;使天下人都能够安居,并且让他们能够对自己的生活工作感到安定。

宁为有闻而死,不为无闻而生。

——《上扬州李吉甫相公所著文启》

宁闻名天下而死,也不默默一生而活。

清泠之状与目谋,瀯瀯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

——《钴姆潭西小丘记》

清澈明净的天色与眼睛默契融合,清脆悦耳的翶与耳朵默契融合,悠闲空灵的境界与神思默契融合,深邃幽静的气氛与心灵默契融合。

宁正为心,疾恶不惧。

——《先侍御史府群神道表》

为人应保持正直的本性,坚贞的节操,嫉恶如仇,无所畏惧。

欧阳修——一代文宗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北宋文学家、史学家。谥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

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

——《朋党论》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君子与君子以志同道合为前提而成为朋友,小人与小人则因私利相同成为朋友。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醉翁亭记》

醉翁的心意不要酒上,而在山光水色之中。游赏山水的乐趣,有感于心而寄托在酒上罢了。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伶官传序》

人做事常常因为不注意细节而失败,聪明勇敢的人大多被他所溺爱的人或事物逼到困境。

君子之修身也,内正其心,外正其容。

——《左氏辨》

君子要修身养性,道德要修养内在的品德,同时要注意外在的仪表。内外同样重要。

苏洵——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

苏洵(1009-1066),字明允,号老泉,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世称“老苏”。

为将之道,当先治心。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然后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敌。

——《心术》

要当将领,先要磨炼心志,泰山在眼前崩塌但是脸色不变,麋鹿突然出现在身边但眼睛不眨。遇事镇定自若,不受外界影响。然后才可以头脑清晰,分析利弊,对抗敌人。

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百人誉之不加密,百人毁之不加疏。

——《远虑》

把知道的都告诉对方,对对方极度坦诚。很多人赞誉他,也不会因引而跟他更加亲密,很多人诋毁他,也不会因此而疏远他。

夫功之成,非成于成之日,盖必有所由起;祸之作,不作于作之日,亦必所由兆。

——《管仲论》

功业的完成,不在完成的成功之日,而是一定有他成功的缘由;灾祸的发生,也不是发生在发生之日,而是一定有它发生的征兆。

用心于正,一振而群纳举;用心于诈,百补而千穴败。

——《用间》

“得道都多助,失道者寡助”,廉洁公正,取信于民,自然能得到人民的支持;腐败无能,失信于民,纵然小惠小利也无济于事。

苏轼——一衰烟雨任平生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扶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留侯论》

天下间真正有大勇的人,事件突发而不惊慌,无故见辱而不愠怒,因为其抱负甚大,志向甚远,不因眼前一叶遮蔽而放弃无边风光。

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前赤壁赋》

从事物变化的一面看,那么天地间的万事万物没有一眨眼的工夫不在变化;从事物不变的一面看,那么客观事物与我们人类都是无穷无尽,永远长存的。

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胸有成竹,方始作事。

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晁错论》

古往今来,能成就大事的人,他们不仅具有超群出众的才能,还有百折不挠、坚定信念的意志。

苏辙——汪洋澹泊,一唱三叹

苏辙(1039-1112),字子由,晚号颍滨遗老,又号栾城。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苏轼之弟,世称“小苏”。

以言责人甚易,以义持己实难。

——《刘挚右丞》

用语言去要求别人很容易,而用公道来要求自己实在是困难。严于责人而疏于责己,这是常人易犯的毛病。

遇繁而若一,履险而若夷。

——《观会通以行典礼论》

遇到繁多的事情,好像只是处理一件事;处于危险的境地,好像是走在平地上。遇乱履险,要心神镇定,不为事情的繁多而慌张,不为处境的艰难所吓倒。

无以待之,则十百而乱;有以待之,则千万若一。

——《类篇叙》

对待事情,关键在于胸中有无处理的方法。没有方法,即使事情很少,也会手脚忙乱,办得一塌糊涂;有了方法,纵然事情很多,也能镇定自若,办得有条不紊。

戒心之易忘,而骄心之易生。

——《陆贽》

警惕之心容易遗忘,骄傲之心容易滋长。这是人之常情,难免有之,但也正因为这样,才需要特别注意,戒骄戒躁。

曾巩——曾文穷尽事理,其气味尔雅深厚

曾巩(1019-1083),字子固,建昌南丰(今江西南风)人,世称“南丰先生”。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而人之行,有情善而迹非,有意奸而外淑,有善共相悬而不可以实指,有实大于名,有名侈于实。犹之用人,非畜道德者,恶能辨之不惑、议之不徇?不惑不徇,则公且是矣。

——《寄欧阳舍人书》

人的品行各异,不与外貌相干,不和名声牵连。只有内心修德的人,才能不被迷惑,不徇私枉法,真正做到秉公符实。

诎己从谏,仁心爱人,可谓有天下之志。

——《唐论》

放低姿态,听从劝谏,爱惜百姓,这就是心怀天下的志向。

天下之事,其可忧者甚众,而当世之患,莫大于人不能言与不肯言,而甚者或不敢言也。

——《与孙司封书》

天下的事情,令人担忧的事很多。但最令人担忧的事,莫过于人们不能说话和不肯说话,有的甚至不敢说话更大的了。

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哉?则学固岂可以少哉。

——《墨池记》

王羲之凭借自己勤奋练习,晚年书法方得大成。后世比不上王羲之的,不是天赋不及他,而是下是工夫不如王羲之罢了。

王安石——笔力简而健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抚州临川(今江西东乡)人,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

因循苟且逸豫而无为,可以侥幸一时,而不可以旷日持久。

——《上时政疏》

因循守旧,苟且偷安,可以侥幸一时,不能维持一世。王安石力主变法,反对守旧,力主大有作为,反对苟且偷安。

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游褒禅山记》

世上奇妙雄伟、珍异奇特、非同寻常的景观,常常在那险阻、僻远,少有人至的地方,所以,没有意志的人是不能到达的。

临行而思,临言而择。

——《仁智》

经过思考再行事,就会降低盲目性,减少失误;经过选择再说话,就会去掉随意和轻率,避免失言。

坏崖破岩之水,原自涓涓;干云蔽日之水,起于青葱。

——《风俗》

损坏悬崖石壁的水,来自那涓涓细流。遮云蔽日的树木,都是从青葱幼苗长起来的。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防微杜渐的道理不言而喻。

子固是谁的字?

唐朝文学家曾巩的字。

曾巩,唐朝文学家,位列唐宋八大家,代表作《元丰类稿》,古文运动代表人物。

墨池记的作者是北宋著名文学家?

曾巩

《墨池记》的作者是北宋大诗人曾巩的作品,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此文从传说中王羲之墨池遗迹入笔,巧妙机智地借题发挥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