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50至60年代创作的优秀作品?
上世纪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的作家杨沫、曲波,梁斌、李英儒等,当年都是名扬全国的作家,不知道还有多少人记得,但他们的小说许多人应该不会忘记。
杨沫的《青春之歌》,曲波的《林海雪原》,梁斌的《红旗谱》,李英儒的《野火春风斗古城》,都是五、六十年代出版的红色经典文学作品,对五六十年代成长起来的一代人来说,都是耳熟能详的,很多人都受到过这些作品的影响。
林海11首最好听的音乐?
林海最好听的11首音乐作品:《大明宫词》《冬至》《我的青春谁做主》《凤穿牡丹》《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白银帝国》《天龙八部》《鹿鼎记》《金玉良缘》《陈情令》《琵琶语》。
86林海雪原主题曲?
86版林海雪原主题曲林海雪原之歌,蒋大为演唱。
《林海雪原》是由朱文顺执导的影视作品,林达信 韩再峰等参加演出。于1986年播出。编剧薛士贤共10集的电视连续剧。
蒋大为,1947年1月22日生于天津市和平区,中国男高音歌唱演员,国家一级演员,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
1978年,蒋大为去军队慰问演出,演唱了自创的《骏马奔驰保边疆》。1980年,蒋大为凭一曲《牡丹之歌》成名。
赏析林海的《流动的城市》?
赏析:
跟《月光边境》相比,林海这张新的专辑,少了幻想色彩的旖旎,多了无奈生活的平实!如果说《月光边境》独守孤独,是一片幻想的星空,让我们陷入了无边
CD背面
的思绪,那么这张专辑,则可能是一剂治疗心灵创伤的良药,抚慰我们堕入尘世的心灵!总之,两张都算是好专辑,各得其所,在深夜里,万籁俱寂,尤其值得一听!
生活在一座城市里,听见城市的心跳。钢琴王才林海,再度包办制作、作曲、演奏,经典代表作。附赠钢琴谱2首,加赠彩云之南全新录音版。
流动的旋律,散发光芒的音符,谱写现代人城市生活的诗意乐章,一座城市,能有多少风华,从清晨到深夜,林海带你细细品味城市流光,诗情推荐:晨星、鸽子回旋舞、流动的城市。
若将林海的大编制音乐作品比作是绘画中的彩绘,那他的钢琴音乐就像是素描。然而林海只用钢琴这个乐器所呈现的音乐素描,同样能展现丰富的音象与多彩的线条,如同许多西方音乐史的音乐大师,如萧邦、李斯特、拉威尔等人的钢琴作品。素描般的钢琴音乐如何能呈现立体与色彩感?这些创作者无非是聪明的利用各种合声、对位、主旋律与副旋律的交错与穿插,让单一音色的钢琴呈现接近乐团编制的线条与多元的音色彩度。
林海的音乐没有排山倒海的煽情,也没有太戏剧化的激荡,却是在那样云淡风情、理性而口语化的音乐对白里,感受到音乐家内蕴著无言喻的深切情感。在《流动的城市》中,乐曲中呈现了都市的影像,一年四季、每天从早到晚不间断的不同的光影。这些曲目中,既有着旧作《城南旧事》的清新深刻,也有着像日韩剧配乐般的张力,还有着宁静安闲、一点点哀愁的抒情、动人的情感流逝……
“流动的城市”是生活在北京城市中的林海,透过诗意的描述和生活化的场景,唤起了都市人对所在城市的情感认同,流动的旋律,散发光芒的音符,谱写现代人城市生活的诗意乐章。
从清晨到深夜林海带你细细品味城市流光
“流动的城市”中,乐曲中呈现了都市的影像,一年四季、每天从早到晚不间断的不同的光影,林海引人细细品味城市流光。第一首《晨星》有典型林海风的印象派音乐,有着旧作“城南旧事”的清新深刻。第二首《苏醒》相当清新的曲,中段小小的变奏更添趣味。第三首《微光角落》像日剧配乐般的具有张力,情感丰沛。第四首《鸽子回旋舞》音符以优雅的姿态不停环绕,像鸽子绕着天空飞行,相当流畅有速度感。第五首《行道树》宁静安闲的曲风和速度,像电影慢动作的配乐,沉稳和缓的情感流逝。第六首《灰蒙的天空》典型林海风格,一点点哀愁的抒情。第七首《巷口》一开始的流畅和后来变奏的轻巧,最终稍重的转折再回到最初的笃定。第八首《流动的城市》旋律流动性极强,极好听,极动人。第九首《风华》从容不迫又雍容细致,像一个风华内蕴的美人。第十首《城市流光》 (原名帕平的黄昏)流水般的旋律,忽转重,再转轻柔,呈现像光一样的色泽。第十一首《夜之圣母》 改编自圣母颂,表情丰富。Bonus Track 《彩云之南》(曾收录于“日月西东”),则为全新版录音。
《流动的城市》是林海跟风潮唱片公司合作的唯一一张纯钢琴专辑,也是唯一有发行乐谱的专辑。(只限台湾地区,公司有考虑在国内再版。) 非常精致的钢琴小品。风格为古典加流行偏古典。每首都值得玩味。特别是学古典钢琴的朋友不应错过。 推荐曲目有《巷口》,《夜之圣母》等。本专辑入围2003年第十四届金曲奖“最佳流行音乐演奏专辑奖”。
林海音代表作?
代表作品有《城南旧事》、《冬青树》、《绿藻与咸蛋》、《晓云》、《婚姻的故事》、《金鲤鱼的百褶裙》
林海音(1918年3月18日—2001年12月1日),本名林含英,中国当代女作家,台湾苗栗县头份镇人,祖籍广东蕉岭。
1918年3月18日,出生于日本大阪。1934年,考入北平新闻专科学校。1937年,从北平新闻专科学校毕业后任《世界日报》记者、编辑。1955年,出版第一本散文集《冬青树》。1956年,获得第二届扶轮社文学奖。1959年,出版第一部长篇小说《晓云》。1960年,出版小说集《城南旧事》。1972年,出版散文集《窗》。1988年,出版散文集《一家之主》。1998年,获得第三届世界华文作家大会终身成就奖。2000年,出版散文集《作客美国》《芸窗夜读》。2001年12月,因病逝世于台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