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 正文

各朝代文体代表作品 中国文学史上出现过哪些文学体裁

中国文学史上出现过哪些文学体裁?4、汉代出现《史记》、表、赋,当然唐宋成熟的问题是诗歌、词和散文。《子虚赋》是汉代辞赋家司马相如早期游梁时所作。汉代最重要的文学样式是赋,而司马相如是公认的汉赋代表作家和赋论大师,古代的文章体裁有哪些。中国古代的文章体裁比较复杂?文章的出现可以追溯到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是战国时屈原创造的一种诗体,中...

中国文学史上出现过哪些文学体裁?

文学史上形成文体的粗略归纳如下:

1、文字出现之前,有了口头文学,诸如大量的神话传说。所以最早的文体是口头文学。

2、商代出现了文字,著名的甲骨文,主要是记录占卜内容的。这是最早的叙事文,这类可以说是散文。后来出现的《史记》等各种铭、志等都包括在内。

3、真正体现文学成就的是诗歌。《诗经》是开创文学先河的鼻祖。

4、汉代出现《史记》、表、赋,是散文诗歌的发展。

5、唐宋出现了传奇,是最初的小说形式。当然唐宋成熟的问题是诗歌、词和散文。

6、元代出现了戏曲。

7、明清是小说繁荣的季节,出现了四大名著。

两代文学最具代表的文体是赋,代表作有司马相如的?

司马相如的代表作是《子虚赋》。

《子虚赋》是汉代辞赋家司马相如早期游梁时所作。此赋写楚国之子虚先生出使齐国,子虚向乌有先生讲述随齐王出猎,齐王问及楚国,极力铺排楚国之广大丰饶,以至云梦不过是其后花园之小小一角。乌有不服,便以齐国之大海名山、异方殊类,傲视子虚。

其主要意义是通过这种夸张声势的描写,表现了汉一代王朝的强大声势和雄伟气魄。此赋极铺张扬厉之能事,词藻丰富,描写工丽,散韵相间,标志着汉大赋的完全成熟。

它与《上林赋》构成姊妹篇,都是汉代汉族文学正式确立的标志性作品。

司马相如(约公元前179年—前118年),字长卿,汉族,巴郡安汉县(今四川省南充市蓬安县)人,一说蜀郡(今四川成都)人,西汉辞赋家,中国文化史文学史上杰出的代表。

汉代最重要的文学样式是赋,而司马相如是公认的汉赋代表作家和赋论大师,也是一位文学大师和美学大家。其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辞赋上。《汉书·艺文志》著录“司马相如赋二十九篇”,现存《子虚赋》、 《天子游猎赋》、《大人赋》、《长门赋》、《美人赋》、《哀秦二世赋》6篇,另有《梨赋》、《鱼葅赋》、《梓山赋》3篇仅存篇名。《隋书·经籍志》有《司马相如集》 1卷,已散佚。明人张溥辑有《司马文园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

古代的文章体裁有哪些?

中国古代的文章体裁比较复杂,在这里只能作一个粗线条的简述。中国古代文化历史悠久,从早早的甲骨文算起有几千年的历史。中国最早的殷商时期,人们就开始在龟甲或兽骨上刻字,这是中国古代文字中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但此时还没有文章的出现。

文章的出现可以追溯到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它出现于西周至春秋时期。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社会体制出现了变化,原来的公天下的禅让制被封建的世袭制度所取代,因此,社会上出现了一个新的阶层——士,他们站在各自的立场到处游说,阐明自己的政治主张和立场,于是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这个时期,出现了文章的盛世。就其体裁而言,这个时期的文章主要是散文,具体可分为语录体散文和说理散文,如孔子的《论语》为语录体,《孟子》、《庄子》、《战国策》等为说理散文,另外还有《楚辞》,《楚辞》为当时楚地的歌词,是战国时屈原创造的一种诗体。诸子百家的文章主要是散文。

所以,中国古代的文章体裁依次大体为:《诗经》、大雅、楚辞、先秦诸子散文、唐诗宋词、两汉时期的赋体、元杂剧、明清小说。这是粗线条分法。

其实,古代文章体裁很复杂,分类也很细。我们把它们分类,大致可以归纳为这么一些类别:

说。说是古代议论说明一类文章的总称。相当于今天的议论文,大多一事一议。如柳宗元的《捕蛇者说》,周敦逸的《爱莲说》,韩愈的《马说》。

记。记是描写见闻的一种散文形式,取材广泛,可以描写名山大川的秀奇瑰丽,可以记录风土人情,可以反映一人一家的生活面貌,也可以记录国家重大事件,并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这类文章很多。

铭。铭是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章。如刘禹锡的《陋室铭》。刻在墓碑上的叫“墓志铭”。

序。序是古代赠别以诗文相赠,集而为之序。称为赠序。这类文章多为赞颂或勉励之词,如《滕王阁序》。

表。表是中国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特殊的文体,也是封建社会下层对皇帝有所陈述、请求、建议时用的一种文体。如诸葛亮的《出师表》。

书。书是古代书信的一种。古代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如司马迁的《报任安书》,林觉民的《与妻书》,吴均的《与宋之思书》。

还有一种分法,依次为诗经、大雅、诸子百家、汉赋(骈文)、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细分又有经、史、记、集、传文、奏章、诉讼、表、祭、吊、答辩。(汉代的骈文讲究对偶,押韵,词藻华丽,悦目,又称“八股文”。)

明清小说从拟话本(即模仿话本的体制形式进行创作的小说,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发展到后面的章回小说。

楚辞、赋和骈文都是我国古代重要的文学体裁,它们之间有联系吗?

楚辞、赋和骈文都是我国古代重要的文学体裁,他们的由来理由联系,又有不同。

楚辞的由来

《楚辞》是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由于诗歌的形式是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加工形成,篇中又大量引用楚地的风土物产和方言词汇,所以叫“楚辞”。《楚辞》主要是屈原的作品,其代表作是《离骚》,后人因此又称“楚辞”为“骚体”。西汉末年,刘向搜集屈原、宋玉等人及汉代的作品,辑录成集。

《楚辞》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不仅开启了后来的赋体,而且影响了历代散文创作,是与中原文化交相辉映的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积极浪漫主义诗歌创作的源头。

赋的由来

中国传统文学除了诗、词、曲之外,历史上还存在过一种具有诗歌特点的文体,这就是赋。最初的诗词曲都能歌唱,而赋却不能歌唱,只能朗诵。它外形似散文,内部又有诗的韵律,是一种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文体。

赋是在楚辞的基础上孕育和发展起来的,起源于战国,形成于汉代,是汉代最有特色的一种文体。同以往的诗歌相比,赋少了一些幽怨之情,更重于歌功颂德,咏物言志。赋不像《诗经》中的作品那样能够和乐而歌,它只适合口诵朗读。在形式上它也一改楚辞句中多用虚词和语气词的句式,进一步散体化。赋的根本特征是着重铺叙和描写,以铺张手法来描摹所赋事物景况,肆意夸张场景风物,堆砌辞藻,繁复琦丽,而少了楚辞那种浓重的抒情成分。

赋是汉代最为重要的文学样式。汉代的文学家大多致力于这种文体的创作,名家辈出,盛极一时。其中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和张衡被称为“汉赋四大家”。

驳文的由来

骈文是中国古代魏晋以后产生的一种文体,又称骈体文。骈文是与散文相对而言。骈文在形式上讲究对偶,因其多偶句似两马并行而称之为骈文。骈文在声律上虽不如诗歌严格,但追求平仄配合、音韵谐和。

“骈文”这一称谓来源于柳宗元的《乞巧文》,他将这种文体称作“骈四丽六”,简称骈文,也称“四六文”。“骈”是两马并驾一车的意思。骈文是指通篇为骈偶句或以骈偶句为主的文章。讲求对仗和声律,崇尚夸饰和用典。例如,“腾蚊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骈文起于汉末,形成于魏晋,盛行于南北朝。唐初仍有沿袭,至韩、柳继起后,这种文体才衰落。

古代共有几种字体?

已知最早的汉字是商代的甲骨文,后出现了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也称“金文”, 春秋战国时期字体为“籀文”也称“大篆” ,秦代通用文字则是李斯所创的“小篆”,后人又改进“小篆”出现了隶书。

汉魏时期,出现了“楷书”,楷书是从隶书发展得来,楷书被用作唐朝至明清官府文书的正式字体,在此同时隶书也演化出了“行书”行书出现后又演化出 “草书”。东晋时,这些文体大多都出来了,如王羲之,他的代表作品有:楷书《黄庭经》、《乐毅论》、草书《十七帖》、行书《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丧乱帖》、《兰亭集序》、《初月帖》等。其中,《兰亭集序》为历代书法家所敬仰,被誉作“天下第一行书”。王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其书法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后人评曰:“飘若游云,矫若惊龙”、“龙跳天门,虎卧凰阁”、“天质自然,丰神盖代”,被后人誉为“书圣”。希望这些对你能有所帮助!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