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 正文

西安出土彩陶代表作品是什么 新石器时代人面鱼纹彩陶盆的历史介绍

新石器时代人面鱼纹彩陶盆的历史介绍?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遗存发现数量多、分布地域广,是新石器时代在造型美术方面遗留下来的主要创作,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里不断出土的陶器等工艺品,这时期陶器的表面有漂亮的彩绘,反映了半坡类型彩陶常以鱼纹装饰陶器的特点。人面鱼纹彩陶盆谈谈对艺术起源的理解?人面鱼纹彩陶盆于1955年在陕西省西安市半坡村出土,内壁...

新石器时代人面鱼纹彩陶盆的历史介绍?

在距今一万年左右,中国历史进入了新石器时代。

这是中国氏族社会的繁荣时期,也是中国古代文明逐渐形成的时期。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遗存发现数量多、分布地域广,已经有了相当高的水平。随着农业经济的发展,母系氏族逐渐繁荣,出现了规模很大的聚落。新石器时代又可以称为是石器和陶器时代。陶器,是新石器时代在造型美术方面遗留下来的主要创作,也是人类在向大自然斗争中获得的一项跨时代的创造。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里不断出土的陶器等工艺品,展现了我们祖先的审美智慧和艺术创造才能。中国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遍布中国各地,中部地区黄河流域的裴李岗文化、磁山文化、大地湾文化属于新石器时代早期,它们的年代是(公元前5500--公元前4800年)。所制陶器比较原始,器物种类少,器形简单,火温较低,多数是红陶,基本没有纹样装饰。分布在中国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属于新石器时代中期,这时期陶器的表面有漂亮的彩绘,陶器的实用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人面鱼纹彩陶盆,1955年中国陕西省西安市半坡遗址出土。泥质红陶烧成,盆内壁画人面纹和鱼纹各两个,相间排列,题材新颖,形象生动,反映了半坡类型彩陶常以鱼纹装饰陶器的特点。

人面鱼纹彩陶盆谈谈对艺术起源的理解?

人面鱼纹彩陶盆于1955年在陕西省西安市半坡村出土,高16.5厘米,口径39.8厘米,由细泥红陶制成,敞口卷唇,口沿处绘间断黑彩带,内壁以黑彩绘出两组对称人面鱼纹。人面鱼纹彩陶盆为新石器时代前期陶器,多作为儿童瓮棺的棺盖来使用,是一种特制的葬具。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人面鱼纹彩陶盆作为原始艺术的代表,如何进行解读,是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历史学者给出了不同的解释,虽然,由于时间的久远,我们已经无法判断那中解读更接近历史真实,但了解这些解读,对我们理解历史和鉴赏原始艺术会有很大的帮助,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历史学者们是如何解读人面鱼纹彩陶盆的。

一、从构图的角度看

这件彩陶盆不太大,在砖红色的内壁上,用黑色描画着两组相同的图案,图案两两相对,对称分布。一组是两条用线条描画的鱼,看样子可能是鲤鱼;另一组是两个人面鱼纹图案,这种图案很奇特,以前人们从来没见过。整个画面构图自由,极富动感,图案简洁并充满奇幻色彩。图案中人面是圆形,头顶上有一个三角形的东西,大概是帽子一类的头上饰物。人的两眼紧闭,嘴角处各画着一条鱼,更奇怪的是耳朵处还各画着一条小鱼,两条小鱼好像咬着人的耳朵。

原始先民用很简单的几笔,就画出了心中的形象,而且图案性很强,这是叫人吃惊的,图画的线条又细又直,像是很快画出来的,用笔比较熟练,弧线画得也很好。画上还有黑色块面,看嘴角处的两条鱼,伸入人面的部分涂上黑色,形成了黑色的鱼头,上方那两条小鱼的一半鱼身也涂了黑色,形成厂鱼背,这种画法与今天的图案装饰方法很相似。整个图案有对称,也有反复,黑白对比也比较强烈,而且很有趣味,这充分显示了中国原始先民丰富的想象力和艺术才能。

中国艺术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刘梦溪、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黄克剑《画说中华文化形象中华绘画》:人物五官虽只用简单的墨线勾勒,但总的形态颇为生动逼真,具有浓厚的意趣与艺术魅力。

二、从社会生活的角度看

有人认为,人面鱼纹是半坡人劳动生活的艺术反映,半坡人住在靠近河水的地方,捕鱼为食,鱼对他们的生活太重要了,在半坡遗址发现了很多鱼钩、鱼叉,很多彩陶上也画着鱼,说明了这个问题。半坡人希望多捕鱼,把鱼和人组合成图案,是用来表达这种愿望。

然 而,对于史前艺术的理解不能以如此单向的方法。鱼在汉语中具有生殖繁衍的祈求,因为原始氏族十分重视的是人类自身的生产,血缘关系是当时最为重要的社会结构。我们可以这样设想: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早期人类的生存繁衍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像鱼一样产子、繁衍,是当时人们的朴素愿望,因此,这一时期,鱼的形象就成了半坡族群的崇拜图腾。而陶盆具有实用功能,将实用器皿与崇拜图腾相结合,半坡人相信这样就可以得到鱼神的庇佑,使自己的族群得以不断繁衍壮大。

三、从宗教文化的角度看

人面鱼纹的彩陶盆被发现时,是用作儿童瓮棺的棺盖来使用的,很像一种特制的葬具。由此我们可以推测:人面由人鱼合体而成,人头装束非常奇特,可能是为了进行某种宗教活动而特意装扮,墓的主人应该是一位巫师或有可能继承巫师之位的儿童。

因此,这类图画一般被认为象征着巫师请鱼神附体,为夭折的儿童招魂祈福。

仰韶文化最具代表性的彩陶?

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最具代表性的文物便是彩陶,早期以西安半坡村遗址出土彩陶为代表,代表作品有《人面鱼纹盆》、《鱼纹盆》、《鹿纹盆》等,形象生动,手法简练,笔触粗狂,变化单纯而特征鲜明。

基于仰韶村遗址的重要性和代表性,考古学家遂将距今7000—5000年前黄河中游地区的考古学文化统一命名为仰韶文化。100年来,仰韶文化的重大考古发现不断问世,西安半坡、临潼姜寨、甘肃大地湾、陕县庙底沟、郑州大河村、灵宝北阳平聚落群以及新近发现的巩义双槐树等遗址,拓展着人们对远古彩陶文明的认知与想象。可以说,中国史前文化中研究时间最长、学术成果最丰富的是仰韶文化。

人面鱼纹彩陶盆出土于什么遗址?

人面鱼纹彩陶盆于20世纪50年代在西安半坡村出土。

当时,发掘共发现7件绘有人面纹的陶器,有两件较为完整(其他5件为器物残片),其中一件就是人面鱼纹盆。

彩陶属于?文化?类型的代表作品?

《人面鱼纹盆》属于新石器时代前期仰韶文化彩陶工艺的代表作之一,距今6000年以上。

新石器时代人面鱼纹彩陶盆于1955年出土于陕西省西安市半坡。为新石器时代前期陶器,多作为儿童瓮棺的棺盖来使用,是一种特制的葬具。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新石器时代人面鱼纹彩陶盆,高16.5厘米,口径39.8厘米,由细泥红陶制成,敞口卷唇,口沿处绘间断黑彩带,内壁以黑彩绘出两组对称人面鱼纹。

新石器时代人面鱼纹彩陶盆是仰韶彩陶工艺的代表作之一,于1995年5月25日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2002年1月列入《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