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 正文

彩陶的特征及代表作品图片

人面鱼纹彩陶盆属于半坡遗址它的发现说明?这样一件精美的彩陶盆实际上是葬具。而人面鱼纹彩陶盆的主人是儿童。人面鱼纹彩陶盆的纹饰会不会与这个过程有关呢?人面鱼纹彩陶盆也是父母爱子的表现,在人面鱼纹彩陶盆的口沿处还有类似八卦纹的纹饰。...

彩陶的特征及代表作品图片,人面鱼纹彩陶盆属于半坡遗址它的发现说明?

人面鱼纹彩陶盆,仰韶文化,出土地西安半坡遗址,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人面鱼纹彩陶盆入选了《第三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目录》。整个彩陶盆由细泥红陶制成,敞口卷唇,在口沿与盆的内部饰有精美的纹饰。然而,这样一件精美的彩陶盆实际上是葬具。

在仰韶文化中,流行一种瓮棺葬,即以陶容器为葬具收纳骸骨。瓮棺葬的葬具的陶器有多种,有瓮、罐、缸、鼎、钵及盆,由两件或两件以上的陶器相扣便组成了一件完整的瓮棺葬。这种人面鱼纹的彩陶盆,其实就是瓮棺的盖子,出土不只一件。一个是鱼纹的组合,还有与这个很类似的渔网纹饰的组合。

翁棺内埋葬的有大人,也有儿童,而人面鱼纹彩陶盆的主人是儿童。在了解了这个背景后,我们再来看看彩陶盆上的纹饰。

盆内纹饰其实可以看作是一组图案,即一个人面鱼纹和一条鱼。鱼可能与当时的渔猎生活有关,比较令人费解的是其中的【人面鱼纹】。一个圆形的大脑袋,一双紧闭的眼,额头的部分却一半涂成黑色的扇形,一半涂成黑色的半圆形。难道是在死后,要将人面的左额全部涂黑,右额也涂黑成一个半圆形的形状?难道半坡人有在人死后“黥面文身”的习俗。而头顶处的三角更像是一条尾巴。并且在头部两侧分别紧贴着一条鱼,在人面鱼的底部还有一个很像是河塘的背景。这个构图实在令人费劲,这样的图案传递出怎样的信息?

其实,前面还有个信息我没有说。仰韶文化的这种瓮棺葬属于【瓮棺二次葬】,也就是说在人死后,先将尸体进行一次土葬或放置在一处,过一段时间之后,待到尸体腐烂到一定程度,便收捡骸骨放到翁、罐等陶器葬具中,二次入葬。完成二次入葬之后,才是真正的入土为安。那么,人面鱼纹彩陶盆的纹饰会不会与这个过程有关呢?整个纹饰,很像是一个小孩被放置在荷塘中,旁边由游鱼守护者。有没有这个可能,在人死后到二次入葬期间,小孩就被放置在河塘里呢?而旁边的鱼是在守护着他们的小孩。

再有,鱼是多子的动物。加上瓮棺的形制,有人说是模拟女子的子宫,属于当时的生殖崇拜。所以,其实也是表达了希望其能成功转世投胎的意思。并且,其实在盆的底部还有孔,学者猜测说这是供死者的灵魂出入或转世投胎的通道。所以,人面鱼纹彩陶盆也是父母爱子的表现,更不要说这样的瓮棺葬是被埋在房前屋后的生活区了。在人面鱼纹彩陶盆的口沿处还有类似八卦纹的纹饰。

不管怎么说,这样的纹饰都不能看作是仰韶先民的随意之作。因为,即使是在彩陶文化非常发达的仰韶时期,也不是谁都能享用这样精美的彩陶的,并且,在史前社会,图案也是一种语言表达。

原始彩陶有哪几种主要类型?

原始彩陶工艺的主要类型: 原始社会彩陶以黄河中游仰韶文化的彩陶和黄河上游马家窑文化的彩陶最有代表性。仰韶文化的彩陶以西安半坡彩陶和河南陕县庙底沟彩陶最具有特色,艺术成就也最高。 原始彩陶工艺的特点: 半坡型彩陶常见的器形有卷唇平底或圆底盆、小口尖底瓶、敛口束腰葫芦瓶、细颈大腹壶以及杯、钵、罐、瓮、甑、釜等。装饰一般用直线,并多组成直边三角形,很少运用曲线。以动物纹为主。 庙底沟型彩陶在造型上的典型器形为:大口鼓腹小平底钵,有折唇和敛口两种。 装饰多是单一的黑色或紫黑色成带式连续图案,图案构成多用直线和曲线结合,以植物为主。 马家窑文化的彩陶主要类型有马家窑型、半山型和马厂型。 马家窑彩陶已采用泥条盘筑法制作陶器,造型多样。装饰纹样以螺旋纹最有特色,点的运用之装饰画面产生定点和核心的效果,马家窑彩陶中有很大一部分彩陶通体画满花纹,同时又有内彩。 半山型彩陶质地细腻,呈橙黄色,表面磨光,造型更加实用,装饰精巧工整,是彩陶工艺中最精美的一类。 马厂型彩陶造型上也更加丰富,增加了流、盖、提梁和纽,以提高器物的使用功能。装饰纹样趋向于简略,具有刚健粗犷的艺术特色。

仰韶文化人面鱼纹彩陶盆分析艺术起源?

古代半坡人在许多陶盆上都画有鱼纹和网纹图案,这应与当时的图腾崇拜和经济生活有关,半坡人在河谷阶地营建部落,过着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定居生活,兼营采集和渔猎。这种鱼纹装饰就是他们生活的真实写照。仰韶文化的彩陶图案中有大量的动物形纹饰,如鱼、鹿、蛙等,但以鱼纹最为典型。人面鱼纹彩陶盆是公认的彩陶艺术精品。类似内容的彩陶盆在遗址中出土了很多件,多作为儿童的棺盖来使用,很像一种特制的葬具。

彩陶盆上的人面是由人和鱼合体而成,人头装束奇特,像是在进行着某种宗教活动,具有巫师的身份特征。因此这类图画被认为是象征着巫师请鱼神附体,为夭折的儿童招魂祈福。也有人认为人面与鱼纹共存构成人鱼合体,寓意鱼已经被充分神化,可能是作为图腾来加以崇拜。

中国远古文明源远流长,形成于七千年前的仰韶文化是中国新石器文化发展的一支主干,它展现了中国母系氏族制度从繁荣至衰落时期的社会结构和文化成就。其中彩陶艺术达到了相当完美的境地,这件人面鱼纹彩陶盆便是其中代表之作,不仅是中国原始艺术创作的范例,也是中国陶器史上的艺术精品。

仰韶文化半坡类型彩陶最经典的纹饰是什么?

半坡彩陶早期纹饰,多为散点式构图.也就是说,在一件器型上,装饰往往只占据器面的一小部分,纹样一般是自然形态的再现.半坡纹饰的形象可爱,表现了人类童年的天真稚气和与自然的亲切关系.仔细体味,有人与自然溶为一体的感觉,可以说是半坡人原始生活的记录.

原始彩陶的类型?

1、原始社会彩陶以黄河中游仰韶文化的彩陶和黄河上游马家窑文化的彩陶最有代表性。仰韶文化的彩陶以西安半坡彩陶和河南陕县庙底沟彩陶最具有特色,艺术成就也最高。

2、原始彩陶工艺的特点:半坡型彩陶常见的器形有卷唇平底或圆底盆、小口尖底瓶、敛口束腰葫芦瓶、细颈大腹壶以及杯、钵、罐、瓮、甑、釜等。装饰一般用直线,并多组成直边三角形,很少运用曲线。以动物纹为主。

3、庙底沟型彩陶在造型上的典型器形为:大口鼓腹小平底钵,有折唇和敛口两种。

4、装饰多是单一的黑色或紫黑色成带式连续图案,图案构成多用直线和曲线结合,以植物为主。

5、马家窑文化的彩陶主要类型有马家窑型、半山型和马厂型。

6、马家窑彩陶已采用泥条盘筑法制作陶器,造型多样。装饰纹样以螺旋纹最有特色,点的运用之装饰画面产生定点和核心的效果,马家窑彩陶中有很大一部分彩陶通体画满花纹,同时又有内彩。

7、半山型彩陶质地细腻,呈橙黄色,表面磨光,造型更加实用,装饰精巧工整,是彩陶工艺中最精美的一类。

半坡类型和庙底沟类型异同?

①半坡类型。半坡类型是仰韶文化在渭河中下游地区年代最早的一种地方类型。以陕西省西安市半坡遗址的早期遗存为代表。考古认为与传说中的炎帝部落有关。集中分布在渭河中下游地区,南达汉水中上游,北及河套,东至豫西、晋南,西到陇东。典型遗址还有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姜寨(一期)、宝鸡市北首岭、华县元君庙、华阴市横阵,甘肃省秦安县大地湾,山西省芮城县东庄村,湖北省郧县大寺等处。

②庙底沟类型。庙底沟类型是仰韶文化中的一个类型,是指以豫、陕、晋三省为中心,分布在东至泰岱,西至湟水,北至河套,南至淮汉的仰韶文化一种类型,是仰韶文化向龙山文化过渡的重要文化类型。庙底沟类型存在的时间长达1000年,对周边地区文化的影响非常大,尤其是它富有特点的彩陶的传播,更是掀起了中国史前非常壮阔的一次艺术大潮。庙底沟文化彩陶向四方播散,对文化差异明显的南方两湖地区影响也非常强烈。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