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醉翁亭写导游词300字?
各位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我是你们本次的地陪导游小南。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负责你们为期一周的景点讲解、食宿安排等工作。希望以我的专业服务,能让大家:吃得好,休息得好,玩得好,快快乐乐地赏山玩水。
咱们中国有四大名楼。大家有谁知道都是哪四大名楼?从建造的时间先后看,有安徽滁州的醉翁亭(1405年)、浙江绍兴的兰亭(始建于公元353年,毁于战火。现在的亭子是1548年重建的)、北京的陶然亭(1695年)、湖南长沙的爱晚亭(1792年)。
那么请大家说一说,四大名楼都和哪些名人有关?有谁知道?唐宋八大家之首,欧阳修写了《醉翁亭记》;大书法家王羲之,书写了《兰亭集序》;陶然亭是清代的工部郎中江藻,在北京慈悲庵西部构筑了一座小亭,取自白居易诗:“更待菊黄家酿熟,与君一醉一陶然。”爱晚亭则是取自唐代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前面就是我们此次赏玩的景点之一——醉翁亭。1405年,38岁的欧阳修和当时的国家主席宋仁宗,搞不好关系,被贬为滁州作知州,就是现在的市长。欧阳修和琅琊山里的智仙和尚,平时很谈得来。智仙和尚还专门建造了一座亭子,供欧阳修歇脚用。欧阳修任太守期间,经常与客人一道来这里饮酒设宴,不醉不归。他上任后的第二年,命名并撰写了《醉翁亭记》。而醉翁亭也因为此文而闻名遐迩。
环绕着滁州,四周全是高山,西南方的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远远望去,树木郁郁葱葱,景色幽深秀丽的是琅琊山。沿着山,我们现在大概上了六七里,前面听到的是潺潺的流水声。看前面两峰之间飞泻而下的水流就是酿泉。
前面山路崎岖,请游客朋友们注意脚下。一定要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小心迈步。大家随着我手指的方向看过去,有一个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的亭子。紧靠着峻峭的山壁,小巧而独特。那,就是著名的醉翁亭。
大家有谁知道,在《醉翁亭记》中家户喻晓、最脍炙人口的句子是什么?大家和我一起说——“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我们面前的这座亭子就是醉翁亭。醉翁亭被誉为“天下第一亭”。2004年11月“醉翁亭”以邮票形式出现在《中国名亭(一)》中。景区内亭、台、轩,风格各异。园中有园,景中有景,人称“醉翁九景”。
这棵白梅花,相传是欧阳修当年亲手栽培的。树龄已过千年,算是一棵梅树老寿星啦。
大家看,这个醉翁亭子,全是用木头精雕而成。这把太守坐过的椅子,已经用了好多年了,至今完好如新。
请大家闭上眼睛,轻轻触摸这木椅,体味一下当年太守赏尽美景、开怀而饮那一刻的惬意吧。
位于安徽省滁州市西南琅琊山路因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而得名的建筑是什么?
位于安徽省滁州市西南琅琊山因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而得名的建筑:
1.是醉翁亭。
2.醉翁亭,位于安徽省滁州市西南琅琊山麓,始建于北宋庆历七年(1047年),由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命名。
醉翁亭总面积约1000平方米,亭园内有九院七亭:醉翁亭、宝宋斋、冯公祠、古梅亭、影香亭、意在亭、怡亭、览余台,风格各异,互不雷同,人称“醉翁九景”。醉翁亭前有“让泉”。醉翁亭整个布局严谨小巧,曲折幽深,富有诗情画意。亭中新塑欧阳修立像。亭旁有一巨石,上刻圆底篆体“醉翁亭”三字。醉翁亭一带的建筑,布局紧凑别致,具有江南园林特色。
1956年,安徽省人民委员会决定将醉翁亭列为安徽省级重点文化保护单位。
不研究的醉翁亭记写的是哪一处景色?
醉翁亭记写的是位于安徽省滁州市西南琅琊山旁秀丽的景色。
醉翁亭名列四大名亭之首,始建于北宋庆历七年(1047年),由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命名并撰《醉翁亭记》一文而闻名遐迩。
醉翁亭内的建筑,布局紧凑别致,具有江南园林特色。醉翁亭、宝宋斋、冯公祠、古梅亭、影香亭、意在亭、怡亭、古梅台、览余台,风格各异,人称“醉翁九景”,因《醉翁亭记》影响深远、千古传诵。
椅子的各种叫法?
摇椅,躺椅,太师椅,电椅,轮椅,木椅,圈椅,睡椅,藤椅,卧椅,悬椅,折椅,龙椅,课椅,角椅,路椅,高椅,转椅,座椅,禅椅,安乐椅,东坡椅,鹅项椅,活动椅,金交椅,轮转椅,马架椅,沙发椅,折叠椅,醉翁椅,逍遥椅,弹射座椅,竹椅,钢管椅,等等
醉翁亭记五乐赏析?
醉翁亭记五种乐:一是⼭⽔之乐;二是宴酣之乐;三是禽鸟之乐;四是游⼈之乐;五是太守之乐。其中前⾯四种“乐”,都是为了突出“太守之乐”。
全文两个部分,散文写得格调清丽,富有诗情画意。第⼀部分,重点是写亭;第⼆部分,重点是写游。⽽贯穿全篇的却是⼀个“乐”字。
⽂中描写滁州⼭间的朝暮变化和四时景⾊,以及作者和滁⼈的游乐,表现出他“乐民之乐”的胸怀,充满了⼠⼤夫悠闲⾃适的情调,并从侧⾯显⽰了作者⾃⼰治理滁州的政绩。
⽂章描写了滁州⼀带朝暮四季⾃然景物不同的幽深秀美,滁州百姓和平宁静的⽣活,特别是作者在⼭林中与民⼀齐游赏宴饮的乐趣。全⽂贯穿⼀个“乐”字,其中则包含着⽐较复杂曲折的内容。⼀则暗⽰出⼀个封建地⽅长官能“与民同乐”的情怀,⼀则在寄情⼭⽔背后隐藏着难⾔的苦衷。
正当四⼗岁的盛年却⾃号“醉翁”,⽽且经常出游,加上他那“饮少辄醉”、“颓然乎其间”的种种表现,都表明欧阳修是借⼭⽔之乐来排谴谪居⽣活的苦闷。作者醉在两处:⼀是陶醉于⼭⽔美景之中,⼆是陶醉于与民同乐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