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汉经学的文学思想和代表作?
以董仲舒和刘歆为代表的经学家,将“阴阳五行”等民间宗教观念引入儒家学说中,建立了“天人感应”的儒学新模式,确立了皇帝不可撼动的“天子”地位。
两汉经学的文学思想是“三纲五常”“可求于天”,“大一统”。代表作《春秋公羊传》。“大一统”的思想很合武帝的口味,因为从中可以引申出维护中央集权制、维护皇权的观点,从而作为统一政治和思想的依据。秦汉文学有哪些主要形式?
秦代和两汉文学,由于秦代历时短促,文学成就不高,因而主要是两汉文学的成就。从文学样式看,秦汉文学主要在辞赋、史传文、政论文和乐府诗歌等四个方面。
辞赋有:如江淹《恨赋》,司马相如《上林赋》等;
史传:司马迁《史记》,班固《汉书》;
政论文:贾谊的《过秦论》
乐府诗歌就很多了:《陌上桑》和《孔雀东南飞》等。
两汉期间的文学成就体现了怎样的时代风貌?
两汉文学的主要形式、结构与特征
1. 赋
赋是汉代文学最具有代表性的样式,它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韵散兼行。它借鉴楚辞,、战过纵横之文主客问答的形式,铺张恣肆的文风,有吸取先秦史传文学的叙事手发,将诗歌融入其中。赋有传统的四言,又有新兴的五言和七言。它的文体来源广泛,是一种综合性文体。枚乘的《七发》标志着新体赋的形成。司马相如的作品代表最高成就。西汉后期新体赋的主要作家是扬雄,班固的《两都赋》、张衡的《两京赋》是东汉新体赋的两篇力作。张衡的《归田赋》开创了抒情小赋的先河。2. 楚辞体作品
楚辞体作品在汉代没有新的发展,许多作品都是在摹仿《离搔》、《九章》。汉代盛行解读楚辞的风气,文人对屈原一往情深。楚辞重在咏物抒情。发展中慢慢与新体赋合流,总称为辞赋,楚辞被称为骚体赋。
3. 两汉叙事散文
两汉叙事散文在文体上有较大发展。《史记》创立了纪传体史书的新样式。《汉书》继承了它的体例,并使之完善。《吴越春秋》强化了史传作品的文学性,是历史演义小说的滥觞。东汉时期还出现了碑文,是品核人物风气推动下的新文体。马第伯的《封禅仪记》是最早的较为完整的游记。汉代政论文承先秦诸子散文的余绪,在形式上没有大的突破。4. 诗歌
四言诗在汉代继续沿用,但不在居于主导地位,汉代出现了五言诗。五言诗在西汉多见于歌谣和乐府诗,文人五言诗在东汉大量出现。东汉的五言诗已经成熟,叙事诗有《孔雀东南飞》,五言诗抒情诗的典范是《古诗十九首》。西汉已出现大量七言诗,附属于汉赋的七言诗通常是句句用韵,反映了早期七言诗的特点。
两汉文学主要形式、风格、特征
两汉文学的主要形式是散文、赋、楚辞体、乐府诗。
其中散文风格多样,有历史散文、政论散文。其特征为别为前者开辟了新的文体样式,以人物为中心来记叙历史。而政论散文则主要继承先秦散文的模式,但是却有所发展,散文结构更加严谨质实。
赋的风格是大赋、小赋、骚体赋相辅相成。特征是介于诗歌与散文之间,韵散兼行,对诸种文体兼收并蓄,形成一种新体制。
乐府诗风格承载先秦诗歌样式,但又有其鲜明的特点,如有了新的诗歌样式—五言诗。楚辞体作品仅仅是模拟屈原的作品,在风格和特征上几乎没有变化,因此渐渐衰落。
两汉故事赋或讲述鸟兽故事,或敷演历史传说,或再现生活场景,真实而生动地反映了世俗民众的思想感情与审美情趣,其生成及传播方式都值得我们深入研究。这些赋作包孕着戏曲、小说等多种文学要素,其故事情节的曲折生动,人物形象的鲜明,语言的个性化与通俗化,都形成了汉代文学中特异的存在,从而对中国文学尤其是俗文学的发展演进有过不小的影响。
秦汉史传文学代表作?
司马迁,代表作《史记》。班彪,代表作《北征赋》、《览海赋》、《史记后传》等。
两汉文学的文学体裁?
两汉的文学体裁是赋和乐府。
汉赋是在汉朝涌现出的一种有韵的散文,司马相如、杨雄、班固、张衡四人被后世誉为“汉赋四大家”。
②特点:散韵结合,专事铺叙。从赋的形式上看,在于“铺采摛文”;从赋的内容上说,侧重“体物写志”。汉赋介于诗歌与散文之间,借鉴了楚辞华丽的辞藻,夸张的手法,融入其中。是一种有韵的散文。可以说是诗的散文化,散文的诗化。
③内容划分:汉赋又分为骚体赋、大赋、小赋。具体有:
(1)渲染宫殿城市篇;
(2)描写帝王游猎篇;
(3)叙述旅行经历篇;
(4)抒发不遇之情篇;
(5)杂谈禽兽草木篇;其中以前两者为代表。
④汉赋发展期的代表作:
1)汉初开山之作——贾谊的《吊屈原赋》
2)萌芽之作——淮南小山的《招隐士》
3)典范之作——枚乘的《七发》
4)奠基之作——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和《上林赋》
5)班固的《两都赋》,这篇赋直接影响了张衡《二京赋》以及西晋左思《三都赋》的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