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 正文

健陀罗艺术代表作品

主要原因是印度河古文明的衰败、恒河流域的开发与繁荣和伊朗等中西亚部族国家对西北印度的威胁。这个农耕文明的主人是以达罗毗荼人为主(也包括部分原澳人种和蒙古人种居民)的印度土著居民。摩亨佐达罗城市与浴池复原示意图取材于摩亨佐达罗的电影2、五河时期/吠陀时期公元前1500年左右,五河时期雅利安人与本土的哈拉巴文化在空间上重叠。...

健陀罗艺术代表作品,为什么印度十六雄国没有一个是位于旁遮普?

首先,十六国之一的犍陀罗虽然定都于呾叉始罗,但国土包括部分的传统旁遮普地区。传统的旁遮普(PUNJAB)包括今天巴基斯坦旁遮普省、印度旁遮普邦、喜马凯尔邦(HIMACHAL)、哈里亚纳帮(HARYANA)和德里地区。

当然十六国以恒河流域居多。这是历史和地缘政治因素导致的。主要原因是印度河古文明的衰败、恒河流域的开发与繁荣和伊朗等中西亚部族国家对西北印度的威胁。

这一问题关乎古印度文明两大核心区域:印度河流域与恒河流域的千年轮回。深入探究涉及印度史的几个重要分期:印度河时期、 五河时期 、史诗时期、列国时期等。

1.印度河时期

印度河摩亨佐达罗位于今巴基斯坦信德省,哈拉帕位于今巴基斯坦旁遮普省。他们是印度远古的哈拉帕文明(或称印度河流域文明)的两个大规模城市遗址。这个农耕文明的主人是以达罗毗荼人为主(也包括部分原澳人种和蒙古人种居民)的印度土著居民。年代范围是公元前2400年-公元前1700年,其中2200BC-1800BC是其鼎盛时期。他们建起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其中公共浴室的规模不亚于今日遍布中国的洗浴中心。摩亨佐达罗城市与浴池复原示意图

取材于摩亨佐达罗的电影

2、五河时期/吠陀时期

公元前1500年左右,游牧的雅利安人从中亚通过兴都库什山隘口进入印度,最早的落脚点就是五河地区。五河是指印度河上游的五条大河Jhelum、Chenab、Ravi、Sutlej与Beas,每个大河又有很多支流,“旁遮普”就是五条河流的意思。五河时期雅利安人与本土的哈拉巴文化在空间上重叠。

这时哈拉巴文化已经衰败。其直接原因目前尚无定论,有一种解释为洪水泛滥所致。印度河以雨季频发蹂躏性暴洪著称,考古显示河边一些哈拉帕城市为周期性的洪水所害,重建超过20次。无疑问的是雅利安人入侵后征服了该地区的土著印度人,并逐步窒息了相对和平的城市社会。主要创作于五河时期的雅利安人早期诗歌集《梨俱吠陀》中记载了这一时期他们与土著居民之间、雅利安人不同部落之间的战斗。不管是起于洪水还是外来入侵,印度河流域城市遭到完全毁坏只能是一个原因:原有的农业制度遭到破坏,这标志着谷物生产的终结。

伴随征服的同时是人口、文化的融合和种姓制度的开端。更多的土著人被赶往南方包括印度河下游的信德地区。这一时期一个重要的事件是称为“十王之战”的部落战争。因为Ravi河的改道争端,十个部落联合起来与婆罗多族发生战争,结果婆罗多获胜。十个部落中,既有雅利安部落(如Puru人,他们与婆罗多族有很近的血缘关系),也有非雅利安部落。

3.史诗时期/列国时期

公元前12-11世纪,处于获得更多沃土的渴望,雅利安人延喜马拉雅山南麓向东迁徙,进入恒河流域,从《梵书》可以看到陆续出现恒河地区的地名。从此雅利安人从半游牧状态转变为进入农耕文明阶段,生产力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形成了我们从图中看到的多个部落城邦国家。

十六国中的俱卢(Kuru)、 跋蹉(Vatsu)就与东迁的Puru族人有密切关系。俱卢(今德里、密拉特地区)就是史诗《摩诃婆罗多》的发生地。居住在Indraprastha(今德里)的般度族最终战胜了象城(Hastinapur)的俱卢族,继承了婆罗多王位。之后的国王将都城从俱卢的象城迁到恒河支流朱木拿河边的憍赏弥(Kausambi),就是后来的 跋蹉(Vatsu)。

而印度河下游即今信德地区,七世纪玄奘到达时还看到虽然人口众多,但还处于放牧阶段,甚至保留了雅利安部落群婚的粗陋习俗。

当然不是所有的雅利安人都东迁了,部分Puru人直至公元前四世纪末仍然留在旁遮普,前327年亚历山大入侵西北印度遇到的强劲对手Pauravas就是他们。

为何开发后的恒河流域代替原来的印度河流域成为印度文明的核心区域?

1 野蛮的游牧雅利安人在吸收印度本土居民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借由东迁完成从游牧到农耕文明的转变,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政治制度则由原始共和制向君主制过渡,是日后十六国兼并为阿槃底、跋蹉、憍萨罗、摩揭陀四国,而后由摩揭陀完成统一的前奏。

2 恒河流域土地更为广阔和肥沃,水文条件更好,并且临近比哈尔邦的高质量露天铁矿,恒河流域的水牛,可以应用于大规模的水田耕作,奶产品质量也很高;大象易于驯化,可以用于交通运输;这些为生产力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而印度河上游洪水时常泛滥,信德等下游地区又有大面积的沙漠。开伯尔山口

3 在雅利安人侵入印度的兴都库什山开伯尔等山口方向,来自中亚和西亚的政治力量一直觊觎着甘如牛乳的次大陆,对印度河地区形成很大的军事压力。这些力量包括斯基泰等东伊朗部族、波斯人(他们与印度雅利安人是近亲关系)甚至亚述人。公元前550年左右起起,遭到波斯帝国持续入侵,前518年十六国中唯一位于印度河流域的犍陀罗(同时包括更西北方的甘遮蒲Kamboja)沦为波斯帝国的行省。而恒河流域则享有更好的安全形势。之后的历史长河中,亚历山大率领的希腊人、大夏人、大月氏人、斯基泰/塞种人、嚈哒人、安息人、突厥人、阿富汗人、蒙古人先后从兴都库什山口进入印度,占领旁遮普或更大范围的印度领土,在印度历史上写下自己的篇章。

所以这一地区是印度面向欧亚大陆的西北门户,是战事频发的必争之地。这客观上也成就了多种文化交融荟萃,犍陀罗艺术就是其中的代表。贵霜王朝迦腻色迦王起,这里更成为大乘佛教的中心,并由此传向中亚和中国。

最想看山西的哪一面?

我也没有去过山西,我超想去山西的平遥古城,我见过我喜欢的旅游博主@阿拉苏 分享过平遥古城,我还见过她在那里做过直播,她制作的这个视频太经典了,是我见过的最有灵魂的分享名胜古迹的作品之一,我看了好多遍,每一次都感动!!!

她首先给我们分享了山西博物院,立刻就抓住了我们的心,时下很多人都喜欢逛博物馆或者博物院打卡,而山西这家博物院更加吸引我们的是她的藏品很多,有40万件,许许多多的都是极其珍贵的无价之宝,他位于太原市汾河西畔滨河西路北段13号,前身为1919年创建的山西教育图书博物馆!这个博物馆在建立以后虽然经历过战争的洗礼,到目前依然保存完好!

接下来就是平遥古城,是中国四大古城之一,位于山西中部平遥县内,最早建于西周宣王时期,是迄今为止保存的最为完整的一座古代县城。已经2700多年的历史,世界最灿烂的历史文化遗产,国家5A级景区,保留了明清民宅4000多座,古建筑300多处,现在还保留着中国第一家票号,和现存规模最大的县衙门和最大的城隍庙。

在平遥古城一定要来看城墙!平遥古城是四方开门的,在当时叫作“城矫谯”

来山西有一个山西文旅集团的“悬空村”一定不能错过,原名叫王化沟村,建在海拔2300米的悬崖峭壁上,显示出一大奇观,成为“悬空村”。地点在山西宁武县涔山乡,有400多年的历史,在下雨天的时候雾朦朦的,云卷云舒,别样美丽!想不到山西还是这样的!

在平遥古城有一场沉浸式演出名叫《又见平遥》吸引了许许多多的观众络绎不绝的观看。大家一定要来看,她讲述的是清朝末期。平遥的票号主赵易硕倾家荡产地从沙俄保回了分号王掌柜的一条血脉,他和镖局232名镖师,全部死在路上的故事。这就是山西人最珍贵的品质。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是这样评价平遥古城的。——山西平遥古城是中国汉民族城市在明清时期的杰出范例,它保存了其所有的特征,而且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为人们展示了一幅非同寻常的文化,社会,经济及宗教发展的完整画卷。我们特别骄傲和自豪!👍👍👍👍

发髻的意思是什么?

意思是将头发归拢在一起,于头顶、头侧或脑后盘绕成髻,是一种长发发式。盘髻成椎状者,又称“锥髻”、成螺丝形的称“螺髻”、盘髻较小的称“髻”,发髻也是戏曲中相关行当的角色使用的一种假发样式。

发髻造句

1、利用辫子搭配发髻造型,如果你的发量不多就可以参考这个小技巧,编条辫子缠绕在四周增加丰厚感,让团子头看起来不那么单薄。

2、此后,中原崇尚的“秀骨清像”风格,表现为束发髻、戴道冠、眉目秀朗面带微笑的飞天,并逐渐取代了受印度和犍陀罗艺术影响的歌舞神形象。

孙悟空背景人物是谁?

释悟空的俗家姓名叫车奉朝

公元751年随张光韬出使西域,因病在犍陀罗国出家,公元789年回到京师。 释悟空较玄奘晚了40多年,但是他的出境地点也始自西安,回来时在西域从事翻译和传教活动多年,留下了许多事迹和传说。 有学者认为,在“取经”故事漫长的流变过程中,人们逐渐将释悟空的名字与传说中陪同唐僧取经的“猴行者”的名字联系并捏合在一起,逐渐形成了“孙悟空”的艺术形象。 文系教授张锦池在研究取经故事流变过程后得出结论,认为孙悟空的现实原型为《三藏法师传》所载玄奘西行最困难时所收胡人弟子石磐陀。 理由是:孙悟空之于唐僧和石磐陀之于玄奘。

世界上真的存在过孙悟空吗?

《西游记》是根据唐太宗时期玄奘法师西行的故事改编而成,其中孙悟空的原型有好几种,这里我来总结说一下:

第一种,胡僧。传说玄奘西行时身边跟了好几个胡僧,胡僧一般泛指北地、西域或外来的僧人;而胡僧的形象大家可以通过一些影视剧可以看到:毛发浓密,身体瘦弱,肤色黝黑。从外形上看和我们不大相像,再加上以讹传讹,所以有了这一种说法。

第二种,石磐陀。石磐陀是一个西域人,做过玄奘法师几天向导。

一天晚上,当玄奘法师休息时,石磐陀突然起身并提着刀慢慢的向玄奘法师走去,玄奘法师看见了,晓得他居心不良,于是便念起经来(读到这段我也是有点诧异),石磐陀却被吓住了,转身走回去躺下。其后两天又多次起异心,被玄奘法师应对过去,最后敲诈了一些银子和玄奘法师的马才走掉。

(图为黄晓明主演电影《大唐玄奘》中石磐陀,由演员蒲巴甲饰演)

第三种,印度神猴哈奴曼。这个观点是胡适先生提出来的,印度有一本史诗巨著《罗摩衍那》,书中说,相传,哈奴曼身躯高大,尾巴很长,叫声如雷,力大无比,可移山填海,可捕捉行云,其面容和身躯可任意变化。这些特点都和神通广大、有72般变化、会腾云驾雾的孙悟空相符合,兼且他也有一大帮随风呼啸“孩儿们”。

第四种,无支祁。这个说法是鲁迅先生提出的:无支祁是中国古老神话《山海经》中的水怪,他的形状像猿猴,塌鼻子,凸额头,白头青身,火眼金睛。他的头颈长达百尺,力气超过九头大象,常在淮水兴风作浪,危害百姓。而且其“搏击腾踔疾奔,轻利倏忽”之状与孙悟空也有相似之处,禹召集群神,天神庚辰(一说应龙)擒获了无支祁并用大铁索锁住了他的颈脖,拿金铃穿在他的鼻子上,把他镇压在淮阴龟山脚下,从此淮水才平静地流入东海。

第五种,道教的齐天大圣猴。福建省南平市顺昌县县城西北部宝山主峰上,海拔1305米,有一个二十平米的小庙,庙前有两个并行放立的石碑,左碑上方横刻“宝峰”两个楷书小字,中间竖刻“齐天大圣”4个楷书大字,大字下端横刻“神位”两个小字,碑文外框以浮雕如意卷草装饰;右碑竖刻“通天大圣”4个楷书大字,大字下端横刻“神位”两个小字,碑文外框以浮雕如意卷草花纹装饰。

最奇葩的是,不仅有齐天大圣、通天大圣的墓碑,居然还有金箍棒殡葬品,听说是珍贵寒冰陨铁,质地精纯世间罕见。不过,也有一种说法,“金箍棒”其实是一种需要几亿年才能形成的石灰石。

关于这个新闻,先补充一个知识点:《西游记》相传作者为吴承恩,吴承恩此人并无史书记载其人其行,现行的《西游记》版本是刻于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金陵世德堂的“新刻出像官板大字《西游记》”,简称“世德堂本”或“世本”。

我们现在很多人看的一般都是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西游记》,就是根据北京图书馆所藏 “世德堂本”的摄影微缩胶卷为底本,又参考了清代六种刻本,进行校订整理的,于一九五五年第一次出版,以后印过多次。一九八零年又重排,还是用世德堂本为底本,作了复校,并用新发现的明崇祯本作了校核,改正了一九五五年初版时的一些疏误。可见即便是人民文学出版社的《西游记》,一九五五年的版本和一九八零年的版本,二者都不一样。

随着时间的流逝,《西游记》有过很多不同的版本,这其中内容可能大不相同。

唐朝以后,民间出现了很多猴精的传说故事。三言”的《喻世明言》中有一篇“陈从善梅岭失浑家”,讲的就是猴精齐天大圣抢夺人妻的事。

网上能看到一则访谈,访谈中陈道明老师说:古老的善本里孙悟空就是一个“色猴”,其来源大概源自于此吧。

元末明初,杨景贤将唐僧取经故事改为杂剧,成书后被称为杨版《西游记》,在杨版《西游记》中把原来取经故事中的神猴孙悟空和民间猴精齐天大圣合并,创造了一个佛道合一的齐天大圣孙悟空。

杨版《西游记》里面的孙悟空有一段自白,他是这样说的——

“小圣弟兄姊妹五人:大姊骊山老母、二姊巫枝祗、大兄齐天大圣、小弟通天大圣、三弟耍耍三郎”。

也就是说,在杨版西游记中,孙悟空的称号其实叫通天大圣,他的大哥才叫齐天大圣!

因此,福建的这个“孙悟空”并不是我们熟知的那个“孙悟空”。

第六种,唐代高僧释悟空。释悟空俗名车奉朝,他的确是三藏法师的徒弟,但是这个三藏法师并不是玄奘,而是北天竺罽宾国的国师舍利越摩……西游记中有一回说季塞国放在佛塔顶的舍利子被盗,现在有一首网络歌曲《奔波儿灞和霸波儿奔》就来自于这里,而这个故事也是根据舍利越摩在天竺国的事迹改编而来;车奉朝自幼学文习武(相传其所使武器也是一根三十六斤重的熟铁棍),后来奉唐玄宗的旨意随宦官张韬光出使北天竺罽宾国。

传说中,这个使团经历三年和九九八十一难到达北天竺罽(ji读四声)宾国冬宫(罽宾国是个政教合一的国家,冬宫的意思就相对于拉萨对于西藏的意义)--犍陀王城,并收到了罽宾国上下热烈的欢迎。

而车奉朝的结局并不像孙悟空,得封成佛。在到达罽宾国一月后,使团回京,而车奉朝却染上了怪病,生命垂危不能跟随师团回国。在三藏法师的照料下,车奉朝病愈,但他没有立即回国,而是拜在三藏法师舍利越摩门下出家。

三十年后,车奉朝思乡之情日益加重便启程回国,恩师三藏法师临别赠释迦摩尼佛牙舍利和《十地经》、《回向轮经》、及《十力经》给车奉朝。

车奉朝身背经书怀揣佛牙舍利于贞元六年(公元790年)回到阔别了四十年的京城长安。当六十多岁的车奉朝向唐德宗献上了佛牙和经书后,德宗大喜,特封他为高官。然而当他衣锦还乡后,迎接他的却是父母妻子的坟墓。

再无牵挂的车奉朝后来回到长安,向皇帝请求仍然出家为僧。唐德宗允准,赐法号“悟空”,住长安城内的章敬寺,弘扬佛法。悟空归入佛家,自然将传播佛法,翻译经卷作为首要任务,他还写过一本《悟空入竺记》。20年后离开章敬寺,前往护法寺,公元812年,悟空圆寂,终年82岁。

这个是我认为最靠谱的孙悟空的原型,也是最了不起的孙悟空。

以上就是我整理的孙悟空的流传最多的原型。

唐朝战神李靖与天宫的托塔天王李靖是同一个人吗?

这要涉及到哪吒为什么不叫水吒、火吒、土吒,而叫哪吒的原因。

那大唐李靖到底是不是托塔天王李靖呢?

说不是他又是,说他是又不完全是,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啊,托塔天王李靖是毗沙门天王信仰与大唐战神李靖信仰的合和产物…

托塔天王(网图供参考)

毗沙门天王

唐朝时期对毗沙门天王的信仰特别强烈,这源自以下几个故事:

第一

相传大唐太宗皇帝李世民随高祖李渊自晋阳起义兵想要匡扶天下,恰在此时军中来了一员神将,此将猪首象鼻,自称毗沙门天王。

此神将来到军中后所向披靡,战无不胜。后来太宗皇帝即位,下诏让天下公府都祭祀供奉此神。

这个故事记录在《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中。

昔唐太宗从高祖起义兵,有神将于前,自称毗沙门天王,愿同力定乱,其将猪首象鼻者,故所向成功。及即位,诏天下公府皆祀之。——《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卷七>引<释氏源流>》

猪首象鼻者(网图,供参考)

自太宗皇帝下诏天下公府都祭祀供奉毗沙门天王之后,唐朝就开始了毗沙门天王的信仰,虽然热衷,但还远没到那么狂热的地步,直到第二个故事发生之后。

第二

说唐天宝元年壬午年,大石、康国等五国围安西城。到二月十一日有请兵救援的奏表打到朝廷。

圣人问一行禅师(一行禅师当时是国师):大和尚啊,安西城被大石国、康国等五国联军围城,有表请兵。可安西去京城一万二千里,兵程八个月才能到,现在怎么办啊?

僧一行说:陛下干嘛不请北方毗沙门天王神兵应援呢。

圣人说:我要怎么做才能请得动神兵啊。

一行说:唤取胡僧大广智(就是不空三藏法师)就能请得了。

一行禅师

于是玄宗下敕旨唤不空三藏法师到跟前。

不空三藏法师告诉唐玄宗,说:“陛下您执香炉入道场,我教您一道真言便能请得动了”

结果玄宗入得道场后,真言还没有念过二七遍,就见有神人二三百,带甲于道场前站立。

圣人问三藏法师:这些都是什么人?

法师言:“这是北方毗沙门天王第二子独健,打算领天兵救援安西,特意给您来辞行。”

注:独健的信仰慢慢与中国二郎真君的信仰又挂上了关系,不过与此文无关,不做介绍。

独健跟二郎神有关(网图供参考)

圣人摆下斋饭打发他们去了,结果到四月,安西的奏表到了。表中说:

二月十一日巳时已过还没到午时,安西城东北三十里,有云雾斗暗。

雾中有人,身长一丈,带着三五百人尽著金甲。

到酉时后鼓角大鸣,声震三百里,地动山摇整整三日。

五国联军大为害怕,遂尽数退军。

他们查看军营,发现五国联军的弓弦全是断的,武器也都是断的,根本就不能用。

老弱病残跑不动没跑了地告诉他们,是被金鼠咬断的。

他们想把这些人杀了,可此时空中有声音传出,言:“将这些人尽数放去,不须杀。”

他们寻着声音看去,只见安西城的北门楼上有大光明,毗沙门天王现身于楼上。

之后他们画了天王神样,随着奏表一起进到圣人处…

这个故事被记录在不空三藏的《毗沙门仪轨 > 大兴善寺三藏沙门大广智不空奉诏译》里面。

左手持塔的毗沙门天王(网图供参考)

打那以后,大唐开始疯狂信仰毗沙门天王,基本上任何一个城市都有毗沙门天王庙。

甚至连大唐的军旗都绣着毗沙门天王的神像,名叫天王旗。

有诗为证,诗云:

不据山河据平地,长戈利矛日可麾。

帝得圣相相曰度,贼斫不死神扶持。

腰悬相印作都统,阴风惨澹天王旗。——李商隐《韩碑》

毗沙门天王画像(网图供参考)

哪吒三兄弟

相传,从安西城进献到李隆基处的毗沙门天王左手执戟,右手执塔。

不过天王宝塔平时都由毗沙门天王第三子哪吒手持。故大唐时将每月的二十一日定为哪吒太子交塔日。

据《大方等大集月藏分经·毗沙门天王品第十四》的记载:毗沙门天王有子九十一人,其他皆不知名字,唯独二子叫独健、三子叫哪吒。

可老二独健经常不在父亲身边,他每个月都要下界巡视人间。所以大唐时将每月的十一日定为第二子独健辞父王巡界日。

哪吒(网图供参考)

这正是托塔天王李靖的大儿子叫金吒,二儿子叫木吒,而三儿子不叫水吒、火吒、土吒,却叫哪吒的原因。

只因哪吒三太子的信仰要比李靖成为天王前还要早,是先有的哪吒,后有的托塔李天王…

哪吒三太子一直在父亲身边,所以大唐时期的天王像旁都有三太子哪吒,二哥独建与其他弟兄却很少。

因此,由毗沙门天王和李靖合成的托塔李天王一开始就有三太子哪吒,却没有二儿子和大儿子。

这就跟后世关二爷神像旁都有周仓和关平却没有关兴一样的道理。

关圣(网图供参考)

也正是因为后有的李天王,而这个李天王从一开始就有三太子,却没有二儿子和大儿子。

所以后世信徒就给李天王安了两个儿子…

大宋普光王寺高僧僧伽有三个徒弟,一个叫“木叉”,另一个叫惠岸行者。

于是后世信徒便把这两个人合并成一个人,成了李靖的二儿子,拜在观音门下。

佛教有个军荼利明王,有的书里写作君吒利明王,于是人们把这个起名君吒,安排成了李靖的大儿子,拜在文殊门下。

在以前人们都是这样称呼的,比如《西游记》里就叫君吒、木叉、哪吒。

再后来,人们为了叫着顺口,又或者强迫症使然。君吒、木叉、哪吒就都叫成了金吒、木吒、哪吒。

君吒利明王

托塔天王李靖

李靖大家都不陌生,那是大唐的战神,人称李卫公。

称李卫公,是因为他功劳实在太大,被封为一等公——卫国公。

唐朝有用官职或爵位作为敬称的习惯,故此称为李卫公。

李靖为大唐天下立下汗马功劳,高祖更评价他“古之名将韩、白、卫、霍,岂能及也”

李靖死后陪葬昭陵,唐高宗李治上元元年让李靖配享武成王庙(这个武成王是指姜子牙),成了武庙十哲其中之一。

上元元年,尊太公为武成王,祭典与文宣王比,以历代良将为十哲象坐侍。秦武安君白起、汉淮阴侯韩信、蜀丞相诸葛亮、唐尚书右仆射卫国公李靖、司空英国公李绩列于左,汉太子少傅张良、齐大司马田穰苴、吴将军孙武、魏西河守吴起、燕晶国君乐毅列于右,以良为配。后罢中祀,遂不祭。——《新唐书 > 志第五 > 礼乐五》

李卫公

之后,各地都给李靖建祠立庙,相传李靖在后世曾多次显圣,宋人沈枢写的《辅世忠烈王记》中就有这样的记载说:

1200年,安吉那边“蚕麦垂成,淫雨为沴,民方愁叹,祷而澄霁;秋稼既实,邻县飞蝗忽集近境,祷而退飞。”

民间对李靖的信仰越来越强烈,李靖的神位也一步一步地提高。

根据沈枢的记载:北宋时期,李靖被封为忠烈王。

北宋的《仁济庙加封敕牒碑》中有这样的记载:“加之水旱应祷,邑人屡闻于朝,封忠智景武公,继封忠烈王。”

之后各代都加封,到北宋朝中后期时李靖的神位已经很大了,南宋时期更大…

风尘三侠

南宋时期毗沙门天王的信仰并没有唐朝那么广泛,但李靖的信仰却越来越多。

此时北方失陷,我国三尺童子心怀仇恨,老百姓心中急需一位战神。

李靖即是武庙十哲之一、又是真正的战神。于是人们将唐朝信仰中的战神毗沙门天王与唐朝真正的战神李靖合二为一,民间就有了李天王的传说。

元朝 《乐毅图齐七国春秋平话后集》卷下“鬼谷下山”一节根据宋人的传说,写道:“独孤角独战四将,五匹马混战,如黑杀神真武贤圣斗毗沙门托塔李天王。”

此后托塔天王便慢慢的成了李靖,而毗沙门天王的名字毗沙门也真正的成了由李靖天王镇守的门。

毗沙门天王(多闻天王)也再没被单独供奉过,乖乖地与其他三位兄弟一起被供奉,甚至成了托塔天王李靖的手下——即四大天王。

形象也慢慢发生了变化 ,宝塔没有了,伞还在…

多闻天王

宝塔

宝塔的由来真的跟哪吒有关,在佛教故事中也是,在我们的传说中也是,我们的传说大家耳熟能详,我且介绍一下佛教的传说……

相传毗沙门天王的三儿子哪吒从来不拜父亲,他只拜佛祖。

佛祖知道此子很愚,不能教化,于是赐下宝塔让天王拿在左手,此塔发着佛光。

哪吒见了就拜,塔在天王的手上,拜塔等于拜父。

有诗为证,诗云:

“北方天王有狂子,只知拜佛不拜父。

佛知其愚难教语,宝塔令父左手举。

儿来见佛头辄俯,且与拜父略相似。

佛如优昙难值遇,见者闻道出生死。

嗟尔何为独如此,业果已定磨不去。

佛灭到今千万祀,只在江湖挽船处。”——苏辙《哪吒》

毗沙门天王持塔像

@夏天的雷风 一个做文史科普的人……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