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 正文

魏晋行书代表作品

魏晋行书代表作品,行书晋唐风韵四个字怎么写才好看呢?历代能够将这几个字的一流书法家非常多。或许是因为王羲之和《兰亭序》还有魏晋风度的故事吧,这四个字在历代书法写的都非常精彩。其中最后一个字是现代敬世江的书法。可以说都是来自晋唐书法”两个字用笔方圆兼具”有很多高雅的书法名言,——明·陈继儒这句话意为书法艺术与山水画同样受人们喜爱。...

魏晋行书代表作品,行书晋唐风韵四个字怎么写才好看呢?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历代能够将这几个字的一流书法家非常多。或许是因为王羲之和《兰亭序》还有魏晋风度的故事吧,这四个字在历代书法写的都非常精彩。我们来看看上图的四个字的写法。其中最后一个字是现代敬世江的书法。“晋”和“唐”来自《集王圣教序》,“风”字出于《兰亭序》,可以说都是来自晋唐书法。

“晋”、“唐”两个字用笔方圆兼具,有很强的节奏感,结构重心安稳,疏密的得宜。左疏右密。方笔粗重者刚劲敦厚,如“晋”字;纤细者瘦劲流动,精神外露。

“风”字出于《兰亭序》。用笔以露锋顺势入笔为主,线条厚重劲实,疏密处理虚实相生。意态险峻稳健。背抛钩写的曲尽其妙,妍美柔和。

“韵”字写的非常唯美。左厚重右轻灵。在虚实处理方面,匠心独具。左部实,横画空间处理均匀,而长横左伸,左低右高。横画形态起笔方中寓圆,顺势入纸先左下顿笔铺毫,呈上右下左斜角。驻锋出下角后,挫锋向右上仰,中锋运笔,收笔戛然而止。右部线条灵动,书写速度略快,空间处理空灵和左侧构成鲜明的对比。奇妙的是右部外轮廓见方,“音”部左部横右伸,线条粗重,外轮廓行如一个长方块上横插一针。整个字的处理别具一格,线条气韵生动,空间处理疏密得宜,和谐生动,富有气韵之美。这个字是墨迹,所以要刻帖不到之处。临摹学习是可以融会贯通,优势互补。

苏业超作品?

苏业超(1986~),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湖南省草书委员会委员、湖南省青年书法家协会理事。

作品曾多次入展全国性赛事:

2011年10月第三届中国(湘潭)齐白石国际文化艺术节全国书法作品展。12月全国第二届册页书法作品展。

2013年3月全国第七届楹联书法作品展。8月首届“钟繇奖”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展。7月全国“魏晋风度”新锐书法作品展。8月首届“西雁杯”全国书法大赛。11月全国首届“陶渊明奖”书法作品展。

2014年7月第二届“赵孟頫奖”全国书法作品展。

2018年5月“向人民汇报——文质兼美优秀基层书法家创作活动”。

多次在省级赛事中获奖:

2008年,第四届新人新作展金奖,第四届中国青少年书法美术大赛一等奖。

2013年5月,世界“挥公颂”首届书画摄影大赛一等奖。

2014年3月,湖南省首届教职工书法大赛一等奖。

高雅的书法名言?

有很多高雅的书法名言,以下是其中两个:1. “书法与山水齐名,而山水不必山水也”——明·陈继儒这句话意为书法艺术与山水画同样受人们喜爱,但书法的艺术魅力不需要绘画中的山水图案,书法本身就是一种承载了自主创新的艺术形式。2.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魏晋·王羲之这句话是王羲之自己书写时独创的,“小”这个字上下都有点,上方的点代表善,下方的点代表恶,他通过这种形式表达出应该珍视小事,做到行为正义,不管大小事情都应积极去做。

小楷写得最好的是哪一位?

魏晋南北朝上承秦汉,下启隋唐,是中国古代书法史上一个光辉灿烂的时代,在这一时期书法中的篆、隶、草、行、楷五体已全部产生,并进一步走向成熟,魏晋南北朝时期涌现出了一大批杰出的书法大家,各具特色,对书法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魏晋南北朝时代,小楷写得最好的当属于“书圣”王羲之,为什么这么说呢?有人会认为王羲之不是行书写的最好吗?而且还写出了“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行书写的最好这的确没错,然而,作为“书圣”可不是只会把行书写的最好的,而是诸体皆善;

而且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楷书光芒璀璨的时代,其实真正意义上来说钟繇是“楷书之祖”,他的《宣示表》《贺捷表》是楷书新书体的早期杰作,但是那时期的楷书并未完全成熟,钟繇的小楷《荐季直表》用笔醇厚,意味密丽,楷笔中微含隶意,是楷书成熟过程中的重要标志,值得注意了,是成熟过程中的重要标志,也就是未完全成熟的意思,

然而,王羲之对楷书的完全成熟做出了划时代的贡献,钟繇(151—230)王羲之(303—361),从两人的出身时间来看,王羲之要比钟繇晚一百多年,书法的发展到成熟也是要经历很长时间的,而人的生命精力有限,故而钟繇没有完成楷书成熟的大任,直至到王羲之出现,

王羲之小楷书法的代表作《黄庭经》,通篇共100行,笔法婉劲,撩笔曳带健朗,横画稍稍提起,浑厚而洒脱,结体灵秀光润,此贴的行距疏朗,通篇错落有致,自然和谐,可谓“气充满而势俊逸”,书法三要素“用笔、结体、章法”处理发挥的井井有条,而《乐毅论》小楷法帖在王羲之的楷书之中排名第一。

它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谁?

“魏晋笔法”当然是起源于魏晋,而主要的代表人物是“二王”,也就是说,魏晋时期受“文的自觉”的影响,摆脱了经学的影响,同时又有玄学的深意,经过众多书家的努力和拓展,在书法上表现出新的气象,而王羲之、王献之父子对那个时代的书法作品进行整合、革新,使魏晋书法基本上形成了一种新的书体,“魏晋笔法”也逐渐有了比较成熟的型式,所以,二王父子是其代表。

“二王”书法强调用笔的使转,使笔势转折但又能连绵,形似断而意不断,结体、形势富有变化,线条流畅而深含韵味,书写时更能表达内在情感,能摆脱刻板的章法程序。所以,“二王”书体纵横呼应,俯仰映照,婉约而又有骨气,妍媚而不谄媚,其行草成为后世书家最青睐的书写形式。

可是,魏晋书体经过宋元以后近千年的嬗递与传承,一次次被解释,而解释品又再被解释,至今,已经很难判定什么才是真正的“魏晋笔法”了,就是对“二王”笔法的基本型式,特别是用笔的技巧,也是解释各异,难以较准确定位。

以王羲之为例,他并没有可靠的真迹留传于后世,所留下的都是唐摹本或临本,因此,是必能算是王羲之的原来的笔法的。

扩大开来将,魏晋书法只留下的除了王珣的《伯远帖》和陆机的《平复帖》这两个稀世珍宝外,也只是后来在楼兰残纸和敦煌写经残片中发现的一些其它的魏晋时期的纸张墨迹,从这些留下的极少帖子和残片墨迹,要看清什么是真正的“魏晋笔法”到底真是怎样的,难度是非常大的,现在所能看到的被认为比较“像”的帖子,并非是魏晋人亲自写的,而是后人临摹的,临摹的“魏晋笔法”必然会有临摹者的一定“创造”成分,不是原来魏晋人的书法。

此外,石刻上也有一些书法作品,如魏碑等,刻的是魏时的书法,但石匠刻的也是临摹品,再形似也是对原书法的复制,能真的就是“魏晋笔法”吗?所以,现在讲“魏晋笔法”也只能是一种推测,一种带有想象的推论的形象,姑且把临摹王羲之等的作品的字当成是“魏晋笔法”,只能说“看起来”王羲之应该是这样的笔法。

有人认为,《远宦帖》《平安帖》《奉桔帖》《妹至帖》《游目帖》《旃罽帖》《快雪时晴帖》等,是比较符合后世对“晋帖”笔法解读的角度与方式的类型,属于比较“忠实”的临摹本,值得重视。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如结合陆机《平复帖》,王献之《鸭头丸帖》,王珣《伯远帖》诸名迹,并参照魏晋西域楼兰残纸书迹,其线条特征应是以“扭转”“裹绞”和“提按”“顿挫”位置不固定为特征,楷书成熟以前,点画撇捺还没有形成固定的“起”“收”回锋、藏锋动作,晋人作书应该是没有那么多规矩与法度的,以此说来,其实并没有所谓的“魏晋笔法”,因为魏晋时人在书写时并不守什么固定之“法”,“成法”便僵化,魏晋的可贵就在于不尊法,任意书写,才是魏晋风度。

行书还有什么书?

用于书法创作的,一般有篆书,隶书,楷书,魏碑,草书。

篆书又可细分为大篆和小篆,大篆又包含甲骨文,金文,石鼓文(又称籀文),小篆主要是秦统一六国后统一的秦篆。

隶书是从篆演变而来,它是政府的下级官吏为了书写便捷对一些笔法进行了简化或是改变写法而产生的一种书体。比较典型的碑帖《曹全碑》《孔宙碑》《张迁碑》《乙瑛碑》

楷书,是在魏晋时期形成和发展的,由隶书演变而来,在唐代达到巅峰!碑帖代表《黄庭经》《勤礼碑》《玄秘塔碑》。

草书又分为今草和章草,今草又称狂草,王羲之,怀素,贺知章等为代表。章草是在隶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代表名贴《急就篇》

魏碑,就是北魏时期的一种独特的碑刻体,雄壮刚健,气势磅礴。典型代表就是《张猛龙碑》。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