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秦朝艺术代表作?
秦代的绘画艺术,大致包括宫殿寺观壁画、墓室壁画、帛画等门类。秦代的绘画实物流传极为稀少。现在能够据以了解秦代绘画面貌的遗物,仅是历年来从陕西临潼、凤翔等地出土的模印画像砖,咸阳秦宫遗址出土的壁画残片、刻纹画像砖、建筑瓦当纹样,以及在其他地区发现的少量工艺品上的装饰图案等。
秦代李斯的小篆,笔画均匀,圆浑遒健,沉着舒展,蕴含着雄强浑厚之气。
秦代陶器,不得不浓墨重彩地介绍秦代兵马俑。
秦朝的陶瓷制作方法?
秦代的陶塑十分发达,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举世闻名的始皇陵兵马俑所见的大量的陶俑陶马,充分反映了秦代陶塑工艺的卓越技术。
我国考古工作者在始皇陵周围发掘的许多俑坑内,发现了一大批珍贵的秦代俑塑和陶马。在另外的一些俑坑中,也发现队列严整的武士和兵卒的陶俑。身穿铠甲的武士,着战袍的兵卒,手执各种制作精良的武器。陶马四匹一组,后拖战车,俨然是人马相同,排列整齐、有锋有后、有侧翼有后卫,步兵和战车混合编制的雄伟军阵。整个军阵,严整统一,富于变化,肃穆静立,而寓有动意。它们是“带甲百万,车千乘,骑万匹”,兵强马壮,意气昂扬的秦国军队的形象记录。
秦始兵马俑的制作,无论是人俑、马俑都是精巧异常,而且形制巨大,显示出秦代陶工匠们的高超技艺。陶塑运用模、塑结合的方法,分件制作,套合粘接成初胎,再于表面覆加细泥,运用塑、捏、 堆、刻、画结合的技法,把人物性格的造型特征,揉合于艺术形象之中,这些陶塑,无论形象之生动,气势之雄伟,都表现了我国雕塑深沉熊大的民族风格。
在陶器表面涂色与彩绘应与仿木、漆器有关。纹饰繁缛,体例公式化,彩绘壶运用红、赭、褐、绿、黄、橙等色,从口缘到腹部分组描绘,并通常以红色或黑线作为组间的分隔,在壶腹中部常常作青龙、白虎、朱雀或云气纹,或作龙、虎、雀相追逐于流云之间,色彩绚丽,线条流利婉转,画面生动活泼,充满着浪漫主义的艺术魅力。
各个时期的陶器特点?
从目前所知的考古材料来看,陶器中的精品有旧石器时代晚期距今1万多年的灰陶、有8000多年前的磁山文化的红陶、有7000多年的仰韶文化的彩陶、有6000多年的大汶口的“蛋壳黑陶”、有4000多年的商代白陶、有3000多年的西周硬陶,还有秦代的兵马俑、汉代的釉陶、唐代的唐三彩等.到了宋代,瓷器的生产迅猛发展,制陶业趋于没落,但是有些特殊的陶器品种仍然具有独特的魅力。
中国瓷器知识大全?
中国瓷器的一些常识
1.
胎料必须是瓷土。经过高温烧成之后,胎色白,透明或半透明,胎体几乎不吸水。
2.
胎体必须经过摄氏1200~1300度的高温焙烧。
3.
表面的“釉”,必须是在高温之下和瓷器一道烧成的玻璃质地。
4.
成品的胎体必须坚硬、细密,能叩出清脆的金属声。中国把这项神秘的技术,死死地攥了上千年。
我国雕刻品最杰出的作品的朝代?
东汉时期的雕刻作品有:东汉石俑,东汉玉雕,陶塑,木俑和铜雕。其中马踏飞燕是东汉时期雕塑艺术和铸铜工艺融为一体的杰出作品,在中国雕塑史上代表了东汉时期最高艺术成就。
中国古代雕塑经历了八个发展时期,分别是:
一、史前雕塑(公元前6500年-公元前1600年)
原始社会雕塑对探讨社会发展进程、研究造型艺术与意识形态的历史,具有重要意义,所以历来深受人们的重视。
二、商周雕塑(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221年)
这个时代雕塑作品侧重于动物外形的器皿、饰物和人物的捏塑,形体小巧,造型粗略,带有浓厚的人情味。
三、秦代雕塑(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
秦代是中国封建社会上升期,在雕塑作品上,秦追求写实逼真。
四、汉代雕塑(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
汉代雕塑在继承秦代恢弘庄重的基础上,更突出了雄浑刚健的艺术个性。
五、魏晋南北朝雕塑(公元220年-公元581年)
魏晋南北朝是一个佛教思想与儒学思想碰撞、交融时期。因此,统治者利用宗教大建寺庙,凿窟造像,利用直观的造型艺术宣传统治者思想和教义。
六、隋唐雕塑(公元581年-公元907年)
隋唐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期,也是文学艺术发展的鼎盛期。宗教造像艺术、陵墓的装饰雕刻艺术、陪葬的陶瓷雕塑艺术、肖像造型艺术等都进入一个空前繁荣时期。
七、宋及金雕塑(公元960年-公元1279年)
宋代的佛教雕塑无论内容还是风格都明显世俗化,那些神圣不可及的面貌渐渐模糊了,代之而起的是更接近现实生活的形象。
八、元明清雕塑(公元1279年-公元1911年)
进入元代,统治者重视手工业,雕塑作为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明清两代,宗教观念进一步淡薄,此时的宗教雕塑在缺少内在信仰的状态下,显现出缺乏创造性和生命力的程式化倾向。而明清的世俗雕塑艺术多趋于装饰化和工艺化。
谁有汉代南北朝陶俑资料?
俑产生于中国古代“事死如事生”的丧葬理念的温床,是中国古代冥器的重要组成部分。俑最早专指墓中摹仿活人陪葬的偶人,但之后与神灵和生命有关的摹拟品亦被纳入其中。莱垍头条
俑真实负载了古代社会的各种信息,对研究古代的舆服制度、军阵排布、生活方式乃至中西文化交流,都有重要的意义。而且,中国古俑在其盛行的从东周至宋代的约1500年中,弥补了同时期地面雕塑在种类及完整性方面严重不足的重大缺憾,为我们勾勒出古代雕塑艺术发展的脉络以及历代审美习尚变迁的轨迹,是了解中国古代雕塑艺术史不可或缺的珍贵实物资料。莱垍头条
早在原始社会,人们就开始将泥捏的人、动物等放入炉中与陶器一起烧制。到了战国时期,随着殉人制度的衰落,陶俑替代了殉人陪葬,秦始皇陵出土的七千兵马俑气势壮观,令人叹为观止。山东陶乐舞杂技俑、四川陶说唱俑、河南技乐俑等等,形象真实,栩栩如生。头条莱垍
商周时期的陶俑,朴拙疏略,处于雕塑艺术的初级阶段。春秋战国时期的陶俑,则简洁生动。到了秦代,陶俑已能准确写实。汉代陶俑的种类、数量、材质、水平都达到了新的高度,造型优美,动作滑稽可爱。隋唐时期,陶俑艺术达到一个新的高峰,文官、武士、仕女、牵驼、牵马、戏弄、骑俑、胡俑,成为这一时代的常见种类,这也是民族融合直接表现。莱垍头条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代的墓葬制度,大体上承袭汉代。但经过汉末的战乱,三国时期攻伐不息,民不聊生,社会经济受到严重的破坏,统治阶级的厚葬之风不得不有所改变。三国时期陶塑艺术品由东汉时期的繁盛步入低谷,陶俑出土较少,造型也由东汉的精工生动转为粗略呆板。两晋南北朝时期,贵族官僚阶级墓中的主要随葬品有各种陶俑、镇墓兽和牛车模型。俑的种类和数量随着时代的变化越来越丰富,起初是少数男女侍者和武士,大约从五胡十六国时期开始,又大量增添骑兵、步卒、文吏、武弁以及吹鼓手之类,除家内奴婢外,大部分是墓主人出行时的仪仗队,它们具有明显的军事性质,反映了当时各地统治者拥有私人的武装部曲。两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国家长期四分五裂,很多士大夫厌烦社会现实,逃离政治,恣意豪情,放慢生活节奏,于是统治阶级常乘牛车,因袭不改。在贵族官僚墓中,多用陶制的牛车模型随葬,各种陶俑组成的仪仗行列,便是以牛车为中心的。至于用陶制的“镇墓兽”随葬,则始于西晋。条莱垍头
襄樊地处南北交汇之地,也是南北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在襄樊四中、襄阳城西贾家冲和麒麟店等地的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墓葬中,出土的陶俑、镇墓兽和牛车模型等,恰如其分地反映了那个时期的文化特色。陶俑品种多样,有伎乐俑、文吏俑、持扇俑、持物俑、跪拜俑、小冠文吏、铠甲武士俑等。伎乐女俑眉骨突出,高鼻深目,或站立式,或蹲踞状,似在奏歌载舞,似在表演口技。文官俑头戴冠,身着宽袖长袍,腰束带。或双手下垂,或拱袖而立,温良恭谨、形态洒脱。侍女俑眉目娟秀,头梳环髻或螺髻,身着交领宽袖长袍,腰束带,形态各异,温顺柔和。武士俑体格强健,威武剽悍等。陶牛体态健壮,神情自若,悠闲慢步。镇墓兽人首兽身,呈蹲坐状,怒目圆睁,面部狰狞恐怖,怪诞不稽,其形象具有不可抗衡的威慑力。这些陶俑,兼具南北文化风格和特征,真实形象地表现出士族名士放荡不羁的世俗面貌。莱垍头条
魏晋南北朝盛行厚葬,陶俑种类除兵马俑、侍者俑、说唱歌舞俑外,还有家禽、家畜等动物陶塑和仓灶、井、磨、楼阁、田园等模型,虽较之兵马俑形制大大缩小,整体艺术气势也远远不如,但制作精巧,面部表情自然生动,姿态更为丰富,更贴近生活现实,具有浓郁生活气息。莱垍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