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铎行草的代表作品有什么,柯字用哪种书法写好看?
柯,形声。从木,可声。本义:斧柄。《说文解字》:柯,斧柄也。
柯,也是中华姓氏之一,出自姬姓,始成于春秋,或以先祖名字为氏,或以邑为氏。在宋版《百家姓》排第164位。人口主要分布于中国的西南、西北、东北各地。现有人口总数106万,全国排名145位。
柯字用哪种书法写好看呢?我觉得日常书写,以行楷、行草为美,下面选取几种写法,供各位借鉴:1、唐 · 陆柬之 · 文赋
要领:上半部分相互倚靠,下半部分分开
2、明 · 祝允明 · 牡丹赋
要领:最后一笔可以写得潇洒流畅
3、元 · 赵孟頫 · 归去来辞
要领:取右上运行趋势
4、明 · 唐寅 · 书七律
5、清 · 八大山人 · 临沈周诗
6、王铎行书
要领:疏密布局很精彩
7、明 · 文徵明 · 七言诗
8、董其昌
当然,篆书隶书的写法也不错,适合书法创作,如下:
9、隶书曹全碑
10、马王堆帛书:
要领:突出主笔,写得有味道
11、篆书《清 · 邓石如 · 白氏草堂记》:
以上“柯”字写法,您喜欢哪一种呢?欢迎留言交流。
更多书法技巧文章,欢迎关注【麓风轩】书法公益课堂
你有没有拿的出手的书法作品?
今晚所书,图,修过
为何会受到有些人的欢迎?
一、特殊的角度
以往我们也曾经谈到过王铎,但是大多着眼于他的书法艺术成就、他的人生经历、生平状态对于他书法风格的影响以及他在中国书法史上的特殊位置——二王书法一脉的谱系传承者。
但实际上,王铎这一文人形象、士大夫形象、书法家形象三者的综合体,很具有代表性,他代表了中央集权的社会后期、由明入清这一段时间内,文人书法家一种普遍的遭遇和内心的波折,反映了那一个时代文人书法家所承受的巨大苦痛。
那么我们在这里就从书法心理学的角度,探求王铎的书法特色。
二、何谓书法心理学
这一门学科是书法学和心理学的结合,旨在通过探求艺术家当时书写书法的心境,以及在这个心境背后所蕴含的社会文化背景,把这些进行考量、研究,进而帮助人们理解书法家的书法创作,以期望对作品能有更加清晰、准确的定位。
比如,运用这一思路,其实我们可以很好的去理解颜真卿、苏轼、郑板桥、刘墉的书法。
以刘墉的书法为例子,刘墉生活在清朝封建统治的中后期,文人的社会压力很大,来自皇权的压迫很深,整个社会有对他们寄予更多希望,这样理想和现实的矛盾让他们不得不去逃避,将自己装扮成一幅圆滑世故的样子。如果说刘墉的父亲刘统勋还是一位骨鲠忠臣的话,那么刘墉却变得更加世故圆滑了,更懂得明哲保身。
所以这一细腻的社会心理转变,反映在刘墉的书法中,就是肥硕、圆滑的书法姿态。
三、王铎的书法心理
要想探求王铎一生书法心理的变化,我们仍然需要从他的生平经历入手。
基本上,对于王铎的一生,我们可以说是悲剧性的,是处处充满悲剧的。早年间王铎家里贫寒穷困,经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史书记载“不能一日两粥”。
但是王铎还算是有志气的,古代想要飞黄腾达,只能走科举考试的路子,所以王铎使劲发奋读书,中了进士,也算是谋得了一官半职。但是无奈明王朝气数已尽,随着各地农民起义和清军入关,大明江山遂只能拱手让人。
此时摆在王铎面前的,是两条路,一条是投降归顺清朝,一条是拒不仕清。这两条道路在我们今天人看来都无可厚非,都是个人的选择罢了,但是在当时的人看来,这可关系到一个人的道德评价、在社会上的立身之本。
显然,王铎选择了归顺,仍然做他的大官。但是王铎心中其实并不痛快。清朝建立以后,仍然有很多明朝遗民,他们声势和话语权都很大,对于王铎这样一个在他们眼中的“叛徒”,自然是不肯放过的。因此晚年的王铎基本上都是在谴责中度过,内心备受煎熬。
我们可以从当时傅山对于赵孟頫的评价中看出当时明代遗民的心态。傅山是明末清初的明朝遗民,但是他对几百年前同样做出投靠“新贵”的赵孟頫都如此贬低损毁,称他书法媚俗无骨,那么对于他们那个时代早已经投向清朝人怀抱的书法家更没有好脸色了。
但是,更为讽刺的是,王铎一生不仅没有被当时明朝遗民所接受,而且清朝统治者对他也并不“感冒”。据称王铎死后,乾隆皇帝趁着编修《四库全书》之际,将王铎的著书全部禁毁,并且将他打入《贰臣传》。
不知王铎九泉地下有知,会做何感想。
四、王铎的痛苦——那个时代文人普遍的痛苦
在文学史上,清代文坛曾经有一段时间,特别盛行感伤悲切的文风,这一文风的推动者,就是那些由明到清的“贰臣”们。我们想象一下他们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就不难得知王铎当时所面临的道德困境了,那也就不难理解当时王铎的心理感受了。
但是究其本质,这根本就不是他们能左右的。这股巨大的社会习俗力量,让他们在面临社会、政治以及复杂的人际关系的时候,更加无奈和彷徨,就像之前无数文人所遭遇的,以及后来无数文人也终将遭遇的一样,他们面临社会这个巨大的齿轮,没有丝毫改变他们的力量。个人的渺小微弱几乎是注定的。
所以,在这种道德的困境中,他们所面临的还不是陈旧的社会习俗以及思想约束的羁绊,而是一种更大的、难以名状的不确定感和无力感。当王铎选择仕清的那一刻,一切都不能回头了,当他走向这条路的时候,结局也就注定了,毕竟,那个时代没有那么多可能性让王铎做出选择。
五、怪、奇——王铎书法的怪异化
如果说米芾的书法是中国书法开始怪异化、奇险化的先兆,那么王铎则把这一方面的特征发挥到了极致。他已经不再满足于米芾那种斜取势,而是大幅度倾斜,甚至故意拉长字形,向纵深的方向探求书法的内在的表现空间。
曾经有过一个朋友问我,说王铎的书法和现在那些国展上胡涂乱抹的展览体有啥区别?我看他就是丑书、展览体的最早开创者!
我只能说,这句话并不正确,如果了解过王铎的一生,能够体察他内心的世界之后,你再去看,大概就会不同了。
这就是我对王铎书法心理的分析和对其一生的评价。
胡彦代表作品欣赏?
胡彦简介:
自幼酷爱艺术,童年时师从乡贤名家王瑾、吴海老师。少年时师从杨正伟、张之仁、孙鸿啸、李世延等彭城书画名家学习中国画、书法、篆刻,兼自修新闻文学专业。以优异成绩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中国画专业,后又于摄影、艺术设计、品牌策划等门类多所涉猎,在各类艺术领域多所建树并能融会贯通。书法长汉隶、行草,汉隶多石门风骨,行草融米芾、王铎笔意。有强烈的时代风貌与个人风格,国画善山水、花鸟,山水宗二米、追黄秋园,花鸟蕴仓硕遗风。大量作品为收藏爱好者所钟情。现为徐州市美术家协会会员,徐州市书法家协会会员,徐州火狐广告公司总经理,策划总监、艺术总监,胡彦品牌策划工作室主任。
草书中大草和小草的字形有区别吗?
草书简介
为了便捷书写,经过漫长的约定俗成的过程,尤其是在篆书向隶书转化的时期,民间流行的草字的数量逐渐增多,写法逐渐统一,经过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终于产生了具有法度的草书,那便是章草,之后进一步发展成今草,狭意的草书就是指章草和今草。
自章草起草法就基本形成了,约定俗成的草法既具有法度的规范性,又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其基本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草书是笔画省略,结构简便的书体。
二是草书是以点画作为基本符号来代替偏旁和字的某个部分,是最具有符号化特征的书体。
三是草书的笔划之间字与字之间相互连带呼应,是便于快捷书写和便于表达书者情感的书体。
小草和大草书法的区别主要有书法发展史、用笔调锋、用笔的节奏、书法线质的角度、表现形式等方面的不同,具体区别如下:
典型的大草书家如唐代张旭、怀素,宋代黄山谷,明末清初的王铎、傅山,现代毛泽东、林散之等。
二、用笔调锋不同:
1、小草是停下来调锋,小草是单点发力,比如孙过庭的《书谱》就是单点发力,小草的用笔,中锋比较多,比较峻挺。在选笔上,小草宜用短锋。
三、用笔的节奏不同:
1、小草的节奏是“哒、哒、哒”。也就是弹跳用笔。二王就是用手腕、手指发力。又如《书谱》的节奏,偶尔有一些连绵,但主要的是点的节奏。
四、表现形式的不同:
1、小草多属字字独立,虽有牵连,也属笔锋带出,并不影响上下二字本身的字势。在字体中笔画交待得较为清晰,提按变化较多,但总是在字形内部进行。小草脱去了章草的波磔笔法,结体也因行楷的因素逐渐由章草的扁方结构而为长方结构。
2、大草(又叫狂草),属于今草系列,是草书中最放纵的一种,笔势相连而圆转,字形狂放多变,在今草的基础上将点画连绵书写,形成“一笔书”,在章法上与今草一脉相承。狂草,则是说作大草时情绪奔放激烈,在这种情绪下,所书的大草笔墨、线条、构图如奔似狂,乃是大草中最奔放的一种书写。
五、书法线质的角度不同:
1、小草是直线多,方切笔多,方折多。
2.大草是弧线多,圆转多,适合长气。当然在大草和小草中间有时也会相互夹杂,圆中有方,方中见圆,这样才会体现艺术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临王铎的哪个帖好?
临王铎的《奉龚孝升书卷》、《赠张抱一行书诗卷》和《赠张抱一草书诗卷》都比较好。
王铎的《奉龚孝升书卷》为酒后佳作,行笔刚毅,元气充盈,既是晚年颓废生活偶发牢骚的写照,也是悲剧情怀的痛苦表露,堪称行书代表作之一。《赠张抱一行书诗卷》和《赠张抱一草书诗卷》是王铎五十岁在怀州所书作品,这二卷分别是王铎行书和草书的精品。王铎诗宗杜甫,此二卷十数首感事伤时的诗中发出了“百感中原事,魂魂向夜生”的悲鸣,乃是离乱战火中奔波有感于生灵涂炭的“诗史”品格,因此前卷行书尤显沉雄深厚,后卷草书乃感幽怨缠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