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 正文

孟子的代表作品有什么

先秦诸子散文诸子百家是先秦至汉初各个学派的总称,又把先秦至汉初各学派分为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小说等十家。」杂家战国末期的综合学派。纵横家中国战国时以纵横捭阖之策游说诸侯。...

孟子的代表作品有什么,简述先秦诸子散文的代表作家和作品?

先秦诸子散文诸子百家是先秦至汉初各个学派的总称,诸子即指各家的代表人物,亦指他们的代表作;百家即指各学派。《汉书·艺文志》作者根据刘歆的《七略》一书,把儒家经典列入〈六艺略〉中,在〈诸子略〉中,又把先秦至汉初各学派分为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小说等十家。同时,还著录各家著作,「凡诸子百八十九家,四千三百二十四篇」。

小说家

先秦九流十家之一,乃采集民间传说议论,借以考察民情风俗。《汉书·艺文志》云:「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涂说者之所造也。」

杂家

战国末期的综合学派。因「兼儒墨、合名法」,「于百家之道无不贯综」(《汉书.艺文志》及颜师古注)而得名。秦相吕不韦聚集门客编着的《吕氏春秋》,是一部典型的杂家著作集。

农家

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因注重农业生产而得名。此派出自上古管理农业生产的官吏。他们认为农业是衣食之本,应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孟子.滕文公上》记有许行其人,「为神农之言」,提出贤者应「与民并耕而食,饔飨而治」,表现了农家的社会政治理想。此派对农业生产技术和经验也注意记录和总结。《吕氏春秋》中的〈上农〉、〈任地〉、〈辩土〉、〈审时〉等篇,被认为是研究先秦农家的重要资料。

纵横家

中国战国时以纵横捭阖之策游说诸侯,从事政治、外交活动的谋士。列为诸子百家之一。主要代表人物是苏秦、张仪等。战国时南与北合为纵,西与东连为横,苏秦力主燕、赵、韩、魏、齐、楚合纵以拒秦,张仪则力破合纵,连横六国分别事秦,纵横家由此得名。他们的活动对于战国时政治、军事格局的变化有重要的影响。《战国策》对其活动有大量记载。据《汉书·艺文志》记载,纵横家曾有著作「十六家百七篇」。

名家

名家是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之一,因从事论辩名(名称、概念)实(事实、实在)为主要学术活动而被后人称为名家。当时人则称为「辩者」、「察士」或「刑(形)名家」。代表人物为惠施和公孙龙。

阴阳家

阴阳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因提倡阴阳五行学说,并用它解释社会人事而得名。这一学派,当源于上古执掌天文历数的统治阶层,代表人物为战国时齐人邹衍。阴阳学说认为阴阳是事物本身具有的正反两种对立和转化的力量,可用以说明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五行学说认为万物皆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原素组成,其间有相生和相胜(葜)两大定律,可用以说明宇宙万物的起源和变化。邹衍综合二者,根据五行相生相胜说,把五行的属性释为「五德」,创「五德终始说」,并以之作为历代王朝兴废的规律,为新兴的大一统王朝的建立提供理论根据。《汉书·艺文志》著录此派著作二十一种,已全部散佚。成于战国后期的《礼记·月令》,有人说是阴阳家的作品。《管子》中有些篇亦属阴阳家之作,《吕氏春秋·应同》、《淮南子·齐俗训》、《史记·秦始皇本纪》中保留一些阴阳家的材料。

法家

法家是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之一,因主张以法治国,「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故称之为法家。春秋时期,管仲、子产即是法家的先驱。战国初期,李悝、商鞅、申不害、慎到等开创了法家学派。至战国末期,韩非综合商鞅的「法」、慎到的「势」和申不害的「术」,以集法家思想学说之大成。这一学派,经济上主张废井田,重农抑商、奖励耕战;政治上主张废分封,设郡县,君主专制,仗势用术,以严刑峻法进行统治;思想和教育方面,则主张禁断诸子百家学说,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其学说为君主专制的大一统王朝的建立,提供了理论根据和行动方略。《汉书·艺文志》著录法家著作有二百十七篇,今存近半,其中最重要的是《商君书》和《韩非子》。

墨家

墨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创始人为墨翟。这一学派以「兼相爱,交相利」作为学说的基础:兼,视人如己;兼爱,即爱人如己。「天下兼相爱」,就可达到「交相利」的目的。政治上主张尚贤、尚同和非攻;经济上主张强本节用;思想上提出尊天事鬼。同时,又提出「非命」的主张,强调靠自身的强力从事。墨家有严密的组织,成员多来自社会下层,相传皆能赴火蹈刀,以自苦励志。其徒属从事谈辩者,称「墨辩」;从事武侠者,称「墨侠」;领袖称「巨(钜)子」。其纪律严明,相传「墨者之法,杀人者死,伤人者刑」(《吕氏春秋·去私》)。墨翟死后,分裂为三派。至战国后期,汇合成二支:一支注重认识论、逻辑学、数学、光学、力学等学科的研究,是谓「墨家后学」(亦称「后期墨家」),另一支则转化为秦汉社会的游侠。

道家

道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又称「道德家」。这一学派以春秋末年老子关于「道」的学说作为理论基础,以「道」说明宇宙万物的本质、本源、构成和变化。认为天道无为,万物自然化生,否认上帝鬼神主宰一切,主张道法自然,顺其自然,提倡清静无为,守雌守柔,以柔克刚。政治理想是「小国寡民」、「无为而治」。老子以后,道家内部分化为不同派别,著名的有四大派:庄子学派、杨朱学派、宋尹学派和黄老学派。

儒家

儒家是战国时期重要的学派之一,它以春秋时孔子为师,以六艺为法,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主张「德治」和「仁政」,重视道德伦理教育和人的自身修养的一个学术派别。同时,儒家强调教育的功能,认为重教化、轻刑罚是国家安定、人民富裕幸福的必由之路。主张「有教无类」,对统治者和被统治者都应该进行教育,使全国上下都成为道德高尚的人。在政治上,还主张以礼治国,以德服人,呼吁恢复「周礼」,并认为「周礼」是实现理想政治的理想大道。至战国时,儒家分有八派,重要的有孟子和荀子两派。

诸子散文包括:

1、士的兴起与诸子百家。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与士这一阶层的兴起有密切关系,由社会各个阶层转化而来的士,成为此期活跃于政坛及思想界、教育界的风云人物,其中“九流十家”,有完整的思想体系,成为诸子百家的代表。

2、兵家与早期道家的格言体散文。《孙子兵法》谋篇布局的特点;《孙子兵法》的语言特色;《老子》的思想;《老子》的格言式散文。

3、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孔子的思想;《论语》精粹的语言艺术;《论语》对人物性格及语态的描写。

4、对话式论辩体散文《孟子》和《庄子》。《孟子》的思想;《孟子》的论辩特点;《孟子》的语言艺术;《孟子》的寓言艺术;《庄子》的思想;《庄子》散文的浪漫主义特点;《庄子》的寓言艺术。

5、论说体散文《荀子》与《韩非子》。《荀子》说理文的艺术;《韩非子》的寓言艺术。

中国古代的四书五经具体指什么?

四书五经,是四书、五经的合称,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四书五经,是古代中国人,特别是读书人的“圣经”,曾被用为科举考试中选拔人才的命题书和教科书。

“四书五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载体,是中国历史文化古籍中的宝典,在世界文化史、思想史上具有极高的地位。

四书,为儒家传道、授业的基本教材,是每个读书人的必修科目。宋朝朱熹之后,《四书》被审定为官书,从此盛行起来,科举考试也正式把出题范围限制在朱熹批注《四书》之内,并衍出“八股文”考试制度。

五经之名始于汉武帝,作为儒家学说的基础著作,相传是由孔子编撰、修订而成。五经作为教育的教材,主要是在汉代到唐代,尤其是汉晋时期。五经,都是“大经”,卷帙浩繁,难读难记难懂,大多数读书人,皓首穷经一辈子,也不一定能“熟读五经”。

但是"四书"篇幅较少,再加上朱熹分别为这四部书作了注释,内容相对来说通俗易懂。从南宋以后,特别是元明清将四书作为科举考试的教材后,熟读四书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了,但凡要参加科举考试,熟读四书,那是最基本的要求。

孟子是哪年出生的?

孟子是约公元前372年出生的。

孟子简介:

孟子(约公元前372年—约公元前289年),名轲,或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城市)人。他是孔子之孙孔伋的再传弟子。相传他是鲁国姬姓贵族公子庆父的后裔,父名激,母仉(zhǎng)氏。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代表作有《鱼我所欲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王顾左右而言他》已编入初中语文教科书中,《寡人之于国也》编入高中语文教科书中。

西周时期作品?

西周时期,文学的代表作,前期有《诗经》,后期有《楚辞》。屈原的著作又是《楚辞》的代表。《左传》、《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等都是优秀的散文集,书中的许多篇章说理透彻,语汇丰富。

《左传》叙事生动;《孟子》长于论辩;《荀子》的个别篇章还采用了民歌形式,对后来的赋产生了一定影响;《韩非子》中的“守株待兔”“自相矛盾”等寓言,后代的文学创作也有一定的影响;《庄子》一书,文辞多彩,想象宽广。第一篇《逍遥游》叙述了一个能展翅九万里的大鹏和腾跃不过丈尺的小雀等的对话,用这个故事来阐述一种超然物外、无往而不适的理想。

这种铺张的文学手法对中国古代的浪漫主义派文学有着深刻的影响。

孟子是先秦历史散文吗?

《孟子》是先秦说理散文

1. 《孟子》文体以语录和对话为主,对话数量有长足的进展,且多长篇大论,有逐渐向比较成熟的说理文过渡的趋势,文风带有战国中期的时代特征和孟子本人的个性色彩。《孟子》七篇论战性强,感情充沛,言辞机敏,气势雄健,锋芒毕露,与《论语》雍容纡徐的风格大不相同。

2.《孟子》中还有一些单纯发表议论,类似长篇独白的篇章,虽然没有标题,但围绕一个中心问题作比较细致的论述,实际上已经是议论散文的雏形。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3. 《孟子》的语言,词句明快、感情强烈,个性极其鲜明。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告子下》)

“居天下之广居(仁),立天下之正位(礼),行天下之大道(义)。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滕文公下》)

“人品心术正大光明,议论开口见心,更无回丑诡谲之谈,行己与人,坦然宽平,虽颦笑不苟,而亦无矫激违情。”(郝敬《读孟子》)

荀子的著作有哪些?

荀子(前313-前238)名况,时人尊而号为“卿”,赵国猗氏(今运城临猗)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西汉时因避汉宣帝刘询讳,且“荀”与“孙”二字古音相通,故改称孙卿。曾三次出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后为楚兰陵(今山东兰陵)令。荀子于五十年始来游学于齐,至襄王时代“最为老师”,“三为祭酒”。后来被逸而适楚,春申君以为兰陵令,春申君死而荀卿废,家居兰陵,在此期间,他曾入秦,称秦国“治之至也”。又到过赵国与临武君议兵于赵孝成王面前,最后死于楚国。 其著作有: 劝学第一 、修身第二、不苟第三、荣辱第四、非相第五 非十二子第六、仲尼第七、儒效第八、王制第九、富国第十、王霸第十一、君道第十二、臣道第十三、致士第十四、议兵第十五、强国第十六、天论第十七、正论第十八、礼论第十九、乐论第二十、解蔽第二十一、正名第二十二、性恶第二十三、君子第二十四、成相第二十五 赋第二十六、大略第二十七、宥坐第二十八、子道第二十九、法行第三十、哀公第三十一、尧问第三十二

比较出名的有《荀子》《劝学》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