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 正文

书法作家及代表作品

历史散文是史官文化传统的基础上渐进产生并成熟起来的。也是先秦历史散文中思想性和艺术性最为突出的著作。诸子散文是在先秦理性精神觉醒的背景下和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中形成并繁荣起来的。《孟子》的散文体现着语录体向专题性论文的过渡。...

书法作家及代表作品,两个字书法作家落款在左边这应该是从左边读起还是从右?

从右读,落款在末尾

先秦时期的经典文学代表及风格?

代表文体:散文。

1、历史散文:历史散文是史官文化传统的基础上渐进产生并成熟起来的。历史散文的发展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以《尚书》和《春秋》为代表。《尚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在中国古代散文史上具有奠基的意义。孔子编著的《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断代史,是编年体史书之祖,其体例和“笔法”对后世散文都产生了经典式的影响。

第二阶段以《左传》和《国语》为代表。《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记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也是先秦历史散文中思想性和艺术性最为突出的著作。《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是由各国的史料汇集而成。

第三阶段以《战国策》为代表。《战国策》也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叙的是战国时期谋臣策士们的言行。

2、诸子散文:诸子散文是在先秦理性精神觉醒的背景下和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中形成并繁荣起来的。诸子散文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

春秋战国之交:以《论语》、《墨子》、《老子》为代表。《论语》以语录体的形式记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比较集中地反映了早期儒家的思想和活动。《墨子》是一部墨子及其后学的著作的汇编,反映的是墨家学派所代表的小生产者的思想。其艺术特点是文质意显,富于逻辑性。《老子》基本上是道创始人老子的著作,它以玄深的哲理思辩和精妙的诗一般的语言相结合,显示着独特的艺术风格。

战国中期:以《孟子》、《庄子》为代表。《孟子》孟子及其弟子的著作,反映了战国中期儒家思想的面貌。《孟子》的散文体现着语录体向专题性论文的过渡,其突出的文学成就在于高超的论辩艺术。《庄子》是庄周及其后学的著作,亦是道家的又一部经典。其文章以独特的艺术造诣绝响于先秦诸子之中,奇妙的构思、汪洋恣肆的语言、浪漫的风格,都体现了在诸子散文中的独特地位和辉煌的文学成就。

战国末期:以《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为代表。《荀子》一书多为荀子自作,其思想体系博大精深,是儒学的进一步发展。其文章多为结构严谨、论说周详的专题性论文,标志着先秦说理散文进入了完全成熟的阶段。《韩非子》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之作,文章峭拔锋锐、质朴无华,体现着法家文章的基本特色。《吕氏春秋》是吕不韦集门客的集体创作,体制宏大、内容博杂、兼收并蓄是先秦学术思想的一次大规模的总结,也具有较强的文学性。

有哪些好听的评书?

评书可以说是民间口头文学。虽然在影视剧及流行乐的冲击下以不再有上世纪八十年代时的辉煌了,但在我们70、80后看来,听它依然是茶余饭后的消遣方式。至于有哪几部书好听,笔者就试着谈谈各大家的代表作,与朋友们一起分享,欢迎在下方一起评论。袁阔成的《三国演义》可以说是历史教科书

记得在我9岁左右时的一个夏天,第一次接触到了评书,那时正是和老爸听《三国演义》,从此我便爱上了历史。袁老师的《三国演义》将所有的名词解释的一清二楚,可以当做历史的启蒙读物!袁老师讲三国是在用知识去诠释那段历史,他将三国里面的知识做了普及讲解,他更像是一位讲师似的评书演员。他那浑厚的声音不只是在讲故事更重要的是在传授历史!我觉得《三国演义》是必听的评书。

袁老师还是革命题材新书的开拓者,代表作如《敌后武工队》等。袁老师创作的新书也很多 ,他是一位不甘满足现状的人,看到他的新书让我们感觉到他的肢体语言也很丰富,他是评书艺术的集大成着。

单田芳的《乱世枭雄》是塑造人物形象最生动的。

单老师的《乱世枭雄》是他自己写的书,这部书可以与小说家的作品相媲美!一般的评书最多就塑造几个主要角色,因为他们没有能力用不同语言塑造出更多角色,但单老师可以把小人物扩大化,塑造出经典的小人物形象。评书难就难在塑造人物,你可以讲好故事,但要是让你塑造人物恐怕不是人人都可以的。而塑造小人物更难,更不容易把握。《乱世枭雄》中单老师将一些小人物刻化的淋漓尽致——田小凤的泼辣,汤二虎的虎劲儿,孙烈臣的智慧等等。他能够让我们闭着眼听书,然后脑海里能浮现出每个人的形象,这就是说书人的最高境界。

单老师还是一位多产艺术家,旧书如《白眉大侠》等也是我们所熟知的。他是一位勤奋的评书演员,自己写书自己说,他就是评书的活化石,为评书的传播做出来很大的贡献。

田连元老师是短书的王者,天下第一。

提起田连元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小八义》,但短书是他的最强项!无人能出其右。田老师的短书听起来就像单口相声一样,总是让人感觉过得太快,意犹未尽。他总是在最短时间内就让你入迷,被他带入到书中。他是语言与肢体配合运用最完美的评书演员。小时候看他说书我还以为他在少林寺练过功夫。他的肢体语言让人有一种出神入化的感觉,让观众身临其境。

他是第一位将评书带进电视的演员,为评书的传播推广起到了巨大作用。田老师第一个将评书带进了电视,使得更多的评书爱好者能够“看书”,也使得评书真正的是在表演而不只是说。就凭这一点田老师是功德无量的。 刘兰芳的《岳飞传》成为了民族英雄的化身。

刘兰芳的《岳飞传》可以说是那一历史时期人们对英雄的定位。作为一位女说书人能有刘老师那样的气息和声音实属不易。《岳飞传》的播放符合那个时代的社会走向,正直我国经济建设恢复阶段,人民需要岳飞那样的英雄,可以说刘老师是紧跟时代潮流的。

刘兰芳的最大贡献就是对于评书的普及与推广。她任曲协主席后致力于将评书与国外交流,这有助于世界了解评书,由此来了解我们的文化。

以上我就是我对于评书的理解,还请朋友们一起留言讨论。欢迎关注我——听涛轩书法

近代史中浙江有哪些名人?

1、鲁迅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曾用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曾留学日本仙台医科专门学校(肄业)。“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民主战士,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2、蒋介石

蒋介石(1887年10月31日-1975年4月5日),名中正,字介石。生于清朝末年浙江省宁波府奉化县(今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市)。国民党当政时期的党、政、军主要领导人。历任黄埔军校校长、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国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长、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中国国民党总裁、三民主义青年团团长、第二次世界大战同盟国中国战区最高统帅、国民党政府总统等职务。1927年9月28日,蒋介石东渡求婚。1937年8月12日,蒋介石任海陆空军大元帅,1949年国民党和共产党内战失败后退守台湾,1975年逝世于台湾台北的住所士林官邸内。

3、周恩来

周恩来(1898年3月5日-1976年1月8日),字翔宇,曾用名飞飞、伍豪、少山、冠生等,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周恩来毕业于南开大学,早年留学日本、法国、德国、英国等地,回国后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副主任、主任。曾参与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战争,并指挥长征,西安事变中,他代表中共中央与中国国民党签订合约,共同对日作战。自1949年起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1949年至1958年间兼任外交部部长。1952年7月12日,周恩来针对美国空军F-86喷气式战斗机8架,侵袭中国东北部安东领空,杀死杀伤和平居民49人之事发表声明,严重抗议美国飞机侵略中国领空挑衅行为。1974年6月1日,病情日益加重的周恩来作了第一次大手术,从此住在305医院,直至1976年逝世。

4、茅盾

茅盾(1896年7月4日-1981年3月27日),原名沈德鸿,笔名茅盾、郎损、玄珠、方璧、止敬、蒲牢、微明、沈仲方、沈明甫等,字雁冰,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人。

茅盾出生在一个思想观念颇为新颖的家庭里,从小接受新式的教育。后考入北京大学预科,毕业后入商务印书馆工作,从此走上了改革中国文艺的道路,他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中国革命文艺的奠基人。

茅盾同时也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代表作有小说《子夜》、《春蚕》和文学评论《夜读偶记》。1981年3月14日,茅盾自知病将不起,将稿费25万元人民币捐出设立茅盾文学奖,以鼓励当代优秀长篇小说的创作。

5、金庸

金庸(1924年3月10日—2018年10月30日),原名查良镛,生于浙江省海宁市,武侠小说作家、新闻学家、企业家、政治评论家、社会活动家。“香港四大才子”之一。

1944年考入重庆中央政治大学外交系。1946年秋,金庸进入上海《大公报》任国际电讯翻译。1952年调入《新晚报》编辑副刊,并写出《绝代佳人》、《兰花花》等电影剧本。1959年,金庸等人于香港创办《明报》。

1996年至1997年,担任全国人大常委香港筹委会委员。1998年,获文学创作终身成就奖。2000年,获得大紫荆勋章。2009年9月,被聘为中国作协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名誉副主席。同年荣获2008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

2018年10月30日,金庸在香港逝世,享年94岁。

6、蔡元培

蔡元培(1868年1月11日-1940年3月5日),字鹤卿,又字仲申、民友、孑民,乳名阿培,并曾化名蔡振、周子余,汉族,浙江绍兴山阴县(今浙江绍兴)人,原籍浙江诸暨。革命家、教育家、政治家。民主进步人士,国民党中央执委、国民政府委员兼监察院院长。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

1916年至192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革新北大开“学术”与“自由”之风;1920年至1930年,蔡元培同时兼任中法大学校长。他早年参加反清朝帝制的斗争,民国初年主持制定了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第一个法令——《大学令》。北伐时期,国民政府奠都南京后,他主持教育行政委员会、筹设中华民国大学院及中央研究院,主导教育及学术体制改革。1927年参与发起“护国救党运动”,认为应当清党但反对杀人。1928年至1940年专任中央研究院院长,贯彻对学术研究的主张。蔡元培数度赴德国和法国留学、考察,研究哲学、文学、美学、心理学和文化史,为他致力于改革封建教育奠定思想理论基础。1940年3月5日在香港病逝。葬香港仔山巅华人公墓。

7、王国维

王国维(1877年12月3日-1927年6月2日),初名国桢,字静安,亦字伯隅,初号礼堂,晚号观堂,又号永观,谥忠悫。汉族,浙江省海宁州(今浙江省嘉兴市海宁)人 。王国维是中国近、现代相交时期一位享有国际声誉的著名学者。

王国维早年追求新学,接受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的影响,把西方哲学、美学思想与中国古典哲学、美学相融合,研究哲学与美学,形成了独特的美学思想体系,继而攻词曲戏剧,后又治史学、古文字学、考古学。郭沫若称他为新史学的开山,不止如此,他平生学无专师,自辟户牖,成就卓越,贡献突出,在教育、哲学、文学、戏曲、美学、史学、古文学等方面均有深诣和创新,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留下了广博精深的学术遗产。

8、屠呦呦

屠呦呦(1930年12月30日),女,汉族,中共党员,药学家。浙江宁波人,1951年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院药学系生药专业。 1955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今北京大学医学部)。毕业后接受中医培训两年半,并一直在中国中医研究院(2005年更名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工作,期间晋升为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现为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科学家, 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 ,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共和国勋章获得者。

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1972年成功提取分子式为C15H22O5的无色结晶体,命名为青蒿素。2011年9月,因发现青蒿素--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数百万人的生命获得拉斯克奖和葛兰素史克中国研发中心"生命科学杰出成就奖" 。2015年10月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理由是她发现了青蒿素,该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她成为首获科学类诺贝尔奖的中国人。

第一位获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 ,诺贝尔科学奖项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也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最高奖项。2017年1月9日获2016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018年1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屠呦呦同志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 2019年5月,入选福布斯中国科技50女性榜单。 2020年3月入选《时代周刊》100位最具影响力女性人物榜。

9、钱三强

钱三强(1913年10月16日-1992年6月28日),原名钱秉穹 ,核物理学家。原籍浙江湖州,生于浙江绍兴, 中国原子能科学事业的创始人,中国"两弹一星"元勋,中国科学院院士。

193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预科。193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39年钱三强完成了博士论文--《α粒子与质子的碰撞》。1946年底,荣获法国科学院亨利·德巴微物理学奖。1948年,任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兼浙江大学校长,中国科协副主席、名誉主席,中国物理学会副理事长、理事长。1980年7月24日,钱三强教授在中南海以《科学技术发展的简况》为题讲课。 1992年6月28日,在北京病逝,终年79岁。 在核物理研究中获多项重要成果,特别是发现重原子核三分裂、四分裂现象并对三分裂机制作了科学的解释。为中国原子能科学事业的创立、发展和"两弹"研制作出了突出贡献。

10、竺可桢

竺可桢(1890年3月7日-1974年2月7日),字藕舫,浙江省绍兴县东关镇人,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近代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教育家,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者,浙江大学前校长 。

1890年3月7日,竺可桢出生于浙江绍兴东关镇(今属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一个小商人家庭。1909年竺可桢考入唐山路矿学堂(今西南交通大学) 学习土木工程;1910年公费留美学习;1918年获得哈佛大学博士学位;1920年秋应聘南京高等师范学校;1929年起屡次被选任为中国气象学会会长;1934年参与创建中国地理学会;1936年4月担任浙江大学校长,历时13年;1949年担任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同年11月中国科学院成立以后,竺可桢被任命为副院长、生物学地学部主任;1950年当选为中华全国自然科学专门学会联合会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华全国科学技术普及协会副主席;1955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兼任生物学地学部主任;1956年"综合考察工作委员会"正式成立,竺可桢担任委员会主任;1962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4年2月7日去世,享年84岁 。

竺可桢是中国物候学的创始人,对中国气候的形成、特点、区划及变迁等,对地理学和自然科学史都有深刻的研究 。

11、丰子恺

丰子恺(1898年11月9日-1975年9月15日),中国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石门镇人,散文家、画家、文学家、美术与音乐教育家,原名润,又名仁、仍,号子觊,后改为子恺,笔名TK。

丰子恺主要作品有《缘缘堂随笔》、画集《子恺漫画》等。师从弘一法师(李叔同),以中西融合画法创作漫画以及散文而著名。1926年9月30日,丰子恺漫画结集面世。

书法家的头衔是如何来的?

谢谢你的提问。书法家这是现代特别提出的,主要还是指从事书法创作、研究、学习、教育、教学的一些工作者。所谓的家,就是一种职业或者爱好而已。

一般来说,书法家需要有一定的资质,起码有基本的书法知识,书法技能,才能通过书法知识和技能为社会服务吧。

我想,这是我们对书法家的一般认知。

有人说,什么书法家,历史上两千多年的中国书法史,才多少书法家,如今书法家遍都是,书法家有这么多吗?书法作品能跟古代书法比吗?

这是把一般书法家和书法大师混为一谈了。

将军是个军人,士兵也是军人,你的军队不可能只有将军没有士兵吧?

一支军队就一个将军,但是还有众多士兵。

书法是每一个人不能回避的写字,那些写得比较突出,又非常喜欢研究书法的人,就是书法家队伍中的一员,或者是一个将军,或者是一个士兵,将军肯定厉害了,士兵也有很厉害的。

因为真正能够胜任书法工作,真的需要刻苦学习的,所以也不是轻描淡写的练练字,就能够成为书法家的。

所以,我们在民间也能看到很多书法很不错的人。因为他们对书法研究倾注了很多的心血。

他们可能还不知道自己已经是书法家了,但是,书法爱好没有减退,书法水平很不错的。

这些书法家,就是书法队伍的优秀士兵,没有他们也就没有书法的艺术星空。

所以,我们不能只看到将军级的书法家,看不到士兵级的书法家。

很多书法士兵没有被发现,他们还是士兵,但是,没有从天上掉下来就是将军级书法家的。

所有书法家,就是从一个士兵级的书法家开始自己的书法家之路,最后成为将军级书法家的。

王羲之,也是从一个士兵级书法家开始的,颜真卿也是从一个士兵级书法家做起的,怀素也是一样。这些书法家,不但努力成为书法家将军了,他们还是书法家元帅!

所以,我们应该承认,那些认认真真扎扎实实学习、研究、创作书法的每一个人,都可以是书法家,甚至可以成为书法家将军直至成为书法家元帅。

当然,在无数书法家士兵队伍中,不是每一个人都能达到将军级书法家甚至元帅级书法家的。

因此,狭义来说的书法家,是那些开宗立派的书法大师。

历史上这样的书法大师是非常稀有的。

就像我们刚才比喻的,人人可以做一个书法士兵,但是,成为书法将军也是非常不容易的,那么,成为元帅呢?那就更不容易了!

什么叫元帅?创立了军队的军人才叫元帅。一个军队几百年也出不了几个元帅。

那么,书法史上又有几个书法大师呢?

难道没有书法大师,就不去研究书法了吗?

书法是永远的,大师可遇不可求。

我们不要动辄就拿书法大师,去羞辱千千万万的书法士兵,还是一个书法士兵。

没有千千万万的书法士兵,书法的大厦就奔溃了。

所以,喜欢书法的人越来越多,是书法的幸事盛事。

当然,书法有了经济价值,很多人也成为“书法家”了,官员喜欢“书法家”,军人喜欢“书法家”、小说家喜欢“书法家、”画家喜欢“书法家”、企业家喜欢“书法家”、明星喜欢“书法家”、演员喜欢“书法家”、农民喜欢“书法家”、美女喜欢“书法家”……啊呀,一时各行各业涌现出太多太多书法家了!确实也令人眼花缭乱雾里看花了!

更能气活王羲之的是,有些“书法家”的王八乌龟体书法居然也能拍卖几百万!

这就是经济大潮下变了味的“书法家”和书法作品。

但是,我们还是看得很清楚的,书法还是书法,书法家还是书法家。

中国的书法艺术,不会因为个别“书法家”的王八乌龟体“书法”能拍出几百万,而成为乌龟书法的。

阳刚大气,潇洒风流的书法,永远是书法艺术的高峰。

抒豪情寄壮志,是书法家的根本,为了拍卖而拍卖,与真正的书法是无关的。

在经济大潮之下,却是也使得一些“乌龟王八”体书法露脸受益了,但是,书法受害了,这是每一个书法家不能相信的,我们只能相信那些“乌龟王八”书法,最终不过是书法“垃圾”而已。

近代历史有多少冷知识?

毛主席在井冈山还和敌军玩过“空城计”?毛主席的军事指挥能力不是来自现代军事指挥理论,而是来自《三国演义》和《资治通鉴》?1927年7月29日,已经步入中年的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在永新县境内三湾村进行了著名的“三湾改编”。

深夜,毛泽东借住在三湾村“协盛和”杂货店。

在他要睡觉的时候,忽然发现货架柜顶上放着一摞落满灰尘的书籍,一生都喜爱看书的毛泽东心中一喜,准备取下来看看,一看,好家伙,一套线装本的《三国演义》,这可是毛泽东最喜爱的书籍之一,于是毛泽东就向店主借了这套书籍,在空余闲暇时间,有事没事翻出来读一读。

根据当时长期呆在毛泽东身边的同志回忆:“1929年前后,那时候属于井冈山最为艰苦的时期,读书也许是他(指毛泽东)最大的乐趣了。他的口袋里常常装着一本书,有点时间空闲就拿出来看看。后来,所有人都知道了,后勤部门为他做服装,都特意把衣服的两个口袋做得大大的,好往里面装书。”

在井冈山期间,毛泽东还曾经派人到农村各地寻找《三国演义》这本书。

10年后毛泽东到了延安,讲起农民当时的回答,仍然感觉有趣。

当时一位农民老乡的回答是:“没有了,没有了,昨天平均了。”

就当时偏僻且恶劣的生存环境来讲,不会有太多的书籍可供毛泽东在战争中选择和阅读。

能够在农村搜得几本《三国演义》已经很让当时的毛泽东格外高兴的了 。

《三国演义》中有许许多多的经典战例。其虚实分合,攻守进退,以小打大,以少胜多,应战应和,胜负得失,都在军事上有借鉴意义。

当时有人甚至因为毛泽东喜欢读《三国演义》用《三国演义》的原因,嘲讽毛泽东只有农民式的狡黠,丝毫没有工人的立场,指责其军事才能低下,把古代小说而不是近代军事教材当成了近代战争战术的教科书,从而脱离了初衷,脱离了工人,走向传统的农民起义,认为毛泽东上井冈山是错误的战术路线。

从(三国演义》中获得的战争艺术,为什么不能用于革命战争呢?比如毛泽东和朱德领导的井冈山黄洋界保卫战,都让人联想到了《三国演义》中的“空城计”。

黄洋界位于井冈山主峰的北面,扼守山险要道,为井冈山五大哨口之一,易守难攻。

留守井冈山的是红军第四军第三十一团一部和第三十二团残部,加起来不到一个营的兵力,在警卫队和人民群众的全力支援下,凭借险要据守要塞,连续打退敌军多达四个团的多次猛烈攻击。

当天下午,正当敌军准备重新组织进攻的时候,将仅有的一门刚修复的迫击炮开始轰击敌军。

致使敌军指挥官误判红军第四军主力已经回援,当天连夜撤退。

黄洋界战斗的胜利,为红军第四军主力回师井冈山,打破第二次“会剿”创造了有力条件。

这也是毛泽东和朱德最为惊险的一次战役,也是他们活用“空城计”的一个战例。

在黄洋界保卫战胜利后的庆祝晚会上,有人根据这一战绩的情节,编演一出耳熟能详的京剧《毛泽东空山计》。

这其中有一段唱词为:“我站在黄洋界上观山景,忽听得山下人马乱纷纷。举目抬头来观看,原来是湘赣发来的兵,一来是农民斗争少经验,二来是二十八团离开了永新。你既得宁冈茅坪多侥幸、为何又来侵占我的五井?你既来就把山来进,为何山下扎大营?你莫左思右想心腹不定,我这里内无埋伏,外无救兵。你来,来,来!我准备着南红米,红米瓜,犒赏你的三军;你来,来,来!请你到井冈山上谈谈革命。”

这大概是最早直接歌颂毛泽东的文艺作品了,也表达了将士们对毛泽东战略战术的赞赏。

1965年12月21日,毛泽东在杭州的一次讲话中这样说道:“我本来就没有读过多少现代理论的军事书,只读过《左传》、《资治通鉴》,还有《三国演义》,这些古典书籍上都或多或少的讲过打仗,但是一旦真打起仗来,自己却脑子一片空白,一点印象都没有了。我们打仗,一本书也不带,只是分析敌我斗争的形势,分析具体情况,然后找出敌人弱点,一举击溃。”

毛泽东读《三国演义》和在不同时期对《三国》里面的知识的使用,很能反映毛泽东善于把知识转化为思想策略的能力。

毛泽东不但从战争的视角来看《三国》,也从《三国演义》中看其他领域的学问和组织的重要性。

毛泽东曾经对一位身边的同志说过,看《三国演义》,不但要看战争,还要看组织和外交。

看看刘备、关羽、张飞、赵云、诸葛亮,组织了一个班子南下,到了四川,同“地方”上的士绅打交道,一起建立了一个很好的根据地。

毛泽东的意思就是外来的工作人员一定要同地方的工作人员很好地团结在一起,才能做出一番属于自己的事业。

毛泽东还讲过,曹操下江东,东吴谁当统帅成了问题,结果找了个“青年工作人员”周瑜,29岁就当上了最高军事指挥官的大都督,大家不服,后来加以说服,还是由周瑜当,结果打了胜仗。

毛泽东借这件事说明选拔人才,不能唯资历论,要在必要时以能力论人才。

1936年9月8日,在写给当时担任陕西省最高行政长官的邵力子的信中,毛泽东还特意用《三国演义》中有关刘吴联盟共同对抗曹操的内容这来说明两党派之间团结合作,共同抗日的愿景。

1957年,毛泽东在上海某会议的讲话中说:刘备得了孔明,说是“如鱼得水”,确有其事,不仅小说上那么写,历史上也那么写,也像鱼跟水的关系一样。群众就是孔明,领导者就是刘备。说明人民群众的智慧和重要性。

同一年,也在1957年,毛泽东在莫斯科某代表会议上发言说:“我们的组织需要人民群众的拥护支持才能有生命力,任何一个人都要有人支持。一个好汉也要三个帮,一个篱笆也要三个桩。荷花虽好,也要绿叶扶持。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没有关羽张飞和诸葛亮的帮助,刘备也只是一个小摊贩子,所以我们要团结广大人民群众,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才能走的更远。”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