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商周典型代表作品有,古代城池中的瓮城是怎么出现的?
城墙是战争中用于防守的墙垣,城门则是防线上的弱点,为了加强防卫,在随墙而辟的城门之外,再筑起一道重门,用以构成里门之外的又一道防线,里外门之间的围合空间犹如大城外的一座小城,此"小城"即谓之"翁城"。根据考古和史书记载,“瓮城”最早诞生于先秦时期,经过时间变迁,到了宋朝达到完善。
先秦时期的瓮城“瓮城”是战争的产物,虽然在现存先秦文献中,并没有直接记载瓮城的出现,但根据先秦时期战争的频繁程度来推测,我国瓮城的出现并不会太晚。
根据考古发掘,在已发掘的先秦遗址中,山西垣曲商城遗址的发掘就基本可以确认其“第二道城墙”就是瓮城。这是迄今可确认的瓮城最早雏形,其历史意义重大。
垣曲商城遗址位于垣曲县古城镇的南关,在其发掘报告中说“在西墙北段距西北角·····发现了与内墙平行的第二道城建,宽3-6米,长280米;南墙外侧也发现二道墙的西段175米·····西部二道墙外有一条宽6-10米的城壕,深约7米”虽然形制设计较为原始,建造如此庞大,但也可看出后世瓮城的影子,它的出现将中国瓮城出现的时间追溯到了商代早期,表现出现的原始性也为后来瓮城发展留下了空间。
汉唐时期的瓮城一、汉代的瓮城
在汉代文献《说文解字》中记载“闉,城曲重门也”。所说的“城曲重门”是指城门外的瓮城设施。
在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战争的规模、强度不断加强,随之瓮城的建造、布局规划也得到了发展、完善。这种发展不仅体现在瓮城的本身,还表现在分布的范围和普遍性上。
根据考古发掘,汉代瓮城遗迹是数量最多的,分布地区不仅在中原地区,北方边疆地区也日益普及。有代表性的为汉代乌力吉高勒城障。
乌力吉高勒城障位于内蒙古乌拉特中旗,瓮城与城墙已连为一体,中间没有断开,具有了后世瓮城的大体模样。撑起呈现不规则长方形,偏开一门,断开几米后修筑了稍微错开、平行的外墙。汉代瓮城在形制、建筑、材料方面有着很大的进步, 但仍处于过渡阶段。
二、唐代的瓮城
到了唐代,瓮城就更为普遍了,较为经典的是西北地区的西洲城,东南地区的扬州城。
在扬州城的遗迹中,现存部分保存比较好,大部分残高可达4-5米,城垣外有城壕与之平行。城垣东墙有三个豁口,偏北有一片半圆形的高地,南北长约100米,东西宽约50米,城壕至此则屈曲绕过其外缘,为城门、瓮城和月河的遗迹。西州城则位于吐鲁番东约50公里处,从胜金口流出的水经二堡流入城。外城呈正方希,偏北的门保存了曲折的瓮城。唐代的瓮城形制与汉代相比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其形制多为西州城瓮城模样。这个时期的瓮城墙体修建的较为短小,仅仅用来拱卫城门。
宋代的瓮城到了宋朝时期,城门内外加筑瓮城已经成为了国家制度。在宋仁宗时期官方编修的《武经总要》对城垣、马面、城门、瓮城等建筑设施有详细的要求,并绘制有具体图样。
除《武经总要》一书外,《东京梦华录·东都外城》也记载“东都外城····城门皆瓮城三层,屈曲开门。唯南熏门、新正门、新宋门、封丘门,皆直门两重,盖此系正四门,皆留御路故也”。
宋代瓮城最大的突破不是常规的形制、规模、材料方面,而是当属瓮城的理论设想。
南宋抗金将领陈规精通军事工程并善于城垣保卫战。在他撰写的《守城机要》一书,首次在提出了设置内瓮城的想法。陈规把外瓮城视为旧制,从城池军事防御角度提出了城门内侧需要建造城墙。
宋一朝的瓮城相比较先秦、汉、唐时期的瓮城功能更加健全。
瓮城具有什么功能瓮城诞生是我国筑城工程和城市发展道路上的一个里程碑,它的出现使攻守双方从薄弱单一的城门挣脱转为两重城门的殊死搏斗。其主要功能为:
1、双保险作用。可从正面屏卫城门,双保险保卫城池;
2、限制和改变敌人的进攻方向。瓮城城门设置往往是主城门错开的。
3、加强防守,更有利于夹击敌人。在敌人攻入瓮城中,防守者可在城墙上夹击敌人。
瓮城对城池防御作用的加强是毋庸置疑的,这也是其产生的根本原因。
总结,战争是人类历史的年轮,中华文明就是在战争中不断孕育、融合发展而来的,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战争规模、强度不断提升,瓮城的军事防御功能一直在强化。自先秦开始,历经汉、唐,到了宋代,瓮城在历史中的价值得到了升华,到了元明,随着社会进步、战争的逐步减少,瓮城也退出了历史舞台。中国古代最著名的鼎是什么?
毫无疑问,司母戊鼎是目前我国知名度最高,圈粉也最多的古代青铜鼎了。司母戊鼎不论是重量、大小、用料,还是做工、形制、工艺,在我国青铜鼎领域都是妥妥的一哥。
1939年,司母戊鼎在河南省安阳市被发掘出土。当时,为防止日军抢夺宝鼎,当地村民又将其重新埋藏在地下。
1946年,抗战胜利后,宝鼎重见天日,现在收藏于国家博物馆。
经过专家考证,宝鼎制造于商朝后期,是商王为祭祀母亲所铸。同时,对宝鼎进行了重新考证命名,将司母戊鼎改名为后母戊鼎。
经过测量,后母戊鼎高133厘米,长110厘米,重800多公斤。宝鼎为目前我国发现的重量最大的古代青铜鼎,工艺精湛,对于研究商代青铜技术及祭祀等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后母戊鼎固然是当今世上无可比拟的国宝级“神鼎”,但历史上曾经存在着比它更加牛X的大鼎——大禹九鼎。
据史料记载,禹将天下划分为九个州,命每个州的州牧上供青铜,铸造成了九个青铜大鼎。同时,在这九个青铜鼎上刻画了各州的地理山川、奇珍异物等内容,用来做为各州的象征。
《史记 • 封禅书》——禹收九牧之金,铸九鼎。
《左转》、《史记》、《战国策》等史料书籍上均有关于九鼎的记载,这说明大禹九鼎在历史上是真实存在的。
后母戊鼎是商王祭祀母亲用的,而九鼎是象征天下的,在作用及寓意上九鼎就远远的将后母戊鼎甩在身后。
后母戊鼎虽然是目前发现的最大青铜大鼎,但与九鼎比较起来简直是小巫见大巫。《战国策 • 东周策》曾描写:“一个鼎需要九万人运输,九个鼎就需要八十一万人。”虽然描写有些夸张,但由此可以推断出大禹九鼎的巨大远非后母戊鼎可以比拟。
《战国策 • 东周策》——凡一鼎而九万人挽之,九九八十一万人。
大禹九鼎自从被铸造出来开始,便被视为天下正统的象征,做为传国之宝代代相传。持有九鼎便拥有正统的合法地位,反之则失去合法的正统地位。正是九鼎所拥有的“正统”属性,在朝代更替或天下动乱时,经常上演各方势力针对九鼎的你争我夺……
《史记 •周本纪》曾记载:周武王消灭商朝后,命令将从商朝缴获的传国九鼎及宝石对外展示,以此来彰显正统。
命南宫括、史佚展九鼎宝玉。——《史记•周本纪》
《战国策 • 东周策》记载:“秦国要发兵攻打东周来抢夺九鼎。东周天子非常害怕,不知如何是好。东周大臣颜率出使齐国,假意将九鼎相许给齐国,齐国为得到九鼎而出兵攻秦,最后使秦国退兵。”
秦兴师临周而数九鼎,周君患之,以告颜率。——《战国策•东周策》
《史记 •周本纪 》记载:秦国撕毁了与魏国的华阳条约,威胁到了西周天子。西周大臣马犯到梁国去,假意用九鼎做诱饵让梁王派兵前往西周护卫自己。然后马犯又到秦国去污蔑梁国是来攻打西周抢夺九鼎的,诱骗秦国出兵查看。秦国不知是计,派遣军队前往西周边境地区查看情况。此时马犯又欺骗梁国军队,说“秦国以为梁国是来攻打西周抢夺九鼎的,梁国应该为西周修筑城墙保卫西周,以此来消除秦国的怀疑。”马犯忽悠的梁国免费为西周修筑了城墙,同时又解除了秦国对西周的威胁,靠的就是用九鼎做诱饵。
马犯谓周君曰:“请令梁城周。”乃谓梁王曰:“周王病若死,则犯必死矣。犯请以九鼎自入于王,王受九鼎而图犯。”梁王曰:“善。”遂与之卒,言戍周。——《史记•周本纪》
九鼎做为传国之宝,是真正意义上的国之重器。天下诸侯国对九鼎的抢夺,从侧面反映出了九鼎的弥足珍贵,由此可以看出九鼎的价值及意义远非后母戊鼎所能比拟。倘若九鼎现存于世的话,后母戊鼎就得把鼎中“一哥”的地位让给九鼎了。
遗憾的是,像九鼎这样弥足珍贵的传国宝物并没有流传后世。关于九鼎最后的历史“身影”,出现在了记录秦国消灭周王朝的史料中。
《史记•周本纪》里记载:秦夺取了周的九鼎及其他宝物,周朝的祭祀从此断绝。
秦取九鼎宝器……东、西周皆入于秦,周既不祀。——《史记•周本纪》
《史记•秦始皇本纪》里记载:秦始皇想从泗水中打捞出落水的九鼎,派了一千多人潜水寻找,没有找到。
始皇还,过彭城,……欲出周鼎泗水。使千人没水求之,弗得。——《史记•秦始皇本纪》
从此,九鼎淹没在了历史潮流之中,再无踪影。
九鼎的遗失是让人无比心痛的巨大损失,象征天下正统地位的宝鼎是中华文明的宝贵财富,是比传国玉玺还要珍贵的文物。如果秦始皇拥有九鼎做为传国之宝的话,估计后来也不会让李斯用和氏璧雕刻传国玉玺了。
其实,在我国历史上,除了九鼎以外,还有比九鼎出现更早、地位更加尊崇的宝鼎。
《史记•封禅书》里记载:泰帝造了一只神鼎,象征天下统一,是天地万物的最终归属。黄帝铸造了三只宝鼎,象征天、地、人。
泰帝兴神鼎一,一者壹统,天地万物所系终也。黄帝作宝鼎三,象天地人。——《史记•封禅书》
由此可见,九鼎也不是鼎中“一哥”,在我国古代所有宝鼎中,只有象征天下统一的,泰帝所造的宝鼎才是真正的“鼎中一哥”。
在九鼎遗失后,我国的汉代、唐代皇帝也铸造过宝鼎,不过这些鼎的价值估计连后母戊鼎都比不过。当然,这就是后话了……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人们一生都在学些什么知识呢?
在古代,不同的时代,人们学习的应该不太一样吧。
秦朝统一天下以前,全民尚武,周代以前选拔人才更曾考过射箭,所以那个时候的人们应该多学习武艺。
后来汉武帝独尊儒术,人们更多学习四书五经。四书五经,是“四书”与“五经”的合称。其中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部作品,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五部作品。
不过那时候更高雅的文士不止学习经史子集,更有棋棋书画等内容。就像现在的小孩子学习钢琴吉他跆拳道能加分一样,那时候精通琴棋书画的文人雅士也是女子心目中的偶像。
后来明清以后盛行八股文,大多数学子都变成了死读书,读死书,苦其一生学习也难有大用。
什么叫天地玄黄?
何为天地?《易经》中是这样记载的:“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说的是天地宇宙未生之前,是混沌状态的,用现代物理学来解释就是150亿年以前,有个超密度无限塌缩的粒子瞬间产生大爆炸,便形成了我们看到的宇宙,其中有形的物质凝集在一起便成星体,也就是地;那么无形的空间连接起来就形成了太空,也就是天。《易经》上说:“轻清者上升为天,阴浊者下降为地”,就是最形象具体的解释。
何为玄?玄在这里指的是一种颜色,一种深蓝且无限接近于黑的颜色。从玄字本身的意义上来说,玄指的是高远、高深莫测。
再回到这里的颜色,我们肉眼可见的天分明是蓝色的,怎么变成了黑色呢?其实天的蓝色,是由于光的衍射形成的一种自然现象,有蓝、靛、紫这些颜色因其光波长较短,只能在各种空气中的杂质间来回反射,所以天空看起来是蓝色的。
何为黄?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土的颜色,人的肤色,以及大部分农作物成熟后都是黄色的,因此就有了地黄的说法;然而从现代色谱上来看,玄色是偏冷色,黄色是偏暖色,说地黄也是在赞叹温暖的大地有滋养和哺育的美德,所以我们又把大地尊称为“母亲”,以示其母爱的伟大!
天地玄黄看完上面之后,“天地玄黄”就好理解了,它原本出自于《千字文》中的“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意思是:天的颜色是黑色的,地的颜色是黄色的,然而“天地玄黄”出自于《易经》的“天玄而地黄”,至于后来成了天地玄黄,其实是为了对仗而明引过来的。
人生五伦指的是:父子、兄弟、夫妇、君臣、朋友其含义是说:
父子有亲
长幼有序
夫妇有别
君臣有义
朋友有信
一、父子有亲“父子有亲”,就是父母在教导孩子的时候要充满慈爱和关怀,相对应的子女在侍奉年迈的父母的时候也应当要孝顺而体贴,只有“父慈子孝”,才能父子有亲。
二、长幼有序“长幼有序”,长为兄,幼为弟,说的是兄长要爱护小弟,同时小弟也要敬重兄长,兄弟之间要懂得手足之情,要和睦团结。
三、夫妇有别“夫妇有别”,这里说的别是指在维护家庭的责任上应当有所区别,丈夫待妻需尽其责任,妻子事丈夫应当温和体贴;意思就是说:为人丈夫者需要担起要养家的重任,作为妻子就要有责任把家庭的一切饮食起居处理好,夫妻相敬如宾,夫妻一条心,才能恩爱长久,家庭才能兴旺发达。
四、君臣有义“君臣有义”,即“君要仁义,臣要忠心”,既要做到君使臣以礼,也要做到臣奉君以忠。君要有仁义之心,处处替下属着想;那么臣则要忠心于上级,恪守本分与职责,所以把这四个字放于今天的职场也是适用的。
五、朋友有信“朋友有信”,是指朋友之间交往要遵守信义,讲究诚信。要不论贫富,君子之交淡如水,做到一视同仁,以道德相交,而不是荣华富贵,功名利禄等。
三纲五常三纲即为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纲是什么?渔网的总绳叫做纲,有个词叫做“纲目”,目是指渔网的网眼。成语“纲举目张”,意思就是用提起渔网的总绳抛网,网眼就全部张开了。所以在这里纲就是行为规范的意思。
“三纲”的具体内容是:“君为臣纲,君不正,臣投他国。国为民纲,国不正,民起攻之。父为子纲,父不慈,子奔他乡。子为父望,子不正,大义灭亲。夫为妻纲,夫不正,妻可改嫁。妻为夫助,妻不贤,夫则休之”。
其具体意思是:
君臣之间,要以君为主,君主对臣要负责任,做出榜样,臣子要服从于君主,但如果君主昏庸无道,那么臣子便可弃暗投明;父子之间,要以父亲为主,父亲要为儿子负责任,做出表率,儿子要听从父亲的,但如果父亲不仁,那么儿子也可远奔他乡;夫妇之间,丈夫为一家之主,要有责任担当,爱家顾家 ,妻子要随顺丈夫,但丈夫如果不走正路,那么妻子也可改嫁。五常就是仁、义、礼、智、信
一、仁则是仁爱,仁慈,也是心德,良心,良心即是天理,发挥老吾老幼吾幼之心,以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事物为人,而不为己,常动恻隐之心,宽以待人,就是仁。二、义者宜也,则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合乎道德规范的言语行为才能说才能做,这就是义。三、礼是为了约束和规范道德而制定的基本的生活礼仪和行为准则。要做到尊卑长幼有序,处事有规,淫乱不犯,不败人伦,以正为本就是礼。四、智就是智慧,明白是非、曲直、邪正、真妄。有智慧的人才会真正懂得仁的内涵,义的真谛,只有这样才会去践行仁道。五、信,人和言的组合,就是说人要讲诚信,讲信用,一言九鼎。信和义类似,是一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要标准,是立人之本,更是立国之本,是中华民族传承下来且要继续发扬的美德!结语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宝库中,中国传统道德是最重要的一部分内容,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也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孕育了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品格,培育了中国人民的崇高价值追求,我们应该传承和发扬!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三国志电视剧里使用酒爵是错的吗?
应该是错的。
爵作为饮酒之器,早在公元前2400年左右就已经出现。陶爵流行于夏、商,铜爵流行于商和西周,西周以后便罕见爵杯的踪迹了,到了秦汉时期,人们几乎不知爵为何物了。宋代以来,以古物为研究对象的金石学兴盛起来,人们才重新开始认识商周爵杯的原始面貌,随之而来的仿古之风大作,目前所见的仿古爵杯,有银爵、铜爵、玉爵和瓷爵等。这些仿古爵杯也常常出现在当时的绘画作品中,明代画家陈洪绶的《蕉林酌酒图》中就有用仿古爵杯饮酒的形象。
在《蕉林酌酒图》中,画家以高大的芭蕉树和假山为背景,以人物形象的大小、衣着的不同来表现人物的地位级别;以石桌上厚厚的书卷和巨大的酒瓮为依托,来烘衬主人持杯细酌的闲情雅致。这幅画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对主人所用的各种器物刻画得极为细致。像旁边木雕上所放之双耳铜鼎、石桌上带鸬鹚杓的大酒坛、主人手中之爵杯和侍女手托之酒壶等,皆精美非常。尤其是主人手中之爵杯,显然是一件仿古爵杯,与安徽省歙县和浙江杭州所出之蓝釉爵杯极为相似,看来明代时还流行用仿古的爵杯饮酒。
盗墓笔记到底讲了些什么?
关于这个问题看到有的朋友从小说的整体架构上回答的很详细了,按照时间顺序从远古时代开始讲述了《盗墓笔记》背后发生的故事,而无关于主人公。这些故事不仅仅发生在了三叔的《盗墓笔记》,还包括了《重启》等衍生小说,由于内容太多,在这里简单的针对《盗墓笔记》这部小说本身所发生故事简述的说一下,毕竟八部系列小说太长了。
而且南派三叔存在后续重新梳理框架的现象,整体的情节不是太连贯,而且挖的坑也不少,导致很多书迷都不满意,甚至过度的贬低《盗墓》而吹捧《鬼吹灯》的地位。本书是从老九门第三代人物作为第一视角来揭开几千年乃至上万年的事情,而所有的“终极”都是围绕着长生不老这个最终目的开展。由于人物众多,故事线也比较繁琐,因此下面仅仅做简要的故事说明。
这部小说从一个叫吴邪的年轻人开展了所有故事,吴邪是一个没有大志向的建筑专业毕业生,生性胆小,经营着一家古董收藏店,但效益不是太好,有的没的混日子。但是他有一个很厉害的三叔吴三省,继承了老九门的盗墓技能,胆子很大,在长沙片区盗墓范围内很有威望,凡是道上的都要敬仰三爷的面子。
有一天三叔说要带着他去下地,这是吴邪第一次去盗墓,三叔带了两个重要的同伴——小哥和潘子,小哥一直神神秘秘,不怎么说话,但是却身怀绝技,而潘子是一名退伍的军人,一生忠诚于三叔和吴邪,最后为了救吴邪牺牲了,可能也是这部书最感人的地方。这次盗墓是在山东地段,通过一个战国帛书发现战国时期周穆王的墓地,在这里发生了残血尸、七星疑棺、青眼狐尸、九头蛇柏.等多个离奇的故事,同时来盗墓的还有一位胖子,胆子极大,做事比较暴力,就这样吴邪、小哥、胖子三位都出现了,当然那时候还谈不上所谓的铁三角关系。其实这个墓是周穆王为了追求长生而建设的,从塔木陀西王母获得尸蟞丹药并进入玉俑,后来鲁殇王也想要长生,万万没想到最后被手下铁面生鸠占鹊巢,也有人说鲁殇王和周穆王实际上是一个人,这个在这就不做分析了。这就是第一个故事《七星鲁王宫》,这个故事仅仅是《盗墓笔记》的一个铺垫和引子,目的是将吴邪带入了三叔和小哥的世界,一个本来不属于他的世界。
从鲁王宫出来后吴邪发现三叔失踪了,吴邪凭借蛇眉铜鱼和三叔的秘密安排来到了西沙,来一场海底的盗墓行动,在这里吴邪了解到了一支神秘的考古队,有三叔和初恋女友陈文锦。但是随着事件的进行,三叔身上的谜团越来越大,三叔莫名的失踪到底去了哪里?甚至连三叔是真的三叔还是解连环都已经拿不清楚。其实这个墓地是汪藏海的沉船葬海底墓,存在着很复杂的构筑物结构,而这个故事发生后也彻底发现南派三叔开始在布局整个《盗墓笔记》系列,而三叔和那一只考古队成为了很大的谜团。
在这两次的盗墓中都出现了秘密的六角铃铛,也让吴邪心中的迷惑逐渐增大,而这个时候自己的好朋友老痒出狱,围绕着这个铃铛,吴邪决定孤身前往。《秦岭神树》主要说的一个奇怪的树,这一次其实非常的恐怖,有尸阵、麒麟竭、烛九阴……最后的结局有点脱离实际,原来老痒可以复制,很多大蟒蛇,有点像美国《狂蟒之灾》惊悚片了!但是这个系列多少有点脱离整个《盗墓》系列。
随后的故事完全是吴邪、小哥、胖子三个人的“升级探索”,也从此进入到了三叔或者说是整个盗墓世界的局,从长白山汪臧海给东夏国万奴王建造的云顶天宫陵墓,到塔木陀的疗养院、西王母的蛇沼鬼城、广西巴乃的阴山古楼……真假三叔的秘密、两代人组成的考古队、老九门的前生今世、张家秘密都不断地呈现出来,在这就不细说每一个故事情节,但是几乎所有的故事都像是有人在暗中指引着去做,这其中有老九门一族,有背后的“它”,也有汪家,但是所有人的目标可能只有一个,就探寻长生的秘密,或者去守候这个秘密。
在这里小哥的身份也被揭穿,他是张家的最后一代族长,所以他也叫张起灵,他和吴邪同属于老九门的后代,其实整部小说最吸引人的就是看似不相关的几个地区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为什么长白山、南海、广西和塔木陀几个相隔千里的地方有着相似的地方呢?其实这需要追溯到很古老的时代,这几个都是陨石撞击地球的地方,因为陨石才有了长生的秘密,这也是吴邪他们在不断盗墓过程中发现的零碎组起来的推测。简单点说吧:
首先发现长生的部落是在塔木陀这个地方,后来引起长生的陨石越来越少,为了这个无比诱惑的目的,部落的人开始外出寻找,幸运的是他们在长白山地区竟然真的发现了类似的陨石,然后整个部落都搬迁过去。而此时留有少数人的塔木陀被后来的西王母霸占,并在这里建立了属于自己的特殊文化。到了长白山的部落后来发展到了夏代,这个时候有个万奴王,据说他是一个不断重生的怪物。到了明代,找到到了很厉害的机械建筑师汪藏海,为万奴王修建了玄关百处的云顶天宫。但是长生的诱惑谁又能抵挡得住呢,汪臧海也不例外,他得知这件事后也开始琢磨怎么能够长生,而为了长生老汪也在南海西沙、广西的张家古楼建造。
这些故事都是铁三角和三叔的诡异行动推测出来的,其实整个故事的内核都是围绕长生的秘密,而涉及到这件事中的有老九门的第三代,也就是吴邪、小花他们。还有外国实力裘靠得和阿宁,流传下来的张家,也就是小哥张起灵,自己操控老九门背后的“它”!
其实整本书虽然从构思和逻辑上与《鬼吹灯》有一定差距,但是从故事情节的编排还是很吸引人,但是就怕南派三叔挖坑太多最后圆不回来!例如秦岭那一部开始很多玄幻,复制人都出来了。但是不得不佩服三叔的勇气,也许很多人都明白“它”是谁,“终极”是什么!怕蛇的同学看小说的时候还是要提前做好心理准备,这个鸡冠蛇简直阴魂不散,前面没说关于这个鸡冠蛇,它应该是西王母在霸占塔木陀之后,通过自己的不断研究,发现了和自然生物融为一体的方法,这样可以增加自己的寿命,但是也会让自己变得暴躁,而很多奇怪的生物应该就是这个研究的结果!
《盗墓笔记》太长了,很多有的记不太清楚,如有不对的地方还需要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