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丽宏诗歌代表作品生命草,西湖秋意主要内容概括?
碧云天,黄叶地……
湖波的微语,落叶的沙沙声,轻轻地协奏着一支秋的小曲。苏堤像一条青黄相间的绒带,默默地伸向水烟迷朦的湖心……又看见西湖了!今年仲春,我到过杭州,虽然匆匆而过,我还是赶来看望西湖了。那是一个阴晦的早晨,怅然在湖畔站了好久,太阳突然从迷朦的雾气中挺身而出,一下子揭开了那层朦朦的面纱,把西子湖迷人的春色活灵活现地铺展在我的眼帘里——那是洋溢着青春气息的绿,是使人心悦神驰的缤纷,就连湖畔垂柳的轻轻抚弄,也让你感觉到一种欢乐的震颤。这是因春的律动、因生命的律动而引起的欢乐……现在,是深秋了,而且时近黄昏。西湖呀,你会不会依然能像春天一样,给我充满生机的宁静,给我美的享受,给我欢乐?踏着遍地落叶漫步苏堤,我默默打量着西湖。西湖呀,你能不能和我谈谈心?能不能告诉我,在萧瑟的秋风里,你正想些什么呢?你会不会只使我回想起那些伤感的往事?一叶孤舟,像飘落湖心的一片枯叶,在平静的水面上缓缓地描绘着一幅苍茫的秋景。湖上飘忽着淡淡的烟霞,仿佛青灰色的透明的轻绡,笼罩着逶迤起伏的远山,使它们显得若游若定,似有似无。然而湖畔的山坡上,还是顽强地透露出几星秋的色彩,是金黄、是殷红,是在秋风里变得深沉的墨绿,还有那些使人想起遥远历史的古老屋脊……哪些名家散文写得好?
古今中外的散文名家实在太多了,而每一位名家笔下的散文名篇数来也长。
今日我只谈两位:余秋雨和周国平。
一个是文化散文家。
一个是哲理散文家。
这就鲜明的区别出一般的纯写生活和纯写情感的散文家。
这两位大家只专注于散文,没有涉足小说。
记得有一次在北京的关于《一封家书》为主题的读者见面会上,在与读者互动的提问环节,我是第一个被叫起来向周老师提问的读者。
我的问题是:“周老师,您的经历那么坎坷那么丰富,您想过写小说吗?”
这是我的好奇心。
他说他非常遗憾,一直想写小说,也尝试写小说,但写不好就放弃了。
这两位散文家都是江南人,一个出生在上海,一个出生在浙江省余姚县。
他们俩是同一个时代的人。
他们俩都经历过一个特殊的年代。
他们俩都离过婚而再婚。
他们俩虽然都其貌不扬,却在最后一次婚恋中都娶到漂亮的夫人。
他们早年虽然经历丰富,感情波折,但随着他们在文化散文上的建树成就,而得到事业、感情上的至高无上的幸福。
精神文化是能给人带来好运气的!
他们通过自己的勤奋努力,聪明智慧在生活感情上得到满足,在身份荣誉地位上有了尊严,在文化哲学上的自由探索研究取得成功。
他们写的文化散文也好,哲理散文也罢,都是畅销书,获得了广大的忠实粉丝。
他们俩都很幸运,大半生的时间都在干自己喜欢做的事,既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又获得物质上的财富。
余秋雨小一岁,出生年月是1946年8月23日。
周国平是1945年7月25日出生的。
那么他们都写了什么样的书闻名于世呢?
周国平写了《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我是通过他的这本书接触尼采的思想。
在那次枣园的读者见面会上,我购买了周国平的三十年文集丛书十二本,当时好像打八折,最后是花了四百多元。
其中有三本周国平签名的。
有一个朋友得了重疾住院要求我送他几本书,我就到西单商场的新华书店买了周国平和季羡林的散文集送给他在病床上阅读。
一年前,我对周国平的文集真是钟爱有加。
在这之前,我是在微信公众号看过他的一些作品,还经常转发朋友圈。
这次收藏了他的三十年文集足见我对于他的哲理散文的喜爱。
他的代表作有《守望的距离》《各自的朝圣路》《人与永恒》《风中的纸屑》《妞妞》《宝贝宝贝》。
余秋雨的代表作有《文化苦旅》《泥步修行》《行者无疆》《我等不到了》《中国文脉》还有许多其它的在这儿就不一一列举。
他们两位都是高产作家,都非常务实,写作勤奋,经典不断问世。
周国平哲理散文的关注点在情感,人生与婚姻。
他的哲理散文观点明确,给迷茫的人以清晰的道路可走。
他帮我们解除困惑,指导我们如何为人处世,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具体的指导如何去做,做完了有什么样的结果。
他的哲理散文分析事理透彻精辟。
余秋雨文化散文关注点在世界,社会,历史。
周国平喜欢静坐在屋里静思,更注重事物内在因果关系的深刻挖掘。
余秋雨满世界跑,古今对比,中外对比。
他的文化散文洋洋洒洒,视野开阔,场面恢宏大气。
周国平与余秋雨,一个幽深,一个广阔。
你喜欢什么样的美文呢?
炎炎夏日在这美好一天里很高兴为大家解答这个问题,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
以下我为大家分享,我个人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与想法,希望我的分享能给大家带来帮助,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的分享。
任何人,在人生路上,都会遇到很多苦难挫折。不经历的苦难的人生,就谈不上成长。下面分享一些美文句子,希望帮助正经历挫折的你度过难关。
每个人的青春里都有一条弯路,谁也没法替谁走完,但未来总还在。
不必太纠结于当下,也不必太忧虑未来,
当你经历过一些事情的时候,
眼前的风景已经和从前不一样了。人只要脾气好,凡事就会好。人的牙齿是硬的,舌头是软的,到了人生的最后,牙齿都掉光了,舌头却不会掉,所以要柔软,人生才能长久,硬反而吃亏。 后来想想你也没什么特别的
只是恰好赶上我愚蠢到无所可依的时候
才会那样贪恋灼人的温暖
生命中有许多你不想做,
却不能不做的事,这就是责任;
生命中有许多你想做,
却不能做的事,这就是命运。
在以上的分享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都是个人的意见与建议,我希望我分享的这个问题的解答能够帮助到大家。
在这里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还望分享评论出来共同讨论这话题。
我最后在这里,祝大家每天开开心心工作快快乐乐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万事兴,年年发大财,生意兴隆,谢谢!
文学欣赏的最佳途径是什么?
文学欣赏的最佳途征是阅读和理解。通过阅读获得感性认识,通过感受和理解获得理性认识。
阅读,是借助视觉感官,通过思考来理解文字、文章所表达的内容和意义的一种智力活动。人们的直接生活实践在范围和深度上都是很有限的。阅读是人们取得可言之物的重要途径。人们在广泛深入地阅读之后,知识更丰富了,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更加发展了,审美修养更加提高了。阅读常见的方法有略读、精读、速读、跳读,根据自己的对文学作品欣赏的内容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有时阅读一篇文章需要几种方法同时用。
在阅读的基础上,我们欣赏的层次就上升到了感受和理解。感受是在阅读文章,对文学作品有了感觉的基础上,对作品内容所产生的一种情感体验活动,这种活动是一种比较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感受是建立在感觉的基础上,是对客观对象所作出的情感反映,它比感觉更深入,更带主观性,是主客观的统一。例如杜鹃花作用于眼睛,大脑立即会门作出反映:红色,花冠呈阔漏斗状,一簇一簇开在枝头。这是感觉。而徐刚的诗《红杜鹃》中是这样写的:
你,悬崖上的红杜鹃,
对我莞尔一笑,
却使我心惊胆战
我惟恐你掉下来,
在峡谷里粉身碎骨—
美,从来都面临着灾难。
诗句没有对红杜鹃花的形状、颜色作具体描绘,而是抒发诗人对红杜鹃花的主观感受。
感受是欣赏文学作品理解文学作品的开端。有的人为了理解作品不惜亲身去作品描写的地理环境去感受去体验。
对客观事物的感受体验带有浓重的主观色彩,独特的感受才能深切动人,这种独特往往与深刻相关联的,只有体验深入才可能产生独特的不同于他人的感受。感受体验要由表及里,激发起探究内蕴的意愿。感受浮泛,浅显,情就不真,自然不会有独特的体验。例如,同是对帆,各人的感受是不同的。
辛笛的诗《航》中写帆:
帆起了
帆向落日的去处
明静与古老
帆吻着暗色的水
有如黑蝶与白蝶。
雁翼的诗《帆》中写帆:
我望着一片片帆被风鼓动
在蓝的海面投下洁白的影,
也在我心的水里激起浪花。
……
于是,我又想起了诗,它也像帆,
借在美丽的文字造出自己的身影,
同时也存活了它纯朴的生命。
赵丽宏的散文《帆思》中写帆:
每一叶帆下都有一个勇敢而又聪慧的船夫。……船夫啊,升起风帆吧,举起你那朵洁白的玫瑰花吧,整个大海,整个世界,都会听见你那支古老而又充满生命活力的歌……
三位作家对帆的感受各不相同,《航》的感受着重在主观印象;《帆》由帆想到了诗歌创作,感受在帆与诗相似点;而《帆思》则由帆想到了船夫,感受重点在人的颂歌,人的力量。
欣赏文学作品最终是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社会意义和表现特点,从而得到启发,受到教育。理解是在已有联系的基础上去建立新的联系,并把新的联系组成一个联系系统。这是一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复杂过程。文学欣赏的意义也在于此。只有在阅读文学作品的基本上,你对社会,对人生,对社会环境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你才会有兴趣继续去阅读欣赏文学作品。
刺棵子是什么?
答,就是乡村里的常见植物,结着椭圆形的带刺的果实,希望可以帮到你
写一首关于路灯的诗?
1、北河沿的路灯
作者:朱自清
有密密的毡儿,
遮住了白日里繁华灿烂。
悄没声的河沿上,
满铺着寂寞和黑暗。
只剩城墙上一行半明半灭的灯光,
还在闪闪烁烁地乱颤。
他们怎样微弱!
但却是我们唯一的慧眼!
他们帮着我们了解自然;
让我们看出前途坦坦。
他们是好朋友,
给我们希望和慰安。
祝福你灯光们,
愿你们永久而无限!
2、在深圳的路灯下……
作者:韩东
在深圳的路灯下她有多么好听的名字,
“夜莺”,有多么激动人心的买卖。
身体的贸易,
动物中唯有这一种拥有裸体,
被剥出,像煮硬的鸡蛋,光滑,
嫖妓者:我的堕落不是孤独的。
我的罪恶也很轻微,
她引领着一条地狱的河流,
黑浪就来将我温柔地覆盖。
那坐台女今晚合她的杯子在一起,
杯子空了,她没有客人,
杯子空了,就是空虚来临,
她需要暗红色的美酒和另一种液体,
让我来将它们注满,照顾她的生意。
让我把我的钱花在罪恶上,
不要阻挡,也不要害怕,
灯光明亮,犹如一堆碎玻璃,
让我将她领离大堂。
我欣赏她编织的谎言,
理解了她的冷淡,
我尤其尊重她对金钱的要求,
我敏感的心还注意到,
厚重的脂粉下她的脸曾红过一次。
我为凌乱的床铺而倍感惊讶,
我和橡皮做爱,而她置身事外,
真的,她从不对我说:我爱。
(注:韩东,着名诗人作家,1982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哲学系。历任西安陕西财经学院教师,南京审计学院教师,1992年辞职成为自由写作者,受聘于广东省作家协会为合同制作家,后转聘于深圳尼克艺术公司,为职业作家。江苏省作家协会理事。1980年开始发表作品。199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3、我们去寻找一盏灯
作者:顾城
走了那么远,我们去寻找一盏灯。
你说,它在窗帘后面。
被纯白的墙壁围绕,从黄昏迁来的野花。
将变成另一种颜色,走了那么远。
我们去寻找一盏灯,你说。
它在一个小站上,注视着周围的荒草。
让列车静静驰过,带走温和的记忆。
走了那么远,我们去寻找一盏灯。
你说,它就在大海旁边。
像金桔那么美丽,所有喜欢它的孩子。
都将在早晨长大,走了那么远。
我们去寻找一盏灯。
4、路灯
作者:赵丽宏
有时候,仿佛变成了一盏。
悬挂在寂寥夜空的路灯,
期待着夜中行人,
路是那么漫长,
路是那么泥泞,
以我微弱的光,
为后来者辟一段平安。
孤独中自有淡淡的欢欣,
谁也不会注意我,
去了又来,
只有匆匆而过的足音,
来了又去,
只有一一消逝的背影,
连影子也背着我,
仿佛在嘲笑,
这一点可怜的光明。
假如变成路灯,
我不会因此悔恨,
不断的足音,
远去的背影,
延续着,延续着,
我的遥远的憧憬,
让生命熄灭在一条活路上,
我决不悔恨。
(注:赵丽宏,作家、散文家、诗人,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上海作家协会副主席、《上海文学》杂志社社长、华东师范大学、交通大学兼职教授。1982年毕业于华东师大中文系。2014年被授予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UIC)荣誉院士荣衔。)
5、灯,黎明的点灯人所唱
作者:叶舟
我同样是这黑暗城堡的陌生人,
等待是一个陌生人——-黑夜的女儿——-
我已把城门推开,
我也把街灯点亮,
发光的蛇,是我脊背上,
握住时辰的王。
夜行的牧师,偶然的月光,
两个病人抬走一张空床,
如同一群圣歌中的鸟,碰见,
冬天的干雷。
我敲打自己的头骨,
倾听秘密的脚步——-黑夜的女儿——-
一个世纪的情人,
我无力躲避自己,
无力触摸这盲目的透明,
长街在上,
象保罗走进矿区那样。
只是一捧灰烬,
只是一捧灰烬洒在地上,
我热爱所以我在行。
浪荡的女人沾满草屑,
她微笑:“点灯人, 你好!”
一粒灯花中我看见的幻象。
(注:叶舟,本名叶洲,中国当代作家,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甘肃省作家协会副主席。2014年凭借短篇小说《我的帐篷里有平安》获得第六届鲁迅文学奖短篇小说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