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 正文

杜甫的诗歌特点代表作品

从哪句古诗中看出杜甫怎样的性格特点?沉郁顿挫、忧国忧民、嫉恶如仇1、《春望》杜甫“沉郁是指杜甫诗中情感的深沉蕴藉。《绝句》、《江畔独步寻花》、《江南逢李龟年》、《春夜喜雨》、《望岳》、《丽人行》等,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

杜甫的诗歌特点代表作品,从哪句古诗中看出杜甫怎样的性格特点?

沉郁顿挫、忧国忧民、嫉恶如仇

1、《春望》杜甫“沉郁顿挫”的风格,沉郁是指杜甫诗中情感的深沉蕴藉。“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感时”便是对家国时局的担忧,“恨别”就是对家人分离的忧愤。家国之忧与个人之恨交织在一起,便郁结为深沉巨大的悲恸。

2、忧国忧民的诗句: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3、嫉恶如仇的诗句: 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

杜甫小学一二年级的古诗有哪几首?

《绝句》、《江畔独步寻花》、《江南逢李龟年》、《春夜喜雨》 、《望岳》 、 《丽人行》等。

拓展: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他的诗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表达了崇高的儒家仁爱精神和强烈的忧患意识,因而被誉为“诗史”。杜甫一生写诗一千五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杜甫流传下来的诗篇是唐诗里最多最广泛的,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杜甫诗“有集六十卷”,早佚。北宋宝元二年(1039年)王洙辑有1405篇,编为18卷,题为《杜工部集》。杜甫中年因其诗风沉郁顿挫,忧国忧民,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他的诗词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风格,而以沉郁为主。 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

杜甫的骈文成就?

没有骈文。

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他的诗词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自己的作品风格,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其诗多涉及社会动荡、政治黑暗和人民疾苦,他的诗反映了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的生活,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

杜甫创作风格?

杜甫的写作风格一般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那就是沉郁顿挫

杜甫各时代的诗句?

杜甫一生大致分为四个时期。

中青年时期

青年时,作为官三代的杜甫并不缺钱,四处游历,与李白、高适唱和、仙游,成为佳话。这个时期杜甫的作品热血豪迈,气势蓬勃。代表作首推《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中年时期,他流寓都城谋求功名未果,但是眼界逐渐转入对社会现象的审视和批判,代表作便是柏梁体古体诗《丽人行》: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

……

杨花雪落覆白苹,青鸟飞去衔红巾。

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

诗句语言铺排,富丽华美中蕴含清刚之气。虽然不见讽刺的语言,但在维妙维肖的描摹中,隐含讥讽,入木三分。在这段时间,由于父亲的去世,家用短缺了起来,杜甫开始自谋生路,但是并不顺利,不过口里还是很硬气的。

贼陷时期

安史之乱,杜甫去投奔朝廷被叛军困于长安。幸亏名声小,没人对他看管。郭子仪大军压城,他找准机会跑到了唐肃宗身边,面色如菜、衣衫褴褛却忠心耿耿,唐肃宗让他当了左拾遗。后来因言获罪,流贬出京。

这段时期,是杜甫一生中痛苦最深重的时期,战乱四起,忍饥挨饿,归朝前就是个流民,而被流贬之后沿途看到老百姓深受战火荼毒,也让杜甫的作品沉痛郁结。而他在后期流贬之际的叙事性歌行体“三吏三别”也成为记载安史之乱社会动荡,百姓离乱的史诗性作品。我们称其为“诗史”。

困于长安之时的代表作当属《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而成为“诗史”的“三吏三别”分别是《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篇幅太长,这里就不引用了。三吏三别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人的身份,对诗人在乱世中的见闻进行了仔细的记录,深刻写出了民间疾苦及在乱世之中身世飘荡的孤独,揭示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巨大不幸,表达了诗人对倍受战祸摧残的老百姓的同情。

寓居成都

杜甫辞官后在成都安定了几年,有高适和严武的关照,算是宽松闲适。而这几年的作品,在格律诗技法上日趋成熟老练,意境更加圆熟,不过相对于灾难深重的那几年,作品风格相对轻松,如“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明显体现出杜甫自己总结出来的诗文感情相照理论“文章憎命达”。

不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也是成于这段时间,算是他这个时期的代表作。这是一首歌行体,不能证明他在格律上的成就,只能说明即使在这段相对轻松的人生里,杜甫的日子依旧不好过而且还是“忧国忧民”的: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自己屋子烂了,想到的是“天下寒士”,此心真是可比日月昭昭。

同时因为相对轻松的缘故,杜甫在这一时期写了《戏为六绝句》,对格律诗,复古诗风等诗坛乱象做了一个总结,对初唐诗事算是来了个一锤定音。

王杨卢骆当时体, 轻薄为文哂未休。

尔曹身与名俱灭, 不废江河万古流。

这是其中一首,充分肯定了初唐四杰对齐梁体诗歌浮华空洞的批判,对唐诗的意象昂扬走向做出了肯定。六首诗从不同方面,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对当时诗歌评论中的重要理论问题,提出了自己正确的意见。

晚年流离

因为关照杜甫的严武暴病离世,杜甫失去了蜀中的靠山,携家眷离开草堂,一路东下到达夔州。杜甫在夔州住了一年九个月,其间所创作诗篇数量450余首,是流传下来杜诗的三分之一。

这段时间是他穷困潦倒的时期,又身体抱恙,但“文章恨命达”,这也是他诗作爆发的阶段。无论平仄、对仗等体式,还是起承转合的文法,都是信手拈来。他的诗句在格律中游刃有余,功力已臻化境。

《登高》就是杜甫在这个时期的代表作: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首诗我在前面有单独的赏析文章,这里就不过多解释了。晚年漂泊的江湖悲愁同时切合了大时代混乱和老百姓日子的艰难,也反映了杜甫忧国忧民的心情,不违他“诗圣”之名。

而从格律上来讲,此诗为古今七律第一(《黄鹤楼》为半律体)。

以上就是诗圣这一生不同时期的代表作。

新安吏的特点?

一、回答: 1、杜甫那种永不阑珊的政治热情、坚忍不拔的坚强性格,和胸怀开阔的乐观精力,使他成为我国汗青上政治性最强的巨大诗人,而这也成为了他诗歌创作中的艺术特色,这和他的靠近人民的生活实践也是分不开的。 2、乾元元年六月,肃宗大肆贬斥以房琯为首的旧党人物,杜甫被贬为华州(治所在今陕西华县)司功参军。同年冬,从华州赴洛阳探亲。次年脱离洛阳,回华州任所,途经新安(今河南新安县)、潼关(在今陕西潼关县北)、石壕(在今河南陕县东南)等地,眼见这场战争给百姓造成的巨大劫难,特别是征丁抓夫的惨状,写了《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婚别》、《老迈别》、《无家别》这六首诗。相州溃败,这对其时社会有着极大影响的变乱,在正史中却以简朴的几笔带过。杜甫这组诗,对此作了极其真实、详细、深刻的反映,成为后人相识唐代社会的珍贵文献,这正是杜诗作为“诗史”能够增补正史、超过正史的地方。 杜甫亲眼目睹了这些征象,怀着矛盾、痛楚的心情,写成这六首诗作。这次战役,与742年——756年期间(唐玄宗天宝年间)的穷兵黩武有所不同,它是一种救亡图存的积极。所以,杜甫一面深刻揭破兵役的黑暗,批驳“天地终无情”,一面又不得不附和这种兵役;他既怜悯人民的痛苦,又不得不含泪慰藉、劝勉那些未成丁的“中男”走上火线。百姓在难以忍受的暴虐压迫下,妻劝夫,母送子,先后走上战场,有的老妪乃至献出了生命。杜甫在揭破统治阶级凶残苛暴的同时,以无穷同情和感激的心情,用唯妙唯肖的笔触,赞美了广大的劳动人民。由此我们便不难看出杜甫诗歌光显的艺术特色。 3、杜甫的诗歌的内容上,作品大多是反应当时的社会面貌,题材遍及,寄意深远,尤其形貌民间疾苦,多抒发他悲天悯人的仁民爱物、忧国忧民情怀,杜诗有诗史之称,这种说法最早见于晚唐,“杜逢禄山之难,流雍陇蜀,毕陈于诗,推见至隐,殆无遗事,故当号为诗史” 。到宋时成定论,但诗史之义各有各说。人有以史事注杜诗,以为杜诗为纪实的诗,可以补史证史,以是称为诗史。这种说法只重史事之虚实真假,而轻蔑诗的情感特性。有人以为杜甫具史识史见,其笔法之森严,可媲美汉朝历史学家司马迁。而诗有评人评事者,皆可“不虚美,不隐恶” ,故号诗史。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