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 正文

包豪斯代表作品图

二战的德国军队还存在着大量货真价实的动物,二战中德军共动用了220万匹骡马为前线部队拉子弹、炮弹等各类补给,经过西欧战场洗礼的德国坦克集群可以用30多公里的时速进行大纵深穿插,德军的机械化部队作战水平骤降。...

包豪斯代表作品图,为什么有人戏称二战的德国是神圣骡马帝国?

一提及二战德军装备,大家往往想到的是名声赫赫的各色装甲武器,一系列的老虎( 虎式 虎王、猎虎),熊,象,豹,黄鼠狼、山猫、野狗、蟋蟀、一堆昆虫、各种牛...还有好几只黄鼠狼...

(黄鼠狼坦克歼击车)

德国各种装甲武器大多是以动物命名,所以又被戏称为“动物园”。

但是还有个现象,不是开玩笑,除了这些动物名的装甲武器,二战的德国军队还存在着大量货真价实的动物,比如骡子、马,还有驴。尤其是劲儿大又耐粗饲料的骡子,出镜率那是相当的高。

相关数据显示,二战中德军共动用了220万匹骡马为前线部队拉子弹、炮弹等各类补给。尤其是苏德战场中后期,随处可见德军的骡马,流传出了“100个车厢补后勤,其中50个车厢装拉弹药的骡马”的戏言。

这种现象,在东线尤为明显。

苏德开战的早期,在较为干燥的初夏,德军势如破竹,在苏联较为发达的西部,基础设施好的东欧大平原上,经过西欧战场洗礼的德国坦克集群可以用30多公里的时速进行大纵深穿插,打得苏军晕头转向不知所措,整个装甲部队的运转速度非常快。

然而,进入秋季,德军发现,这些炫酷的装甲部队,越来越迈不开腿了.....在苏联广袤的腹地,基础设施,尤其是路况,实在太差,所以很多情况下,履带、车轮的确跑不过四条腿着地的动物。这样糟糕的基础设施到了夏秋多雨时节和酷寒的冬天简直致命,雨雪之后,这种乡村土路被车轮或者履带一压就成了烂泥,轮式车辆动不动就陷在泥里动弹不得。

再加上持续的严寒,汽油都冻成凝胶状,不加热融化一段时间根本点不着,德军的机械化部队作战水平骤降,基本无法组织有效的攻势。甚至前进速度远不及骡马等畜力车。

可以说,苏联恶劣的气候和落后的基础设施在最危急的时刻有效的阻挡了德国装甲部队的进攻。

同时,随着德军战线的不断推进,补给线也越来越长。如果驻地离铁路和公路的运输线比较近,还好办,但多数时候,可没这么乐观。

而且,即便是靠近公路铁路线,由于苏联和德国的火车铁轨规格不同,加上游击队经常给铁路线搞破坏,所以,德军的补给主要是走公路运输。就算公路能用,一车油从后方拉到前线,除去车辆往返自身的油耗,实际上能运过去的也不剩几滴了。

所以,大多数情况下,在进入到苏联基础设施比较落后的地区后,补给队伍就会被换成骡马部队接着走。

此外,就是德国的战争潜力问题,尤其是在战争后期,使用畜力车的直接原因就是缺油。

此时,德国四面临敌,从挪威到北非,广大的东欧、苏联占领地,从地中海到波罗的海,到处都需要分配补给。

进入1944年下半年,德国在制空权上愈发力不从心,制造飞机的原料航空燃油的来源地,在东西两线的反攻中逐渐丧失.....飞机和各种装甲武器造不出,排除万难造出来了,又被盟军或苏军的战略轰炸给炸报废了,没被炸掉又因为交通被炸瘫痪了,运不出去,费大劲运到前线又因为缺乏燃油,无法启动,炼油厂接着又遭受了新一轮空袭,如此,进入一个恶性循环。。。。

比如在1944年底的阿登战役中,先进的虎式、豹式坦克就被撤退的德军丢弃在路边(下图),此时,再强大的武器,没有燃油,就是废铜烂铁一堆。最后再澄清一点,二战中,除了德军,苏军的骡马化程度也非常高。苏军拥有二战时期最大规模的骑兵部队,最多时超过80个骑兵师,甚至还搞出机械化骑兵集群配合坦克进攻的新打法。

此时欧洲各国的军队,也几乎都没有做到真正的以车代步,甚至财大气粗的美军,很多时候也是靠11路的....只不过现在的二战题材影视作品多倾向于表现机械化军团的现代化作战场面,往往给大家造成了一种错觉。实际上,除了骡马部队,还有自行车连,当时已经算是非常先进的了。

所以,二战中,德国出于战争潜力的考虑,策略是把有限的机动车辆集中到快速部队,大部分步兵师还是靠11路和畜力车。

高冷的日耳曼军人,身穿帅气的毛呢包豪斯制服军装,赶着骡车,还吆喝着:“der, jia, wohao, yue...",这个画风,大家可以自行想象一下.....

本人文章一律原创,拒绝他人抄袭、任意转载,如遇到类似“白鹿野史”这种全部照抄者,一定投诉到底!

艺术设计出国留学韩国和日本哪个国家好?

艺术设计出国留学,在韩国和日本两个国家做选择,当然是选择日本了。

因为日本是世界上,三大设计强国之一。另外两国是德国和美国。

从设计学起源上来说,德国是世界上第一设计大国。因为,世界上第一所设计学校——“包豪斯”就落地德国魏玛工业小城。

那是上个世纪30年代,由格罗皮乌斯创办的包豪斯,他任校长。由于他有社会主义思想,遭到德国纳粹驱逐,流放到了美国。

之后,包豪斯大批师生跟随他到美国。继续活跃在美国大学的课堂上,传播他们的设计理念和思想。

尤其在建筑、工业设计方面大大影响了美国设计风格,使之成为继德国之后的第二设计强国。

日本设计是继美国之后崛起的。那是二战之后。他们的设计追随美国,从模仿、复制到独立创新,也形成了自己民族所特有的风格。

很快便于德国、美国一起,形成三国引领世界设计的局面。

因此说,艺术设计留学,在韩国和日本两个国家做选择,当然是选择日本了。

(附图,包豪斯校及经典设计作品)

世界三大平面设计大师分别是谁?

福田繁雄,1932年生于日本,1951 毕业于岩手县立福冈高等学校,1956年毕业于东京国立艺术大学,1967 IBM画廊个展(纽约),1997 日本通产省设计功劳奖--紫绶勋章,1998 东京艺术大学美术馆评委,曾任日本平面设计协会**、国际平面设计联盟(AGI)会员、美国耶鲁大学、中国四川大学、东京艺术大学客座教授、日本图形创造协会**、国际广告研究设计中心名誉主任,2009年1月11日晚上10:30时于东京因脑溢血过世。

日本平面设计大师福田繁雄的海报语言简洁、幽默、巧妙并深刻,常以简练的线和面构成,具有强烈的视觉张力,充分显示了他对图形语言的驾驭能力。福田把异质同构、视错觉等理念,以视觉符号的形式重现在其海报作品上,并将这些原理以客观和风趣的形式呈现,使简洁的图形成为信息传递的媒介,由此其设计作品兼具了艺术性与精神性的内涵。

福田作品突显魅力的法宝,是对错视原理的精到掌握和应用。他善于运用图底关系、矛盾空间等错视原理,使其作品大放光彩。正如福田自己所说的:"我的作品,无论是平面的、还是立体作品的创作核心,都是围绕着以视觉感官的问题为前提来进行思考。"因此,他不断地对视错觉进行探求,将不可能的空间与事物进行巧妙的组合达到视觉上的新知,将合理的与不合理的共同营造出奇异的视觉世界,在看似荒谬的视觉形象中透出一种理性的秩序感和连续性。

异质同构原理的运用

福田是将异质同构的设计理念,以视觉符号的形式呈现在其海报作品中的先驱。在福田许多的海报作品中,可以看到他对该设计原理的巧妙运用。置换是其运用异质同构设计理念的一种表现形式,是指选择一个常规、简洁的图形为基本形态,保持其骨骼不变,再根据创意,置换新的元素,组成新形。这种表现手法,虽然物与形之间结构不变,但逻辑上的张冠李戴却使图形产生了更深远的意义。其要点是借助一个基本形态,在保持基本形原来主要特征的前提下置换新的元素以完成再创造。

图底关系

有时也被称为正负形、反转现象或视觉双关原理。福田对图底关系原理的运用不同于荷兰著名的版画大师莫里茨·柯内里斯·埃舍尔(Maurits Cornelis Escher,1898-1972)对该原理的解读。埃舍尔是在诠释数学理念的基础上,多对自然形态进行图底反转的契合,给观者营造一个不可能的世界。福田则是故意不明确交代图和底关系,让图与底产生反转互融的现象,进而产生双重意象。福田的海报还追求图形的单纯化(这里指在具象艺术范围内,求取相对单纯的形式与复杂的内涵间的统一;就形式而言,是以简约的结构包含复杂材料组合的有序整体。)来共同诠释"图"与"底"的关系:即"图"与"底"发生反转并彼此融合成一个整体,进而产生双重的意象,同时也赋予整个画面无限扩展的空间感。

例如,在1975年为日本京王百货设计的宣传海报中(下图),福田就开始利用"图"、"底"间的互生互存的关系来探究错视原理。作品巧妙利用黑白、正负形成男女的腿,上下重复并置,黑色"底"上白色的女性的腿与白色"底"上黑色男性的腿,虚实互补,互生互存,创造出简洁而有趣的效果,其手法为"正倒位图底反转"。作品中的男女腿的元素,也成为福田海报中有代表性的视觉符号。

西摩·切瓦斯特 国际著名设计大师,毕业于美国Cooper州立艺术学院,1954年创立著名的波什平(Pushpin)集团公司,国际平面设计师联盟AGI、AIGA会员,导向了20世纪新美国视觉设计运动。

西摩·切瓦斯特的设计创作与当时他的生活背景有着密切的关系。受二战的影响,世界各国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创伤,使远离战火的美国因为免受战争破坏而迅速发展。战后的美国占有着天时地利,经济达到新的高峰,并促进了设计的繁荣,美国设计基本沿着两个不同的路径发展:第一个是国际主义的大企业行为,它代表资本主义的、主流的发展方向;另一个发展方向是独立的设计事务所的迅速增加。在当时设计运动繁多的背景下,切瓦斯特开始丢弃工业化的刻板的设计面貌,重视画面感性思维的投入及注重表达个人观念,重视把艺术表现引入到平面设计中去,达到艺术性和功能性同时兼顾的效果。

纵观切瓦斯特的设计作品,可以看到他在平面设计作品里注重个人观念的表达,追求艺术设计作品的自由性。他关心的焦点是如何能够把个人独特的风格和具有视觉传达功能的设计结合在一起。他的作品通俗易懂,常常以幽默、活泼的形式来表现。线描和色彩平涂是他平面设计作品中十分常见的创作手法,他还擅长于运用颇具美国式幽默的色彩风格,与此同时,他还热衷采用各种不同的媒介来混合使用表现作品主题,以达到特殊的视觉效果。充满个性的人物插画艺术设计作品:

冈特·兰堡(Gunter Rambow), 德国设计大师,对世界现代设计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设计界、设计理论界的人们称德国为现代设计和现代设计教育的摇篮。他的作品的独特风格、视觉语言的魅力、表现形式的创造力,被称为世界杰出的“视觉诗人”。

冈特·兰堡1938年生,1963年毕业于卡塞尔美术学院,1960年22岁,在法兰克福成立了自己的图形摄影工作室,美国著名艺术史学家菲利普·梅洛斯在其《图形艺术设计史》著作中称,兰堡为“德国视觉诗人”,称兰堡的法兰克福图形摄影工作室为二十世纪后期最具创意的设计工作室之一。

1974 年年仅36岁的兰堡受聘为卡塞尔综合学院图形设计教授,1987年任卡塞尔视觉传达教授, 1993年至今任卡尔斯鲁厄国立设计大学一级教授、副校长。

他的作品被波兰华沙的韦尔杰洛招贴广告博物馆、科特巴斯国立美术馆、法国巴黎招贴广告博物馆、德国国立席劳动力文化艺术成就博物馆、柏林美术图书馆、卡塞 尔国立美术珍藏馆等国际博物馆、大学以及文化机构收藏。曾多次荣获国际广告设计金奖,曾任华沙赫尔辛基、大阪、墨西哥、科罗拉多等五大国际广告设计艺术展评委。

他在创意上的造诣,是他以渊博的文化根底和深厚的美学修养,由表及里地去表现广告主题的本质和内涵,思维丰富敏锐、思路宽、广、深、厚,他以宏观的大气 派,把复杂的大题材,以浓缩概括的可视图形表现出来,如社会评论,法国大革命等,又以文学家、戏剧家、导演家的功底,深入剧本、深入角色,深层地表现名著名剧,如《奥赛罗》、《哈姆雷特》等,他以以平民百姓的情怀,把日常生活中普通的土豆、菜花、罗卜、白菜、苹果等,艺术加工为不平凡的新形象,如为杂志 社,为他自己个展所创作的招贴,他的创意点子,常常出人意料,别出心载。他善于用简洁、明快、响亮的色彩,每幅作品选用一个主色调去征服观众,他常常底色用纯度很高的红、黄、蓝、黑大面积主色调来突出主题形象,或者主师形象用红、黄、蓝纯色,底子用大面积其他深色来突出主理由形象,强调整体与局部,局部与 局部间的色彩对比,其色彩具有简洁、鲜明、强悍果断的美感,这也正是招贴广告功能所需要的色彩,因招贴张贴在户外车水马龙的繁华区,只有强烈的色彩,才能瞬间夺取人们的视线,传达信息。

他本人经常穿一身黑衣服,戴黑帽子、穿黑鞋,一双深邃的眼睛,透着灵气,谈吐果断明确,感觉他和他的作品一样,深沉善思考、有个性,据他的学生说,他治学严格,对学生要求也严格,这种严格的精神也渗透在他的作品中。

有哪些好的创意手表推荐吗?

现在我将跟大家分享一个极具创意的手表品牌。它的创意是否能用“好”字来评点,我想仁者见人、智者见智,但有一点我敢肯定你一定会认为它的设计是最独特的。它就是MB&F。

Maximilian Busser and Friends(通常简称为MB&F)是Maximilian Busser于2005年7月创立的瑞士手表品牌,总部位于瑞士日内瓦。Horological Machines是MB&F的第一系列手表。他们的未来主义设计受到科幻小说和MB&F创始人马克西米利安·布塞尔(MaximilianBüsser)童年的启发。

钟表机械1号(HM1)

HM1具有四个并联并串联的发条盒,陀飞轮 擒纵装置和7天动力储存。

功能:左拨盘:小时数右拨盘:分钟和动力储备

机芯:提升中央一分钟陀飞轮,时针和分针,7天动力储存。天平以28,800 bph的速度振荡 自动上弦。22K金战斧上弦转子。四个平行发条盒。珠宝数量:81(所有功能)。零件数:376(包括珠宝)。

钟表机械二号(HM2)

HM2具有机械机芯,其组合包括:瞬时跳跃时间,同心逆行分钟,逆行日期,双半球月相和自动上链。

功能:左转盘:逆行日期和双半球月相右转盘:跳跃时数和同心逆行分钟

机芯:Jean-Marc Wiederrecht / Agenhor 设计的功能由芝柏(Girard-Perregaux)振荡器和齿轮传动装置调节并提供动力。摆轮以28,800 bph的速度摆动22k玫瑰金双Hakken自动上链转子

3号钟表机械(HM3)

HM3具有分别指示小时和分钟的锥体,小时锥体由日/夜指示器盖住。超大日期轮可容纳较大且清晰的数字。HM3有两种版本:“ Sidewinder”,其锥体垂直于手臂排列;“ Starcruiser”,其锥体与手臂对齐。

功能:一个锥体上的小时和昼/夜指示器第二个锥体上的分钟数机芯周围的日期

机芯:由Jean-Marc Wiederrecht / Agenhor设计的三维;Girard-Perregaux振荡器和齿轮摆轮以28,800 bph的速度振荡。22k玫瑰金战斧形“神秘”自动上弦陀飞轮时针和分针信息通过陶瓷球轴承传输到激光切割指针。

钟表机三号青蛙(HM3青蛙)

HM3 Frog与HM3的不同之处在于,在Frog上,时针和分针圆锥旋转超过各自的指示器,而在HM3上,指示器围绕圆锥旋转。

功能:一个锥体上的小时和昼/夜指示器第二个锥体上的分钟数机芯周围的日期

机芯:由Jean-Marc Wiederrecht / Agenhor设计的三维;Girard-Perregaux振荡器和齿轮摆轮以28,800 bph的速度振荡。22k玫瑰金战斧形“神秘”自动上弦陀飞轮时针和分针信息通过陶瓷球轴承传输到激光切割指针。

第四钟表机械(HM4)

HM4配备两个垂直刻度盘,分别指示小时/分钟和动力储备,其设置在类似于两个喷气涡轮吊舱的未来派表壳中。

HM4 Thunderbolt在2010年日内瓦高级钟表大赏中获得最佳概念和设计腕表概念奖。

功能:小时,分钟和动力储备指示器。右转盘上的小时和分钟,左转盘上的动力储存指示器。单独的表冠用于时间设置和上链

机芯:HM4的机芯由MB&F与Les Artisans Horlogers的Laurent Besse和Beranger Reynard设计和开发。311组件由于其架构的极端性质而专门为Thunderbolt开发。

传统机器1号(LM1)

2011年,MB&F推出了他们的第一台传统机器LM1。MB&F表示,通过推出LM1,他们想像了18世纪和19世纪的制表传统,他们想像出如果公司存在100年前,他们会制造出哪种时计。传统机器No.1具有大直径的平衡,传统的(Breguet)机芯通过双拱拱悬挂在表盘上,具有垂直动力储备和双时区,可以在小时和分钟内进行独立调节。

功能特点:时分;独立的双时区;垂直功率储备;八点钟处的左表冠,用于设置左表盘的时间;右表冠位于4点位置,用于设置右表盘和上链的时间。

机芯:由让·弗朗索瓦·莫洪(Jean-FrançoisMojon)和卡里·沃特莱宁(Kari Voutilainen)开发。Mojon和他的团队开发了机芯,而Voutilainen则负责美学设计和传统上的精加工。

奖项:2012年,Legacy Machine No. 1在日内瓦高级钟表大赏(GPHG)上创下历史,成为第一枚在同一年获得两项大奖的表:2012年公共选择奖和2012年最佳男表。日内瓦高级钟表大赛(GPHG)。

JWLRYMACHINE

JWLRYMACHINE粉红色

MB&F与法国高级珠宝商Boucheron合作,创建了JWLRYMACHINE,将HM3变成了三维珠宝猫头鹰。

HM2.2“黑匣子”

“黑匣子”于2009年推出,是与法国艺术家/手表设计师阿兰·西尔伯施泰因(Alain Silberstein)合作创作的八款限量版。希尔伯斯坦(Silberstein)的作品使HM2拥有了黑色的包豪斯风格的黑色简约表壳。

它的表款很多,绝对每款都会让你惊艳。由于太多我就不一一列出,大家也可登录其官网欣赏,它们的价格也不便宜,起步价是35,000美金。它的设计太独特了。

格伦佩斯及其代表作?

格罗佩斯《模范工厂》《行政大楼》《包豪斯校舍》

莫里斯的个人设计影响?

威廉·莫里斯(1834-1896)出生于一个富裕的资产阶级家庭。

他在五十年代已开始写诗,在“前拉斐尔派”的影响下,写过《地上乐园》(1868-1870)等作品。他早期诗歌大都取材于古代的中古的故事。七十年代,他到冰岛等地去旅行,回国后发表了以北欧古代传说为题材的史诗和抒情诗,其中最重要的是《佛尔松族的西古尔德》(1876)。这些作品都表现了诗人对“维多利亚时代”社会现实的不满,企图从资本主义以前的文学艺术中寻找美好的理想。他举办了一个手工艺工场,生产日常生活所需的实用美术品。艺术设计 莫里斯虽是画家,却主要是致力于工艺美术,用伯恩·琼斯的画稿,作漂亮的绒毯,从事绘画玻璃、陶器、家具、书籍装帧等各方面的工作。在从事这些工作以外,不能忘记的,是他参加拉斯金为中心的“美的社会主义运动”。据说“现代社会的矛盾,生活的丑恶,是机械文明和物质文明过度繁荣的必然结果”,要给由于物质文明而荒芜了的人们的心灵以美的东西,艺术的东西。如果人们的心灵得到滋润,社会问题也就自然而然得到解决。因此,日常的家庭用具、家具、衣服等等都必须作得价廉而物美,因此,工艺美术也就成为重要的一个方面。批评家爱德华·卡本特、诗人济慈、剧作家王尔德等都参加了这个运动,试图在整个欧洲进行宣传。工业设计 莫里斯于1834年3月24 日出身在埃塞克斯郡(Essex)的一个富商家庭。在17岁那年,他随母亲一道去参观1851年在伦敦海德公园举行的“水晶宫”国际工业博览会。这次博览会一方面全面地展示了欧洲和美国工业发展的成就,另一方面也暴露了工业设计中的各种问题,从反面刺激了设计的改革。博览会的建筑——“水晶宫” 是20世纪现代建筑的先声,而“水晶宫”(图2)展出的内容却与其建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反映出一种普遍的为装饰而装饰的热情,漠视任何基本的设计原则,其滥用装饰的程度甚至超过了为市场生产的商品。莫里斯对于当时展出的展品很有反感,这件事对他日后投身于反抗粗制滥造的工业制品有密切关系。 威廉·莫里斯作为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奠基人。是真正实现约翰拉斯金思想的一个重要设计先驱。是拉菲尔前派的主要成员。(拉菲尔前派主张回溯到中世纪的传统,手工艺传统,设计的目的是诚实的艺术)严格的来看,莫里斯并不是一个现代设计的奠基人: 因为他的探索的重点恰恰否定现代设计赖以依存的中心——工业化和机械化生产。他的目的是复兴旧时代风格,特别是以中世纪、哥特风格,他一方面否定机械化、工业化风格,另一方面否定装饰过度的维多利亚风格。他认为只有哥特式、中世纪的建筑,家具、用品,书籍、地毯等的设计才是“诚实”的设计。其他的设计风格如果不是丑陋的,也是矫揉造作的。而应该否定,推翻。只有复兴哥特风格和中世纪的行会精神才能挽救设计,保持民族的、民俗的、高品位的设计。对于他来说,无论是古典风格还是现代风格,都不足取,唯一可以依赖的就是中世纪的、哥特的、自然主义这三个来源。他强调实用性和美观性的结合,但是如何达到这个目的,对于他来说,依然是采用手工艺的方式,采用简单的哥特式和自然主义的装饰,因而,他的这个局限使他不可能成为真正现代设计的奠基人。 他反复强调设计的两个基本原则,即 1、产品设计和建筑设计是为千千万万的人服务的,而不是为少数人的活动; 2、设计工作必须是集体的活动,而不是个体劳动。 这两个原则都在后来的现代主义设计中得到发扬光大。 “红屋”的取得了很大成功,不仅仅是采用功能需求为首要考虑,部分吸取英国中世纪、特别是哥特风格细节来设计住宅建筑,从而摆脱了维多利亚时期繁琐的建筑特点,同时还在于莫里斯从统一的方案出发,设计了整个建筑的室内、家具等等。“红屋”的建成引起设计界广泛的兴趣与称颂,使莫里斯感到社会上对于好的设计、为大众的设计的广泛需求,他希望能够为大众提供设计服务,为社会提供真正的好的设计,改变设计中流行的矫揉造作方式,反对维多利亚风格的垄断,也抵御来势汹汹的工业化风格。主要著作 《杰森的生与死》(1867) 《世俗的天堂》(1868-70),一系列讲述希腊和中世纪故事的诗歌 《乌有乡的消息》(1890) 《世界尽头的井》(1892) 《奇迹岛的水》(1896) 评价 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艺术家威廉·莫里斯(WilliamMorris,1834—1896)是现代设计的先驱,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产生得益于莫里斯个人的努力。接下来的新艺术运动在很大程度上是受了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影响。莫里斯的艺术之花在这场遍布整个欧洲装饰运动中竞相开放。德国工业同盟和包豪斯同样是以莫里斯的思想为起点的一种继承和发展。包豪斯的出现标志着现代主义设计的形成和现代设计风格的成熟。从莫里斯到包豪斯是一个完整的艺术史单元。然而,莫里斯的一生却充满了矛盾:他对现代设计运动起到了积极的昭示作用,同时他又努力地使历史车轮倒转。…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