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时期的绘画代表作品,国画油画分为中西绘画的代表?
谢谢好朋友“画画爸爸”的提问。你问:国画和油画到底有没有高低之分?看了30多位朋友的回答,大多把我想说的已经说了,下面我从另外的角度来回答这个问题。
我觉得国画和油画是有高低之分的,国画大多数方面要高于油画!
一、从绘画的文化内涵和人文气息上比,国画要远远高于油画
(一)中国画的文化内涵和人文气息
1、中国绘画源远流长,如果不算春秋战国时期的《人物龙凤图》帛画,仅从东晋顾恺之画的《洛神赋图》至今,也有1700多年的历史了。一千多年来,中国画家们在实践中不断创新,继承和发展了中国绘画,使中国画在世界上独树一帜,成为东方绘画的代表。
2、中国绘画和西方绘画不同的是,中国绘画,主要借助绘画在描摹自然风光,和社会生活及人文气息的同时,加入了中国的“诗书画印”,以及道家文化和佛家文化的理念,使得中国绘画富有了深刻的内涵。即使最有史记载的顾恺之画的《洛神赋图》,表面上看似乎只是画的一个神话故事,但是,顾恺之在画中还是融入了道家思想的理念即“清”和“静”思想。虽然画里画了许多人和海神,但是,却看不到一间房子,一个乡村,有的只是一望无际大海,和重重的山林。
3、在顾恺之的《画云台山记》里,他除了强调绘画的技法之外,还着重强调了对“天师”的表现:画天师瘦形而神气远,据涧指桃,回面谓弟子。。。从顾恺之以后的众多画家无不受其影响。到了唐代,画家王维更是对“佛文化”的摩拜到了如梦如痴的程度,在他的水墨山水画中,处处体现出他所想表达的“空”和“静”。“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这正是他山水画所追求的意境。
4、宋代皇帝徽宗赵佶,自封为“教主道君皇帝”和“道君太上皇帝”,他大力推崇王维开的水墨画,并将“诗书画印”融入其中,使得中国画进入一个全新时期,开创了中国画的新纪元。所以,宋代以后出现了许多擅长画“道和佛”的画家,比如:南宋梁楷画的《泼墨仙人图》和《恒宣普明头陀归庄禅画》、曹洞的《牧牛图》、临济的《十牛图》和教禅一致的《白牛图》等等。元代的倪瓒、明代的董其昌,清代的“清四僧”,以及现代的张大千、吴昌硕、齐白石、潘天寿和黄宾虹等画家,无一不受其影响。后世的众多习禅或者文人雅士画家,有禅理的绘画,或者依葫芦画瓢的,乃不胜枚举。
中国的禅画,对日本的绘画产生了重要影响,至今仍然有许多画家对禅画情有独钟。今天我们来评价中国画,不仅仅从画的好坏本身,还要加上诗、书法、印章等各个方面,这样全面的中国画,才能算好的中国画作品。
(二)油画的内涵
油画的历史,如果说古希腊时期还不够成熟的话,那么,从文艺复兴至今,也有500多年的历史了。虽然西方画家们,在油画的技法上不断地创新,但是,但是,对于油画的内涵,却很少有人问俊,除了对自然风光、人物肖像的描绘之外,就是神话、历史故事、风土人情的描绘。比如: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人物肖像画、《圣女玛利亚》、米开朗基罗的壁画《创世纪》:神话题材的绘画;路易.大卫的《拿破仑加冕》;达维特的《马拉之死》:历史画;梵高的《向日葵》、莫奈的《干草堆》:风景画等等。这些绘画,我们能从绘画本身读懂绘画的内涵。因此,可以这样说,西方绘画是“再现”,而中国绘画是“再现和体现”。
二、从绘画的技法和种类上比,国画丝毫不比油画差
(一)中国绘画的技法
1、有的人说:“中国画没有油画画得像,所以,中国画的水平没有油画高”。看起来有道理,听起来也不错,可事实是这样么?中国画家真的不会画写实的绘画?答案其实是否定的!早在唐代,“画圣吴道子”就已经开始用“敷彩法”(立体的绘画方法)进行表现。但是,为什么后代没有人再去学习这种方法么?这和古代画家们所受到的、几千年流传下来的传统文化有关。传统文化的根深蒂固,让后代画家们对于“敷彩法”敬而远之。其实,中国画即使没有所谓的立体感,但是,也丝毫不影响它对自然和人文等的再现。
2、中国画从传统的工笔画,到后来的写意画,看上去只有两种记法,其实不然,工笔画里面,除了勾线敷彩之外,还有没骨法和兼工带写等技法;写意画里面又有小写意、大写意和泼墨(彩)等技法。另外,今天的中国画还融入了西洋画素描的技法,使得中国画技法又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二、油画的技法
油画的技法,从传统的古典写实,到印象派、野兽派、立体派、抽象派、超现实主义画派、表现主义、达达派、波普艺术等等,虽然也在不断地创新之中,但是,西方的油画,却是变的要么越来越像照片,甚至比照片还逼真;要么是让人不知道画得是什么东西。总之,油画的技法和国画比,也并没有多大的优势。甚至中国画的技法还更胜一筹。
今天的人们大多数之所以喜欢油画,而不喜欢中国画,其原因有二:
1、传统文化的流失。改革开放以来,由于西方文化的强烈冲击,以及“崇洋媚外”的思想严重,许多从海外归来的人,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如新闻媒体、高校、行政部门以及厂矿企业,对西方文化的大力推销,使得许多人的观念发生了变化。
2、美术学院对西洋画的大力推崇。曾经有一位知名人士说过:“素描是一切造型的基础”,所以,现在美术学院把西洋画的素描和水粉、水彩作为美术高考的主要内容。这样,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代又一代人对中国画越来越不待见。今天,除了年长一些的人,年轻人很少有喜欢中国画的。
如果说,油画比中国画“高”的画,只能说,油画确实看上去和照片差不多,对事物的再现比中国画好。但是,中国画的丰富内涵,油画是永远不能比拟的。今天,中国画走到历史的最低点,不能不说是我们的悲哀!
最后我要说得是,希望有关部门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扭转文化“重演媚外”的现象,让我们自己的优秀文化传承下去!!!
一家之言,不喜勿看。欢迎评论,谢谢!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
哪个时期的艺术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艺术呢?
从世界整体来看,“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可算得上伟大,但他只是资产阶级, 资本主义的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的中心思想是——人文主义,并出现了文艺复兴——三杰(文坛三杰是: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和(艺术三杰: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
就当时而言,确实是最伟大的。随着时代发展和进步,文艺的最终目的应是为一切人民大众的。要达到这一目的,必须由代表人民大众的政党——无产阶级政党来完成。中国共产党于1942年在延安召开了文艺座谈会,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主席提出了“文艺必须为人民大众服务,为工农兵服务”这一更高境界的文艺思想。由此看来,毛泽东时代的“文艺为人民大众服务,文艺为工农兵服务”方是更伟大的时期艺术。
书法篆隶楷行草五体有怎样的相互关系?
篆书
始于秦代。字体略长,笔画圆匀,富于图案美。
篆字分为大篆、小篆两种。
1. 大篆
中国先秦伏羲氏时期,就产生了文字。陶器上刻划的符号和描绘物象的图画就具有文字的雏型,随后在漫长的发展中,产生的象形(图画)文字。
殷商时代的"甲骨文",书法细劲挺直,笔画无顿挫轻重。
商周时代的"金文"或"钟鼎文"。书法圆转浑厚,字形变化丰富,参差不一。
春秋战国时代的石鼓文。笔划雄强而凝重,结体略呈方形,风格典丽峻奇。
上述的甲骨、金文、石鼓文,秦代称之为大篆。
2. 小篆
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由丞相李斯整理,简化统一字体,后人称之为"小篆"。小篆字体略长而整齐笔划圆匀秀美。
隶书
始于秦朝,成熟并通行于汉魏时代。字体宽扁,左右舒展,平衡对称,整齐均匀。
隶书是在篆书基础上,为适应书写便捷的需要产生的字体。就小篆加以简化,又把小篆匀圆的线条变成平直方正的笔画,便于书写。
隶书的发展
秦始皇时期,由于小篆书写速度较慢,就产生了隶书。
隶书基本是由篆书演化来的,主要将篆书圆转的笔划改为方折,书写速度更快,在木简上用漆写字很难画出圆转的笔划。
汉朝仍使用隶书,并产生了众多的风格,之后进过魏晋时期的较长沉寂,到了清代重新受到了重视,并在汉隶的基础上有了很大的创新。
隶书的代表作品主要有:汉《张迁碑》、《曹全碑》、《礼器碑》、《史晨前后碑》、《乙瑛碑》、《石门颂》等。
草书
起源于汉初,成熟于东晋。写意性发挥到极致,变化丰富,奔放跃动。
草书:为书写便捷而产生的一种字体。始于汉初。
草书的特点是结构简省、笔划连绵。“大草”与“小草”相对称,大草纯用草法,难以辨认,张旭、怀素善此,其字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血脉不断。
草书分为章草、今草、狂草。
1. 章草的代表作有吴皇象《急就章》、《文武将队帖》、晋索靖《月仪帖》
草书是早于楷书的书体,隶书对章草的影响大些,字体具隶书形式,字字区别,不相纠连;所以又把章草称为草写的隶书。
2. 今草起于东汉末期,风格多样,笔势秀丽,今草的代表作很多,最有名的有,晋王羲之《十七帖》、唐朝孙过庭《书谱》等。
今草是从章草繁衍而来的。汉代张芝对创立今草起了很大作用,被称为“草圣”。“今草”之名,是晋代为了和章草相区别起的名。
3. 狂草最有名的有唐朝张旭《古诗四帖》、唐朝怀素《自叙帖》
狂草字的写法和今草是一样的,不同的是写得狂放,连带、省略更多,最能体现书者狂放的性情。
史称“颠张醉素”,是讲张旭、怀素常在醉酒后,笔飞墨舞,其狂草线条流走飞动,结体险绝,谋篇奇特,尤如夏云变幻莫测,痛快淋漓。
行书
开始盛行于晋代。兼有楷书和草书的长处,既工整清晰,又飞洒 活泼。
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它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笔势不象草书那样潦草,也不要求楷书那样端正。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
行楷如:东晋王羲之《兰亭序》、唐李邕《麓山寺碑》、宋黄庭坚《松风阁诗》、宋米芾《苕溪诗卷》、元赵孟頫 《洛神赋》、明文征明《醉翁亭记》等。
行草如:晋王献之《鸭头丸帖》、《中秋帖》、唐颜真卿《祭侄稿帖》,行书碑帖众多。
楷书
形成于东汉。字体方正,规矩严整。
楷书又称正书,或称真书。其特点是: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故名。始于东汉。
东晋以後,南北分裂,书法亦分为南北两派。北派书体,带著汉隶的遗型,笔法古拙劲正,而风格质朴方严,长于榜书,这就是所说的魏碑。南派书法,多疏放妍妙,长于尺牍。
唐代的楷书,书体成熟,书家辈出,唐初的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中唐的颜真卿、晚唐的柳公权,其楷书作品均为后世所重,奉为习字的模范。
楷书又分为小楷、大楷。
小楷:顾名思义,是楷书之小者,创始于三国魏时的锺繇。
小楷字帖甚多,传世的墨拓中,要以晋唐小楷的声名最为显赫。其中通常包括了魏时锺繇的《宣示帖》《荐季直表》,东晋王羲之的《乐毅论》《曹娥碑》《黄庭经》王献之的《洛神赋十三行》、唐钟绍京的《灵飞经》等。
大楷:一般情况下,人们把一寸以上、数寸以下见方的真书称为大楷。根据历代书法家积累的经验,学习书法应先写大楷,作基本练习。
唐朝将楷书规范化,唐楷法度严谨,结字端庄。端庄并非横平竖直的呆板,细心的欣赏者可以看到书者微妙而又协调的变化。如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潜藏丰富的内涵。
隶书基本是由篆书演化来的,主要将篆书圆转的笔划改为方折,书写速度更快,在木简上用漆写字很难画出圆转的笔划。
草书:为书写便捷而产生的一种字体。始于汉初。当时通用的是“草隶”,即潦草的隶书,后来逐渐发展,形成一种具有艺术价值的“章草”。汉未,张芝变革“章草”为“今草”,字的体势一笔而成。唐代张旭、怀素又发展为笔势连绵回绕,字形变化繁多的“ 狂草”。草书的特点是结构简省、笔划连绵。“大草”与“小草”相对称,大草纯用草法,难以辨认,张旭、怀素善此,其字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血脉不断。
行书
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它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笔势不象草书那样潦草,也不要求楷书那样端正。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
行书大约是在东汉末年产生的,行书是介于今草和楷书之间的一种字体,可以说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代表作最著名的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兰亭序》,前人以“龙跳天门,虎卧凤阁”形容其字雄强俊秀,赞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唐颜真卿所书《祭侄稿》,写得劲挺奔放,古人评之为“天下第二行书”。行书中带有楷书或接近于楷书的称为“行楷”,带有草书或接近草书的则称为“行草”。
楷书又称正书,或称真书。其特点是: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故名。始于东汉。楷书的名家很多,如“欧体”(欧阳询)、“虞体”(虞世南)、“颜体”(颜真卿)、“柳体”(柳公权)、“赵体”(赵孟頫)等。
宋宣和书谱:“汉初有王次仲者,始以隶字作楷书”认为楷书是由古隶演变而成的。
吴中四大才子都有谁?
吴中四大才子又称“江南四大才子”,是指明代时生活在苏州的四位才华横溢的文化人。一般认为是指对唐寅(即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徐祯卿四人的合称。 唐寅(1470~1523年),字伯虎,又字子畏,别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有“江南第一风流才子”之美称,苏州人。明代著名书画家、文学家。绘画与沈石田文征明、仇英齐名,史称“明四家”。诗词曲赋与文征明、祝允明、徐祯卿并称“江南四大才子”,为江南四大才子之首。 唐寅16岁时参加童生试,经县试、府试、院试,高中第一名案首,赴南京乡试,又中第一名解元。次年,唐寅进京会试,因涉嫌程敏政受贿案,贬谪往浙江为吏。唐寅耻不就官,归家后纵酒浇愁,傲世不羁。 唐寅擅画山水,及工笔人物,尤其是仕女,笔法秀润缜密、潇洒飘逸。“唐画”为后世画家所宗。传世作品有《骑驴归思图》、《秋风纨扇图》、《李瑞瑞图》、《一世姻缘图》、《山路松声图》等。他的诗作有《百忍歌》、《上吴天官书》、《江南四季歌》、《桃花庵歌》、《一年歌》、《闲中歌》等。 文征明(1470~1559年),初名壁,字征明,后更字征仲,号停云,别号衡山居士,人称文衡山。长洲(今苏州)人。“吴门画派”创始人之一。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54岁时以岁贡生诣吏部试,授翰林院待诏,故称文待诏。 文征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 文征明传世画作有《千岩竞秀》、《万壑争流》、《湘君夫人图》、《石湖草堂》、《石湖诗画》、《横塘诗意》、《虎丘图》、《天平纪游图》、《灵岩山图》、《洞庭西山图》、《拙政园图》、《雨余春树图》、《影翠轩图》、《潇湘八景册》、《江山揽胜图》、《山居雪霁图》、《惠山茶会图》、《春到寒林图》、《吴山秋霁》、《溪山对弈图》、《绿荫清话图》、《绿荫草堂图》、《前赤壁赋》、《松壑飞泉图》、《石湖诗图》、《失竹》、《江南春图》、《古木寒泉图》、《塞村钟馗图》、《松声一榻图》、《好雨听泉图》、《兰竹》、《梨花白燕图》、《水亭诗思图》、《仿王蒙山水》、《东园图》等。 文征明传世书作有《西苑诗》、《渔父辞》、《北山移文》等。 文征明著有《甫田集》,编有《停玉馆法帖》等。 徐祯卿(1479-1511年),字昌谷,又字昌国。常熟梅李镇人,后迁居吴县(今苏州)。明代文学家。因“文章江左家家玉,烟月扬州树树花”之绝句而为人称誉,徐祯卿天性聪颖,少长文理。“吴中四答才子”中,唐寅、祝允明、文征明三人,以画或书法蜚声于世,独徐祯卿以诗歌名满士林。徐祯卿在诗坛占有特殊地位,诗作之多,号称“文雄”。 徐祯卿著诗甚多,清人沈德潜编选《明诗别裁集》,四才子诗,只收录徐祯卿和文征明两人,文征明仅录两首,而徐祯卿诗竟辑录二十三首之多。如:《凤鸣亭》、《在武昌作》、《偶见》、《题扇》、《西宫怨》、《文章烟月》、《送士选侍御》、《济上作》。 徐祯卿著有《迪功集》、《迪功外集》、以及文学批判著作《谈艺录》。 祝允明(1460-1526),字希哲,号枝山,因右手多生一指,又自号枝指生。江苏长洲(苏州)人,出生于七代为官的魁儒家庭。他自幼天资聪颖,勤奋好学,集各书家之长,领一代风骚,是吴门书派中“明中期三大家”之一。祝枝山为人风趣洒脱,才华横溢,好游山玩水而不拘小节。由于祝允明有不胜枚举的趣事轶闻,是极现成的创作素材,所以他常以足智多谋、能言善辩、乐于助人的形象出现于《三笑》、《王老虎抢亲》等众多的戏曲艺术作品中。 祝允明文学作品有:《拟诗外传》佚、《苏材小篆》六卷、《革朝遗忠录》佚、《先公门人记》一卷佚、《太中遗事》佚、《武功佚事》一卷佚、《太仆言行记》一卷佚、《江海歼渠记》一卷、《南游记》佚、《南征业稿》佚、《心影》佚、《蚕衣》一卷、《读书笔记》一卷、《浮物》一卷、《祝子通》五十五篇佚、《祝子微》二卷佚、《祝子杂》佚、《祝子罪知录》十卷、《祝子小言》一卷佚、《前闻记》一卷、《志怪录》、《语怪》、《野记》、《义虎传》一卷、《猥谈》一卷、《枝山文集》十卷、《祝氏集略》三十卷、《祝氏小集》七卷。 书法有:《贾至大明宫早朝诗轴》上海博物馆藏、《杜甫秋兴诗轴》辽宁博物馆藏、《访友诗轴》、《摸鱼儿词》、《秋轩赋轴》上海博物馆藏、《乐志论草书轴》苏州博物馆藏、《饭苓赋》北京故宫博物院藏、《赠索处士七律诗轴》、《杜甫诗轴》山西省博物馆藏、《五代谭用之赠索处士七律诗轴》、《牡丹赋》、《草书自诗卷》、《致元和手札》、《草书千字文卷》、《王文恪公卷》、《东坡记游卷》、《远游二首》、《和陶饮酒诗廿首》、《简亭记》。
为什么欧美国家的人喜欢画裸体画?
这与西方源远流长的,社会历史、文化环境和审美偏好,有着重要关系。
早在西方油画出现之前,人体形象,裸露的女子形象,就已是西方文化艺术表现的主要载体之一。
默默在这里,就主要讲讲,自公元前800年古希腊开始,到19世纪的印象派时期,这段时期内,艺术中不断变化的【女性人体】形象。
古希腊时期的女性人体形象,现今流传并保存下来的,大多是雕塑作品,著名的代表如《尼多斯的维纳斯》《断臂的维纳斯》等,古希腊对于女性之美的表达,是纯洁、静美,一种理想美的状态。
古希腊对女性人体之美的审美,是纯洁、矜持,而克制的。古希腊这种审美,极大且极深地影响了,其后西方艺术对于女性人体之美的标准。
到了中世纪,在基督教是当时社会主流的大环境下,女性的形象,总是以圣母角色出现。中世纪作品的圣母,基本上都是僵成化的,她们的脸上没有过多的表情,看着总是冷冰冰的。
在进入文艺复兴时期时,女性形象有了明显的变化。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人文主义”,在女性形象、尤其是裸露的女性形象上,有着深刻的体现。虽然文艺复兴时期的画作,很大一部分都是以神话、宗教为题材,但女子们的形象,从冷冰冰的“出尘脱俗”,逐渐回归到了人间的“喜怒哀伤”。
最突出的例子是,文艺复兴三杰中的拉斐尔,他笔下的圣母形象,有了明显的人性色彩,圣母不再是那高高在上、冷冰冰地俯瞰尘世的姿态,更加接近人们生活中,慈爱母亲的形象。
比如说拉斐尔著名的《草地上的圣母》、《花园中的圣母》、《西斯廷圣母》等,从这些作品中,就能非常直观的看到,文艺复兴时期画家们,对于女性人物的感受和描绘,有了很大的进步和表现。
文艺复兴后期,威尼斯的大师提香,又将女子形象融入了繁华富庶的人间世界,他笔下的女性人体,总是姿态娇娆、色彩丰富而艳丽。
而巴洛克代表大师鲁本斯,则将女性形象又作了一个大推进:鲁本斯拓展了女性人体,在艺术绘画中的表现疆域。鲁本斯用他笔下的女性形象告诉世人,除了主流审美下的女子窈窕之美,现实生活中的“丰腴、壮硕、腰粗屁股大”,也可以有另外一番美感。
而到了19世纪的印象派,女性人物形象、画中出现的裸体女子形象,可以说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巨大改变和进步。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印象派,重新定义、表现,并且挖掘出,女性人体形象,刻画的全新角度和意义。
非常典型的例子是,“印象派之父”马奈,和他那幅引起当时社会巨大反响,和舆论的《草地上的午餐》。
在《草地上的午餐》之前,西方绘画中所出现的裸女形象,所描绘的是【女神】,而不是现实中的【女人】,马奈这么做,就等于给传承几百年来的古典艺术传统,以重重一击。
在马奈的《草地上的午餐》中,两位衣冠楚楚的绅士,和一位浑身赤裸的女子,公然坐在一处,在草地上共进午餐。而且这位画中女子,是现实中一位风月场所的女子,画中女子目光坦然面向着观众,女性形象在作品中,自此开始有了“自我”的意识。
马奈和他之后的印象派画家们,在绘画题材上大胆出新,追求情感、和绘画表现的更多自由,为绘画的创作打开了更大更广阔的空间。
在他们的笔下,【女性形象,女性人体】,已经不再是千篇一律的形象和符号,而是开始有了自我意识,和各自独特的魅力。
其实在中国绘画中,女性人物形象的作品,也并不少见,但基于历史文化、审美观念等的不同,所呈现出的效果大为不同。
比如说著名《洛神赋图》、《唐宫仕女图》、《韩熙载夜宴图》,还有敦煌壁画中的绝美飞天,在这些作品中,画中女子形象,基本上大都是宽袍大袖、着衣批带,这和西方的人体艺术作品相比,则是另外一种完全不同的美感了。
喜欢的话,欢迎点赞关注。我是默默,持续分享有趣有料的精彩作品~适合五六岁孩子看的优秀绘本有哪些?
推荐:适合5-6岁孩子阅读的绘本
2016-10-31 18:26HOOHUU儿童艺术手工 推荐697次
绘本种类繁多,想要挑选出适合孩子的绘本需要下一番功夫。挑选绘本主要参考三个条件:
01根据孩子的年龄
每个年龄段的孩子心理发育情况不同,阅读绘本的种类也不同,低幼孩子适合看一些画面、故事情节简单,兼可以认识事物的绘本,这些绘本可以教孩子认识一些外在的事物,增加与社会接触的能力;年龄稍大一点的孩子,适合阅读兼具兴趣和知识类的绘本,故事还应具备连贯性。
2根据孩子的兴趣
大家常说: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这句话放在挑选绘本方法中,也颇为合适,有很多孩子初次接触绘本,因为不熟悉,难免会有接受困难的情况。不妨让孩子从兴趣入手,比如:女孩喜欢跳舞,可以看《大脚丫跳芭蕾》,男孩喜欢车,可以看《你认识这些车吗?》绘本等。
等孩子对阅读绘本有了兴趣,自然就会被吸引。
3根据孩子的心理特点
这一点对于选绘本是最重要的,下面主要针对5-6岁孩子的特点说一下,5岁以后的孩子由于认知能力的发展,已经不满足于了解基本的知识,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思维活跃;不再满足于具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能够连贯的、有条理的表达出内心的一些想法;已经有了对一些事物的态度,个性意识开始萌芽,可塑性强。
根据上述内容,适合5-6岁孩子的绘本就可以挑选了。
1、《花婆婆》
内容简介:
一位从小爱听爷爷讲故事,叫艾利丝的小女孩,小时候与爷爷约定,大了之后要做一件让世界变得更美丽的事。
等她长大之后,真的这样做了。每年春天,她都会尽力地在遇到的每一块土地都撒上鲁冰花的种子,渐渐地,各种颜色的鲁冰花开得漫山遍野,到处都是,美丽极了……这一件事陪伴她走向终老。
阅读意义:
5-6岁的孩子,年龄虽尚小,但是世界观、人生观正在不断形成,阅读《花婆婆》这部绘本,可以陶冶孩子的性情,影响孩子的人生观,让孩子从小了解生活的意义。
2、《我喜欢自己》
内容简介:
我有一个最要好的朋友,这个好朋友就是自己!
通过简单的文字,讲述“我”在日常生活中的做的一些事和自己的一些互动,“我”会画漂亮的图画,“我”会骑很快的车,“我”会读好看的书,“我”还会照顾自己。当饿的时候,“我”会吃有营养的食物;当早晨来临时,“我”会赞美自己;当心情不好时,“我”会努力让自己开心;当做错事的时候,我会鼓励自己。
我会毫无保留的表达对自己的喜爱,“我”就喜欢这样。
阅读意义:
上幼儿园的小朋友,对事物已有分辨能力,经常会羡慕伙伴们有一些自己没有的东西,或者不自觉得会把注意力分散到他人身上。这时,父母可以陪孩子阅读《我喜欢自己》这本绘本,激发孩子的认知能力,引导孩子认识自己,表达自己。
3、《失落的一角》
内容简介:
一个圆缺了一角,它一边唱着歌,一边寻找那失落的一角。有的角太大,有的又太小,它飘洋过海,历经风吹雨打,终于找到了与自己最合适的那一角,它们组成完整的圆,但是圆却发现自己再也无法歌唱,所以它轻轻放下已经寻到的一角,又独自上路继续它寻找的征途……
阅读意义:
当孩子因没能按他的意思做某件事而哭闹时,当孩子因没得到老师的奖励而难过时……妈妈可以引导孩子读一读《失落的一角》,告诉孩子,每个人都想终得圆满,但是生活往往充满遗憾。引导孩子敢于面对生活中的一切未知,追求完美,但不刻意。
4、《调皮的脚趾》
内容简介:
贝琳达天生就是一个芭蕾舞者,她是米娜老师舞蹈班上的明星。不过特里茜,就像米娜老师担心的那样,有着“调皮的脚趾”。只有缇恩波先生,班上的钢琴伴奏老师,发现了特里茜的天赋。在他的帮助下,特里茜以另外一种方式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阅读意义: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有的虽然成绩不是很好,但是非常有爱心,有的虽然总让妈妈生气,但是很爱帮助同学,我们不能要求所有的孩子都向优秀看齐,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
这本书与其是画给孩子看的书,不如说的给父母们看的,这里的知识父母要先领会,才能更好的为孩子解读。
5、《搬过来搬过去》
内容简介:
一位小个头的鳄鱼先生爱上了一位大个头的长颈鹿女士,他们从彼此陌生到相识相知;因彼此相爱而生活在一起,却因为相互间的巨大差异而面临着许多的麻烦;但他们终于勇敢地携起手来,共同打造幸福的生活,而且还给别人的生活带来了奇迹。
阅读建议:
这本绘本最好的阅读方式,是家长先读,然后再陪伴孩子读。
这是一本教孩子学会面对差异、宽容待人的绘本,5-6岁的孩子跟伙伴在一起的时候,经常会发生一些矛盾。当遇到这些问题时,妈妈可以拿出这本绘本,陪伴孩子认真阅读,引导孩子正视问题,梳理孩子的情绪,让孩子了解宽容的意义。
除这5本之外,另外再介绍10本绘本,让孩子在绘本的熏陶中认识、成长、感悟。
《有一天》
《妈妈发火了》
《我的爸爸叫焦尼》
《你很特别》
《美丽星期五》
《非凡的卡洛琳》
《天空在脚下》
《阿莫的生病日》
《外公》
《彼得的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