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民间故事 正文

玉猪龙属于什么文化玉猪龙属于红山文化(它的原型到底是猪是龙还是熊)

青玉猪龙形佩红山文化玉猪龙红山文化玉猪龙“字形龙吉祥纹饰系列在红山文化玉器中,猪首龙形的红山玉器造型奇特我国新石器时代产生了光辉灿烂的玉器文化。既有与其他新石器时代文化玉器相类似的玉玦、玉璧、玉璜、玉镯、玉斧、玉人、玉鹰、玉龟、玉鱼、玉蝉等,它的原型究竟是猪还是龙“因玉猪龙的头部明显具有猪的特征,可见猪在古代先民心目中的地位是何等重要...

青玉猪龙形佩

红山文化玉猪龙

红山文化玉猪龙

“C”字形龙

吉祥纹饰系列

在红山文化玉器中,有一种玉兽的造型十分奇特,它的头像猪,身体却像龙,故人们称之为“玉猪龙”。对于它的原型,学术界一直有争议,有人认为是猪,有人认为是龙,还有人认为是熊。

猪首龙形的红山玉器造型奇特

我国新石器时代产生了光辉灿烂的玉器文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红山文化和良渚文化。良渚文化玉器以纹饰复杂、线条细如发丝著称,红山文化玉器则以造型奇特、制作精美见长。

红山文化玉器种类繁多,既有与其他新石器时代文化玉器相类似的玉玦、玉璧、玉璜、玉镯、玉斧、玉人、玉鹰、玉龟、玉鱼、玉蝉等,也有独一无二的玉马蹄形器、“C”字形玉龙、玉猪龙、玉勾云形佩、丫形器等,有写实的,也有抽象的,其形状之奇特出乎人们的想象,甚至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如玉猪龙的造型就十分奇特,它肥首大耳,吻部平齐,獠牙露出,鼻梁上刻有明显的皱纹。从头部特征来看,非常像猪。从身体特征来看,却不像猪,它的身体蜷曲如环,像龙的躯体。正因如此,人们才称它为“玉猪龙”。

玉猪龙的首尾之间有一缺口,有点像玉玦,因此也有人称它为“兽形玦”。此外,还有人称它为“玉兽形”“猪母龙”“龙胎”等,不一而足。这种猪首龙形的怪物,它的原型究竟是猪还是龙?抑或是其他动物?近年来,考古学界围绕着这个问题展开了讨论。

因玉猪龙的头部明显具有猪的特征,大多数人认为,玉猪龙的原型应该是猪。在中国古代,猪曾经是“六畜”之首。我国新石器时代主要文化遗址中,南起甑皮岩,北到兴隆洼,西自仰韶,东到龙山,均有猪骨出土,猪骨的化石占到三分之一左右,比其他动物的化石都多,可见猪在古代先民心目中的地位是何等重要。红山玉猪龙有大有小,小的高度仅2~3厘米,多用于佩挂。大的高达15厘米,许多学者认为,这种大型玉猪龙已不是饰物,而应是一种神物,是红山先民所崇拜的图腾。

徐显之在《山海经探源》一书中说:“在《北次山经》中所述共46个山,其中有20个山的山民崇拜马,另外26个山崇拜猪。”可见猪崇拜在上古时期是很普遍的。红山文化出现在我国东北地区,以辽河流域中辽河支流西拉沐沦河、老哈河、大凌河为中心,分布面积达20万平方公里。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自古以来一直生活着一些饲养猪的民族。这些远古先民也许就是《庄子·大宗师》中所说的“豨韦氏”,后来,“豨韦氏”又演变成封豨、封豕、豕韦、室韦、失韦等部族。其中的室韦族,就是建立辽国的契丹族的祖先。“豨”即猪,“豨韦氏”有“大猪氏”或“巨猪族”之意。后来,古人多称猪为“豕”或“彘”。

玉猪龙与“C”字形玉龙相似 反映先民对龙的喜爱

如果玉猪龙的原型是猪,但为何它的身体又不像猪呢?钱益中和韩连国在《红山古玉》一书中认为:“玉猪龙的原型很可能是猪的早期胚胎。”他们解释道:“所有脊椎动物的早期胚胎在外形上都很相似,全都长着一个大大的脑袋和蜷曲有尾的身子。这恰好与玉猪龙的形态相吻合,其中尤以猪的早期胚胎与玉猪龙最为相近。”至于红山先民如何接触到猪的早期胚胎,他们认为:“红山的先民从事渔猎和畜牧,能够接触到猪的早期胚胎当在情理之中。或许他们早就发现人与猪的早期胚胎十分相似,因而产生出一种人猪共祖的图腾概念,进而把猪的胚胎作为一种代表祖先神灵的图腾物来加以崇拜。”

玉猪龙的身体蜷曲,形态上与红山文化“C”字形玉龙相似。因此有学者认为,玉猪龙与“C”字形玉龙是同一类图腾,均反映了古代先民对龙的喜爱。而且从两者的形态上可以寻找出其演变的轨迹,从玉猪龙到“C”字形玉龙,头部由大变小,首尾间的缺口则由小变大,而整体的形态十分相似。不过,这种观点似乎站不住脚,因玉猪龙与“C”字形玉龙在年代上究竟孰前孰后至今仍未弄清,故两者之间的演变关系缺乏年代上的依据。

如果玉猪龙的原型不是猪也不是龙,会是什么呢?有研究者认为,玉猪龙蜷曲的身体,看上去特别像一条虫,它的原型可能来源于金龟子的幼虫蛴螬。金龟子是金龟子科昆虫的总称,为无脊椎动物,全世界约有30000多种,我国约有1300多种。金龟子成虫俗称栗子虫、黄虫、瞎眼闯子、打灯虎儿。幼虫统称蛴螬,俗称土蚕、地蚕、地狗子。长约3~4厘米,色白,头黄棕色,口坚硬,身体常弯曲成马蹄状,看上去的确很像玉猪龙。不过,蛴螬只是一种很普通的昆虫,且有些蛴螬危害多种植物和蔬菜,红山的先民不可能如此看重他。因此,这种观点并没有得到多少人认同。

有此一说:“玉猪龙”原型为蹲着的熊

近年来,还有学者提出一种新的观点,认为玉猪龙的原型既不是猪,也不是龙和金龟子的幼虫蛴螬,而是生活在东北地区的猛兽熊。玉猪龙的耳朵是竖起来的,而猪的耳朵虽大,却耷拉下垂,说玉猪龙的原型是猪,从形态上有点说不过去;玉猪龙的身体虽然像龙,但并不具备龙的其他特征,说玉猪龙的原型是龙也没什么依据;只有熊更接近玉猪龙的形态特征。熊的耳朵耸立,不仅会行走还会站立。与红山文化玉器的器形相比较,熊站立起来很像丫形器,蹲下时则像玉猪龙,尤其是玉猪龙的耳朵、眼睛,其神韵与熊十分相似。

更有力的证据是,在我国东北地区,原始狩猎社会中对熊一向特别重视。如在鄂伦春人的心目中,熊的地位非同一般。他们认为自己是熊的后裔,熊是自己氏族的祖先。他们称公熊为“雅亚”(祖父),称母熊为“太帖”(祖母)。不仅对熊顶礼膜拜,还立下不准捕杀熊的规矩。熊死后,要像送葬老人一样举行祭祀和风葬仪式。鄂温克人则称公熊为“合克”(祖父),称母熊为“恶我”(祖母)。在鄂温克人《人和熊成亲》、鄂伦春族《鄂伦春民间故事集》中,都有人变熊、熊变人和人熊婚配的故事,无一不把熊和人紧密联系起来,讲述人熊同源或人熊同族的传说。

这些民族之所以看重熊,是希望能借助熊的威力来增加自己的力量,赶走缠绕人身体的污秽,恢复身体的健康。在鄂伦春族保留至今的“斗熊舞”中,人们不仅刻意模仿熊的动作,同时还学熊的吼叫声。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想借助熊的力量,保佑部落人的安全健康。因此,他们把熊的形象雕刻出来,有时佩挂在身上,有时用于供奉,是极有可能的。而红山文化的玉猪龙,其原型也有可能是熊。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钟葵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