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民间故事 正文

扎木聂是什么它从何而来(探秘非遗丨一起来为非遗节打Call)

本次非遗节的展出整容堪称豪华如果你是个民乐爱好者本次展出的89项民族乐器一定能让你大呼过硬你要是对民间工艺感兴趣展会上的糖画、剪纸也肯定能满足你的好奇心话不多说小青先把“中国民族乐器传统技艺竞技”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器乐传承人将带来40个民族的89项民族乐器,云南弹拨类乐器月琴中华民族素有“展现中国传统乐器所特有的文化内涵。参展...

第七届成都国际非遗节

即将拉开大幕

根据小青在前方的“打探”

本次非遗节的展出整容堪称豪华

如果你是个民乐爱好者

本次展出的89项民族乐器

一定能让你大呼过硬

你要是对民间工艺感兴趣

展会上的糖画、剪纸

也肯定能满足你的好奇心

话不多说

小青先把“干货”奉上

让各位看官“解解馋”

40个民族

89项民族乐器

第七届非遗节即将开幕

“中国民族乐器传统技艺竞技”也即将火热登场

精彩抢先看

10月17日至22日,以“传承多彩文化 创享美好生活”为主题的第七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以下简称“非遗节”)将在四川省成都市拉开帷幕。作为本届非遗节的重要活动之一——“中国民族乐器传统技艺竞技”也即将火热登场。

宁夏吹奏类乐器 泥哇呜

届时,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器乐传承人将带来40个民族的89项民族乐器,在非遗公园分别进行竞技、展演、展示。为彰显非遗生动实践和优秀成果,助力成都发展天府文化和建设“音乐之都”品牌,活动特别设置了“中国民族乐器制作和演奏”互动体验,邀请广大市民参与:在巧手制作中感受独具匠心,在吹拉弹奏中体会中华音律,以此推进传统文化艺术普及,践行“见人见物见生活”的非遗传承理念。

云南弹拨类乐器 月琴

中华民族素有“礼乐之邦”的美称,乐器作为“音律”的物质载体不仅拥有着和中华文明同样灿烂悠久的历史,而且深刻反映了中国传统审美意识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本届非遗节“中国民族乐器传统技艺竞技”盛会秉承“交流互鉴、各美其美”的人文精神,以多地域、多民族、多形式的交流互鉴为主,展现中国传统乐器所特有的文化内涵。

参展的精美乐器从祖国的边疆、大山、海岸汇聚而来,带着华夏的音律、故土的芬芳、地域的风情。89项民族乐器包括拉弦、弹拨、吹奏、打击四大类,既有鲜有走出大山的基诺族奇克、纳西族速古笃等民族乐器,也有颇受欢迎的京胡、尺八等民族乐器,带来丰富的视觉盛宴、彰显中国审美韵味。

活动现场将以核心技艺竞技、乐器展示、乐器展演等立体化的活动方式,为游客及市民呈现民族乐器精湛的技艺、精美的形制和动人的旋律。

青海弹拨类乐器 扎木聂

交流互鉴,各美其美,这是民族乐器的节日;共赏技艺精粹,见证匠心传承,这也是文化的节日。

本届非遗节民族乐器和音乐的盛会现场, 10月17日——10月19日期间,每天下午均设置了丰富的民族乐器制作和演奏体验活动。在非遗传统技艺传承人的带领下,市民既可以感知“工匠技艺”的奥妙,也可以体验“吹拉弹打”的演奏乐趣,亲身触摸历史悠久的中华乐器,亲身感受中国民族音乐的魅力。

云南弹拨类乐器:白族龙头三弦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传统民族乐器的演奏者们还将在非遗节期间,走上成都街头,展示展演民族乐器和音乐独特的魅力,并与本土街头艺人交流互动,让更多的游客和群众参与到活动中来。

共襄民族器乐的盛会,演绎中华审美之精髓。第七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中国民族乐器传统技艺竞技”等待您的参与!

除了品类繁多的民族乐器

成都糖画、剪纸等民间艺术形式

也纷纷亮相本届非遗节

感兴趣的朋友

赶紧看过来!

成都糖画

2006年入选成都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入选四川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现有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樊德然,省级代表性传承人蔡树全、陈昌吉、吴逢全,市级代表性传承人陈良刚、谢丰坤、阳廷贵、徐淑华、陈启林、梁洪江、张道成、陈家弟、蔡美林。

成都糖画代表性传承人陈昌吉

“糖画”即以糖作“画”,四川民间过去又称“倒糖饼儿”“糖粑粑儿”“糖灯影儿”等,形成于明万历前后,并流行于北京、天津、山东、淮河流域及江南一带,距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

明代四川糖画的流传情况,现已无资料可考。进入清代以后,随着大规模的移民入川,糖画也和其他的民间技艺一起传入四川,流传于四川省及重庆等地。

辛亥革命后,各地糖画相继消失,唯四川以“蔗糖产量历居全国之冠”“历史上战乱较少,社会相对安稳,因而庙会、集市盛行”等原因形成市景艺术相对能较好发展的“生态”环境,而使“糖画”艺术得以传承发展,并在巴蜀广为流传,成为西蜀市景艺术的代表作品。

剪纸

2013年入选成都市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现有市级代表性传承人龙玲、袁成祥、赵幼兵。

中国民间剪纸源于古人祭祖祈神的活动,后与民间婚丧嫁娶图案剪纸以及日常生活之鞋样、衣饰、窗花等剪纸图形图案相融合,成为独具特色的民间剪纸流派。经过上千年的流传发展,剪纸成为中国老百姓最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之一。

剪纸代表性传承人史芹芳

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最早的剪纸作品是1967年我国考古学家在新疆吐鲁番盆地的高昌遗址附近的阿斯塔那古北朝墓群中发现的两张团花剪纸,他们采用的是麻料纸,都是折叠型祭祀剪纸,这次发现为我国的剪纸历史提供了实物佐证。

中国剪纸流派众多,风格迥异,归纳起来可以分为北方和南方两大流派,在南方和北方两个派系里面又根据不同地域各有特色各有代表。整体而言,北方剪纸浑厚、粗狂、天真、质朴;南方剪纸灵秀、秀美、严谨、纤细。正如郭沫若先生所说:“曾见北国之窗花,其味天真而浑厚;今见南方之刻纸,玲珑剔透得未有。一剪之巧夺神功,美在人间永不朽。”

川西平原地区的剪纸是中国南派剪纸的重要组成部分,继承了西南地区民间剪纸流派的基本手法,在题材、表现形式、风格韵味等各方面充分体现了川西平原民间艺术的基因,极富原生态与原创性。

如此非遗

怎能不爱!

10月17日-22日

小青在非遗博览园等你!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