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罗敷,成长在河北邯郸的17、18岁农家女子,在很多中国人的心目中,她都是“女神”的化身:貌美、贤惠、风姿绰约。
这位出现在1000多年前乐府诗集中的女子,如今没有人见过她的模样,却给予了她最美好的祝愿和想象,成为古时美女的代名词。
一位以采桑为生的农家女,为何会有如此大的魅力?正如电影《海上钢琴师》中的名言:只要你有一个好故事,就永远不会被忘记。围绕在“秦罗敷”这个名字的故事,从汉代至今为人们所传颂,经历了多次演变与丰富,却始终不改其初衷,也从侧面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人性中高尚品质无差别的向往。
“秦罗敷”最早出现在大名鼎鼎的汉代乐府诗《陌上桑》中,这首诗歌又被称作《艳歌罗敷行》、《日出东南隅行》,讲的是年轻的秦罗敷到城里东南角去采桑,她的美貌被路过的使君赵王一眼相中,使君便问秦罗敷:咱们一起乘车如何?
在汉代,“乘车”是一种彰显身份的出行行为、“高富帅”的象征,使君对秦罗敷的倾慕和觊觎之心只一句话就展现的淋漓尽致。
秦罗敷当年虽然不足20岁,却深知自己的美貌与男性的青睐,绝非只有美貌的“傻白甜”。情急之下,秦罗敷勇敢直言:使君你好愚蠢!你已经有了妻子,而我罗敷也已经有了夫君。说完这句话,为了缓和紧张的气氛,秦罗敷还向使君介绍了自己的丈夫:他在东边做官,随从就有1000多人,聚会时菁英云集,人人都夸我丈夫出色。
使君听到秦罗敷言辞拒绝,又在谈笑间透露自己丈夫的“背景”,只得悻悻作罢。农家采桑女急中生智、抚琴作诗歌婉拒高官,兼具美貌与忠贞、睿智与体面,这便是秦罗敷的人物标签。
在中国悠久的文学历史中,秦罗敷的故事屡次被借鉴、发扬。汉代诗人辛延年的《羽林郎》可以被视为“秦罗敷母题”的变种:卖酒的胡姬性格柔中带刚、言辞拒绝了一位权贵豪奴的调戏:
如果说,《陌上桑》中秦罗敷的故事并没有写明结尾,以诗歌化解危机不过是人们美好的愿望,那么《羽林郎》里的对话便更加直抒胸臆,说出了处于弱势中的女性的心声。
不论是《陌上桑》还是《羽林郎》,不论是采桑女还是卖酒女,人们喜爱、倾慕“秦罗敷”,甚至将她看作是美女与才女的代名词,所推崇的都不过是一种“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之气。
虽然古时女子的生活范围很有限,眼界与阅历也并不宽广,但她们仍然可以如同孟子所说的“大丈夫”一样,彰显生命的尊严与体面,柔软中带着坚韧,卑微处依然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