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民间故事 正文

佤族特色风情恋爱形式梳头情话(「古道深处寻茶觅咖」边境线上的佤山秘境)

这里有着全国唯一一个保存完整的佤族古寨;这里风光秀美、民风淳朴……远眺左都古寨;左都村寨的自然风光秀美、民族文化浓厚,茅草屋、吊脚楼、麻布衣、佤锦是该村最原始的特色,阿佤人民天上的街市雪林乡党委书记周安超向记者介绍”有90户左都古寨贫困户搬入新寨——翁邦拉。意喻着对理想社会的企盼和佤族人民脱贫出列开始的新生活”演绎着一个个云南边境远古...

“啊……呀……啊……”古朴的音调高亢而悠扬

这里毗邻缅甸,离界碑仅有10分钟车程;

这里有着全国唯一一个保存完整的佤族古寨;

这里风光秀美、民风淳朴……

远眺左都古寨。

提及云南普洱,跃入我们脑海的总会是茶香袅袅的普洱茶,浓郁醇香的小粒咖啡,但在味觉之外,普洱深处与缅甸接壤的地方,却有一个神秘的佤族村寨——左都古寨,能带来心灵上的洗涤。

“边境左都、佤山秘境” 位于普洱市澜沧县雪林乡,这个乡的边境线长5.41公里,由11个自然寨、14个村民小组都与缅甸接壤,而左都是离中缅界碑最近的一个村。左都村寨的自然风光秀美、民族文化浓厚,有独具魅力的佤族文化。

深山里的左都。

在新时代背景下, 时代赋予了“左都”新的定义。近年来,左都村立足实际,积极发展旅游产业,新寨、古寨相结合,走出了一条茶旅融合的路子,茅草屋、吊脚楼、麻布衣、佤锦是该村最原始的特色,待左都古寨修缮好以后将成为“活着”的佤族博物馆……

新寨:阿佤人民天上的街市

雪林乡党委书记周安超向记者介绍,雪林乡有92.5%的人口是佤族,属于“直过区”,左都村是佤族文化保护区。从2016年开始,澜沧江公司对雪林乡进行精准扶贫,有90户左都古寨贫困户搬入新寨——翁邦拉。“翁邦拉”在佤语中是“天上的街子”的意思,意喻着对理想社会的企盼和佤族人民脱贫出列开始的新生活。

左都一角。

走进“翁邦拉”,正赶上9月“丰收节”的预演彩排。茅屋做背景,硬化路做映衬,当地佤族青年用歌喉、用肢体、用头发,用满腔的激情“以舞传史”,演绎着一个个云南边境远古的故事。

以前的左都大寨,全村人住在祖辈传下来的茅草屋里,茅草屋外面黑,里面也黑,不见光的屋内,茅屋下面养牲口,上面住人,屋中央一个火塘,旁边是简单的大通铺,这就是一家几代人唯一的住所。

左都茅屋。

现在的“翁邦拉”以一个宽阔的大广场为中心,崭新的房屋连排布置在周围,每户农户家门前的旗杆上五星红旗迎风飘扬,佤族特有的茅草屋顶和牛头图腾让新寨特色鲜明。对于新寨依然保留的茅草屋顶,周安超说:“这样做是要留住少数民族特有的文化,未来,翁邦拉与左都大寨将被打造成为旅游景点,要让更多的人了解佤族特色,认识边境佤寨乡村振兴的成就!”。

古寨:世界的佤族文化名片

40年不倒的左都茅屋。

“这个经历了480年寨子,是最具有浓厚佤族历史文化韵味的,285户鸡窝式民居建筑群实属罕见。我们没有推倒重建,而是在原有基础上恢复修缮,包括一座有40年历史,而且已经倾斜的茅草屋,为的就是原汁原味保留佤族特色。”雪林乡党委副书记万国林说。

左都一角。

远观古寨,一座座茅草房像蘑菇簇拥在山间,青翠的茶梯田与浅棕的茅草屋相得益彰。进入古寨,小桥、流水、古板路、鸡窝式茅草屋与身着佤族服饰的村民似乎在同一幅画中,听着悦耳的“梳头调”,不禁恍惚,仿佛置身于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

“古寨是独具魅力的佤族畅通民居建筑,对研究佤族文化有着特殊价值。通过挖掘其独特的居住文化、服饰文化、饮食文化、社会文化和传统农耕文化,通过实施民居恢复保护、旅游接待设施建设、农业观光设施建设,融入文化体验、民俗文化展示、生态观光等旅游功能,将左都大寨打造成为澜沧最具特色的佤文化体验旅游度假区。”周安超说道。

身着佤族服饰的左都村民。

从古老的佤族部落到“抵边新村”,边境线上的“直过民族”实现跨越,赶上了致富奔小康的快车道。网络信号全覆盖,医疗设施全齐备,干茶产量95.74吨,村民收入年均增长46.3%,入户道路硬化率近100%,村集体经济收入在2019年已达12.35万元……

左都,这个太阳下的佤族秘境每向前一步身后都散有珍珠,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

云南网记者 彭薇 摄影报道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