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剧情 正文

最经典的无码剧情番号

生动再现了从抗战爆发的清华北大到烽火硝烟的西南联大,一代学子在烽火硝烟中发奋学习长大成人,地下党人宋烟桥接受中央特科的一项神秘任务-寻找抗日英雄颜红光。《跨过鸭绿江》全景展现了抗美援朝从最初决策到最后签订停战协议的整个过程。...

本篇文章主要介绍最经典的无码剧情番号,以及和最经典的无码剧情番号相关的内容!

最经典的无码剧情番号,宅在家的时候看什么电视剧合适呢?

电视剧种类很多,爱情类、生活类、动作类、武侠类、古装类、战争类... 个人推荐,宅家很长时间可以看一些爱国类的电视剧 :

《我亲爱的祖国》通过三代知识分子的经历,以史诗的手法,描述了20世纪中国当代科学和教育家波澜壮阔的奋斗史,塑造了以钱学森、华罗庚、邓稼先、钱三强、朱自清、周培源、吴有训等为创作原型的卓然不凡的艺术群象,生动再现了从抗战爆发的清华北大到烽火硝烟的西南联大,再到新中国诞生之初,一代学子在烽火硝烟中发奋学习长大成人,赴美留学,并取得令世界瞩目的科学成就,最终冲破重重阻挠,毅然返回祖国贡献青春和才华,以满腔热血和拳拳的赤子之心奠基共和国科教大厦的史实。

《爱国者》“九一八”前夕,地下党人宋烟桥接受中央特科的一项神秘任务-寻找抗日英雄颜红光。没想到任务的开始就面临着被叛徒出卖,好友牺牲,与上级失联等一系列问题,为了查明真相,宋烟桥设计入狱,勇斗满铁警察署,肃清了叛徒,重建沈阳地下组织。 “九一八”爆发后,宋烟桥在哈尔滨找到颜红光,并暗中帮助,颜红光牺牲后他扛起这面英雄的旗帜,扮演着“颜红光”继续战斗。他改变城市斗争的形态,开始建立城市游击队。他不愿让任何人受到牵连,面对战友的表白他拒绝了。在极端艰难的条件下,他带领着游击队和隐秘战线,屡建奇功。 随着整个东北抗战局势的恶化,他也走向了自己命运的终点。他有过选择,可以越界苏联偷生。但他决定留下来,扛着“颜红光”这面旗帜战斗到最后。

《跨过鸭绿江》全景展现了抗美援朝从最初决策到最后签订停战协议的整个过程,热情讴歌英雄儿女,弘扬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

《大决战》全景展现了抗美援朝从最初决策到最后签订停战协议的整个过程,热情讴歌英雄儿女,弘扬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

《亮剑》129师386旅独立团的团长李云龙(李幼斌 饰)是个敢想敢干,不按规矩办事的愣头青,他脾气火爆,性格直爽,在他的带领下,整个独立团也呈现出敢于拼杀的不要命劲头。在他面前,不可一世的坂田连队、山崎大队、山本部队接连败下阵来,李云龙名声大噪,却也因屡次犯规而遭贬斥。抗日战争时期,他与国军358团团长楚云飞(张光北 饰)惺惺相惜,却又不得不在徐蚌会战时一较高下,最终二人皆负重伤。养病期间,李云龙喜欢上善良可人的护士田雨(童蕾 饰),两个革命战友从此走到一起。在随后几十年的日子里,这对夫妻以及他们的亲人、战友共同经历着这个国家的沧桑巨变……

《烈火军校》善良正义的少女谢襄代兄从军,女扮男装进入烈火军校学习,与玩世不恭的富家子顾燕帧和冷静沉稳的沈君山成为同学并渐渐发展为并肩作战的战友。在军校严格残酷的训练机制下,谢襄不但要努力掩饰自己女扮男装的秘密,还要克服自己作为女性在军校生活中的种种的不便,更重要的,是要战胜自己柔弱的体质,努力完成军校所有的训练,顺利毕业。在此过程中,谢襄和同窗好友们经历了一系列重大事件,也引发了一系列啼笑皆非的故事。最终,谢襄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不但取得了出色的成绩,还赢得了教官的尊重,同时,也俘虏了两位优秀男同学的心。之后,日本军队增兵顺远,爱慕沈君山的织田显蓉化身日本商会会长从海外归来,一系列的阴谋和陷阱随之而来。谢襄在同学们的帮助下与日本人做斗争,在血雨腥风中逐渐成长,粉碎了织田显蓉的阴谋,并最终和顾燕帧走到了一起。

《觉醒年代》该剧以“五四”新文化运动为背景,讲述了李大钊、陈独秀、胡适从相识、相知到分手,走上不同人生道路的传奇故事,展现了从新文化运动到中国共产党建立的光辉历程。

《恰同学少年》以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五年半的读书生活为背景,展现了毛泽东、蔡和森、萧子升、向警予、杨开慧、陶斯咏等一代人的生活,同时塑造了杨昌济、孔昭绶等优秀教师形象。

《记忆之城》1937年春天的北平。 一位邮递员给周家小姐周敏柔送来了一封信,信是她在日本留学的未婚夫朱今墨写来的,朱今墨在信里诉说了对敏柔的思念,并告诉她,他此时身处的日本正像一架高速运转的战争机器,空气中到处充满战争的气味,此时的中国,一定会有很多人为民族人的未来而抗争奔走,他希望他的爱人...

等等 。这些电视剧都能让你宅家时更充实... ...

常说的集团军和集团军群又是怎样的存在?

二战德军的军衔体系和勋章制度确实让人懵圈,实在是过于复杂了,但是在军队编制上,德军却是非常的简洁直观,作为中欧国家,其编制体系还得算是“欧美风”。我们不妨以斯大林格勒战役参战主力第6集团军的作战序列,来说明一下德军当时的编制细节,在1942年5月“蓝色计划”发起时,保卢斯的第6集团军隶属于包克元帅的“B集团军群”。

(第6集团军司令)

那就先说“集团军群”,顾名思义,集团军群就是由两个以上集团军组成的战略级兵团,它是二战德军最高等级的作战单位,通常在一个战区或一个战略方向上展开,担负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军事任务。在具体的编成中,“集团军群”通常由2至4个野战集团军、1个坦克集团军和最高统帅部的预备兵团组成,一般还有一个航空队配合作战,总司令多为陆军元帅衔(战争后期才偶有大将衔)。

比如包克元帅的“B集团军群”,当时就下辖霍特的第4装甲集团军、魏克斯的第2集团军和保卢斯的第6集团军。本来执行“蓝色计划”在苏德战场西南方向作战的应该是“南方集团军群”,也就是巴巴罗萨计划开始时的三个集团军群之一,但由于南方集团军群总司令赖歇瑙元帅意外身亡,而小胡子又一时没有特别信任的重将可以托付,遂人为地将该集团军群一拆为二。

(第4装甲集团军司令)

这就是李斯特元帅的“A集团军群”(辖两个野战集团军)和包克元帅的“B集团军群”,如果不分拆的话,恐怕将是战争史上最大的集团军群。虽然进攻目标有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两个地区,但是从后面战争进程来看,仍然是集中指挥最为有利,当然,也有可能是五个集团军的兵力(还有仆从国军队的几个集团军)超过了原来的“集团军群”规模,遂有分拆之举,这个咱也不敢说也不敢问了。

李斯特元帅的“A集团军群”由空军第4航空队负责支援,包克元帅的“B集团军群”由顿河地区航空队提供空中支持,从集团军的编成数量、总司令军衔(集团军一般只称为司令)和配属空军来看,这两个集团军群还是非常标准的配置,因为这个时期的德军还算是比较正规的,仍然保有战略主动权。补充一点,战役进行期间,两位陆军元帅均遭解职,而以克莱斯特和魏克斯暂代。

(后成立的顿河集团军群总司令)

然后再说“集团军”,它是若干军级部队所组成的、能够在战场上独当一面的战役兵团,并且属于“诸兵种合成部队”,也就是说,野战集团军可以下辖步兵军、装甲军、山地军等多兵种军级单位,这个是没有绝对定式的,完全视战场和部队情况而定。集团军一般下辖3个军9到10个师左右,由于德军编制较大兵员充实,所以早期集团军兵力多在15万人以上。

作为南线作战的主力部队,精锐的第6集团军居然下辖第8步兵军、第11步兵军、第51步兵军和第14装甲军四个军级单位,共计20多个师以及庞大的集团军直属部队,高峰时兵力突破了24万人。一方面是该集团军得到了临时加强,另一方面,第6集团军的前身“第10集团军”原本就是德军最精锐的突击力量,属于底子就好的部队。

(后任中央集团军群总司令克鲁格)

集团军之下都是我们熟悉的通用编制:军、师、团、营、连、排、班等,在战争前期,德军的步兵连编制比较“丰满”,拥有三个步兵排、反坦克组和补给及军需单位,所以连队人数达到了201人(军官和士官23人,士兵178人)。如此造成了德军的营、团、师的兵员数量逐级增大,一个步兵师可达到17200人,那么以一个军辖3师计,可知德军的军级、集团军、集团军群的官兵数量。

不过到了战争后期,随着德军节节败退和大量损失,从基层连队开始兵员就不足了,其后果就是上级作战单位也逐级兵员减少,集团军、集团军群的编制充实度严重下降,而小胡子为了虚张声势,也开始乱授集团军、集团军群的番号。举个例子,在苏德战争爆发之初,德军南方、北方和中央集团军群总共才辖有7个野战集团军和4个装甲集群(后来的装甲集团军),而截止投降之前,德国人已经搞出来33个集团军的番号。

(党卫装甲集团军司令)

至于集团军群的番号,在二战爆发的波兰战役时,德军只有南方、北方两个集团军群司令部,而在战争期间随着战场形势的变化,先后组建了19个以上的“集团军群”司令部,到后期集团军群的兵力肯定达不到标准了,并且其中若干番号是重复的,要根据具体时期加以区分,既有南方北方、也有英文字母排序的“A集团军群”,更有“维斯瓦集团军群”等以地域命名的番号。

之所以称为欧美风,是因为美英盟军的编制也跟德军类似,在师、军级作战单位之上,也是编成了更大的战役战略兵团,即集团军和集团军群,比如巴顿是第3集团军司令,而蒙哥马利则是“第12集团军群”总司令。

(第5装甲集团军司令)

日本关东军与日本陆军有什么区别?

盘踞在东北多年的关东军曾经被小日...子过得挺好的日本人骄傲地称为“蝗军之花”,一度是一支相对强悍的部队。并且关东军跟一般的日本陆军马鹿不一样,属于招核天皇直辖的部队。咱们今天就来说说日本陆军马鹿中的王牌——关东军。

(1)关东军的关东

熟悉一点日本史的朋友可能知道,日本国内有关东关西之分,这个关是日本地名关原,日本战国后期从村战升级为国战的一大战役就是关原合战。但是日本关东军的关不是日本的关原,而是中国的山海关。

关东军这支罪恶的部队的历史要追溯到1905年,在日俄战争之中,日本费尽全力击溃了沙俄,于是中国东北成为了日本的势力范围,当时张作霖还在日本人手下打工,这不是我乱说,在《一代枭雄张作霖(张氏帅府博物馆 著)》里有这么一段话,“张作霖始得保全。他立即表示“愿为日本军效力”、“立誓援助日本军”,并在日本人的命令下在誓约上签了字,捺了手印。”这可以看出日本人在中国东北的实力强大,连后来的东北王都得给日本人打杂。

在中国东北成了日本的势力范围以后,俄国人无奈只能把俄罗斯人搞的南满铁路的权益交割给日本。这么一段铁路,必须要有人保护,不然出现铁道游击队咋办,于是日本借口以保护南满铁路权益,成立了一支“满铁”守备队,这也就是关东军的前身,可以说关东军一开始根本不是什么“蝗军之花”,只不过是一个铁路派出所。不过后来日本在其控制的东北地区设置了“关东州”,这支铁路派出所归日本殖民者的关东都督府指挥。

(2)蝗军之花——日本关东军

1919年,日本给关东军升了升地位,在原本的关东都督府陆军部基础上组建了关东军司令部,统帅在中国东北的日军,并且受日本天蝗直接领导,一开始的地位跟当时日本的朝鲜军、中国台湾军、中国驻屯军并列,不过当时日本殖民者在中国台湾,朝鲜的统治都已经稳定了。只有中国东北的机会还比较多,于是很多日本将领把这里当成搞事的地方,后来皇姑屯、九一八事变乃至226帝都不详事件,也都跟中国东北有关系。

一开始关东军的兵力并不多,只是来看着路的铁道派出所,级别上也为次于日本陆军中总军,仅为方面军级。但“温柔乡是英雄冢,哪管东师入沈阳”之后,占据整个东北的关东军开始急剧膨胀,毕竟从张家基地里拿了太多好东西。关东军在1932年的规模就达到6个师团、14万人的规模。到了1937年,随着全面抗战的爆发时,关东军已经拥有7个常设师团,在1939年更是扩充到11个师团,已经成为日本陆军马鹿里的总军,号称“蝗军之花”。

关东军这玩意,它们的特色就是不干人事,残酷镇压东北地区的中国抗日军民和国际进步人士,搞了很多万人坑,还把中国人抓去日本挖矿,这还不算最恶心的,最臭名昭著的当属“731”部队。731这支后来被美国人收编的部队,其正式官称就是“关东军驻满洲第731防疫给水部队”。

除此之外,关东军堪称战犯摇篮,梅津美治郎、小矶国昭、板垣征四郎等恶名远扬的战犯也先后在关东军内当军官,不过关东军中最出名的战犯应该是东条上等兵东条英机了,这哥们就是在关东军里被石原莞尔嘲讽的。

(3)蝗军之花的覆灭

关东军的大佐们在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顺利赶走小张,成功地侵占中国东北全境。1932年扶植爱新觉罗的孝子贤孙、昔日中国的正牌皇帝溥仪成立汉奸政权“满洲国”,关东军的司令部也正式迁至伪皇城新京,也就是现在的长春。

1937年卢沟桥事变之后,日本进行了全面侵华后,关东军也成为成为日本陆军精锐主力和战略预备队。除了南下入侵,日本人先后在1938年和1939年制造了张鼓峰事件和诺门坎事件,结果被苏联打出屎来。

后来随着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关东军精锐部队不断被日本军部调出,而在原子弹之花盛放在日本列岛之时,苏联红军也南下荡平关东军余孽,最终关东军大部分被抓去西伯利亚挖土豆。

这是蓝白旗帜2022年第18篇文章,如果喜欢我的文章,麻烦点个赞吧!

抗美援朝中哪场战争最关键?

首先需要纠正的是,抗美援朝是一场二战以后最大规模的世界局部战争,其中的每一场战事只算是战役、战斗,楼主说的哪场战争,应该是哪场战役或者战斗。

抗美援朝中最关键的战役,当属第五次战役后期的铁原阻击战。虽然这只是第五次战役中的一次战斗,但意义重大。如果不是铁原阻击战,三八线乃至朝鲜可能不复存在,抗美援朝的历史也将改写。

前五次战役,中朝军队把联合国军打退到三八线以南,这个胜果一直保持到现在。但第五次战役后期,十多万志愿军部队被包围在三八线以南,处境非常危险。中美两军同时聚焦铁原,因为这里是紧邻三八线的交通枢纽、咽喉要道,是志愿军的后勤基地,也是前方志愿军部队后撤的必经之地。

铁原关系到战役全局,一旦失守,不仅大量志愿军部队将不能顺利撤回,而且铁原以北地势平坦,志愿军将无险可守,美军凭借机械化装备,很快就能切断志愿军的后退路线,并且长驱直入。按志愿军当时的装备水平,在狭窄的朝鲜半岛将很难立足,整个战局将发生不可挽回的逆转,甚至导致抗美援朝的全面失败。

所幸的是,我志愿军63军坚决执行总部命令,以超乎想象的顽强毅力、灵活战术和巨大牺牲,死死地顶住了数倍于己的联合国军,拖了近半个月时间,使志愿军后方部队安全撤离到铁原以北,之后再构建起新的防线,粉碎了美军企图。在当时万分危急的情况下,志愿军总部准备宁可牺牲一个军,也要坚决守住铁原,可见铁原阻击战的意义之重大,这是在历次战役中从来没有过的痛苦决策。

纵观整个抗美援朝过程,我们发现不存在“转折点”,只存在“关键点”。铁原阻击战就是守住了“关键点”,稳定了整个战局,保住了五次战役以来的基本胜果。几乎在同一时间,还有一场“华川阻击战”,是志愿军九兵团参加过长津湖战役的一支师级部队,在撤退途中发现了同样的危险而自发组织的,与铁原阻击战一样,也是守住了关键点,掩护了后方大部队撤退,虽然不如铁原阻击战规模大,但同样意义重大。

铁原阻击战也是第五次战役的尾声,在此之后,朝鲜半岛再也没有发生过师团以上的较大规模战役,战线基本稳定在三八线。之后发生的上甘岭战役,是由小到大逐渐发展起来的,而此时志愿军发明了坑道战术,战线得到极大巩固,联合国军很难再进一步,即使上甘岭失守,也不如铁原失守的后果严重。金城反击战虽然规模较大,但作为抗美援朝战争的最后一战,也只是教训李韩伪军,为抗美援朝划上一个句号而已。

有一部《铁在烧》纪录片,专门探究和讲述铁原阻击战的始末,大家看一看,就能理解为什么这次战斗意义重大,成为抗美援朝最关键的一战。63军是华北军区的老部队,很多指战员是我们家乡的子弟。借此机会,向家乡的革命先烈致敬!

陆军师和步兵师有什么区别?

简单而又复杂的问题,主要涉及到了武装力量内部“军种和兵种”的概念。比如抗日战争爆发时,中国军队纸面兵力是陆军共有182个步兵师、9个骑兵师(旅以下作战单位忽略不计),但是所有这191个师级建制都可以称为“陆军师”,所以这俩名词是从属关系。

(何应钦)

所谓“陆军”,当然是特指三军之中的陆军“军种”,在其之下所有的师级作战单位当然都是“陆军师”,只不过当时军队的发展水平比较落后,只有步兵和骑兵两个“兵种”组建了师级建制而已。其它如炮兵、工兵、辎重兵、通讯兵的独立单位都还没有专门的师级建制,所以1937年的步兵师那是“陆军师”里面占比最大的作战单位,约为95%。

另外一个让我们不太好界定的原因,是在抗战全面爆发时,中国军队并没有“陆军总司令部”的机关,虽然1944年在昆明设立了这个名头的军种最高指挥机关,却只分管新组建的四个方面军,并没有指挥全部陆军部队的资格。历任陆军总司令为何应钦、顾祝同、张发奎和余汉谋等,由于其乱七八糟的指挥体系,陆军总司令部形同虚设。

(德国陆军总司令勃劳希奇)

而编制比较完善的二战德军,战争爆发前就有了陆军总司令部和总参谋部。这样理解起来就比较简单了,所有隶属于陆军总司令部管辖的师级部队,均可划入“陆军师”范畴。尤其是作为当时的发达国家,德国陆军的兵种建设也比较齐全,装甲师、轻装甲师、骑兵师、摩托化师、山地师以及后来的装甲掷弹兵师、国民掷弹兵师等等,种类繁多,那么其中哪些应该定义为“步兵师”呢?

这就是军事常识了,其中摩托化师的全称是“摩托化步兵师”、山地师的全称是“山地步兵师”、装甲掷弹兵师的性质属于“机械化步兵师”,所以这三种师级部队都属于“步兵师”,无非是在行进时的运输工具和运输手段不同罢了。打个不恰当的比方,无论是金毛、哈士奇还是中华田园犬,那都是狗。

(继任德国陆军总司令)

所以德国的军衔体系中,特别设立了“兵种上将”一级,就是细化了陆军的兵种分类,包括步兵、装甲兵、通讯兵、炮兵、宪兵、山地兵、工程兵和装甲掷弹兵八个兵种,但是显然区分过细了,山地兵和和装甲掷弹兵实际上也是步兵的分支,但是被拔高成为了兵种,这又是因为传统意义上的“步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步兵的准确定义是什么?它是指徒步或搭乘汽车、装甲输送车、步兵战车实施机动和作战的兵种。以运输方式的不同分为徒步步兵、摩托化步兵和机械化步兵,所以我们脑中那种只靠两条腿行军的只是狭义的“徒步步兵”,是步兵的一种而已,包括古代也有轻装步兵和重甲步兵的区别。所以,普通的步兵师、摩托化步兵师、山地步兵师、装甲掷弹兵师都是广义上的“步兵师”,攻击山头时都得靠两条腿朝上冲。

(顾祝同)

我们以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时的德国中央集团军群为例,这些地面部队都隶属于陆军总司令部指挥,当然都是陆军师,它的初始部队编成为:31个步兵师、9个装甲师、5个摩步师、1个骑兵师、1个党卫队师、3个警备师(旅级以下单位忽略)。这里面的步兵师、摩步师、党卫队摩步师和警备师,都属于“步兵师”范畴,占比达到80%,只有那10个装甲师或者骑兵师例外。

随着现代军事技术的发展,陆军也已经拥有了自己的航空兵,简称“陆航”,因此又催生了更先进的步兵突击搭乘方式:直升机,于是应运而生了“空中突击师”(不是空降师,那属于空军领导),比如美军的第101空中突击师,尽管由于历史原因保留了“空降兵”(Airborne)的名称,但它确是货真价实的步兵师,无非是通过直升机实施机动罢了。

(张发奎)

第101空中突击师目前所辖的三个主力团分别是:第327步兵团、第502步兵团、第197步兵团,从他们的番号便可以看出,插上翅膀不代表他们就不是步兵了。至于所辖的航空团、炮兵等部队,不过是该师的交通工具和支援火力而已,主体仍然是三个步兵团。

但是在上世纪中叶出现的“高炮师”、“坦克师”、铁道兵和工程兵的师级部队,就不能再划入步兵师行列了,都属于专门的兵种。

(余汉谋)

什么叫成建制?

李云龙准备攻打平安县城的时候,下的第一道紧急命令,是让团部骑兵通讯班通知各营、连“归还建制”,因为这些部队正在分散活动独立打击日伪,并不在团部的直接指挥之下,这种情况军事术语上简称为“归建”,所以在了解这个问题之前,先要搞清楚什么是部队的“建制”。

某个国家的军队首先要有“编制”,它是指编组士兵等作战人员的方式,并且根据各自情况其“编制”也不尽相同,比如八路军一个营普遍编有400到500人左右,而日军的一个满编大队的编制有1089人;国军一个甲种师编制是11000人左右,而日军1942年以后出现的“甲种师团”编制在18000人以上。

而“建制”则是指军队按照“编制”形成组织体系和隶属关系的总称,可以理解为“建立各种编制”。一方面,是各支军队的作战单位员额编制并不统一,另一方面,是组织形式和组织名称也有区别,对这样由各支军队自己”建立起来的体制和编制”,统称为“建制”。比如鬼子甲种师团的一个满编大队下辖四个步兵中队(另有机枪中队和运输中队各一)、而八路军的一个营一般只辖三个步兵连。

抗战时期国军精锐部队的营级单位,普遍在三个步兵连之外还辖有一个机炮连,所以双方虽然一个连(中队)的“编制”差不许多,都在100来人,但是建制是完全不同的,因为各支军队的装备水平、辎重能力和作战理念是不同的。再比如解放战争时期我军最初采用的“纵队”、国军采用的“整编师”等作战单位番号,虽然后来统一恢复成为“军”级编制,但显然“建制”是不同的。

以华东野战军为例,由于是华中和山东两支野战军合编而成,早期各纵队既有下辖三个师的,也有下辖三个旅的,各纵队直接受野司指挥(直到1948年11月才全军统一编制)。而国军的整编师在大规模作战时,会组成兵团级单位,比如汤恩伯第一兵团隶属于徐州“陆军总司令部指挥所”指挥,兵团下辖七个整编师,他又把其中的整74、整25、整83共三个整编师组成“纵队”,这都属于“建制”的范畴。

那么什么是是“成建制”呢?就是某个建制级别按制度下辖的所有作战与后勤单位的全称,一般来说,专指主要作战单位“一个都不能少”。比如孟良崮战役,整83师的一个团拨给了整74师指挥,那么它的建制在战后就已经不全了,在拟定作战计划时,其正规的建制称谓应该是:整编第83师(欠一团),当然,该师可以在后面重建这个团,但需要时间。

可以发现,“编制”作为名词多指非战时情况下,而“建制”更接近动名词,主要用于战时条件下,部队会根据实际需要和战场情况调整“建制”,比如增加或者减少配属单位、特种兵分队的数量等等。日军的“支队”建制就是最明显的例子,因为它的兵力兵器是没有固定“编制”的,少的只辖几个步兵中队几百人(比如冈崎支队),多的辖数个联队上万人(比如波田支队)。

在战役战斗中,部队的建制被打乱是非常危险的,这将意味着指挥机关难以有效的组织和号令所属各部,师找不到团,团找不到营,战斗力必然大打折扣。楚云飞的晋绥军第358团“编制”是三个步兵营加一个炮营,准备围剿黑云寨时,由于一营和炮营被李云龙在大孤镇“关了禁闭”,团部已经不能有效进行指挥,所以当时358团就是“建制不全”。

而“成建制”放下武器或者被消灭,更是一支部队的灾难,因为各级组织单位和岗位军官都不存在了,也就是“全军覆灭”的基本条件。成建制覆亡的部队,大多数情况下干脆会被取消部队番号。即便重建也难以再形成原来的战斗力,毕竟骨干不在、“军魂”不再延续了。

比如整74师在孟良崮被“成建制”消灭后(三个主力整编旅都在战场上),虽然迅速以留在后方的炮兵、新兵团等单位进行了重建,但是战斗力再不复昔日所谓“五大主力”的水平了,基本沦为二流部队。1944年方先觉的第10军在衡阳也是成建制放下武器,虽然两个月后在重庆重建,但也不再有“泰山军”的精气神了。

淮海战役中两支起义部队都不是“成建制”脱离敌营的,张克侠何基沣所属的“第三绥靖区”下辖两个军四个师,其中第77军两个师完全起义,而第59军只有一个半师带出来(两个军总共起义23000余人);廖运周第110师满编是三个团8000余人,但有一个团被留在85军军部做预备队,所以成功起义的只有两个团5000余人,都属于建制不全。

以上就是最经典的无码剧情番号的详细内容,如果对你有帮助,请收藏本站!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