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有色金属 正文

明代晚期黄铜花钱大全 黄铜钱最先使用哪个朝代

1、明代晚期黄铜花钱大全,黄铜钱最先使用哪个朝代?以后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而对钱的重量有所改变如剪郭变小等方式;【文藏来答】说宣德炉不贵的一定是家里有矿了!名物考其实将「宣德炉」理解为一种泛称更合理,也存在鼎、簋、鬲、尊等借鉴模仿青铜器的造型,故00178176-铜云耳象足盖炉-局部「宣铜」器用料丰富,而清代铸造的「宣铜」器在故宫旧藏中...

明代晚期黄铜花钱大全,黄铜钱最先使用哪个朝代?

明朝。

铜钱从材料上分为青铜和黄铜两种,春秋战国时期是青铜钱分为四类,环钱(圆形方孔,主要是秦国和魏国使用),刀币(主要是齐国和燕国),布币(主要是晋国),还有楚国的一种形似贝币的铜钱;秦国统一后使用半两(圆形方孔无郭,以重量来作为计量单位的统一货币);汉代到武帝时用五珠,开始有内外郭;新莽时又开始同时使用刀布以及环钱,同时将重量计数改为进制计数;以后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而对钱的重量有所改变如剪郭变小等方式;到明代开始铸造黄铜币。其实还有一种是铁钱,就是国家经济不行的时候发行的铜钱大量掺铁,变为铁钱。从大小来说一般根据面额大小来定,如清代的当百当千都是形状较大的钱;到了民国铜钱就变为了铜币没有了中间的方孔。

明代的宣德炉的由来是怎样的?

【文藏来答】说宣德炉不贵的一定是家里有矿了!小编来给大家分享一下“宣德炉”到底为何物~价格在最后。都是千万级别的。说不贵的不知是不懂还是真有钱!

名物考

其实将「宣德炉」理解为一种泛称更合理,它并不仅指宣德年间所造香炉,也泛指与之形制相近的铜炉。一如对「景泰蓝」的理解:并不是专指明代景泰年间制作的珐琅器,而是对一种特有工艺器物的泛称。

但仅以「炉」来涵盖也不准确,因为「宣德炉」除多种炉式造型以外,也存在鼎、簋、鬲、尊等借鉴模仿青铜器的造型,亦有更多非「宣德」款的同类型铜器。是否有一种科学的名称可以概括它们的定名?—结合实物充分参考古籍和档案,我们发现有一种称谓,无论对于明造还是清造的宣德款铜器来说,都是非常适宜和科学的,这就是「宣铜」。

故00178176-铜云耳象足盖炉-局部

「宣铜」器用料丰富,造型精致,不仅代表着宣德时期铸器的最高水平,也标志着我国铜器铸造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以故宫收藏来看,明代宫廷旧藏的「宣铜」器,至清代宫廷仍有留存,非常难得;而清代铸造的「宣铜」器在故宫旧藏中占多数,其中康雍乾三代官款器是当然的清造「宣铜」标准器。

材质考

故00177016-雍正款铜长方双耳四足炉

查阅中国冶铜发展史,考古证明作为铜锌合金的黄铜的规模性使用,要晚至明代嘉靖朝铸造黄铜钱币。「嘉靖中则例『通宝钱』六百万文,合用二火黄铜四万七千二百七十二斤」(《明会典》)。原因是合金中锌的单独提炼难度极大。这样看,宣德朝「风磨铜」的主要成分似乎更可能是青铜或红铜(纯铜)而非黄铜。

真宣「写真」

大慈法王释迦也失像缂丝唐卡

唐卡原件现藏西藏拉萨罗布林卡,属国家一级文物,入藏罗布林卡之前则一直供奉于色拉寺,是色拉寺的镇寺之宝。

喜欢看这么专业!图片清晰的文章!?来【文藏APP】我们有很多收藏、拍卖、古玩古董的精品文章哦!!

在这幅唐卡画面的一侧,也就是「大慈法王」像右侧的几案上,摆着一些物件,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一只体型较大的香炉。圆鼎式造型。平口外侈,收颈,鼓腹圜收,三乳足较高,足根部有如意头装饰。颈下部有一周弦纹。朝冠耳较大,起自颈部。盖钮为一硕大的狮子造型,神秘生动。盖外沿饰一周莲瓣纹。器形古拙周正,各部分比例适中。据专家考证,此幅唐卡应该是宣德九年皇帝赏释迦也失为「大慈法王」时赐予,同批御赐的还有佛经、佛像、法器、金银等。受赏物品中虽未记载有「宣德炉」,但就如「商周彝器」、「景泰蓝」等名称不会出于本朝本代一样,当时的宣德炉应也是归入法器一类同赏。而从此件唐卡的来源和受赏时间分析,几乎可以肯定,这就是当时宣德炉的真实写照。

右侧圆鼎式三足香炉是最早的宣德炉写照

铭款考

沈度书法辑字“大明宣德年制”款效果

辑字出处:沈度《楷书敬斋箴页》第二列“衣”字,第十二列“日”字,第十八列“年”字、“日”字;沈度《楷书谦益斋铭页》第四列“大”字,第九列“德”、“日”字,第十列“朝”字(取“月”旁);沈度《楷书四箴页》之《视箴》第四列“制”字,《言箴》第二列“宣”字

故00142844-宣德款铜朝天耳三乳足炉-款识

「德」与「徳」

我们注意到,宣铜器铭款中「宣德」的「德」字,有的缺少一横。「德」字演化从金文始,最早的金文中「德」字没有中间的一横,小篆隶定后,德字中间始有一横,楷体出现后,显然没有对德字的写法作出严格规定,写法灵活,常常是「德」、「徳」写法并存。而这种情况一直到康熙五十五年(一七一六年)颁布《康熙字典》,才算由官方对德字做出隶定。从故宫收藏的宣铜器铭款看,「德」、「徳」兼有,而其中无横的「徳」多,有横的「德」少,且后者所署器多为清代。

铜鎏金双耳活环瓶 明宣德 青海瞿昙寺所有 青海省博物馆藏

铜鎏金双耳活环瓶款式

标准器

故宫旧藏宣铜器,虽然流传有续,但采用眼看手摸的传统鉴定方法,时代上只能大致分出明、清,且有分歧。那么除了在样式、款识等方面鉴定外,是否有更为有效和令人信服的鉴定方法以区别宣德本朝器和后仿?—借用科学的无损检测方法,通过X荧光光谱分析正可解决问题。

近年来的宣德炉拍卖价格也是扶摇直上的!而且很多宣德炉的藏家是非常有底蕴的!

清 康熙 “万寿无疆”、“乐观斋主”双款棠棣红钵式炉 2014年北京翰海春拍 成交价1750万元明 崇祯 “崇祯壬午冬月青来监造”冲天耳金片三足炉 2010年北京匡时秋拍 成交价:1512万元

为什么早在6000年前西安就生产了黄铜?

铜合金是人类最早认识并使用的金属合金材料,成分不同可分为青铜、黄铜、白铜等。其中黄铜的机械性能和耐磨性能都很好,可用于制造精密仪器、船舶的零件、枪炮的弹壳、阀门、水管、空调内外机连接管和散热器等,另外,黄铜敲起来声音独特,东方的锣、钹、铃、号等乐器,还有西方的铜管乐器都是用黄铜制作的。因此,黄铜成为当今使用最广泛的一种铜合金。根据文献记载,黄铜从明代嘉靖年间开始代替了青铜,成为铸造钱币的主要材料,这是我国铸币史上一个划时代的转折,也表明到明朝中叶铜锌合金技术才发展成熟。为什么黄铜的优点这么多,但是这么晚才被广泛利用呢?原来,黄铜是铜和锌的合金,铜的冶炼早在三四千年前的青铜时代便被古人掌握,而金属锌的冶炼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氧化锌在950℃~1000℃的高温时才能较快地被还原成金属锌,而液态锌在906℃时已经沸腾,所以还原得到的金属锌以蒸气状存在。在冷却时反应逆转,蒸气锌为炉中的二氧化碳再氧化成氧化锌,因此要得到金属锌必须有特殊的冷凝装置。这是金属锌的使用比铜、铅、锡、铁的使用晚得多的原因,也是黄铜铸币出现较晚的原因之一。但是,在距今五六千年的几处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遗址中,考古学家发现了中国最早的黄铜器,这些也是目前中国发现最早的人工冶炼金属。比如,陕西临潼姜寨仰韶文化遗址发现了一块半圆形黄铜片和一块黄铜管状物,距今6700~6000年;陕西渭南北刘仰韶文化晚期遗址发现长条形铜笄,为黄铜热锻组织,含锌30%左右,距今5000年左右;山东胶县三里河遗址发现龙山文化时期的黄铜锥,距今4300~3800年;山西绛县周家庄遗址发现了龙山文化时期的铜镍锌三元合金铜片,距今4300~3800多年。这一系列的惊人发现使我们不禁要问,新石器时代的古人就已经掌握黄铜生产技术了吗?有学者利用孔雀石和菱锌矿混合,进行模拟实验,最终得到锌含量20%以上的黄铜产物,这项工作从技术上解释了早期黄铜的产生。但是模拟实验使用的是湖北大冶铜绿山和云南会泽者海菱锌矿,这种铜锌共生矿是否在黄河流域容易获取值得商榷。还有学者提供另外一种方案,即先冶炼铜矿石得到红铜,然后再和菱锌矿混合冶炼得到黄铜。然而这不仅在工艺上远比冶炼孔雀石与菱锌矿的混合矿复杂,而且难以解释,何以在发明冶炼红铜后,要选择外观普通的菱锌矿,而不是锡矿石或者具有金属光泽的方铅矿作为冶炼合金的矿料。从孔雀石冶炼红铜,不仅要求保持还原气氛工艺条件,而且要求更高的炉温。在仰韶文化陶器技术条件下,能否试行,需要更深入的研究。上述方案都建立在使用两种以上的矿物混合冶炼得到黄铜产物,冶炼过程复杂,技术要求高。在金属冶炼技术刚刚出现的时期,古人如果能掌握如此复杂的冶炼程序,为何在将近两千年的时间里,黄铜生产技术没有发展下去?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那么有没有一种矿物直接可以被冶炼成黄铜呢?有学者提出了早期黄铜很可能是采用锌孔雀石一类矿物冶炼而成,这种矿物颜色翠绿,具针状或纤维状结晶,十分有特色,易引起古人关注,它的铜锌比例在2∶3~1∶2的范围,理论上可以冶炼出锌含量在20%以上的黄铜。但这需要未来用实验证实。早期黄铜器是我国人工冶炼金属最早的例证,在人类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我们也要充分认识到早期铜器极有可能是古人在生产生活过程中偶然得到的,新石器时代的古人并没有充分掌握黄铜合金的冶炼方法。

明代紫铜双狮子重36斤?

你好!谢谢邀请。你问明代的紫铜狮子重36斤可以拍出多少钱?首先我也不清楚是什么样的铜狮子,不知是一个底座上有两只狮子,还是有两个单独的狮子?如果你能确定他是明代,又是一对紫铜的狮子,它的价值就高了。狮子要成对一左一右,紫铜价值要高于黄铜。我去参加过几次拍卖会,一件古董在拍卖会上拍出的价格高低。有很多因素组成的,最重要的是拍卖品要有吸引力,那就是它的年代早,工艺好,造型好,材质好,做工精制,品相好还有稀少度,尺寸大小等,总之一件好物品自然有个好价。拍卖会还有一个偶遇性等因素。也许会让一件拍品超乎想象。至于说能拍出多少钱,你可以参照以前的拍卖会,类似的拍品价格作为参考。祝你好运!

大家看看顺治通宝铜钱值钱吗?

顺治通宝为清朝钱币,铸于世祖顺治年间(1644年

1661年)。顺治通宝是清朝入关后正式铸行的第

种制钱,面文“顺治通宝”,钱文宋体、均为对读

多为黄铜质,有极少数为青铜;钱体趋于扁平,钱

绿宽阔。顺治通宝主要为小平钱,少数折二、折十

大钱,按肖文变化和铸行阶段可分为五式。

第一式为“仿古式”,铸行时间为顺治元年至八年(1

644~1651),顺治十七年停止使用并回收。包括

光背、肖符号、肖纪值三类,其中纪值类有

肖"一”、"ニ”与"十・一两"仿明天启大钱试铸品,肖符

号类有背星、背圈等。由于仿古式顺治钱从形制、

铸造工艺等方面均具有很明显的明朝铸币的特点,

故称其为"仿古式"。又因为钱肖无纪钱局文字,也

称为“无纪局”式,是清朝入关后铸行的唯一一种无

纪局标识的制钱。第二式为“单汉字纪局式",该式铸行时间为顺治元

年至十年(164~1653),钱背以单个汉字标示铸

造钱局简称,先后有右单字、穿左单字及穿上汉字

几类。由于顺治早期铸钱局众多,故钱肖纪局文字

较为丰富,共发现十九个钱局,三十ー种背文,分

別为:石户、上户、右工、上工、右宣、上宣、右

临、上临、右延、左延、石云、石同、石蓟、上蓟

右原、上原、右阳、上阳、右河、上河、石浙、上

浙、石东、上东、石荆、上荆、上宁、上昌、上襄

上福、上新。其中:上工、上新未正式发行,仅见数

枚样钱,肖右延字钱较为罕见,肖上延字钱未见真

品。日谱记载背石昌、右宁、上陕、右陕等品种实不

存在。顺治十七年仿古式与单汉字纪局式顺治钱

并停用,并被收兑销毀。《清文献通考卷十三·钱币

考》;“"国初,尚仍其制,嗣后有铸汉文,户工字及

各省镇地名一字,于钱幕之上,或钱幕之右者,皆

顺治十年以前之制。"说明仿古式与"单汉字式"为顺

洽钱的早期形式。第三式为"一厘"式,钱背穿石以一单汉字标示铸局,

穿左书写"一厘"二字。铸行时间为顺治十年至十四

年(1653~1657),停用时间为康熙二年(166

3)。根据顺治十年(1653)九月当时的户部尚书车

克题:“进验新式样钱并请旨颁发”事本中记载:“遵

照新式背铸一厘字样钱万文,理合进验,如果合式

以便颁发各省镇照式铸造。查在京有户、工两局,臣

部经管者,钱背铸壹户字,工部铸工字如江宁宁字,浙

江浙字,武昌昌字福建福字,山东东字,河南河字,陕

西陕字,太原原字,阳和阳字,宣府宣字,蓟镇蓟字,临

清临字,所以辩精粗,而分殿最也。”顺治"一厘”式钱

共发现十七种,分別为:"户ー厘”、“工ー厘"、“宣

厘”、“同一厘”、"動一厘”、“原一厘”、“阳一厘、“河

厘、"浙一厘"、“东一厘”、“宁一厘”、“昌

厘”、“福一厘”、"陕一厘”、"江一厘

厘”。唯

独云南铸"云一厘"为顺治十六年至顺治十八年(16

59~1661)。该式为“权银钱";“一厘"二字为折银

一厘(十厘折银一分,十分折银一钱,十钱折银

两),“权银钱”的铸行是清朝初年银钱双本位货币

制度的实物体现。第四式为背“满文"式,钱肖书写满文“宝泉”或“宝

源”分列穿左右。顺治十四年(1657),户部题准各

省铸局一律停铸,仅由户部宝泉局与工部宝源铸肖

满文局名钱。《清史稿食货五》记载"顺治十四年,

直省局钱不精,私铸乘之,卒壅不行,悉罢铸,专任

宝泉,宝源精造一钱四分重钱,幕用满文,俾私铸,

限于作伪,现行钱限三月销毁。”可见由北京户、工

二局改铸顺治背满文“宝泉”、“宝源"重钱是为了达到

统一管理防止私铸的目的,也是历史上最重的小平

制钱。肖“满文”式制钱铸行时间为顺治十四至十八

年(1657~1661),钱体大而厚重,钱肖铭文改为

双满文形式,较之前顺治钱有很大不同。从这一式

开始,清朝制钱在形制从上沿用明朝的时代进入了

真正的清钱时代,肖满文宝泉、宝源形式的制钱

直延续至清未宣统时期。它的出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第四式为背“满文"式,钱肖书写满文“宝泉”或“宝

源"分列穿左石。顺治十四年(1657),户部题准各

省铸局一律停铸,仅由户部宝泉局与工部宝源铸肖

满文局名钱。《清史稿食货五》记载:"顺治十四年,

直省局钱不精,私铸乘之,卒壅不行,悉罢铸,专任

宝泉,宝源精造一钱四分重钱,幕用满文,俾私铸

限于作伪,现行钱限三月销毀。”可见由北京户、工

二局改铸顺治背满文“宝泉”、“"宝源”重钱是为了达到

统一管理防止私铸的目的,也是历史上最重的小平

制钱。肖“满文”式制钱铸行时间为顺治十四至十八

年(1657~1661),钱体大而厚重,钱肖铭文改为

双满文形式,较之前顺治钱有很大不同。从这一式

开始,清朝制钱在形制从上沿用明朝的时代进入了

真正的清钱时代,肖满文宝泉、宝源形式的制钱

直延续至清未宣统时期。它的出现具有划时代的意

义。第五式为"满汉文"式,钱肖分别以满、汉书写铸钱

局简称,分列穿左右。铸行时间为顺治十七年至十

八年(1660-1661)。据《清朝通志》所载:顺治十

七年(1660)户部又重定顺治通宝肖文制式,除宝泉

局、宝源局续肖满文式外,提准重开十五个地方

钱局,并按照顺治四式的规格开铸新钱,每文重

钱四分,其肖文由穿右省府局汉文局名,穿左为满

文局名,故称满汉文式。据《清朝通志》记载该式分

别有:山西大同镇局铸满汉“同”字、江南江宁局铸满

汉“宁"字、山东省局铸满汉“东"字、湖广武昌府局铸

满汉“昌”字、直隶宣化镇局铸满汉“宣”字、山西太原

府局铸满汉“原”字、直隶蓟州镇局铸满汉“蓟”字、江

西南昌府局铸满汉“江"字、河南省局铸满汉“河”

山东临清镇局铸满汉“"临”字、浙江省局铸满

汉“浙"字、陕西省局铸满汉“陕”字、福建省局铸满

汉“福"字、云南省局铸满汉“云"字钱。其中福建省局

铸满汉“福"字与云南省局铸满汉“云”字钱并未正式

开铸,满汉“福”字钱仅发现数枚部颁样钱,而满

汉“云"字钱未见真品存世。

这你这枚币的品相一般,一般就几十块。

武帝钱之一的顺治通宝为何深受一些收藏家的喜爱?

你好,说到五帝钱,现在市场上比较受欢迎,但五帝钱中,最稀少的、价值最高的、目前市场价涨幅最大的是雍正通宝。而顺治通宝前两年也是乘着清钱上涨的东风才开始突然上涨的,而这一年来,清钱上涨速度重新平稳,不像前两年那样涨势迅猛了。

顺治通宝作为清朝正式建立的第一代皇帝清世祖顺治帝正式铸造的钱币,铸造量并没有后世历代皇帝铸造的钱币多,毕竟新朝刚立,百废待兴,很多地方都还有战乱,社会并不安定,商业贸易也不通畅。所以顺治一朝,天下初安,各省铸币局并没有完善,很多铸币厂不能正常生产,铸币量少也在情理之中。

顺治通宝始铸于1644年,钱币材质为黄铜,有小平、折二、折十型,依明代钱币制式铸造。顺治通宝共有二十一局铸造,并首次把满文用来标准局名,而且出现了满汉文局名同时标于钱币背面的套子钱。

顺治通宝处于形制未成形阶段,所以先后出现了光背、背日、背星、背一、背二、背户、背工等早期明代样式,后又铸造了汉文背局名、背局名一厘的样式,最后才铸造了背满文宝局名和背满汉文局名的顺治通宝。

这些顺治通宝小平系列中,光背小平价格在100(普通版)~1000元(方头通),背星(300元)、背一(500元)、背二(5000元),背户系列右户(120元)、上户(800元)、下户(5000元)、左户(20000元);其他背汉字局名根据背汉字的位置及局名不同,市场价格在80元~150000元之间,其中背上延10000元,背上新12000元,背上南为一级币,参考价150000元。

另外在顺治通宝背局名一厘中,其中常见的背临一厘、宁一厘、云一厘、户一厘、浙一厘等,价格价上品普遍在一百左右。而福一厘、蓟一厘、江一厘较少,市场价上品在300元左右。最少的就是同一厘、江厘(省一版)极少,市场价上品在5000元左右。

最后,顺治通宝满文局名的只有宝泉、宝源两局有铸造,市场价在顺治通宝中最为常见,市场价上品60元。折二为宝泉局试铸样币,市场参考价60000元,折十型为顺治通宝背十一两,市场参考价100000元。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