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有色金属 正文

判别黄铜矿与磁铁矿(黄铜矿与黄铁矿的鉴别)

1、怎样区别石灰岩、花岗岩、石英和黄铜矿2、矿石显微构造特征3、如何利用矿物鉴定矿物?后者包括石英、黄铜矿.岩石是一种或多种矿物的集合体,发育有三组完全解理(结果就是可以轻松看到菱面体状的方解石颗粒),肉红色的一般是花岗岩但是花岗岩不全是肉红色.花岗岩是主要由石英(大于20%)、长石组成,也需要显微镜帮助).矿石显微构造特征(一)矿浆...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判别黄铜矿与磁铁矿,以及黄铜矿与黄铁矿的鉴别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

怎样区别石灰岩、花岗岩、石英和黄铜矿

LS的有些说法欠妥,比如S型花岗岩就少有或者没有肉红色矿物.

至于LZ的问题,这样回答吧.你所列举的四个东西首先应当分为两类:岩石和矿物,前者包括花岗岩、灰岩,后者包括石英、黄铜矿.岩石是一种或多种矿物的集合体,所以先帮你区别矿物.

石英,油脂光泽(就是反光看起来油油的,有点像肥肉),硬度7(小刀刻不动),断口呈贝壳状端口(就是像贝壳一样有同心纹),无色透明(但是在岩石中通常看起来有点暗);至于偏光显微镜下特征我就不描述了.

黄铜矿,金属光泽,硬度小于小刀(小刀可以刻动),暗铜黄色是其主要特征(与黄铁矿区分),这个东西和石英是很好区分的噢~

方解石(灰岩的主要矿物),玻璃光泽,硬度3(小刀可以轻松刻划,所以这个特征是与石英区分的最简单方法),发育有三组完全解理(结果就是可以轻松看到菱面体状的方解石颗粒),无色透明,滴盐酸气泡,镜下特征同略.

再说岩石,灰岩就是方解石的集合体,所以特征同方解石.你拿小刀化,盐酸滴就OK了.

至于花岗岩,肉红色的一般是花岗岩但是花岗岩不全是肉红色.花岗岩是主要由石英(大于20%)、长石组成,此外常有黑云母、磁铁矿、锆石等矿物,或有辉石、白云母等,这个不太好说.我就说花岗岩总体特征吧,有了鉴定矿物的基础,所以野外看到一块岩石当石英含量大于20%,富含长石(最简单就是小刀刻不动,肉红色或浅灰白色的矿物)、黑云母的岩石,那么他就是花岗岩没错了.至于花岗岩细分类的话,我想就不具体描述了(很多很麻烦,也需要显微镜帮助).

矿石显微构造特征

(一)矿浆成矿期组构特征

1.浮渣状、豹纹状和豹斑状矿石

该类矿石多贫矿,且磁铁矿含量多在30%以下,包体含量较多。空间上位于主矿体顶部,较大的夹石两侧也有少量分布,二者具有过渡特征。

浮渣状矿石通常含大量碎屑,多呈次棱角状或次浑圆状(图版11)。碎屑粒径从数厘米到1mm以下,大小混杂,缺乏分选。1mm以下的细粒级碎屑普遍可见,且近于突变接触。磁铁矿呈胶结物状充填于碎屑颗粒之间,硫化物以黄铁矿为主,黄铜矿微量。磁铁矿粒度介于0.04~0.1mm之间,半自形-他形粒状,可包裹细粒的脉石矿物包体(版图11-3,11-5)。晶洞构造发育,可见粗粒自形的磁铁矿颗粒垂直晶洞洞壁生长。磁铁矿中棕色磁铁矿包体常见,钛铁矿出溶叶片偶见。

脉石矿物以石榴子石为主。磨光片上呈灰黑色,个别有浅色核心。晚期黄褐色石榴子石沿裂隙交代呈细脉状。据薄片观察,石榴子石以全自形(重结晶)和自碎微粒状(和隐爆有关)集合体为主。前者具有环带结构,环带内石榴子石由数个晶体集合而成,外带为全自形石榴子石形成同一环带;后者以微粒状集合体呈团块状分布。其中可见重结晶的微晶颗粒呈全自形晶出现。

随着磁铁矿含量的增加,碎屑状包体减少,多呈次浑圆状包体,粒度均一,多集中在2~5mm之间。磁铁矿粒度增加,多为0.2~0.3mm,半自形粒状结构呈胶结物状胶结上述包体,宏观上矿石呈豹纹状、豹斑状构造(图版12-1,12-2)。

豹纹状、豹斑状矿石中硫化物以黄铁矿为主,可出现板条状黄铁矿(图版12-6)以及不均一浸染状、星点状黄铁矿。黄铁矿交代熔蚀磁铁矿,表明矿浆同期的黄铁矿结晶晚于磁铁矿,且黄铁矿碎裂发育,有重结晶的现象。

脉石矿物包体仍以石榴子石为主。黑色或绿褐色内核,可见黑色石榴子石外圈有灰色反应边。少数石榴子石核心呈浅褐色,外环为深棕色。主矿体内部可出现少量角砾状向浮渣状、斑点状过渡的矿石类型。光片中包体既有较大的次棱角状(棕褐色),也有次浑圆状的尘点状。薄片观察表明,石榴子石环带可见破碎的透辉石残留、镶嵌的毛毡状阳起石和钠长石集合体。包体矿物的微观现象表明成矿前经历了隐爆,碎屑具多种组成,包括早期的石榴子石、透辉石、阳起石和钠长石等。而前述具环带的粗粒石榴子石则是在矿浆期末重结晶作用下形成的。

2.斑点状矿石

矿石中的金属矿物主要为磁铁矿(50%~60%),少量黄铁矿(5%~8%)和微量黄铜矿(2%~3%)。其中磁铁矿为胶结物和角砾两种类型。胶结物状磁铁矿为淡黄色,粒度介于0.2~1.0mm之间,自形-他形粒状。角砾状磁铁矿为棕色(图版13-4,13-5),角砾呈浑圆状,粒径为1~2cm,角砾内部磁铁矿粒度较细(约0.1mm),并伴有大量脉石矿物,因重结晶角砾边缘磁铁矿粒度变粗。硫化物以黄铁矿为主,黄铁矿充填并胶结磁铁矿和石榴子石(图版13-7)。黄铜矿则充填于黄铁矿微裂隙中。

脉石矿物主要呈包体近均匀分布于矿石中,少量脉石矿物沿裂隙交代金属矿物(图版13-6,13-7)。包体呈浑圆状,粒径为5~10mm,成分以石榴子石为主,伴有少量透辉石和阳起石。石榴子石包体有显著的黄褐色石榴子石反应边。据薄片观察,石榴子石内部包有透辉石半自形晶体,且石榴子石环带结构发育。

3.贯入角砾岩型矿石

该类矿石多位于主矿体上部震裂带中,呈角砾脉岩产出。个别脉厚仅数厘米,含大量角砾,大小不一,自数厘米到数毫米以下,大小混杂。角砾成分以火山碎屑岩(脉石矿物)为主,磁铁矿角砾次之(图版15-1,15-5)。角砾呈棱角状-次棱角状-次浑圆状,大小混杂,无分选。

金属矿物以磁铁矿为主,含量为25%~60%,粒度自0.1mm以下到0.2mm至数毫米以上不等。磁铁矿角砾由细粒磁铁矿组成(粒径为0.02~0.04mm)和脉石矿物组成。其中磁铁矿粒度由中心向边缘逐渐增大(重结晶作用),且自形程度逐渐降低(图版16-6,16-7),沿裂隙的热液活动可形成粗粒磁铁矿。无论是胶结物状磁铁矿还是角砾状磁铁矿,都含有棕色磁铁矿包体(图版16-1~16-4),且镜下可见到包体有生长环带或者呈骸晶状。硫化物以黄铁矿为主,呈星点状分布或者浸染状分布,粒度为0.5~2mm,交代磁铁矿(图版16-1)。黄铜矿后期沿裂隙充填交代黄铁矿和磁铁矿。偶见磁铁矿中有钛铁矿出溶叶片(图版15-6)。镜下可见微细粒针状赤铁矿沿微裂隙交代磁铁矿(图版15-7),呈细脉状分布,为成矿期后产物。磁铁矿晶洞构造发育,粗粒自形的磁铁矿垂直洞壁生长,镜下可见远离晶洞磁铁矿粒度有逐渐变小的趋势(图版15-2,15-4)。

脉石矿物除了构成角砾以外,还呈微细粒包体被磁铁矿胶结(图版15-1,15-5)。脉石矿物以石榴子石为主,透辉石、阳起石次之,绿泥石、绿帘石、石英和碳酸盐为少量。该类矿石中,脉石矿物角砾蚀变反映了多期热动力事件的痕迹。据薄片观察可分为三期:第一期为凝灰岩中的石英、长石晶屑被粉尘状石榴子石交代,或见到阳起石化残留,或形成石榴子石-透辉石-阳起石组合。该阶段石榴子石以细粒、微细粒为主。第二期为石榴子石化。该阶段石榴子石多为全自形粒状,具环带结构,其内部可包裹前期破碎的石榴子石和阳起石等。该阶段胶结物磁铁矿形成,充填在自形的石榴子石之间,并发育晶洞构造,属于矿浆期。第三期为绿帘石、石英为热液期产物,呈全自形粒状,伴有金属矿化的形成。

4.围岩角砾磁铁矿矿石

该类矿石分布于主矿床顶部,离夹石较近。磁铁矿含量为30%~40%。

矿石中磁铁矿呈胶结物状,胶结围岩角砾或脉石矿物(图版14-1,14-2,14-3)。磁铁矿呈淡黄色、灰色,他形不等粒结构,粒径从0.2~1mm以上不等,偶见棕色磁铁矿包体(图版14-5),且晶洞构造发育(图版14-6)。硫化物以黄铁矿为主,黄铜矿微量,不均匀分布、稀疏浸染状分布,晚于磁铁矿生成。镜下可见到后期赤铁矿沿裂隙交代磁铁矿(图版14-8)。

围岩角砾为棱角状、次棱角状,粒径为数毫米到厘米级。角砾成分为安山质凝灰岩或蚀变脉石矿物(石榴子石、透辉石、阳起石、绿帘石等)。脉石矿物除了以角砾出现外,还可以微细包体胶结于磁铁矿中,并且包体分布不均一,粒径可达1cm,多为次棱角状。包体成分以石榴子石为主,次为透辉石。其中石榴子石有两类:早期者全部破碎,以蜜黄色为主,粒径小于0.01mm;晚期者为重结晶石榴子石,其内部包裹有早期石榴子石和阳起石。在石榴子石、阳起石和重结晶石榴子石之间有金属矿物充填。

5.雾迷状、阴影状、条带状磁铁矿矿石

该类矿石主要见于ZK2801孔,其他孔中偶见。该类矿石磁铁矿含量一般在60%~80%以上。包体形态已经不是很清楚,阴影状、雾迷状和条带状构造发育(图版17-1,17-2)。板条状硫化物或脉石矿物常见,可见块状磁铁矿的浑圆状角砾。硫化物以黄铁矿为主,其次是黄铜矿和闪锌矿等。

磁铁矿粒度和自形程度变化较大,粒径0.02~0.5mm,由他形粒状、半自形粒状过渡到自形晶。后者多沿晶洞生长,并且远离晶洞,磁铁矿粒度和自形程度迅速降低(图版17-3,17-4)。细粒磁铁矿中可包含微细粒棕色磁铁矿包体。镜下可见到板条状磁铁矿,单板条长约10~20mm,宽约0.2~0.3mm,局部有放射状的趋势(图版17-5~17-8)。前人曾将此板条状磁铁矿归为穆磁铁矿,但我们所见之板条状磁铁矿并未交代板条状赤铁矿。在宁芜南坡姑山式铁矿床(火山矿浆贯入式矿床)矿石中,板条状磁铁矿相互交叉而呈骨架状,并认为是熔体急骤冷却时形成的典型构造。我们镜下所见之板条状磁铁矿很可能仅是一种变晶结构,可能是熔体急速冷却生成微细粒甚至胶结状磁铁矿,在固态下,由于较高的温度重结晶形成。

磁铁矿中富含棕色的磁铁矿包体(少量角砾),并且在棕色磁铁矿包体或淡黄色胶结物状磁铁矿中可见钛铁矿出溶叶片(图版18-7,18-8)。

黄铁矿镜下为亮黄白色板条状,其大小与板条状磁铁矿相似,并且无定向排列,多系交代透明矿物生成(图版17-8,18-1,18-2)。黄铜矿局部较多,充填于自形磁铁矿晶隙之间或交代磁铁矿,可包含片状脉石矿物(图版18-5,18-6)。镜下可见黄铁矿板条含少量磁铁矿残留包体,硫化物板条碎裂后又被晚期磁铁矿胶结,有更晚期的细脉状硫化物穿切磁铁矿(图版17-8),表明金属矿物多期多阶段生成。由于强烈的火山岩浆活动,主矿石的最初的组构已遭受强烈的改造。据宏观观察应属强烈同化混染的矿石。其特点是具有斑杂状组构。包体已经大部分被同化,在黏稠的矿浆中呈雾迷状、阴影状分布。

该类矿石中尘点状、板条状脉石矿物和硫化物(主要是黄铁矿)不均一聚集分布,反映了矿浆比较黏稠和缺乏流动,同化混染的组分大体在原地结晶形成。若有流动则形成局限的条带状构造。脉石矿物主要是黑绿色纤维状钠质闪石(阳起石)、黑色(或黑棕色)石榴子石,其次为透辉石和碳酸盐等,磷灰石偶见。石榴子石通常缺乏反应边,偶见暗灰色(浅绿或浅褐色)反应边。矿石中石榴子石包体环带及光性异常均比较发育。碎裂显著发育,沿裂隙充填阳起石。碳酸盐呈单晶、团块状,而且多为铁碳酸盐。裂隙脉中充填金属硫化物。矿石遭受热液叠加时,可出现棕色石榴子石和粗粒磁铁矿的环边。

6.斑杂状矿石

该类型磁铁矿分布于主矿体中下部,磁铁矿含量介于40%~50%之间。

矿石中金属矿物以磁铁矿为主,少量黄铁矿,微量闪锌矿(图版19-3)。磁铁矿粒度(0.01~0.5mm)和自形程度变化较大(图版19-4)。晶洞构造常见(图版19-8),少量磁铁矿围绕脉石矿物呈皮壳状生长,或呈胶结物状胶结脉石矿物。磁铁矿分布很不均一,呈斑杂状构造。淡黄色胶结物状磁铁矿中棕色磁铁矿包体常见(图版19-5,19-6),钛铁矿固溶体叶片偶见(图版19-7)。金属硫化物以黄铁矿为主,浸染状分布、断续脉状分布,交代熔蚀磁铁矿。其生成晚于磁铁矿,但不受裂隙控制,推测其与磁铁矿在同一体系中形成。

脉石矿物以石榴子石为主。据薄片,多数石榴子石可见内部破碎,外部生长发育新生的石榴子石。磨光石上显示包体呈黑色或黑棕色,其反应边显著。内反射多呈带绿色色调的褐色或褐色。

以上特征表明该矿石有矿浆热液过渡型流体特征,并且矿石具有矿浆成因特征,遭受热液叠加的改造。

7.致密块状矿石

该类矿石位于主矿体下部,以磁铁矿含量较多(70%以上)为特征,致密块状构造。

磁铁矿为淡黄、浅棕灰色色调,粒度介于0.05~0.15mm之间,半自形-他形粒状(图版20-2,20-3,20-4)。晶洞构造发育,且晶洞附近磁铁矿粒度和自形程度相对较好,远离晶洞其自形程度和粒度有降低的趋势。在淡黄、浅棕灰色磁铁矿中有少量深棕色的磁铁矿包体和脉石矿物微细粒包体,并且镜下可见钛铁矿出溶叶片(图版20-6)和赤铁矿沿裂隙交代早期磁铁矿。金属硫化物以黄铁矿为主,次为黄铜矿。其中黄铁矿可呈乳滴状包裹于磁铁矿中或者交代磁铁矿,黄铜矿则呈乳滴状包裹于磁铁矿中(图版20-8)。

脉石矿物含量较少,以石榴子石为主,少量绿帘石和纤维闪石等。

金属矿物和脉石矿物粒度均很细,手标本上肉眼难以鉴别。但是磁铁矿均匀分布,呈致密块状,具有贝壳状断口,其与围岩的界限十分清楚。矿石组构均一,为矿浆成因典型特征。

(二)热液成矿期矿石组构特点

1.对称条带状帽章状矿石

该类矿石磁铁矿含量相对较少(10%~20%),磁铁矿粒度较粗(粒径为1~2mm),自形-半自形,且显著破碎(图版21)。有微量赤铁矿沿微裂隙交代磁铁矿。硫化物微量,主要为黄铁矿,黄铜矿极少。其中黄铁矿呈星点状不均一分布在蚀变原岩中,多呈微细粒状分布。

脉石矿物以石榴子石和阳起石为主,宏观上磁铁矿和脉石矿物均呈对称条带状分布(图版21)。镜下可见在脉壁接触处磁铁矿条带并不平整,显示某种交代蚀变围岩的现象。由此推断,热液期矿化以交代充填为主,据此对称条带由早到晚生成顺序为:粗粒磁铁矿,粗粒石榴子石,墨绿色阳起石,绿帘石(图版21-1~21-6)。据薄片观察,原岩为蚀变凝灰岩,可见透辉石以自碎微粒集合体分布,粒径小于0.01mm。金属矿物(硫化物)交代透辉石,伴有绿泥石交代。石榴子石以粗粒集合体为主,部分石榴子石具有环带结构。环带细密且异常光性明显,为热液红棕(褐)色石榴子石特征。

2.复角砾状矿石

该类型矿石以出现红褐色或者红棕色石榴子石为特征,磁铁矿含量为20%~50%。

镜下可见到明显不同的两类磁铁矿,第一种是粒度较细的淡黄色、棕黄色磁铁矿,粒度为0.1~0.2mm,呈半自形-他形粒状结构,并且有麻点状分布,包裹微细粒脉石矿物包体(图版22-1,22-2,22-3)。第二种是粒度较粗的浅黄色磁铁矿,粒度约为1cm,呈半自形-他形粒状分布(图版22-4)。前者为矿浆期残留磁铁矿,后者是热液期叠加改造型磁铁矿。矿浆期磁铁矿石局部呈角砾并被热液期红棕色或红褐色石榴子石胶结(图版22-5,22-6)。

脉石矿物以红棕色或红褐色石榴子石为主,次为透辉石和阳起石。石榴子石破碎严重,透辉石和阳起石沿石榴子石裂隙充填并交代石榴子石。

该类矿石反映热液期热液作用对矿浆期磁铁矿的叠加改造,热液期磁铁矿含量占磁铁矿总量的20%左右。

3.热液网脉状矿石

该类矿石位于主矿体底部,磁铁矿含量较低(10%~20%),为典型的热液成因。

矿石金属矿物以磁铁矿为主,少量硫化物。其中磁铁矿呈浸染状、细脉状分布,或呈胶结物状胶结脉石矿物,具明显的热液特征(图版23-1,23-2)。镜下可见磁铁矿为半自形-自形粒状,晶洞构造发育,可含棕色磁铁矿残留包体(图版23-4~23-8)。热液期磁铁矿以粗粒为主,细粒为少量,并且粗粒穿切早期的细粒磁铁矿。硫化物亦呈细脉状分布,并且穿切、交代和熔蚀磁铁矿(图版23-8)。

脉石矿物以石榴子石为主,阳起石、绿帘石少量。其中石榴子石具特征的热液期红棕色,具薄片观察,石榴子石内包含有大量碎粒透辉石,具有明显的圈层结构,表明矿化前经历了隐爆作用并形成自碎透辉石。金属矿物充填在石榴子石晶隙之间(图版23-4)。石榴子石形成后伴有磁铁矿化。

磨光石(光片)上石榴子石外环具有热液期红棕色特点,中心可包裹有浅绿色、浅绿褐色自碎透辉石。

总体上磁铁矿化为热液期形成,金属矿物呈脉状分布,含较多的石榴子石包体。

如何利用矿物鉴定矿物?

矿物的简易鉴定方法包括野外人工或肉眼鉴定和室内辅助设备鉴定。 在室外或野外,大部分常见矿物一般都可以用简易的方法进行初步的人工鉴定。 笔者根据多年的经验,把常见矿物的简易鉴定方法总结为 “看、 摸、 刻、 掂” 。

一、看

观察矿物晶体的外形、颤色、光泽、透明度、解理和其矿物组合是识别鉴定矿物最基本、最重要的步骤。 这些观察内容是矿物主要物理性质的反映。

( 1 )颜色

这是鉴定矿物最大的特征之一。不少矿物是根据其颜色来命名的。矿物的颜色可以分成三种:矿物中主要的化学元素显示色,代表其固有的特征色,称为自色,是鉴定矿物的可靠依据,例如蓝铜矿为蓝色,孔雀石为绿色;有的矿物表面的氧化或水化膜或裂缝等造成光线干涉所表现出来的彩虹状色, 称为假色,用来鉴定矿物的辅助色,例如金属矿物表面常见锖色;矿物中微量元素或杂质所引起的颜色叫他色, 例如水晶的自色为无色透明,但含铁质时呈红色, 含有机质时呈黑色,所以他色不能用来鉴定矿物。

                   

绿色的孔雀石

蓝色的蓝铜矿

(2)外形

矿物外形反映了结晶习性。而结晶习性可用晶体在三维空间上的发育程度来描述。如果单晶体在三维空间中朝一个方向特别发育,形成柱状、针状或长条状矿物, 如柱状电气石、针状文石、长条状辉锑矿。 如果晶体朝着两个方向生长,则形成片状、板状矿物,如片状云母、板状重晶石等。如果单体在三维空间的发育程度基本相同,则形成三向等长的矿物,多呈等轴状,如立方体黄铁矿、 粒状石榴子石等。

   

水晶晶面上的横纹

(3)矿物的透明度和光泽

透明度取决于矿物的化学组成和内部结构,根据其透光能力,可以将矿物分为透明、半透明和不透明矿物。所有珍贵的宝石半宝石矿物都是透明或半透明晶体,如红宝石、水晶、海蓝宝石晶体等。而大部分金属矿物均是不透明的, 如磁铁矿、黄铁矿、辉锑矿等。

(4)光泽

光泽是矿物的又一重要属性。按强度依次分为金属光泽、半金属光泽、金刚光泽、玻璃光泽、丝绢光泽、油脂光泽、树脂光泽、珍珠光泽、土状光泽。 不同的矿物有不同的光泽,例如毒砂、黄铁矿等硫化物矿物有很强的金属光泽;而石膏、云母显现丝绢光泽;一些方解石显示油脂光泽;水晶、 萤石显示玻璃光泽等。一般而言,金属光泽、 半金属光泽和土状光泽的矿物都是不透明矿物, 而玻璃光泽、 油脂光泽和金刚光泽的矿物大都是半透明或透明矿物。

(5)晶面生长纹

矿物晶体的实际晶面虽然平整光滑,但大都发育了各种细小的线状纹饰, 这些纹饰主要是晶面条纹、晶面螺纹等生长纹和多次结晶形成的晶面阶步与棱面。不同的矿物有不同的结晶习性,从而产生了不同的晶面纹,比如水晶晶面上常见横纹,黄玉晶面上常见有竖纹。有些矿物还发育了后期受物理挤压和化学腐蚀所形成的各种蚀象,反映了它们的物理、化学特性。

通过仔细观察矿物的以上特征, 结合查阅有关的矿物鉴定手册或书籍, 可以基本上确定矿物的大致类型, 然后再用以下手段来做进一步的矿物确认。

二、摸

用手摸晶休可以确定矿物的晶面、晶纹、解理、裂理和断口等物理特征。 有不少矿物能够通过触摸来判断其类型。

解理是晶体在外力作用下沿一定方向(结晶面)规则破裂的一种性质, 其破裂面被称为解理面。 解理面一般较平整光滑,与晶面的区别是无晶纹发育而常见多层细小断裂台阶,与断口的区别是破裂面规则平整、相互平行。有些矿物只有一组单方向的解理,破裂后呈板状、薄片状,如云母等。有些矿物有两个方向的两组解理,破裂后呈块状,如方解石、菱锰矿。 还有些矿物有三个甚至四个方向以上的多组解理,破裂后呈菱形或锥状至双锥状,如萤石等。 根据矿物沿解理方向开裂的难易程度,矿物解理可以划分为完全解理(极易开裂)、 中等程度解理、 弱解理和无解理(无解理面只有断口)。

断口是指晶体受打击后产生的不规则破裂面。 由于晶体内部结构的不同, 断口的类型也不同,从而可以用来鉴定矿物,断口一般可分为:

贝壳状断口。 断面呈弯曲的凸面或凹面,并具同心弧状构造,像贝壳, 如水晶的断口。

平坦状断口。 断面平坦,但不光滑,如高岭石的断口。

参差状断口。 断面不规则,极其粗糙,如电气石的断口。

锯齿状断口。 呈尖锐而起伏的锯齿状 ,许多金属矿物和丝发状矿物具有此特征 ,如辉锑矿、 石膏、 石棉等的断面。

凭手感还可以根据矿物表面光滑程度来确定某些矿物类型,一些硬度较低的矿物如辉钼矿、 蛇纹石、 滑石、 石墨和其他黏土矿物都具有滑溜的感觉,而自然铜、 锑华、 孔雀石等矿物表面则有粗糙感。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摄影】B. Ottens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滑石

三、刻

用未知矿物晶体去刻划、 挤压已知矿物或器具,可以了解到被鉴定矿物的硬度、 弯挠性、 延展性和条痕色等特征。 在应用本方法时,一定要注意不要破坏晶体的完整性,要用碎片或矿晶的裂面、 背面或底面去刻试。

矿物硬度是鉴定矿物最有效、 最常用的特征。 硬度确定方法通常是用未知矿物晶体去刻划已知硬度的晶体或硬度计,矿物硬度常采用10级来划分(摩氏硬度,简称硬度)。从极软到极硬的标准矿物为:1.滑石; 2.石膏; 3.方解石;4.萤石;5.磷灰石;6.正长石;7.石英; 8.黄玉;9.刚玉;10.金刚石。

如果没有现成的标准硬度矿物,可以采用一些简便的工具来进行划刻。 如指甲的硬度为2~2.5,铜钥匙硬度为3,小刀硬度为5~5.5,玻璃硬度为6, 划玻璃刀硬度为9 ~ 10。

矿物的条痕色是指矿物在自瓷板(瓷碟)等物品上刻划留下来的条痕的颜色, 它往往比矿物的颜色更能反映矿物晶体的本色。矿物颜色常常受光泽、 光线、氧化层和表面污染物的影响,而条瘟色代表矿物粉末的自色。例如赤铁矿的颜色可以是黑色、 灰色和紫红色,但其条痕色永远是樱红色。

通过刻压矿物晶体还可以确定矿物的塑性和弹性(又称挠性)。 前者表示晶休被挤压变形后,不能恢复原状,如滑石、绿泥石、蛭石等矿物具有明显的塑性。后者是指晶休刻压时变形,压力撤除后又能恢复原状的特征, 如云母等矿物均具有此特征。

四、掂

通过用手掂矿物的质量可以估计出晶休的比重。矿物比重是矿物质密度的反映, 也是鉴定矿物的最主要参数之一。根据比重大小一般把矿物分为轻、 中 、 重三类:前者比重小于2.5,中者为2.5 ~ 4,后者大于 4。在野外主要凭手掂矿物的感觉与经验来比较不同矿物的比重而确定矿物类型, 如重晶石与方解石的区别是前者重, 后者轻;锡石和闪锌矿的区别也是如此。严格的比重测定一般采用排水法, 即先称一下矿物质量,然后再在水中称其质量,并用下列公式计算其比重:

比重=空气中质量/(空气中质量-水中质量)

比重一词是非法定计量单位,已不再使用,而用相对密度(简称密度) 代替,本书一律使用密度一词。

通过看、摸、刻、掂,了解矿物特征,并通过查阅矿物鉴定手册和书籍, 可以将常见的矿物识别或确定其大概范围。有些矿物还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 可以轻易地鉴别,如自然硫、煤、琥珀的可燃性,雄黄的变色性,光卤石、 石盐、石膏等的可溶性。还有,燃烧自然碗与黄铁矿、撞击毒砂时可发出臭味的特征等,均是矿物简易鉴定的好方法。

此外, 对于较难识别的矿物还可以借助实验室工具与设备作进一步鉴定, 如利用一些化学试剂、火焰烧试、显微镜观察等手段。例如,用稀盐酸可以鉴定方解石、文石、白云石等碳酸盐类矿物,方解石、文石遇酸起泡明显;白云石起泡不明显,但放到耳边可听到起泡声。

对于疑难矿物,则需要请专业人员采用实验室鉴定方法,如化学分析,X光粉晶衍射分析、电子显微镜观察等。

希望可以帮到你,记得点赞,谢谢!

如何鉴定黄铁矿,黄铜矿与磁铁矿?

黄铁矿

黄铁矿属等轴晶系的硫化物矿物,因其浅黄铜的颜色和明亮的金属光泽,常被误认为是黄金,故又称为“愚人金”。

化学成分FeS2,

硬 度6-6.5,

比重4.9-5.2

晶 系:属等轴晶系

黄铁矿成分中通常含钴、镍和硒,具有NaCl型晶体结构。常有完好的晶形,呈立方体、八面体、五角十二面体及其聚形。立方体晶面上有与晶棱平行的条纹,各晶面上的条纹相互垂直。集合体呈致密块状、粒状或结核状。浅黄(铜黄)色,条痕绿黑色,强金属光泽,不透明,无解理,参差状断口,在地表条件下易风化为褐铁矿。

黄铁矿是分布最广泛的硫化物矿物,在各类岩石中都可出现。黄铁矿是提取硫和制造硫酸的主要原料。

黄铜矿

黄铜矿是提炼铜的主要矿物之一,是仅次于黄铁矿的最常见的硫化物之一,也是最常见的铜矿物。

化学成分是CuFeS2,

晶系四方晶系

硬度3~4,

比重4.1~4.3

黄铜矿单个晶体很少见,集合体常为不规则的粒状或致密块状。黄铜色,表面常有斑驳的蓝、紫、褐色的锖色膜,条痕绿黑色,金属光泽。断口参差状或贝壳状,无解理,摩氏。黄铜矿易被误认为黄铁矿和自然金,但以其更黄的颜色和较低的硬度与黄铁矿相区别,以其绿黑色的条痕、性脆及溶于硝酸与自然金相区别。在地表风化作用下,黄铜矿常变为绿色的孔雀石和蓝色的蓝铜矿。

黄铜矿的特性

黄铜矿是 一种铜铁硫化物矿物。化学式:CuFeS2,常含微量的金、银等。晶体相对少见,为四面体状;多呈不规则粒状及致密块状集合体,也有肾状、葡萄状集合体。黄铜黄色,时有斑状锖色。条痕为微带绿的黑色。黄铜矿是一种较常见的铜矿物,几乎可形成于不同的环境下。但主要是热液作用和接触交代作用的产物,常可形成具一定规模的矿床。产地遍布世界各地。在工业上,它是炼铜的主要原料。在宝石学领域,它很少被单独利用,偶尔用作黄铁矿的代用品。另它常参与一些彩石、砚石和玉石的组成。

物理性质:主要成分名称:二硫化亚铁铜。化学式:CuFeS2.。铜铁都为正二价硫为负二价。

黄铜[1]黄色,表面常有蓝、紫褐色的斑状锖色。绿黑色条痕。金属光泽,不透明。解理∥{112}、{101}不完全。硬度3~4。性脆。相对密度4.1~4.3。

产状与组合:分布较广。岩浆型,产于与基性、超基性岩有关的铜镍硫化物矿床中,与磁黄铁矿、镍黄铁矿密切共生。接触交代型,与磁铁矿、黄铁矿、磁黄铁矿等共生;亦可与毒砂或方铅矿、闪锌矿等共生。热液型,常呈中温热液充填或交代脉状,与黄铁矿、方铅矿、闪锌矿、斑铜矿、辉钼矿及方解石、石英等共生。在地表风化条件下遭受氧化后形成CuSO4和FeSO4,遇石灰岩形成孔雀石、蓝铜矿或褐铁矿铁帽;在次生富集带则转变为斑铜矿和辉铜矿,可作找矿标志鉴定特征:其致密块体有时与黄铁矿相似,可以其较深的黄铜黄色及较低的硬度相区别。以其脆性与自然金(强延展性)区别。

工业应用:最重要的铜矿石矿物。

判别黄铜矿与磁铁矿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黄铜矿与黄铁矿的鉴别、判别黄铜矿与磁铁矿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