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铜矿鉴定报告,既是矿物的特征也是鉴别矿物的依据?
颜色。
颜色是最容易观察到的矿物特征,也是辨认矿物的重要根据之一。有些矿物以颜色命名。如:赤铁矿是红色的,褐铁矿是褐色的,黄铜矿是黄色的。白钨矿是灰白色的。把矿物放在无釉瓷砖上摩擦,瓷砖上留下的痕迹就是这种矿物的条痕。矿物的条痕颜色比外表颜色更可靠,那是因为条痕颜色可以消除杂质和其它外界因素的影响。
金矿的矿石和明金如何用肉眼来分辨?
黄铁矿,黄铜矿在金矿石中比较和金混淆,用手摸,有明显刺手感得是金,其余没那感觉,晶型不一样
什么矿物质是黄色的?
金矿分岩金和砂金,岩金大部分产在硅质岩矿化带中,砂金产在第四纪与基岩的接触带间,如果是岩金,鉴定很简单,取一块矿石,用铁锤把矿石打成粉末状,然后取1.5厘米厚的木版,制成一个长60厘米、宽25厘米、高15厘米的淘金盆,把矿粉放入盆中拿到水中细心淘洗,让泥沙从盆中溢出,检查沉于盆底的矿物,发现有金光闪闪的矿物就是金子,金的比重较大会沉到底下。
自然界中呈黄色的矿物只有三种,称“三黄”,即:黄金、黄铜矿、黄铁矿,黄铜矿黄铁矿的比重小,在用水淘洗的过程中会随着泥沙一起跑掉,故无需再进行任何鉴定。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淘金”。
中条山成因分析?
中条山是我国主要铜矿集区之一,南河沟、桐木沟铜矿体与地层产状基本一致,呈层状、似层状分布于中条群篦子沟组和余家山组中,受地层岩性和构造控制。矿石中的金属矿物以黄铜矿、黄铁矿、斑铜矿、磁黄铁矿为主。矿区主要发育的赋矿岩石有硅质钠长岩、碳质片岩、白云石大理岩。尽管开采半个多世纪,但对矿床成因认识仍存在分歧,有火山-沉积变质成因论、远火山沉积变质-再造热液成因论、热水喷流成因等观点。本文通过野外调查、岩矿鉴定、岩矿石地球化学、同位素年代学、原位微量分析等方法,研究了矿床地质、含矿岩系的地球化学特征、不同期次变质和成矿年代,成矿物质和成矿流体来源,研究了赋矿硅质钠长岩和矿床成因。
取得如下主要成果:
(1)碳、氢、氧、铅同位素以及硫化物原位微量元素分析显示:碳的具有多来源的特点;晚期脉状矿化H-O同位素组成具有变质水为基础,混合有建造水的特点;铅的来源复杂,具有混合铅的特点。金属硫化物原位微量元素组成显示微细脉和脉状矿化均为热液成因。
(2)硅质钠长岩在空间上与矿床密切相关,总体呈层状、似层状与矿体产状一致。实验表明是由于碳质片岩经卤水交代蚀变作用而形成的,伴随着褪色现象。表现为钾和钠元素置换的过程,其与早期细脉浸染状铜矿成矿作用密切相关。
(3)金红石的年龄数据显示矿区经历了两次区域变质事件,金红石两期年龄与碳酸盐钐钕同位素成矿年龄相对应,分别约为1.96Ga和1.86Ga。结合已有地质资料表明,两期碳酸盐脉的矿化年龄分别为两期变质年龄对应的矿化事件。后期碳酸盐矿物比前期碳酸盐矿物更加富集重稀土元素。
(4)确定南河沟、桐木沟铜矿属于沉积-变质铜矿床。
怎样分辩出金矿石?
金矿分岩金和砂金,岩金大部分产在硅质岩矿化带中,砂金产在第四纪与基岩的接触带间,如果是岩金,鉴定很简单,取一块矿石,用铁锤把矿石打成粉末状,然后取1.5厘米厚的木版,制成一个长60厘米、宽25厘米、高15厘米的淘金盆,把矿粉放入盆中拿到水中细心淘洗,让泥沙从盆中溢出,检查沉于盆底的矿物,发现有金光闪闪的矿物就是金子,金的比重较大会沉到底下。
自然界中呈黄色的矿物只有三种,称“三黄”,即:黄金、黄铜矿、黄铁矿,黄铜矿黄铁矿的比重小,在用水淘洗的过程中会随着泥沙一起跑掉,故无需再进行任何鉴定。
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淘金”。
判断矿物的硬度需要与什么对照?
1、首先观察它们的颜色、透明度、光泽和晶体形态,这些是仅凭肉眼就能看到的;然后可以借助其他简单的仪器设备进行测量,比如矿物粉末的颜色、硬度、解理、发光性、磁性等。 2、矿物的软硬程度彼此不同,而且相差很大,但一般的规律是:像碳酸盐、硫酸盐、磷酸盐这些含有水分子的矿物通常较软,而不含水分子的氧化物以及硅酸盐矿物则相对较硬。 3、德国矿物学家莫斯首先提出了一种标准,即莫氏硬度,分别用1到10来表示以下十种矿物的硬度大小:滑石、石膏、方解石、萤石、磷灰石、正长石、石英、黄玉、刚玉、金刚石。 4、金刚石,莫氏硬度为10,是自然界中硬度最高的矿物,这意味着其它矿物在金刚石面前都显得不堪一击。常言道:“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 5、先用手指甲来刻划,能刻动的为黄金,因为纯净的黄金很软,硬度比手指甲的硬度2.5~3.0还要低,其他两种却相对较为坚硬;然后再借助小刀,用小刀能划出痕迹的为黄铜矿,划不动的即为黄铁矿,这是因为黄铜矿的莫氏硬度为3.0~4.0,黄铁矿的莫氏硬度为6.0~6.5,而小刀的莫氏硬度一般为5.5,正好介于二者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