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有色金属 正文

黄铜矿在什么位置(哪里有黄铜矿)

1、(四)沉积岩中的层状铜矿床——山西省垣曲县胡家峪铜矿 2、黄铜矿(Chalcopyrite)3、黄铜矿族4、魔兽世界铜矿的位置在哪?12—铜矿床、矿点2.矿体特征矿区内出露的地层有古元古界中条群界牌梁组、龙峪组、余元下组、篦子沟组、余家山组及新生界第四系等(图3-12)。下段主要为二长片岩、绢云片岩、石榴子石片岩、绢英岩、石英岩夹...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黄铜矿在什么位置,以及哪里有黄铜矿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

(四)沉积岩中的层状铜矿床——山西省垣曲县胡家峪铜矿 

1.矿区地质特征

山西省胡家峪铜矿位于山西省垣曲县境内,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华北克拉通南缘,地处中条三叉裂谷的交接部位,是我国华北、华南两大板块的交接部位,在成矿区带划分上属于中条山铜矿集中区(许庆林,2010)。中条山铜矿集中区是我国重要的铜多金属成矿区之一,发育的矿床有胡家峪、篦子沟、铜矿峪、老宝滩、桐木沟、剪子岭等,矿床类型有胡蓖型、铜矿峪型、落家河型、横岭关型等(图3-11)。胡家峪铜矿是中条山中段胡蓖型铜矿的代表性矿床。

图3-11 中条山区域地质矿产略图

(据孙继源等,1995)

1—第四系松散堆积物;2—古生界;3—中元古界汝阳群;4—中元古界西阳河群;5—古元古界担山石群;6—古元古界中条群;7—新太古界绛县群;8—中太古界涑水杂岩;9—西阳河期辉绿岩(脉);10—中条期岩浆岩(脉);11—断层;12—铜矿床、矿点

2.矿体特征

矿区内出露的地层有古元古界中条群界牌梁组、龙峪组、余元下组、篦子沟组、余家山组及新生界第四系等(图3-12)。其中,篦子沟组是中条山胡篦型铜矿床的主要赋存层位,铜矿化普遍,岩性变化大,依岩性不同大致可分为上、下两段:下段主要为二长片岩、绢云片岩、石榴子石片岩、绢英岩、石英岩夹透镜状白云石大理岩;上段主要为炭质绢云片岩夹透镜状白云岩大理岩、不纯的白云石大理岩等,局部夹含炭质或锰质石榴云母片岩和透镜状石英岩等。

矿体具有明显的层控特征,含矿岩系主要为沉积变质岩(大理岩、片岩等)和黑色片岩建造(炭质片岩、石榴子石云母片岩)。矿体呈层状、透镜状顺层产出,矿体厚度在数米至数十米之间,走向长在数百米至上千米之间,矿体倾角在50˚左右。

根据野外观察,结合镜下鉴定,铜矿石主要呈半自形—他形粒状结构,条带状构造、浸染状构造、团窝状构造,以条带状构造为主。矿石矿物主要为黄铜矿,以脉状条带分布,条带宽3~4㎝;脉石矿物主要为方解石、石英,其次为白云母、绢云母等。

图3-12 胡家峪矿区剖面图

(据李文光,2007)

1—白云大理岩;2—不纯白云大理岩;3—黑色片岩;4—石榴云母片岩;5—石英岩;6—钠长浅粒岩;7—方柱黑云片岩;8—矿体;9—篦子沟组;10—余家山组

3.成因模式

在成因类型上,胡蓖型铜矿属于沉积变质型铜钴钼等多金属硫化物矿床,矿带及矿体严格受褶皱构造和地层控制,如胡家峪铜矿体就赋存于上玉坡-胡家峪褶皱构造之胡家峪向斜的两翼,古元古界中条群篦子沟组岩组与余家山组接触部位(图3-13)。

胡篦型矿床主成矿阶段形成于深水盆地的沉积环境,并受古陆边缘带内次级张性构造盆地控制,矿床的形成与海底盆地的高温热卤水热液沉积有关,与岩浆热液关系较小,不与火山活动伴生,矿体的产出严格受地层岩性控制,矿床形成后受变质影响;容矿主岩为喷流岩,矿体与喷流岩呈似层状与围岩整合接触,具有明显的同沉积特点,表明成矿与成岩作用是一致的(薛昊日,2010)。

4.矿床系列标本简述

2012年,在深入研究胡家峪铜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特征后,采用矿区定点采样的方法共采集标本19块(表3-4),对矿区出露的古元古界中条群牌梁组、龙峪组、余元下组和篦子沟组岩石均进行了采集。其中,采集围岩7块,岩性为大理岩、炭质片岩、石榴子石石英云母片岩、石榴子石云母片岩、石英岩状砂岩、黑云母化大理岩和钙质云母片岩;采集矿石6块,主要为碳酸盐化石英脉黄铜矿矿石、石英脉型黄铁矿黄铜矿矿石和富铜矿石;采集蚀变围岩6块,岩性为矿化碳酸盐化绿泥石化硅化大理岩、矿化碳酸盐化硅质岩、钠化大理岩、黑云母化大理岩、硅化大理岩和片理化炭质泥岩-炭质粉砂岩。此次标本采集较全面覆盖了矿区出露的地层岩石及矿石。

图3-13 胡篦型铜矿成因模式图

(据薛昊日,2010)

1—岩浆房;2—大理岩;3—黑色岩系;4—火山岩;5—硅质钠长质岩;6—流体;7—矿体

表3-4 山西胡家峪铜矿采集标本

注:表中Cu4-B代表胡家峪铜矿标本,Cu4-b代表该标本薄片编号,Cu4-g代表该标本光片编号。

5.图版

(1)标本照片及其特征描述

Cu4-B01

大理岩。岩石呈白—浅灰白色,细粒变晶结构,块状构造。矿物成分主要为方解石,白色—无色透明,细—微细粒结构,含量约95%,加稀酸剧烈起泡。岩石裂隙面上见有细脉状、小透镜状黄铁矿,呈细—微细粒半自形—他形晶。另可见细小的方解石脉,其内亦发育有微细粒黄铁矿,含量<1%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钨钼铜矿

Cu4-B02

大理岩。岩石呈肉红色,细粒变晶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方解石,无色、肉红色,细—微细粒结构,加酸剧烈起泡。岩石中有多条方解石脉,脉宽3~8mm,部分平直,部分呈锯齿状,显示沿追踪裂隙充填特征,方解石结晶较好,多呈无色透明状,部分呈赤红色—深红色,引起红色原因不清楚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钨钼铜矿

Cu4-B03

炭质片岩。岩石呈黑色,染手,鳞片变晶结构,片状—纹层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炭质和泥质组分,经受热动力构造挤压作用,肉眼分辨不出矿物种类。其次为硅质石英,细粒结构,组成细小的白色—无色条带、透镜体。风化面上见次生绿色孔雀石。岩石中见微量黄铁矿化和零星黄铜矿化,矿化多沿细粒石英细脉分布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钨钼铜矿

Cu4-B04

石榴子石石英云母片岩。岩石呈灰—深灰色,粒-片状变晶结构,片状—纹层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黑云母、石英。黑云母,红褐色—黑褐色,半自形—他形细粒结构,含量50%±。石英,无色透明,一类呈细脉状,另一类为与黑云母共生,含量25%~30%。石榴子石,黑—褐黑色,他形粒状,粒径1~3mm,含量约25%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钨钼铜矿

Cu4-B05

石榴子石云母片岩。岩石呈灰色,鳞片状变晶结构,片状构造。矿物成分以方解石为主,次为云母。方解石,滴酸剧烈起泡,含量约80%。云母有黑云母、白云母和绢云母,细小鳞片状,均匀分布,含量5%~10%。另有少量他形石英颗粒。岩石片理化发育部位,可见零星黄铜矿和黄铁矿。岩石片理化面上,以黑云母为主,次为石榴子石。石榴子石,棕红—棕褐色,他形细粒结构,粒径1~3mm,含量约40%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钨钼铜矿

Cu4-B06

矿化碳酸盐化硅质岩(钠化)。岩石呈灰色,浅肉红色,粒状变晶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次为方解石。石英,无色透明,颗粒细小。方解石,呈角砾状,两面被碳酸盐脉体包围。碳酸盐脉中发育黄铜矿化和黄铁矿化,并伴有绿泥石化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钨钼铜矿

Cu4-B07

硅化大理岩(钠化)。岩石呈灰色—灰白色,粒状变晶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方解石,次为石英,蚀变强烈。方解石,白色—无色,他形细粒结构,含量约60%,碳酸盐化呈方解石细脉,脉宽1~8mm。石英,无色透明,呈脉状交代大理岩,含量约30%。可见微量黄铜矿化和黄铁矿化,并见有绿泥石化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钨钼铜矿

Cu4-B08

石英岩状砂岩。岩石呈白色,细粒变晶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几乎全部由细粒—隐晶质石英组成,含量达99%,隐约可见圆形石英颗粒,可能是沉积变质作用产物。另可见有淋滤形成的方解石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钨钼铜矿

Cu4-B09

黑云母化大理岩。岩石呈深灰色,粒状变晶结构,纹层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方解石,次为云母。方解石,颗粒细小,滴稀盐酸起泡,含量约80%,发育方解石细脉,脉宽1~2mm。黑云母,棕褐色,片理化面上可见白云母,部分蚀变为绿泥石,含量约15%。岩石中发育黄铜矿化和微弱黄铁矿化。黄铜矿,亮黄色,他形细—微细粒结构,一种沿层理呈星点状、浸染状分布,具定向性;另一种沿方解石细脉分布,断续出现,含量1%~2%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钨钼铜矿

Cu4-B10

大理岩。岩石呈黄白色,细粒变晶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方解石,颗粒细小,看不清,小刀可刻动,滴稀盐酸起泡弱,岩石粉末起泡亦较弱,含量达95%。可见微量星点状细粒黄铁矿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钨钼铜矿

Cu4-B11

片理化炭质泥岩-炭质粉砂岩。岩石呈黑色,细粒变晶结构,片状纹层状构造,具弱片理化现象。主要矿物成分为泥质、粉砂质和炭质,由于颗粒细小,均呈黑色,肉眼难以区分,含量达90%。岩石中发育细小方解石-石英细脉,脉宽1~3mm。脉中石英无色透明,滴酸不起泡;方解石,白色,滴稀酸起泡。脉中发育黄铁矿化,呈细粒状,含量1%~2%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钨钼铜矿

Cu4-B12

钙质云母片岩。岩石呈黑色,细粒变晶结构,鳞片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黑云母,次为石英。黑云母,黑—黑褐色,半自形—他形,细鳞片状,含量70%~80%,大多数定向排列组成片理。石英,他形细粒结构,含量10%~20%。在片理面上不均匀分布有黄铁矿细脉。岩石新鲜面含钙质,滴酸较均匀微弱起泡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钨钼铜矿

Cu4-B13

矿化碳酸盐化、绿泥石化、硅化大理岩。岩石呈灰色、浅肉红色,细粒变晶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方解石,细—微细粒结构,滴稀盐酸起泡,含量约80%。岩石中蚀变发育,主要有硅化、碳酸盐化和绿泥石化。硅化石英脉,无色透明,石英颗粒呈他形粒状结构。碳酸盐化方解石,白色—乳白色,粗晶结构,粒径3~5mm,大者可达10mm,硬度低于小刀,滴稀盐酸剧烈起泡。另可见黄铁矿化和黄铜矿化,矿化与碳酸盐化脉密切共生,含量约3%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钨钼铜矿

Cu4-B14

碳酸盐化石英脉黄铜矿矿石。矿石呈白色—灰白色,他形细粒结构,块状、细脉浸染状构造。矿石矿物为黄铜矿、黄铁矿。黄铜矿,亮黄色,金属光泽,他形细粒结构,细粒浸染状分布,含量3%~5%。黄铁矿,与黄铜矿密切共生,呈细脉浸染状分布,含量3%~5%。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次为方解石和绿泥石。石英,无色透明,油脂光泽,多呈脉状、块状。方解石,白色—乳白色,粗晶结构。绿泥石,黑色—绿黑色,条痕呈灰白色。石英脉裂隙中可见黄铜矿化和黄铁矿化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钨钼铜矿

Cu4-B15

石英脉型黄铁矿黄铜矿矿石。矿石呈白色、黄色,半自形—他形粒状结构,细脉浸染状、团窝状构造。矿石矿物主要为黄铜矿、黄铁矿。黄铜矿,亮黄色,金属光泽,条痕呈绿黑色,硬度略低于小刀,含量约5%。黄铁矿,黄—黄白色,金属光泽,半自形—他形粒状结构,粒径10mm,含量约5%。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无色透明,与金属硫化物紧密共生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钨钼铜矿

Cu4-B16

富铜矿石。矿石呈白色、黄色,半自形—他形粒状结构,团块状、浸染状构造。矿石矿物主要为黄铜矿,少量黄铁矿。黄铜矿,亮黄色,金属光泽,条痕呈绿黑色,硬度略低于小刀,他形晶,粒径1~3mm,大者可达5~8mm,含量约15%,含少量黄铁矿。脉石矿物为方解石,细粒结构,呈灰—灰白色,另可见粗晶方解石脉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钨钼铜矿

Cu4-B17

富铜矿石。矿石呈白色—浅灰白色、黄色,半自形—他形粒状结构,条带状、浸染状构造,条带宽2~3cm。矿石矿物主要为黄铜矿,少量黄铁矿。黄铁矿含量5%~8%。脉石矿物为细粒方解石,偶见方解石脉,含量达90%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钨钼铜矿

Cu4-B18

富铜矿石。矿石呈灰色—灰白色,半自形—他形粒状结构,条带状构造、浸染状构造。矿石矿物主要为黄铜矿,呈条带分布,条带宽3~4c m,条带几乎全部由黄铜矿组成,含量略低,约6%。另可见有少量黄铁矿。脉石矿物主要为细粒方解石,含量达95%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钨钼铜矿

Cu4-B19

铜矿石。矿石呈灰白色,半自形—他形粒状结构,脉状、细脉浸染状构造。矿石矿物主要为黄铜矿、黄铁矿。黄铜矿,黄—亮黄色,半自形—他形粒状结构,含量约3%,分布形式有两种:粗晶方解石黄铜矿脉,中—粗粒结构;石英硫化物脉,细粒结构,稀疏浸染状,团窝状分布不均匀。黄铁矿,黄白色,半自形—他形粒状结构,分布形式与黄铜矿一致,紧密共生。矿石主体岩性为石英岩。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无色透明,他形粒状结构,含量约90%,其次为方解石,自形—半自形粗晶结构,呈脉状分布,与黄铜矿、黄铁矿伴生。另可见少量绢云母和白云母,呈细小鳞片状分布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钨钼铜矿

(2)标本镜下鉴定照片及特征描述

Cu4-b02

纯大理岩。细粒变晶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方解石(Cal,约95%)和少量石英(Qz,约3%)。方解石,菱面体解理,颗粒粒径0.1~0.2mm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钨钼铜矿

Cu4-b04

黑云母片岩。细粒变晶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黑云母(Bt,约50%)、石英(Qz,约35%)和斜长石(Pl,约10%)。黑云母呈片状,多色性明显,平行消光,长0.1~0.2mm。石英,表面光滑,正低突起,无解理和双晶。斜长石,负低突起,发育聚片双晶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钨钼铜矿

Cu4-b09

石英大理岩。细粒变晶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方解石(Cal,约55%)和石英(Qz,约40%)。方解石,菱面体解理,明显的闪突起,高级白干涉色,颗粒粒径约0.5mm。石英,颗粒呈他形,粒径约0.1mm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钨钼铜矿

Cu4-g13

主要金属矿物有黄铁矿、黄铜矿,另外含有极少量的磁黄铁矿。黄铁矿(Py)含量约7%,自形—半自形粒状结构,粒径0.01~2mm,裂隙中常常充填黄铜矿。黄铜矿(Ccp)含量约3%,他形粒状结构,粒径0.05~1mm,分布于黄铁矿边缘或沿碳酸盐边缘呈镶边结构。磁黄铁矿(Po)含量约1%,乳黄色带粉色,他形粒状结构,呈小包体包裹于黄铜矿中

矿物生成顺序:黄铁矿→黄铜矿→磁黄铁矿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钨钼铜矿

Cu4-g14

主要金属矿物有黄铁矿、黄铜矿,另外含有极少量的磁黄铁矿。黄铁矿(Py)含量约30%,早期为自形—半自形粒状结构,粒径0.01~5mm,裂隙中常常充填有黄铜矿,晚期为自形细粒结构,呈脉状沿晚期透明矿物的边界分布形成镶边结构,粒径<50μm。黄铜矿(Ccp)含量约5%。他形粒状结构,粒径0.05~1mm,分布于黄铁矿裂隙中或者呈不规则状分布在脉石矿物中。金红石(Rt)少量,自形—半自形粒状结构,强非均质性,内反射色为黄褐色,分布于早期黄铁矿边缘,或“漂浮”在黄铁矿之上

矿物生成顺序:黄铁矿→黄铜矿→金红石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钨钼铜矿

Cu4-g15

主要金属矿物有黄铜矿、黄铁矿,另外含有极少量的磁黄铁矿。黄铜矿(Ccp)含量约30%,他形粒状结构,粒径0.1~10mm,分布于黄铁矿边缘或石英(Qz)颗粒中呈填隙结构。黄铁矿(Py)含量约5%,自形—半自形粒状结构,粒径0.01~1mm,裂隙中常常充填有黄铜矿。磁黄铁矿(Po)少量,乳黄色带粉色调,半自形—他形粒状结构,被黄铜矿包裹呈包含结构

矿物生成顺序:黄铁矿→黄铜矿、磁黄铁矿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钨钼铜矿

Cu4-g18

主要金属矿物有黄铜矿、黄铁矿。黄铜矿(Ccp)含量约15%,他形粒状结构,粒径0.1~5mm,分布于黄铁矿裂隙中呈填隙结构,或产于碳酸盐(方解石)(Cal)边缘形成镶边结构。黄铁矿(Py)含量约15%,自形—半自形粒状结构,粒径0.1~5mm,裂隙中常常充填有黄铜矿

矿物生成顺序:黄铁矿→黄铜矿、磁黄铁矿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钨钼铜矿

黄铜矿(Chalcopyrite)

【化学组成】CuFeS2。Cu含量为34.56%,Fe含量为30.52%,S含量为34.92%。常含贵金属元素、半金属元素和分散元素。当形成温度低于200℃时,其成分与理想化学式一致,即n(Cu+Fe):n(S)=1。当形成温度高于200℃时,n(Cu+Fe):n(S)>1。这可作为黄铜矿的温度标型。

【晶体结构】四方晶系;闪锌矿型结构的衍生结构(图17-20);空间群

d;a0=0.524nm,C0=1.032nm;Z=4。

图17-20 黄铜矿的晶体结构

相当于两个闪锌矿晶胞叠置,锌离子位置被铜和铁两种离子有序代换而成

【形态】对称型

m;单晶呈四方四面体习性(图17-21),但少见。通常为致密块状或分散粒状集合体。

图17-21 黄铜矿晶体形态

p{112},

},r{332}为四方四面体;z{201}为四方双锥;w{756}为四方偏三角面体

【物理性质】深黄铜黄色,常见暗黄或斑状锖色;绿黑色条痕;金属光泽;不透明。解理平行{112}和{101}不完全。硬度3~4。相对密度为4.1~4.3。性脆。能导电。

【成因及产状】产于铜镍硫化物矿床、矽卡岩型矿床和中温热液矿床中。在地表易氧化而成孔雀石、蓝铜矿;在次生富集带可蚀变为斑铜矿、辉铜矿和铜蓝。

【鉴定特征】与黄铁矿相似,但颜色更黄,硬度较低;以其绿黑色的条痕、脆性及溶于硝酸易区别于自然金。

【主要用途】铜的主要矿石矿物。

黄铜矿族

本族矿物为黄铜矿、黄锡矿等。黄铜矿和黄锡矿均有两种同质多像变体:低温四方晶系和高温等轴晶系变体,二者的转变温度:黄铜矿是550℃,黄锡矿是420℃。高温变体其阳离子在结构中呈无序分布,具闪锌矿型结构。低温四方晶系变体,阳离子在结构中呈有序分布,因而与高温变体比较,其对称性降低。这两者的高温等轴晶系变体均能与闪锌矿无限混溶,而在低温下发生固溶体的出溶。

黄铜矿Chalcopyrite—CuFeS2

晶体参数 四方晶系;对称型

。空间群

;a0=0.343nm,c0=0.569nm;Z=2。

成分与结构 Cu 34.56%,Fe 30.52%,S 34.92%。当形成温度高于200℃时,其成分与理想化学式比较,S不足,即(Cu+Fe):S1。含有Mn、As、Sb、Ag、Zn、In和Bi等混入物。晶体结构视为两个闪锌矿晶胞叠加,即构成黄铜矿的单位晶胞。每一金属离子(Cu和Fe)的位置均相当于闪锌矿中锌离子的位置,被四个硫离子包围形成四面体配位。而每个硫离子亦被四个金属离子(2Cu+2Fe)所包围,因此阴阳离子的配位数均为4(图8-9)。所有配位四面体的方位都是相同的。反映在形态上呈四方四面体晶形。

图8-9 黄铜矿的晶体结构

(据陈武等,1985)

形态 晶形呈四方四面体,但不常见。{112}晶面上常出现生长条纹(图8-10),但在

晶面上却很少出现,且二者光泽也不同。通常为致密块状或粒状。

图8-10 黄铜矿的晶形

矿物学导论(第二版)

(据Berry等,1983,修改)

物理性质 黄铜色,但往往带有暗黄或斑状锖色;条痕绿黑色;金属光泽。硬度3~4;密度4.1~4.3g/cm3。具有导电性。

鉴定特征 黄铜矿以更黄的颜色、较低的硬度区别于黄铁矿;与自然金的区别在于绿黑色的条痕、性脆及溶于硝酸。

次生变化 氧化带中,黄铜矿易于氧化分解,转变为易溶于水的硫酸铜,然后与含碳酸的水溶液作用形成孔雀石、蓝铜矿。如果与含硅酸的水溶液作用则形成硅孔雀石。在气候干燥条件下的氧化带中能保留各种含铜硫酸盐矿物。在含铜硫化物矿床的次生富集带中,黄铜矿被次生斑铜矿、辉铜矿和铜蓝所交代。

成因与产状 黄铜矿形成于多种地质条件下。在铜镍硫化物岩浆矿床中,与磁黄铁矿、镍黄铁矿共生。斑岩铜矿中,与斑铜矿、辉钼矿等共生。还产于各种热液成因铜矿床中,以及某些沉积成因(包括火山沉积成因)的层状铜矿床中。

我国黄铜矿的主要产地集中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川滇地区、山西南部的中条山地区、甘肃的河西走廊及西藏等。

主要用途 提炼铜的主要矿物原料。

魔兽世界铜矿的位置在哪?

魔兽世界外域各种矿的分布位置如下:

1、铜矿,1-75,在雷霆崖周围的山洞,铜矿多且刷新快。

2、锡矿,75-125,转战湿地左下角的瑟根石狗头人山洞。

3、铁矿,125-175,阿拉希高地。

4、秘银矿,175-225-250,荒芜之地。

5、瑟银矿,250-275,环形山。

6、副瑟银矿,275-300,希利苏斯的虫洞。

故事背景(安其拉入侵)

世界差一点就毁灭于黑龙王子奈法里奥斯之手,联盟的英雄拯救了温德索尔元帅,揭露了实际上是黑龙公主奥妮克希亚的卡特拉娜的真面目,暴风城上下重归一心,联盟凝聚得更加牢固。

部落的勇士深入黑石山,勇敢的击败了炎魔,最后联合联盟的英雄在黑石山上层的黑翼之巢击败了黑龙王子奈法里奥斯,似乎世界重归与和平。

但是远在卡利姆多大陆最南端的希利苏斯沙漠,塞纳里奥议会的前哨战发现沙漠中开始出现异动,大量的异种虫从地下涌出,一群信仰上古之神的暮光信徒开始出现,这情景不由得让人想起当年几乎将艾泽拉斯毁于一旦的流沙之战,身为塞纳里奥议会以及暗夜精灵大德鲁伊的范达尔·鹿盔再也按耐不住;

于是有史以来,部落和联盟第一次真正意义上摒弃前嫌,共同筹措战备物资,齐心合力寻找流沙节杖的碎片,在灾难面前,种族的利益,集体的矛盾,个人的恩怨都是那么微不足道,烈日之下,希利苏斯沙漠,英雄手持流沙节杖敲响了那禁闭千年的铜锣,战争,就此开始。

黄铜矿在什么位置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哪里有黄铜矿、黄铜矿在什么位置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