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黄铜矿被氧化为CuSO4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
- 1、黄铜矿的特性
- 2、黄铜矿族
- 3、黄铜矿的次生产物是什么?
- 4、据报道,有一种叫Thibacillus Ferroxidans的细菌在氧气存在下的酸性溶液中,能将黄铜矿(CuFeS2)氧化成
- 5、以黄铜矿精矿为原料,制取硫酸铜及金属铜的工艺如下所示:Ⅰ.将黄铜矿精矿(主要成分为CuFeS2,含有少量
- 6、据报道,有一种叫Thibacillus Ferroxidans 的细菌在氧气存在下的酸性溶液中,能将黄铜矿(CuFeS2)氧化成
黄铜矿的特性
黄铜矿是 一种铜铁硫化物矿物。化学式:CuFeS2,常含微量的金、银等。晶体相对少见,为四面体状;多呈不规则粒状及致密块状集合体,也有肾状、葡萄状集合体。黄铜黄色,时有斑状锖色。条痕为微带绿的黑色。黄铜矿是一种较常见的铜矿物,几乎可形成于不同的环境下。但主要是热液作用和接触交代作用的产物,常可形成具一定规模的矿床。产地遍布世界各地。在工业上,它是炼铜的主要原料。在宝石学领域,它很少被单独利用,偶尔用作黄铁矿的代用品。另它常参与一些彩石、砚石和玉石的组成。
物理性质:主要成分名称:二硫化亚铁铜。化学式:CuFeS2.。铜铁都为正二价硫为负二价。
黄铜[1]黄色,表面常有蓝、紫褐色的斑状锖色。绿黑色条痕。金属光泽,不透明。解理∥{112}、{101}不完全。硬度3~4。性脆。相对密度4.1~4.3。
产状与组合:分布较广。岩浆型,产于与基性、超基性岩有关的铜镍硫化物矿床中,与磁黄铁矿、镍黄铁矿密切共生。接触交代型,与磁铁矿、黄铁矿、磁黄铁矿等共生;亦可与毒砂或方铅矿、闪锌矿等共生。热液型,常呈中温热液充填或交代脉状,与黄铁矿、方铅矿、闪锌矿、斑铜矿、辉钼矿及方解石、石英等共生。在地表风化条件下遭受氧化后形成CuSO4和FeSO4,遇石灰岩形成孔雀石、蓝铜矿或褐铁矿铁帽;在次生富集带则转变为斑铜矿和辉铜矿,可作找矿标志鉴定特征:其致密块体有时与黄铁矿相似,可以其较深的黄铜黄色及较低的硬度相区别。以其脆性与自然金(强延展性)区别。
工业应用:最重要的铜矿石矿物。
黄铜矿族
本族矿物为黄铜矿、黄锡矿等。黄铜矿和黄锡矿均有两种同质多像变体:低温四方晶系和高温等轴晶系变体,二者的转变温度:黄铜矿是550℃,黄锡矿是420℃。高温变体其阳离子在结构中呈无序分布,具闪锌矿型结构。低温四方晶系变体,阳离子在结构中呈有序分布,因而与高温变体比较,其对称性降低。这两者的高温等轴晶系变体均能与闪锌矿无限混溶,而在低温下发生固溶体的出溶。
黄铜矿Chalcopyrite—CuFeS2
晶体参数 四方晶系;对称型
。空间群
;a0=0.343nm,c0=0.569nm;Z=2。
成分与结构 Cu 34.56%,Fe 30.52%,S 34.92%。当形成温度高于200℃时,其成分与理想化学式比较,S不足,即(Cu+Fe):S1。含有Mn、As、Sb、Ag、Zn、In和Bi等混入物。晶体结构视为两个闪锌矿晶胞叠加,即构成黄铜矿的单位晶胞。每一金属离子(Cu和Fe)的位置均相当于闪锌矿中锌离子的位置,被四个硫离子包围形成四面体配位。而每个硫离子亦被四个金属离子(2Cu+2Fe)所包围,因此阴阳离子的配位数均为4(图8-9)。所有配位四面体的方位都是相同的。反映在形态上呈四方四面体晶形。
图8-9 黄铜矿的晶体结构
(据陈武等,1985)
形态 晶形呈四方四面体,但不常见。{112}晶面上常出现生长条纹(图8-10),但在
晶面上却很少出现,且二者光泽也不同。通常为致密块状或粒状。
图8-10 黄铜矿的晶形
矿物学导论(第二版)
(据Berry等,1983,修改)
物理性质 黄铜色,但往往带有暗黄或斑状锖色;条痕绿黑色;金属光泽。硬度3~4;密度4.1~4.3g/cm3。具有导电性。
鉴定特征 黄铜矿以更黄的颜色、较低的硬度区别于黄铁矿;与自然金的区别在于绿黑色的条痕、性脆及溶于硝酸。
次生变化 氧化带中,黄铜矿易于氧化分解,转变为易溶于水的硫酸铜,然后与含碳酸的水溶液作用形成孔雀石、蓝铜矿。如果与含硅酸的水溶液作用则形成硅孔雀石。在气候干燥条件下的氧化带中能保留各种含铜硫酸盐矿物。在含铜硫化物矿床的次生富集带中,黄铜矿被次生斑铜矿、辉铜矿和铜蓝所交代。
成因与产状 黄铜矿形成于多种地质条件下。在铜镍硫化物岩浆矿床中,与磁黄铁矿、镍黄铁矿共生。斑岩铜矿中,与斑铜矿、辉钼矿等共生。还产于各种热液成因铜矿床中,以及某些沉积成因(包括火山沉积成因)的层状铜矿床中。
我国黄铜矿的主要产地集中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川滇地区、山西南部的中条山地区、甘肃的河西走廊及西藏等。
主要用途 提炼铜的主要矿物原料。
黄铜矿的次生产物是什么?
黄铜矿的产状与组合:分布较广。岩浆型,产于与基性、超基性岩有关的铜镍硫化物矿床中,与磁黄铁矿、镍黄铁矿密切共生。接触交代型,与磁铁矿、黄铁矿、磁黄铁矿等共生;亦可与毒砂或方铅矿、闪锌矿等共生。热液型,常呈中温热液充填或交代脉状,与黄铁矿、方铅矿、闪锌矿、斑铜矿、辉钼矿及方解石、石英等共生。在地表风化条件下遭受氧化后形成CuSO4和FeSO4,遇石灰岩形成孔雀石、蓝铜矿或褐铁矿铁帽;在次生富集带则转变为斑铜矿和辉铜矿,可作找矿标志。
鉴定特征:其致密块体有时与黄铁矿相似,可以其较深的黄铜黄色及较低的硬度相区别。以其脆性与自然金(强延展性)区别。
块状硫化物矿及分布
这种现代矿床是1978年在北纬21度附近的东太平洋脊上首次发现的,虽然铜锌品位很高( 铜6%, 锌29%),但脊上发现了一个长970 米,宽200 米,高35米,拥有2500万吨矿量的多金属块状硫化物矿床,第一次达到了具工业矿床的要求,其矿石含铜最高为11%,含锌0.8%,还含少量的银(PPM),钼(0.03%) 和锡(0.03%)。
据报道,有一种叫Thibacillus Ferroxidans的细菌在氧气存在下的酸性溶液中,能将黄铜矿(CuFeS2)氧化成
(1)在4CuFeS2+2H2SO4+17O2=4CuSO4+2Fe2(SO4)3+2H2O反应中,CuFeS2中Fe从+2价变为产物中的+3价,硫从-2价变为产物中的+6价,Fe和CuFeS2中的S化合价升高,在反应中被氧化,
故答案为:Fe和CuFeS2中的S;
(2)①该实验的目的是制备胆矾(CuSO4?5H2O),需除去杂质三价铁离子,所以调节溶液的pH使三价铁离子变成氢氧化铁沉淀且沉淀完全,而铜离子不能沉淀,所以步骤一应调节溶液的pH范围是3.2≤pH<4.7,加入CuO,CuO与H+反应使c(H+)减小,c(OH-)增大,使溶液中c(Fe3+)?c3(OH-)>Ksp[Fe(OH)3],导致Fe3+生成沉淀而除去,
故答案为:3.2≤pH<4.7;加入CuO与H+反应使c(H+)减小,c(OH-)增大,使溶液中c(Fe3+)?c3(OH-)>Ksp[Fe(OH)3],导致Fe3+生成沉淀而除去;
②CuSO4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将硫酸铜溶液蒸发浓缩后,将热的硫酸铜溶液静置并慢慢降温,得到硫酸铜晶体,
故答案为:蒸发浓缩,冷却结晶;
(3)CuSO4溶液中铜离子的放电能力大于氢离子的放电能力,所以铜离子先放电;氢氧根离子的放电能力大于硫酸根离子的放电能力,氢氧根离子先放电,阳极上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所以该过程中右边电极氢氧根离子在阳极上失电子生成氧气4OH--4e-=O2↑+2H2O;阴极上得电子,反应还原反应,所以铜离子的阴极上得电子生成铜Cu2++2e-=Cu,总的反应为:2CuSO4+2H2O
通电
.
2Cu+2H2SO4+O2↑,
故答案为:4OH--4e-=O2↑+2H2O;2CuSO4+2H2O
通电
.
2Cu+2H2SO4+O2↑;
(4)①2Cu(s)+
1
2
O2(g)=Cu2O(s)△H=-12kJ?mol-1②2Cu(s)+S(s)=Cu2S(s)△H=-79.5kJ?mol-1③S(s)+O2(g)=SO2(g)△H=-296.8kJ?mol-1根据盖斯定律③-①×2-②可得Cu2S(s)+2Cu2O(s)=6Cu(s)+SO2(g);△H4=-193.33kJ/mol,
故答案为:-193.3kJ?mol-1;
以黄铜矿精矿为原料,制取硫酸铜及金属铜的工艺如下所示:Ⅰ.将黄铜矿精矿(主要成分为CuFeS2,含有少量
(1)①H2S有毒,会污染空气,铁离子将硫化氢氧化而降低污染,故答案为:吸收硫化氢气体,防止污染环境;
②阳极上亚铁离子失电子生成铁离子,电极反应式为Fe2+-e-=Fe3+,所以铁离子浓度基本不变,故答案为:Fe2+-e-=Fe3+;
(2)阴极上氢离子放电生成氢气,铜离子放电生成Cu,酸性条件下,Cu和氧气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铜,所以反应方程式为2H++2e-=H2↑、Cu2++2e-=Cu、2Cu+O2+2H2SO4=2CuSO4+2H2O,故答案为:2H++2e-=H2↑、Cu2++2e-=Cu、2Cu+O2+2H2SO4=2CuSO4+2H2O;
(3)有机相和水相不互溶且都是液态,所以可以采用分液方法分离,用到的仪器是分液漏斗;R2Cu(有机相)易溶于有机溶剂而达到与其它金属阳离子分离的目的,故答案为:分液漏斗;富集铜离子,分离铜离子与其它金属阳离子;
(4)加入稀硫酸时,硫酸电离出氢离子导致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增大,促进2RH(有机物)+Cu2+(水相)?R2Cu(有机相)+2H+(水相)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所以Cu2+得以再生,
故答案为:增大氢离子浓度,使2RH(有机物)+Cu2+(水相)?R2Cu(有机相)+2H+(水相)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5)原溶液中n(CuSO4)=0.5mol/L×0.2L=0.1mol,析出n(Cu)=
3.2g
64g/mol
=0.05mol<0.1mol,
根据Cu原子守恒知,溶液中还含有0.05mol硫酸铜,根据硫酸根离子守恒知,还存在0.05mol硫酸,水还电离出部分氢离子,则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顺序是c(H+)>c(SO42-)>c(Cu2+)>c(OH-),
故答案为:c(H+)>c(SO42-)>c(Cu2+)>c(OH-).
据报道,有一种叫Thibacillus Ferroxidans 的细菌在氧气存在下的酸性溶液中,能将黄铜矿(CuFeS2)氧化成
(1)若CuFeS2中Cu的化合价为+2,则Fe为+2价,S为-2价,反应中Fe和S元素化合价升高,则被氧化的元素为Fe、S,
故答案为:Fe、S;
(2)CuSO4溶液中铜离子的放电能力大于氢离子的放电能力,所以铜离子先放电;氢氧根离子的放电能力大于硫酸根离子的放电能力,氢氧根离子先放电,阳极上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所以该过程中右边电极氢氧根离子在阳极上失电子生成氧气4OH--4e-=O2↑+2H2O;阴极的电极反应方程式是Cu2++2e-═Cu,当生成金属铜为1.6g时,即生成金属铜的物质的量是0.025mol,此时生成硫酸的物质的量是0.025mol,氢离子浓度是
0.025mol×2
0.5L
=0.1mol/L,溶液pH=1;
故答案为:4OH--4e-=O2↑+2H2O;1;
(3)黄铜矿与空气反应生成Cu2S、FeS,根据化合价升降相等配平,反应方程式为:2CuFeS2+O2
高温
.
Cu2S+2FeS+SO2;FeS和氧气反应生成FeO,根据化合价升降相等,配平方程式为:FeS+3O2
高温
.
2FeO+2SO2;
故答案是:2CuFeS2+O2
高温
.
Cu2S+2FeS+SO2;FeS+3O2
高温
.
2FeO+2SO2 ;
(4)已知:①2Cu(s)+
1
2
O2(g)=Cu2O(s)△H=-12kJ/mol
②2Cu(s)+S(s)=Cu2S(s)△H=-79.5kJ/mol
③S(s)+O2(g)=SO2(g)△H=-296.8kJ/mol,
根据盖斯定律:③-①×2-②得Cu2S(s)+2Cu2O(s)=6Cu(s)+SO2(g)△H=-296.8-(-12)×2-(-79.5)=-193.3kJ/mol;
故答案为:-193.3kJ/mol.
黄铜矿被氧化为CuSO4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黄铜矿被氧化为CuSO4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