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有色金属 正文

关于黄铁矿黄铜矿石膏芒硝的信息

1、硫是由什么构成的2、常见的矿石有哪些3、地球上的硫大部分存在于什么中?5、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6、陆地上地壳主要有常识和石英等矿物组成主要成分是什么元素硫是由什么构成的硫是由硫原子构成的。硫元素在自然界中通常以硫化物、硫酸盐或单质的形式存在。常见的矿石有哪些矿石是指可从中提取有用组分或其本身具有某种可被利用的性能的矿物集合体。矿石...

今天给各位分享黄铁矿黄铜矿石膏芒硝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

硫是由什么构成的

硫是由硫原子构成的。硫是一种非金属元素,化学符号S。硫是氧族元素之一,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三周期。通常单质硫是黄色的晶体,又称作硫磺。硫单质的同素异形体有很多种,有斜方硫、单斜硫和弹性硫等。硫元素在自然界中通常以硫化物、硫酸盐或单质的形式存在。硫单质难溶于水,微溶于乙醇,易溶于二硫化碳。

硫在自然界中分布较广,在地壳中含量为0.048%(按质量计)。在自然界中硫的存在形式有游离态和化合态。单质硫主要存在于火山周围的地域中。以化合态存在的硫多为矿物,可分为硫化物矿和硫酸盐矿。

硫化物矿有黄铁矿(FeS2)、黄铜矿(CuFeS2)、方铅矿(PbS)、闪锌矿(ZnS)等。硫酸盐矿有石膏(CaSO4·2H2O)、芒硝(Na2SO4·10H2O)、重晶石(BaSO4)、天青石(SrSO4)、矾石[(AlO)2SO4·9H2O]、明矾石[K2SO4·Al2(SO4)3·24H2O]等。在煤炭中通常也含有少量的硫。

常见的矿石有哪些

矿石是指可从中提取有用组分或其本身具有某种可被利用的性能的矿物集合体。可分为金属矿物、非金属矿物。 矿石中有用成分(元素或矿物)的单位含量称为矿石品位,金、铂等贵金属矿石用克/吨表示,其他矿石常用百分数表示。那么常见的矿石分类有哪些呢?今天,青岛英伦检测就带大家一起了解一下:

有色金属矿物种类

有色金属矿物主要有铜矿(如辉铜矿、黝铜矿、黄铜矿、斑铜矿、孔雀石等)、金矿(如自然金、含金黄铁矿等)、、镁矿(如菱镁矿等)、钼矿(钼铅矿、辉钼矿等)、镍矿(如镍红石、硫砷镍矿、镍黄铁矿等), 铅锌矿(如闪锌矿、方铅矿、菱锌矿等)、钨矿(如钨锰铁矿、钨酸钙矿等)、锡矿(如黝锡矿、锡石等)、铋矿(碳酸铋、辉铋矿、铋赭石等)、钴矿(如硫钴矿、辉砷钴矿、硫铜钴矿、砷钴矿等)等。

黑色金属矿物种类

黑色金属矿物主要有铬、钛、 锰矿(如水锰矿、菱锰矿、黝锰矿、硬锰矿等)、铁矿(如假象赤铁矿、磁黄铁矿、磁铁矿、褐铁矿、赤铁矿、菱铁矿等)、钒钛(如钒钛磁铁矿、钛铁矿、金红石、铬铁矿、钒铁矿等)等。

非金属矿物种类

非金属矿主要有芒硝、石膏、重晶石、毒重石、钾盐、镁盐、碘、溴、砷、硼矿、页岩、云母、长石、石榴子石、高岭土、陶瓷土、耐火粘土、磷矿、萤石、宝石、玉石、刚玉、蓝晶石、夕线石、金刚石、石墨、石灰岩、白垩、白云岩、石英岩、辉长岩、大理岩、花岗岩、砂岩、自然硫、硫铁矿、水晶、方解石、冰洲石、菱镁矿、红柱石、硅灰石、钠硝石、滑石、石棉、蓝石棉、叶蜡石、透辉石、透闪石、蛭石、沸石、明矾石、天然碱、玛瑙、天然石英砂、脉石英、硅藻土、凹凸棒石、海泡石、伊利石、累托石、膨润土、盐矿等。

地球上的硫大部分存在于什么中?

在自然界中硫的存在形式有游离态和化合态。

单质硫主要存在于火山周围的地域中。

以化合态存在的硫多为矿物,可分为硫化物矿和硫酸盐矿。

硫化物矿有黄铁矿(FeS2)、黄铜矿(CuFeS2)、方铅矿(PbS)、闪锌矿(ZnS)等。硫酸盐矿有石膏(CaSO4·2H2O)、芒硝(Na2SO4·10H2O)、重晶石(BaSO4)、天青石(SrSO4)、矾石[(AlO)2SO4·9H2O]、明矾石[K2SO4·Al2(SO4)3·24H2O]等。在煤炭中通常也含有少量的硫。

谁知道以下矿物的主要组成物质?

金红石

矿物名称: 金红石(产在闪石内) Rutile in Amphibole

::矿物概述

化学组成:TiO2,Ti60%,有时含Fe、Nb、Ta、Cr、Sn等;

鉴定特征:以其四方柱形、双晶、颜色为鉴定特征;可以和锡石(cassitoritc)区别;不溶于酸类,加入碳酸钠予以烧熔,则可溶解于硅酸,若再加入过氧化氢,可使溶液变为黄色;

成因产状:形成于高温条件下,主要产于变质岩系的含金红石石英脉中和伟晶岩脉中。此外,在火成岩中作为副矿物出现,也常呈粒状见于片麻岩中;金红石由于其化学稳定性大,在岩石风化后常转入砂矿;

著名产地:世界著名产地有瑞典Binnental和Campolungo、俄罗斯乌拉尔、挪威的Kfagero、法国Limoges附近的Yrieix、瑞士、舆地利的Tyr01、美国的Georgia、NorthCarolifonia和Arkansas各州、澳洲NewSouthWales的北部和Queensland的南部,以及美国Florida州的东北部等地。

名称来源:Rutlle一字;来自拉丁语Rutilus,指红色(Red),象征着金红石的颜色;

::晶体形态

复四方双锥晶类,常具完好的四方柱状或针状晶形。常见单形为四方柱m、a和四方双锥s等,有时出现复四方柱和复四方双锥。

::晶体结构

晶系和空间群:四方晶系,P42/mmm;红棕色、红色、黄色或黑色

晶胞参数:a0=4.59埃,c0=2.96埃;

粉晶数据:3.245(1)1.687(0.5)2.489(0.41)

::物理性质

硬度:6

比重:4.2-4.3g/cm3

解理:平行中等

断口:断口不平坦

颜色:红棕色、红色、黄色或黑色

条痕:浅棕色至浅黄色

透明度:透明到不透明

光泽:半金光泽至金属光泽

发光性:无

其他:有钛的反应

::光学性质

一轴晶(+),No=2.621,Ne=2.908,双反射率=0.2870.

正长石

正长石

不可溶钾盐矿物

正长石的化学组成是KAlSi3O8,晶体属单斜晶系的架状结构硅酸盐矿物。正长石是钾长石的亚稳相变体,钾长石和钠长石不完全类质同象系列。短柱状或厚板状晶体,常见卡斯巴双晶、巴温诺双晶和曼尼巴双晶,集合体为致密块状。肉红或浅黄、浅黄白色,玻璃光泽,解理面珍珠光泽,半透明。两组解理(一组完全、一组中等)相交成90°,由此得正长石之名。摩氏硬度6,比重2.56-2.58。900℃以上生成的无色透明长石称透长石。

正长石广泛分布于酸性和碱性成分的岩浆岩、火山碎屑岩中,在钾长片麻岩和花岗混合岩以及长石砂岩和硬砂岩中也有分布。正长石是陶瓷业和玻璃业的主要原料,也可用于制取钾肥。

黄铁矿

黄铁矿因其浅黄铜的颜色和明亮的金属光泽,常被误认为是黄金,故又称为“愚人金”。

黄铁矿化学成分是FeS2,晶体属等轴晶系的硫化物矿物。成分中通常含钴、镍和硒,具有NaCl型晶体结构。常有完好的晶形,呈立方体、八面体、五角十二面体及其聚形。立方体晶面上有与晶棱平行的条纹,各晶面上的条纹相互垂直。集合体呈致密块状、粒状或结核状。浅黄(铜黄)色,条痕绿黑色,强金属光泽,不透明,无解理,参差状断口。摩氏硬度较大,达6-6.5,小刀刻不动。比重4.9―5.2。在地表条件下易风化为褐铁矿。

如何识别“愚人金”和真正的黄金呢?只要拿它在不带釉的白瓷板上一划,一看划出的条痕(即留在白瓷板上的粉末),就会真假分明了。金矿的条痕是金黄色的,黄铁矿的条痕是绿黑色的。另外,用手掂一下,手感特别重的是黄金,因为自然金的比重是15.6―18.3,而黄铁矿只有4.9―5.2。

黄铁矿是分布最广泛的硫化物矿物,在各类岩石中都可出现。黄铁矿是提取硫和制造硫酸的主要原料,它还是一种非常廉价的古宝石。在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时代(公元1837—1901年),人们都喜欢饰用这种具有特殊形态和观赏价值的宝石。它除了用于磨制宝石外,还可以做珠宝玉器和其它工艺品的底座。世界著名产地有西班牙里奥廷托、捷克、斯洛伐克和美国。中国黄铁矿的储量居世界前列,著名产地有广东英德和云浮、安徽马鞍山、甘肃白银厂等。

[晶体化学] 理论组成(wB%):Fe 46.55,S 53.45。常有Co、Ni类质同像代替Fe,形成FeS2—CoS2和FeS2—NiS2系列。随Co、Ni代替Fe的含量增加,晶胞增大,硬度降低,颜色变浅。As、Se、Te可代替S。常含Sb、Cu、Au、Ag等的细分散混入物。亦可有微量Ge、In等元素。Au常以显微金、超显微金赋存于黄铁矿的解理面或晶格中。

[结构与形态] 等轴晶系,a0=0.5417nm;Z=4。黄铁矿型结构。Fe原子占据立方体晶胞的角顶和面心;S原子组成哑铃状的对硫[S2]2-,其中心位于晶胞棱的中心和体心,[S2]2-的轴向与相当晶胞1/8的小立方体的对角线方向相同,但彼此并不相交。S-S间距为0.210nm,共价键,小于两倍的硫离子半径之和0.35nm。

偏方复十二面体晶类,Th-m3(3L24L33PC)。晶体完好,常呈立方体和五角十二面体,较少为八面体晶形。主要单形:立方体a,五角十二面体e,八面体o及偏方复十二面体。晶面上常见三组互相垂直的条纹,为立方体和五角十二面体的聚形纹。双晶主要依(110)和(111)形成,依(110)形成穿插双晶。集合体呈粒状、致密块状、浸染状或球状。隐晶质变胶体黄铁矿称胶黄铁矿。

[物理性质] 浅黄铜黄色,表面常具黄褐色锖色。条痕绿黑或褐黑。强金属光泽。不透明。解理、极不完全。硬度6~6.5。相对密度4.9~5.2。可具检波性。

黄铁矿是半导体矿物。由于不等价杂质组分代替,如Co3 、Ni3 代替Fe2 或[As]3 、[AsS]3 代替[S2]2-时,产生电子心(n型)或空穴心(p型)而具导电性。在热的作用下,所捕获的电子易于流动,并有方向性,形成电子流,产生热电动势而具热电性。

[产状与组合] 是地壳中分布最广的硫化物。在岩浆岩中,黄铁矿呈细小浸染状,为岩浆期后热液作用的产物。接触交代矿床中,黄铁矿常与其它硫化物共生,形成于热液作用后期阶段。在热液矿床中,黄铁矿与其它硫化物、氧化物、石英等共生;有时形成黄铁矿的巨大堆积。在沉积岩、煤系及沉积矿床中,黄铁矿呈团块、结核或透镜体产出。在变质岩中,黄铁矿往往是变质作用的新生产物。

黄铁矿在氧化带不稳定,易分解形成氢氧化铁如针铁矿等,经脱水作用,可形成稳定的褐铁矿,且往往依黄铁矿成假象。这种作用常在金属矿床氧化带的地表露头部分形成褐铁矿或针铁矿、纤铁矿等覆盖于矿体之上,故称铁帽。在氧化带酸度较强的条件下,可形成黄钾铁矾(jarosite,KFe3[SO4]2(OH)6),其分布量仅次于褐铁矿。

[鉴定特征] 晶形完好,晶面有条纹,致密块状者与黄铜矿相似,但据其浅黄铜黄色,硬度大,可与之区别。

[工业应用] 生产硫磺和硫酸的主要原料。含Au、Co、Ni时可提取伴生元素。

药用自然铜即黄铁矿(砸碎或煅用),别名石髓铅。功效:散瘀止痛,接骨疗伤。成药制剂:活血止痛散,军中跌打散。

常产于硫化物矿床。地表易风化成针铁矿或褐铁矿。规模巨大,成层分布的黄铁矿可见于含黄铜矿矿床中。西班牙的里奥廷托是世界最著名的产地,其黄铁矿储量达10亿吨以上,且有很大数量的黄铜矿。甘肃的白银厂、广东的云浮、安徽新桥等为中国的著名产地。

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

第一学期

第一章

一、原子的结构

(2)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3)质量数A=Z+N,是原子量的近似值。

同位素:具有相同的质子数,不同的中子数,同种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

同位素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数值上等同于同位素原子的质量数

二、原子相对质量

1、求相对原子质量的公式:相对原子质量= 某元素一个原子的质量 / 一个碳原子质量的1/12

三、排布规律

1、我们常用小黑点(或×)来表示元素原子的最外层上的电子

2、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

(1)各电子层最多可容纳的电子数为2的N次方个

(2)最外层胆子数不超过8各(K层为最外层时则不超过2个),当最外层电子数达到8(K层为2)时,就达到了稀有气体的稳定结构

(3)次外层电子数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超过32

四、

非金属元素:其阴离子半径>原子半径

金属元素:其阳离子半径<原子半径

非金属元素的原子半径<其相应的阴离子半径。

金属元素的原子半径>其相应的阳离子半径。

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的阴阳离子,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离子半径逐渐减小。

第二章

一、海水除杂

先加入氯化钡,去除硫酸根离子;再加入碳酸钠,去除钙离子;最后加入氢氧化钠,去除镁离子

二、氯碱工业

1、电解饱和食盐水: 2NaCl + 2H2O ==通电== 2NaOH + Cl2↑ + H2↑

阳极反应为:2Cl--2e-=Cl2↑

阴极反应为:2H++2(e-)=H2↑

阳极:产生刺激性气体气味用湿润的淀粉KI试纸,试纸变蓝有Cl2产生

2、氯化氢

物理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极易溶于水

喷泉实验:NH3 HCl HBr HI NH2 CO2用NaOH吸收

化学性质:

酸的通性

NaCl+H2SO4(浓) NaHSO4+HCl↑(实验室制法)

(1)按装置图连接好,检验气密性后,在烧瓶中加入约15g干燥的食盐。

(2)从分液漏斗往烧瓶里逐渐加入浓H2SO4,使酸液浸没食盐,便会有氯化氢生成。

(3)加微热,用集气瓶收集。

(4)用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放在集气瓶口试验,如有大量白烟生成,证明已集满。(或将湿润的蓝石蕊试纸放在集气瓶口试验,如试纸变红,则证明集气瓶里已集满了氯化氢气。)

3、氯气的性质

一、氯气的物理性质

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有毒气体,易液化,能溶于水,一体积水能溶解两个体积的氯气

二、氯气的化学性质

1、与金属反应

(1)铁丝在氯气中燃烧:2Fe+3Cl2=点燃=2FeCl3 棕褐色

(2)铜丝在氯气中燃烧:Cu + Cl2 =点燃= CuCl2 棕黄色的烟

(3)金属钠在氯气中燃烧:2Na + Cl2 =点燃= 2NaCl 白色的烟

2、与非金属反应

(1)氢气在氯气中燃烧:H2+Cl2=点燃光照=2HCl 苍白色的火焰,瓶口有白雾

3、与水反应

氯气溶于水,溶液叫氯水(浅黄绿色)

Cl2 + H2O = HCl + HClO

氯水中有H2O Cl2 盐酸HClO成分

氯水中有H2O Cl2 HClO分子 HClO→H+ ClOH离子 酸性比H2CO3弱

HClO具有漂白性,使一些燃料,有机色素褪色

HClO具有强氧化性,具有消毒灭菌的作用

在氯水中滴入紫色石蕊,先变红后褪色

与NaOH反应

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Cl2 + 2NaOH = NaCl + NaClO + H2O

三、漂粉精

Cl2和消石灰

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有效成分:Ca(ClO)2

漂白原理:Ca(ClO)2+2H2O+2CO2=Ca(HCO3)2+2HClO

五、实验室制备氯气

装置:气体发生装置、气体净化装置、验证其无漂白性的装置、溶解制备氯水装置。尾气吸收部分

体发生装置:应选择固-液反应装置。

制得的氯气中含有HCl气体和水蒸气。得到纯净干燥的氯气的方法是:先通过装有饱和食盐水的洗气瓶除去HCl,再通过装有浓硫酸的洗气瓶干燥除水。(同离子效应)

饱和食盐水:除去Cl2中的HCl;浓硫酸:除去水蒸气;NaOH溶液:吸收尾气,防污染。

六、海水提碘

溴在海水中的浓度很低,必须先进行浓缩,我国目前时从食盐化工的尾料中提取溴

溴:

液溴(纯) 溴水 溴蒸汽

红棕色 橙红色 红棕色

升华:固体物质不经过液态而直接变成气态的现象

萃取: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度不同的性质,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里提取出来的方法,这是一种常用的分离物质法

七、氧化还原反应:

①还升失,降得氧。

②元素化合价上升,发生氧化反应;元素化合价下降,发生还原反应

③物质失去电子的反应是氧化反应:物质得到电子的反应是还原反应

④失去电子的物质叫做还原剂:得到电子的物质叫做氧化剂

⑤物质中某元素具有得到电子的特性,具有氧化性

物质中某元素具有失去电子的特性,具有还原性

⑥元素化合价处于最低价态时只有还原性

元素化合价处于最高价态时只有氧化性

八、卤化物和Cl-、Br-、I-的检验

当溶液中存在多种还原性物质时,加入氧化剂,还原性强的应先被氧化。

①F2、Cl2、Br2、I2氧化性依次减弱。

②F-、Cl-、Br-、I-离子的还原性依次增强。

③F、Cl、Br、I元素的非金属性依次减弱。

:卤族元素按F、Cl、Br、I的次序原子半径依次增大,得电子的能力减弱,导致其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

第三章

一、气体摩尔质量

在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气体所占的体积都约为22.4L

阿伏加德罗定律(气体)

相同温度和压强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相同数目的分子

二、气体摩尔体积在计算中

1、标准状况下

气体体积(L)/22.4(l/mol)=气体的分子质量的量

阿伏加德罗定律的推论和应用

(1)同温同压下任何气体的体积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

(2)同温同体积,任何气体的压强之比等于其物质的量之比

(3)同温同压下,任何气体的密度之比等于相对分子质量比

第四章

一、 原子间的相互作用

1、化学键:物质中相邻原子之间的强烈相互作用

2、化学键的种类:离子键 共价键 金属键

二、离子键

1、离子键:阴、阳离子间通过静电作用形成的的化学键

2、离子化合物:有较高的熔点和沸点,硬度也较大

三、共价键

1、共价键: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而形成的化学键

2、共价化合物:非金属元素的原子之间一般都是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共价键而结合在一起的

四、物质在溶解过程中有能量变化吗

1、三态间的能量变化、

2、溶解和结晶

(1)结晶:使晶态溶质从溶液中析出的过程

(2)溶解平衡状态:固体溶质不再减少,也不再增加

3、晶体:自发形成且具有规则几何形状的固体

(1)胆矾:CuSO4•5H2O

(2)绿矾:FeSO4•7H2O

(3)明矾:KAl(SO4)2•12H2O

(4)生石膏:CaO;

(5)熟石膏:Ca(OH)2

4、风化:在室温下和干燥的空气里会失去一部分或全部结晶水的现象(物理变化)

5、潮解:有些晶体能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在晶体的表面逐渐形成溶液的现象(化学变化)

第五章

一、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

1、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反应时所翻出或吸收的热量

2、生成物的热稳定性:大量事实证明,物质化合时,放出能量越多,生成物的热稳定性越大

3、热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热量的化学方程式,在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时表示物质的量

4、燃料的充分利用

(1)有足量的空气

(2)把液体燃料喷成雾状,增加燃料跟空气的接触

(3)发展洁净煤技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提高煤炭的利用率

5、铜-锌原电池及其原理

1、化学电源:原电池 蓄电池 燃料电池

2、离子方程式:

负极(Zn) Zn-2e→Zn+2e

正极(Cu)2H++2e→H2↑

总Zn+2H+→Zn+2e+ H2↑

第二学期

第一章

黑火药:S+3C+2KNO3=点燃=K2S+3CO2↑+N2↑

硫的化合态:

黄铁矿:(FeS2)黄铜矿(CuFeS2)石膏(CaSO4•2H2O)芒硝(Na2SO4•10H2O)硫铁矿 重晶石(BaSO4)

一、硫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一)硫的性质

1、物理性质

硫磺为淡黄色晶体,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二硫化碳

2、化学性质

(1) 弱氧化性。如:与金属、氢气反应

(2) 还原性。如:与氧气反应

①与金属反应

Fe+S=加热=FeS(黑色,不溶于水,溶于酸)

2Cu+S=加热=Cu2S(黑色)

②与非金属反应

S+O2=点燃=SO2(无色刺激性气味)

空气中,淡蓝色火焰

氧气中,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S+H2=加热=H2S

③与碱反应

3S+6KOH=加热=2K2S+K2SO3+3H2O

3、硫的用途

制硫酸、农药、火药、火柴、烟花、橡胶工业等行业

(二)硫化氢的性质

1、物理性质

无色,有臭鸡蛋气味,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能溶于水,1体积水可溶2.6体积的硫化氢

2、化学性质

(1) 不稳定性,加热到300度以上就可以分解

(2) 可燃性,完全燃烧可生成二氧化硫,火焰呈蓝紫色,不完全燃烧生成硫磺

(3) 还原性,卤素单质、二氧化硫等可与之反应

(4) 毒性。

分解反应

H2S=加热=H2+S

H2S燃烧

① 氧气不足

2H2S+O2=点燃=2H2O+2S

② 氧气充足,淡蓝色火焰

2H2S+3O2=点燃=2H2O+2SO2

3、氢硫酸的性质

硫化氢的水溶液叫氢硫酸,它是二元弱酸,具有挥发性

(1) 氢硫酸具有酸的通性

(2) 氢硫酸具有强还原性,如在空气中就容易变质

(三)氧化硫的性质

1、物理性质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易溶化、易溶于水,1体积水可溶40体积的二氧化硫

2、化学性质

(1)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

(2)具有弱氧化性

(3)具有还原性,能被氧化、卤素等强氧化剂所氧化

(4)漂白性,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为可逆过程

3、实验室制取H2S

FeS+H2SO4(稀)→FeSO4+H2S↑

FeS+2HCl(稀)→FeCl2+H2S↑

气体发生装置:启普发生器

除杂:H2S中的HCl——饱和NaHS溶液

CO2中的HCl——饱和NaHCO3溶液

干燥剂:无水CaCl2

收集尾气:向上排气法

检验:湿润的醋酸铅((CH3COOH)2Pb)试纸,变黑

尾气处理:用NaOH溶液

(四)二氧化硫

1、物理性质: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有毒气体,易液化易溶于水

2、实验室制取SO2

Na2SO3+H2SO4(浓)→Na2SO4+H2O+SO2↑

干燥剂:浓H2SO4

收集装置:向上排空气法

尾气处理:NaOH溶液

(五)三氧化硫的性质

在标准状况下,为无色、易挥发的晶体。易溶于水,且放出大量的热量,生成硫酸

二、全球性的环境问题——酸雨

1、酸雨的定义:把pH小于5.6的雨水称为酸雨

2、酸雨的成分:主要由硫酸和硝酸

3、酸雨的形成:含硫的煤和是由燃烧后产生的二氧化硫

4、酸雨的危害:土壤酸化、建筑物被腐蚀、树木难以生长等

5、酸雨的防治:减少二氧化硫气体的排放

三、硫酸

(一)浓硫酸的性质

1、吸水性:吸收分子外水分子——可用作干燥剂

2、脱水性:将分子内氢、氧元素按2:1的原子个数比脱去

3、强氧化性

(1)铁、铝“钝化”:浓硫酸遇Fe、Al时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膜,为钝化现象。

(2)与金属反应:Cu+2H2SO4(浓)=加热=CuSO4+SO2+2H2O

(3)与非金属反应:C+2H2SO4(浓)=加热=CO2↑+2SO2↑+2H2O

(二)硫酸的工业制法

⒈造气(沸腾炉)

S+O2=点燃=SO2

4FeS2+11O2=高温=2Fe2O3+8SO2

⒉接触氧化(接触室)热交换器

2SO2+O2=催化剂加热=2SO3

⒊SO3吸收(吸收塔)

SO3+H2O→H2SO4

4、硫酸的用途:重要化工原料,可制化肥、洗涤剂、药物、农药、杂料等

(三)硫酸根例子的检验

方法:在样品中现加入稀盐酸,再加入氯化钡,若产生白色沉淀,则含

第二章

一、酸雨酸碱度的测定方法

1、pH试纸法

2、数字pH计测定

3、pH的表示方法:pH=-lg(H+)

4、物质的量浓度

5、水的电离和水的离子积常数

(1)水的电离:水的电离程度很小

(2)水的离子积:一定温度下,纯水中,稀溶液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的乘积是一个常数,这个常数称为睡的离子积。

6、pH与溶液的酸碱性(25度)

pH=7 中性

pH>7 碱性

pH<7 酸性

二、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浓度

1、仪器:容量瓶、天平(或量筒)、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

2、过程:

(1)检漏

(2)操作步骤:计算→称量→溶解→转移→洗涤→定容→摇匀

(3)结束工作:存放,整理清洗

第三章

一、固氮的途径

1、氮气分子的特点:键能很强,所以氮气很稳定

2、氮气的化学性质

(1)与氢的反应:N2+3H2=高温高压催化剂=2NH3

(2)与氧气反应:N2+O2=放电=2NO 有毒气体,难溶于水

(3)与镁的反应:3Mg+N2=点燃=Mg3N2

3、氮的固定:把大气中游离态的氮转化成氮的化合物的过程,主要由三个途径

(1)生物固氮 (2)大气固氮 (3)工业固氮

其中(1)(2)又称为自然固氮,(3)被称为人工固氮

一氧化氮

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的有毒气体

2NO+O2→2NO2 红棕色

检验NO:无色气体遇空气变红棕色

二氧化氮

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有毒气体,易溶于水(和水反应)

3NO2+H2O→2HNO3+NO

二、氨气

1、物理性质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易液化,可作制冷剂,极易溶于水,常温下1体积水可溶700体积的氮气(喷泉实验)

2、化学性质

(1)氨气的水溶液: NH3•H2O

氨水的成分:分子有 NH3、H2O、NH3•H2O;离子有NH4-、OH-、H+

(2)与酸反应生成铵盐

NH3+HCl→NH4Cl(白烟)

(3)一定条件下,氨气可被氧气、氯气等氧化剂氧化

4、氨气的实验室制法

原料:Ca(OH)2、NH4Cl

条件:加热

发生装置:与制取O2相同

收集:向下排空气法

干燥剂:碱石灰

Ca(OH)2 +2NH4Cl=加热=CaCl2+2NH3↑+2H2O

5、氨气的用途:制冷剂、制化肥、制硝酸

三、铵盐

1、易溶于水

2、易分解

3、铵盐溶液与碱溶液反应的实质:

四、化肥

常见的铵态氮肥:碳酸氢铵、硝酸铵

常见的硝态氮肥:硝酸钾、硝酸铵

常见有机肥:尿素

硝酸

纯HNO3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有挥发性

化学性质

(1)不稳定性

4HNO3=光照=4NO2↑+O2↑+2H2O

浓HNO3显黄色:HNO3分解NO2溶于HNO3产生黄色

HNO3放在棕色瓶中,阴暗处

(2)强氧化性

①常温下浓HNO3,浓H2SO4能使Fe、Al产生钝化现象

②与金属反应

Cu+4HNO3(浓)→Cu(NO3)2+2NO2↑+2H2O(实验室制取NO2)

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实验室制取NO)

C+4HNO3(浓)=加热= CO2↑+4NO2↑+2H2O

(3)制取HNO3

①实验室制法

NaNO3+H2SO4(浓)=加热=NaHSO4+HNO3↑

②工业制法

4NH3+5O2=催化剂加热=4NO+6H2O

2NO+O2→2NO2

3NO2+H2O→2HNO3+NO

第四章

一、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因素的归纳

影响因素 反应条件改变 化学反应速率的变化

颗粒大小 反应物颗粒变小 增大

反应物颗粒变大 减小

浓度 增大反应物浓度 增大

减小反应物浓度 减小

温度 升高温度 增大

降低温度 减小

压强 增大压强 增大

减小压强 减小

催化剂 增大

二、反应物任何尽可能转变成生成物

1、一定条件下形成的化学平衡体系的特点

(1)

(2)动——动态平衡 定——各组成成分的百分含量保持不变 变——外界条件改变,平衡被破坏,趋向新平衡

(3)平衡状态的实现既可以从正反应开始,也可以从逆反应开始

2、影响化学平衡移动因素的归纳

影响因素 反应条件及改变 化学平衡移动方向

浓度 增大发您无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 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减小反应物浓度(或增大生成物浓度) 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压强 增大压强 向气体体积减小方向移动

减小压强 向气体体积增大方向移动

温度 升高温度 向吸热方向移动

降低温度 向放热方向移动

4、勒夏特列原理

5、如果改变影响化学平衡的一个条件(如浓度压强温度)平衡就像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勒夏特列原理的要点是平衡向削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三、化工成产能否做到又快又多

1、沸腾炉能较好地满足提高焙烧速率的要求,从而使他具有下列特点:

(1)生产强度大

(2)对炉料要求低

(3)炉气含二氧化硫浓度高

(4)容易回收热量

(5)设备简单,投资少

但沸腾炉也有缺点:

(1)炉气含矿尘较多,需要较大的净制设备

(2)要求较高的风压,所以动力较费

合成氨原料

N2——来源于空气

H2——来源于水煤气

C+H2O=高温=CO+H2

CO+H2O=催化剂高温=CO2+H2

合成氨适宜条件的选择

提高反应速率 提高反应的转化率

提高温度 降低温度

增大压强 增大压强

加入催化剂 增大反应物浓度

减小生成物浓度

第五章

1、电解质:溶于水或溶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

2、非电解质:溶于水或溶化状态下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叫非电解质,在熔融或水溶液里均不导电的化合物是非电解质

3、电离:电解质溶于水或受热溶化时,电解出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叫做电离

4、常见的强电解质

强酸:H2SO4 、HNO3、HCl、HBr、HI、HClO4

强碱:Ba(OH)2、Ca(OH)2、NaOH、KOH

绝大多数盐:

5、常见的弱电解质

弱酸:H2S、H2CO3、CH3COOH

弱碱:NH3•H2O

注意:水时极弱的电解质

电离度

在温度和浓度一定的条件下,弱电解质达到电离平衡时发生电离的电解质的分子数占原分子总数的百分数

α=(已电离电解质分子数/总的电解质分子数)×100%

=(已电离电解质物质的量/总的电解质物质的量)×100%

=已电离电解质浓度/总的电解质浓度

外界对α的影响

(1) 温度:电离是吸热的过程

(2) 浓度:浓度越稀,电离度越大

改变条件 移动方向 C(CH3COO-)

n(H+)

C(H+)

C(CH3COOH)

α

通HCl(g) ← ↓ ↑ ↑ ↑ ↓

加NaOH(s) → ↑ ↓ ↓ ↓ ↑

加CH3COOH(s) ← ↑ ↓ ↓ ↑ ↓

冰醋酸 → ↑ ↑ ↑ ↑ ↓

H2O → ↓ ↑ ↓ ↓ ↑

微热 → ↑ ↑ ↑ ↓ ↑

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化学反应(酸碱盐)

① HCl+NaOH H++OH-→H2O

② Na2CO3+HCl CO32-+2H+→H2O+CO2↑

③ K2CO3+H2SO4 CO32-+2H+→H2O+CO2↑

④ CuSO4+NaOH Cu2++2OH-→Cu(OH)2↓

⑤ CuSO4+BaCl2 Ba2++SO42-→BaSO4↓

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①有难溶的物质组成②有难电离的组织组成③有气体产生

离子方程式写法:

① 固体与固体反应不写离子方程式

② 浓硫酸与固体反应不写离子方程式

③ 微溶物(Ca(OH)2、CaSO4、AgSO4、MgCO3)反应物{溶液,写成离子;浊液,固体,不写离子}产物是沉淀,不写离子方程式

④ 弱酸酸式根离子(HCO3-、HSO3-、HS-)不能拆开写

盐的水解

盐的水解的实质:

盐电离出的电解质离子与水电离出的H+或OH-结合生成楠电离的分子货离子,破话了睡的电离平衡,促进睡的电离

盐的水解的条件:

① 溶于水的盐

② 盐中含弱电解质离子

盐的水解的特征

① 可逆反应

② 水解程度小,一般不生成沉淀和气体,不稳定的,碱也不分解

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

内因:同浓度

外因:

① 浓度:盐溶液越稀,水解程度越大

② 温度:盐的水解是吸热过程;升高温度,水解程度越大

盐类水解的应用

⒈判断盐溶液的酸碱性

⒉判断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

⒊配制盐溶液

⒋纯碱去污

⒌明矾净水

⒍泡沫灭火器原理

⒎化肥使用时注意盐的水解,铵态氮肥不与K2CO3混合使用

⒏活泼金属与强酸弱碱溶液反应

陆地上地壳主要有常识和石英等矿物组成主要成分是什么元素

元素大部分以单质或组成化合物的形式作为矿物,聚集在岩石中,它们似乎被固定在那里了。实际上,随着岩石、矿物在一定自然条件下的破坏和重新形成,元素在无休止地迁移着,在迁移过程中,既可能发生分布上的分散(贫化),也可能发生相对的集中(富集),甚至富集到成为矿产。

而矿物是天然形成的、能独立存在于自然界的单质和化合物。而矿物分类众多,总体而言可分为以下几类:

自然元素矿物 如:金,金刚石、石墨、硫磺、铜、银、汞……

硫化物矿物 如:黄铁矿、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雄黄……

卤化物矿物 如:石盐、钾盐、萤石……

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矿物 如:如赤铁矿、磁铁矿、石英……

碳酸盐矿物 如:方解石、孔雀石……

硫酸盐矿物 如:石膏、芒硝、重晶石……

磷酸盐矿物 如: 磷灰石……

硅酸盐矿物 如:云母、长石、角闪石、辉石、橄榄石……

其中硅酸盐矿物种类繁多,约占已知矿物种数的1/4,占地壳总重量的85%,最常见的就是长石、云母、辉石、角闪石、橄榄石等几种。

关于黄铁矿黄铜矿石膏芒硝和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