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黄铜矿加三氯化铁,以及黄铜与三氯化铁反应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
化学:酸碱盐问题,急!!!
主要成分:HCl 含量: 工业级 36%。
外观与性状: 无色或微黄色发烟液体,有刺鼻的酸味。
pH:
熔点(℃): -114.8(纯)
沸点(℃): 108.6(20%)
相对密度(水=1): 1.20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1.26
饱和蒸气压(kPa): 30.66(21℃)
燃烧热(kJ/mol): 无意义
临界温度(℃): 无意义
临界压力(MPa): 无意义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 无资料
闪点(℃): 无意义
引燃温度(℃): 无意义
爆炸上限%(V/V): 无意义
爆炸下限%(V/V): 无意义
溶解性: 与水混溶,溶于碱液。
禁配物: 碱类、胺类、碱金属、易燃或可燃物。
强酸性,和碱反应生成氯化物和水
HCl + NaOH = NaCl + H2O
能与碳酸盐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K2CO3 + 2HCl = 2KCl+ CO2↑ + H2O
能与活泼金属单质反应,生成氢气
Fe+ 2HCl =FeCl2+ H2↑
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MgO+2HCl=MgCl2+H2O
实验室常用盐酸于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
CaCO3+2HCl=CaCl2+H2O+CO2↑(不用Na2CO3因为反应速率过快)
能用来制取弱酸
CH3COONa+HCl=CH3COOH+NaCl
硫酸
◎1.吸水性
将一瓶浓硫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其质量将增加,密度将减小,浓度降低,体积变大,这是因为浓硫酸 具有吸水性。
⑴就硫酸而言,吸水性是浓硫酸的性质,而不是稀硫酸的性质。
⑵浓硫酸的吸水作用,指的是浓硫酸分子跟水分子强烈结合,生成一系列稳定的水合物,并放出大量 的热:H2SO4 + nH2O == H2SO4·nH2O,故浓硫酸吸水的过程是化学变化的过程,吸水性是浓硫酸的化学性 质。
⑶浓硫酸不仅能吸收一般的游离态水(如空气中的水),而且还能吸收某些结晶水合物(如CuSO4· 5H2O、Na2CO3·10H2O)中的水。
◎2.脱水性
⑴就硫酸而言,脱水性是浓硫酸的性质,而非稀硫酸的性质,即浓硫酸有脱水性且脱水性很强。
⑵脱水性是浓硫酸的化学特性,物质被浓硫酸脱水的过程是化学变化的过程,反应时,浓硫酸按水分
子中氢氧原子数的比(2∶1)夺取被脱水物中的氢原子和氧原子。
⑶可被浓硫酸脱水的物质一般为含氢、氧元素的有机物,其中蔗糖、木屑、纸屑和棉花等物质中的有
机物,被脱水后生成了黑色的炭(碳化)。
浓硫酸 如C12H22O11===12C + 11H2O
◎3.强氧化性
⑴跟金属反应
①常温下,浓硫酸能使铁、铝等金属钝化。
②加热时,浓硫酸可以与除金、铂之外的所有金属反应,生成高价金属硫酸盐,本身一般被还原成SO2
Cu + 2H2SO4(浓) ==== CuSO4 + SO2↑+ 2H2O
2Fe + 6H2SO4(浓) ==== Fe2(SO4)3 + 3SO2↑ + 6H2O
在上述反应中,硫酸表现出了强氧化性和酸性。
⑵跟非金属反应
热的浓硫酸可将碳、硫、磷等非金属单质氧化到其高价态的氧化物或含氧酸,本身被还原为SO2。在这
类反应中,浓硫酸只表现出氧化性。
C + 2H2SO4(浓) ==== CO2↑ + 2SO2↑ + 2H2O
S + 2H2SO4(浓) ==== 3SO2↑ + 2H2O
2P + 5H2SO4(浓) ==== 2H3PO4 + 5SO2↑ + 2H2O
⑶跟其他还原性物质反应
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实验室制取H2S、HBr、HI等还原性气体不能选用浓硫酸。
H2S + H2SO4(浓) ==== S↓ + SO2↑ + 2H2O
2HBr + H2SO4(浓) ==== Br2↑ + SO2↑ + 2H2O
2HI + H2SO4(浓) ==== I2↑ + SO2↑ + 2H2O
◎4.难挥发性(高沸点):制氯化氢、硝酸等(原理:利用难挥发性酸制易挥发性酸) 如,用固体氯化钠与浓硫酸反应制取氯化氢气体
2NaCl(固)+H2SO4====(浓)Na2SO4+2HCl↑
Na2SO3+H2SO4====Na2SO4+H2O+SO2↑
再如,利用浓盐酸与浓硫酸可以制氯化氢气。
◎5.酸性:制化肥,如氮肥、磷肥等
2NH3+H2SO4====(NH4)2SO4
Ca3(PO3)2+2H2SO4====2CaSO4+Ca(H2PO4)
◎6.稳定性:浓硫酸与亚硫酸盐反应
Na2SO3+H2SO4====Na2SO4+H2O+SO2↑
硝酸;硝镪水
【英文名称】nitric acid
【结构或分子式】
HNO3
【相对分子量或原子量】63.01
【密度】1.5027(25℃)
【熔点(℃)】-42
【沸点(℃)】86
【性状】
无色发烟液体。一般商品带有微黄色,发烟硝酸是红褐色液体。具有刺激性。
【溶解情况】
溶于水。
【用途】
是强氧化剂,能使铁钝化而不致继续被腐蚀。可供制氮肥、王水、硝酸盐、硝化甘油、硝化纤维素、硝基苯、梯恩梯、苦味酸等。
【制备或来源】
工业上一般采用氮氧化法制得。实验室可由硫酸作用于硝酸钠制得。
工业上一般采用蒸馏提纯,在与纯水配制任何比例(一般为65%左右)的市售产品.
【其他】
溅于皮肤能引起烧伤,并染成黄色斑点。一般带微黄色。发烟硝酸是红褐色液体,在空气中猛烈发烟并吸收水分。不稳定,遇光或热分解放出二氧化氮。其水溶液具有导电性。浓硝酸是强氧化剂,能使铝钝化。与许多金属能剧烈反应。浓硝酸和有机物、木屑等相混能引起燃烧。腐蚀性很强,能灼伤皮肤,也能损害粘膜和呼吸道。与蛋白质接触,即生成一种鲜明的黄蛋白酸黄色物质。硝酸是无机化学工业中三大强酸之一,具有酸类的通性。
【包装及贮运】
铁路槽车装载50吨,其中铅槽车用以输送98%浓硝酸,稀硝酸应用不锈钢或玻璃钢增强塑料槽车或储罐输送或储存。少量采用耐酸陶瓷坛或玻璃瓶包装,每坛净重33~40kg。浓硝酸采用耐酸泥封口,稀硝酸采用石膏封口。每坛装入衬有细煤渣或细矿渣等物的坚固木箱中,以便运输。包装上应有明显的“腐蚀性物品”标志。因铝的表面有一层氧化膜,起了钝化作用,而且经济,所以铝是硝酸理想的容器.
个体防护
禁止皮肤直接接触,作业操作时应带耐酸碱手套,口罩,以及其他劳保用品.皮肤接触应马上用大量清水冲洗,再用0.01%苏打水(或稀氨水)浸泡.
误食,催吐,用牛奶或蛋清.
硝酸与金属反应的特点:
(1)硝酸与金属反应时,一般没有H2产生;因为它氧化能力极强,会先将金属氧化,自身还原为NO、NO2,再与金属氧化物反应成盐。
(2)与Cu,Ag等不活泼金属反应时,浓硝酸的还原产物为NO2,稀硝酸的还原产物为NO;
(3)活泼金属与稀硝酸反应时可将稀硝酸还原为N2O N2 NH3等;
(4)常温下,Fe,Al在浓硝酸中钝化.
补充:浓硝酸与浓盐酸以物质的量之比为1:3的比例混合可产生能溶解铂和金的强酸------王水
化学式NaOH
式量40.01。密度2.130克/厘米3,熔点318.4℃,沸点1390℃。钠(Na)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为第11号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ⅠA族(第Ⅰ主族)第3周期,属于碱金属族(该族元素均呈强碱性,氢(H)元素除外)。其核外电子排布为2、8、1(1s2,2s2,2p6,3s1),最外层3s1电子为其价电子,Na元素很容易失去3s1电子而形成正一价的钠离子(Na+),故呈强金属性。Na元素与水反应(与水反应时,应用烧杯并在烧杯上加盖玻璃片,反应时钠块浮在水面上,熔呈球状,游于水面,有“丝丝”的响声,并有生成物飞溅),生成强碱性NaOH溶液,并放出氢气。固体NaOH中OH以O-H共价键结合,Na与OH以强离子键结合,溶于水其解离度近乎100%,故其水溶液呈强碱性,可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成红色,或使PH试纸变蓝等。
纯的无水氢氧化钠为白色半透明,结晶状固体。氢氧化钠极易溶于水,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溶解时能放出大量的热。它的水溶液有涩味和滑腻感,溶液呈强碱性,具备碱的一切通性。市售烧碱有固态和液态两种:纯固体烧碱呈白色,有块状、片状、棒状、粒状,质脆;纯液体烧碱为无色透明液体。氢氧化钠还易溶于乙醇、甘油;但不溶于乙醚、丙酮、液氨。对纤维、皮肤、玻璃、陶瓷等有腐蚀作用,溶解或浓溶液稀释时会放出热量;与无机酸发生中和反应也能产生大量热,生成相应的盐类;与金属铝和锌、非金属硼和硅等反应放出氢;与氯、溴、碘等卤素发生歧化反应。能从水溶液中沉淀金属离子成为氢氧化物;能使油脂发生皂化反应,生成相应的有机酸的钠盐和醇,这是去除织物上的油污的原理。
氢氧化钠的用途十分广泛,在化学实验中,除了用做试剂以外,由于它有很强的吸湿性,还可用做碱性干燥剂。烧碱在国民经济中有广泛应用,许多工业部门都需要烧碱。使用烧碱最多的部门是化学药品的制造,其次是造纸、炼铝、炼钨、人造丝、人造棉和肥皂制造业。另外,在生产染料、塑料、药剂及有机中间体,旧橡胶的再生,制金属钠、水的电解以及无机盐生产中,制取硼砂、铬盐、锰酸盐、磷酸盐等,也要使用大量的烧碱。工业用氢氧化钠应符合国家标准 GB 209-93;工业用离子交换膜法氢氧化钠应符合国家标准 GB/T 11199-89;化纤用氢氧化钠应符合国家标准 GB 11212-89;食用氢氧化钠应符合国家标准 GB 5175-85。
在工业上,氢氧化钠通常称为烧碱,或叫火碱、苛性钠。这是因为较浓的氢氧化钠溶液溅到皮肤上,会腐蚀表皮,造成烧伤。它对蛋白质有溶解作用,有强烈刺激性和腐蚀性(由于其对蛋白质有溶解作用,与酸烧伤相比,碱烧伤更不容易愈合)。用0.02%溶液滴入兔眼,可引起角膜上皮损伤。小鼠腹腔内LD50: 40 mg/kg,兔经口LDLo: 500 mg/kg。粉尘刺激眼和呼吸道,腐蚀鼻中隔;溅到皮肤上,尤其是溅到粘膜,可产生软痂,并能渗入深层组织,灼伤后留有瘢痕;溅入眼内,不仅损伤角膜,而且可使眼睛深部组织损伤,严重者可致失明;误服可造成消化道灼伤,绞痛、粘膜糜烂、呕吐血性胃内容物、血性腹泻,有时发生声哑、吞咽困难、休克、消化道穿孔,后期可发生胃肠道狭窄。由于强碱性,对水体可造成污染,对植物和水生生物应予以注意。
《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 (1987年2月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化劳发[1992] 677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 ([1996]劳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 (GB 13690-92)》将该物质划为第8.2 类碱性腐蚀品;《隔膜法烧碱生产安全技术规定 (HGA001-83)》、《水银法烧碱生产安全技术规定 (HGA002-83)》作了专门规定。
大量接触烧碱时应佩带防护用具,工作服或工作帽应用棉布或适当的合成材料制作。操作人员工作时必须穿戴工作服、口罩、防护眼镜、橡皮手套、橡皮围裙、长统胶靴等劳保用品。应涂以中性和疏水软膏于皮肤上。接触片状或粒状烧碱时,工作场所应有通风装置,室内空气中最大允许浓度为中国MAC 0.5毫克/米3(以NaOH计),美国ACGIH TLVC 2毫克/米3。可能接触其粉尘时,必须佩戴头罩型电动送风过滤式防尘呼吸器。必要时,佩戴空气呼吸器。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头罩型电动送风过滤式防尘呼吸器,穿橡胶耐酸碱服,戴橡胶耐酸碱手套。远离易燃、可燃物。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酸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稀释或制备溶液时,应把碱加入水中,避免沸腾和飞溅。处理泄漏物须穿戴防护眼镜与手套,扫起,慢慢倒至大量水中,地面用水冲洗,经稀释的污水放入废水系统。碱液触及皮肤,可用5~10%硫酸镁溶液清洗;如溅入眼睛里,应立即用大量硼酸水溶液清洗;少量误食时立即用食醋、3~5%醋酸或5%稀盐酸、大量橘汁或柠檬汁等中和,给饮蛋清、牛奶或植物油并迅速就医,禁忌催吐和洗胃。
固体氢氧化钠可装入0.5毫米厚的钢桶中严封,每桶净重不超过100 公斤;塑料袋或二层牛皮纸袋外全开口或中开口钢桶;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镀锡薄钢板桶(罐)外满底板花格箱、纤维板箱或胶合板箱;镀锡薄钢板桶(罐)、金属桶(罐)、塑料瓶或金属软管外瓦楞纸箱。包装容器要完整、密封,应有明显的“腐蚀性物品”标志。铁路运输时,钢桶包装的可用敞车运输。起运时包装要完整,装载应稳妥。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防潮防雨。如发现包装容器发生锈蚀、破裂、孔洞、溶化淌水等现象时,应立即更换包装或及早发货使用,容器破损可用锡焊修补。严禁与易燃物或可燃物、酸类、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不得与易燃物和酸类共贮混运。失火时,可用水、砂土和各种灭火器扑救,但消防人员应注意水中溶入烧碱后的腐蚀性。
固体氢氧化钠的技术指标:
项目 指 标
水银法 苛化法 隔膜法
优等品 一等品 合格品 优等品 一等品 合格品 优等品 一等品 合格品
氢氧化钠 ≥ 99.5 99.5 99.0 97.0 97.0 96.0 96.0 96. 0 95.0
碳酸钠≤ 0.40 0.45 0.90 1.5 1.7 2.5 1.3 1.4 1.6
氯化钠≤ 0.06 0.08 0.15 1.1 1.2 1.4 2.7 2.8 3.2
三氧化二铁≤ 0.003 0.004 0.005 0.008 0.01 0.01 0.008 0.01 0.02
钙镁总含量(以Ca
计) ≤ 0.01 0.02 0.03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二氧化硅≤ 0.02 0.03 0.04 0.50 0.55 0.60 ----------
汞≤ 0.0005 0.0005 0.0015 -----------------------
化学实验室保存固体氢氧化钠时要注意把试剂瓶口封严,以防止暴露在空气中吸收水分潮解或与二氧化碳反应。烧碱可通过电解食盐溶液,或通过碳酸钠与石灰乳反应获得。
CAS No.: 1310-73-2
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浓度太大,对皮肤有很大伤害
酸与碱中和的产物,由金属离子(包括铵根离子)与非金属离子构成。
盐的化学性质
1、酸+金属氧化物→盐+水
例:2Fe2O3+6HCl====2FeCl3+3H2O
2、酸+盐→新酸+新盐
例:CaCO3+2HCl====CaCl2+H2O+CO2↑
3、酸+活动性较强的金属→盐+氢气
例:Fe+2HCl====FeCl2+H2
二、碱的化学性质:
1、碱+非金属氧化物→盐+水
例:Ca(OH)2+CO2====CaCO3↓+H2O
2、碱+盐→新碱+新盐
例:Ca(OH)2+Na2CO3====2NaOH+CaCO3↓
三、酸和碱的反应(中和反应):酸+碱→盐+水
例:NaOH+HCl====NaCl+H2O
四、盐的化学性质:
1、盐+活动性较强的金属→新盐+原盐中的金属
例:Fe+CuSO4====Cu+FeSO4
2、盐+盐→两种新盐
例:NaCl + AgNO3 == NaNO3 + AgCl↓
化学中盐分为三类
正盐:单由金属离子(包括铵根离子)和非金属离子构成
酸式盐:由金属离子(包括铵根离子)、氢离子和非金属离子构成
碱式盐:由金属离子(包括铵根离子)、氢氧根离子和非金属离子构成
黄铜矿与氯化铁为什么要打沉淀符号?
化学反应时生成了难溶性的物质,就需要打沉淀符号。
有些问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一定是难溶性的物质,只要是在溶液中产生了沉淀,就应该打沉淀符号。
氧化镍湿法冶金冶金
第十七题选C
氧化镍湿法冶金:
浸出及分类
浸出是借助于溶剂选择性地从矿石、精矿、焙砂等固体物料中提取某些可溶性组分的湿法冶金单元过程。
根据浸出剂的不同可分为酸浸出、碱浸出和盐浸出。根据浸出化学过程分为氧化浸出和还原浸出。根据浸出方式分为堆浸、就地浸、渗滤浸、搅拌浸出、热球磨浸出、管道浸出、流态化浸出。根据浸出过程的压力可分为常压浸出和加压浸出 [3] 。
影响浸出速度的因素主要有固体物料的组成、结构和粒度、浸出剂的浓度、浸出的温度、液固相相对流动的速度和矿浆粘度等。
以溶剂分类
1、酸浸出
用酸作溶剂浸出有价金属的方法。常用的酸有无机酸和有机酸,工业上采用硫酸、盐酸、硝酸、亚硫酸、氢氟酸和王水等。硫酸的沸点高,来源广,价格低,腐蚀性较弱,是使用最广泛的酸浸出剂。在有色冶金中硫酸常用于氧化铜矿的浸出、锌焙砂浸出、镍锍和硫化锌精矿的氧压浸出等。盐酸的反应能力强,能浸出多种金属、金属氧化物和某些硫化物。如用来浸出镍锍、钴渣等。但盐酸及生成的氯化物腐蚀性较强,设备防腐要求较高。硝酸是强氧化剂,价格高,且反应析出有毒的氮氧化物,只在少数特殊情况下才使用。
2、碱浸出
用碱性溶液作溶剂的浸出方法。常用的碱有氢氧化钠、碳酸钠和硫化钠。铝土矿加压碱浸出是碱浸出最重要的应用实例。碱浸出还用于浸出黑钨矿、铀矿(Na2CO3浸出UO3)、硫化和氧化锑矿(Na2S+NaOH浸出)等。碱性溶液的浸出能力一般较酸性溶液弱,但浸出的选择性较好,浸出液较纯,对设备的腐蚀性小,不需特殊防腐,制作设备的材质较易解决。
3、盐浸出
是以盐作溶剂浸出有价金属的过程。如硫化矿用硫酸铁浸出铜:
CuS+Fe2(SO4)3→CuSO4+2FeSO4+S
氯化钠浸出铅:
PbSO4+2NaCl→Na2SO4+PbCl2
PbCl2+2NaCl====Na2[PbCl4]
氰化钠浸出矿石中的金和银:
2Au+4NaCN+O2+2H2O==== 2Na[Au(CN)2]+2NaOH+H2O2
以浸出反应式分类
根据浸出过程发生的反应可分为氧化浸出和还原浸出。
1、氧化浸出
加人氧化剂使矿石、精矿或其他固体物料中的有价组分在浸出过程中发生以氧化反应为特征的浸出方法。工业上常用的氧化剂有空气、氧、Fe、MnO2和Cl2等等。
对金属或低价金属氧化物而言,氧化浸出的目的是使金属氧化为离子或使低价离子氧化为易溶性高的高价离子进人溶液。前者如含金、银矿石的氰化浸出。
2Au+4NaCN+O2+2H2O====2NaAu(CN)2+2NaOH+H2O2
2Au+H2O2+4NaCN====2NaAu(CN)2+2NaOH
或溶解反应:
4Au+8NaCN+O2+2H2O====4NaAu(CN)2+4NaOH
2Ag+2CN+O2+2H2O====2Ag(CN)2+4OH
浸出过程中单体金和银分别被空气中的氧氧化并与CN-络合,呈配位离子形态进人溶液,后者可举三氯化铁浸出黄铜矿为例:
CuFeS2+4FeCl3====CuCl2+5FeCl2+2S
CuFeS2+3FeCl3====CuCl+4FeCl2+2S
此时,氧化剂为Fe,为了避免反应物的水解,浸出过程是在酸性介质中进行。后者发生氧化反应的主要是硫。
2、还原浸出
加人还原剂使被浸出固体物料中的有价组分在浸出过程中发生以还原反应为特征的浸出方法。工业中常用的还原剂有SO2、FeSO4等。
典型的还原浸出实例如钴渣的浸出,钴渣中钴以难溶的高价氢氧化物CO(OH)3形态存在。为了提取钴必须使CO还原易溶的Co。此时可以用SO2作还原剂。
2Co(OH)3+SO2====CoSO4+Co(OH)2+2H2O
浸出方式
就浸出的方式可分为堆浸、就地浸、渗滤浸、常压浸、加压浸。
1、堆浸
就地浸出(溶液采矿)和渗滤浸出尽管浸出的方式有所不同,但基本上可归于一类。处理的对象都是比较贫的氧化矿、表外矿和地表矿。矿石浸出之前一般不作深度加工,即使稍作加工,也只是停留在粗碎,处理的规模除渗滤外一般都比较大,有的沉出块,规模可以达到几百万吨,浸出的速度不很快,提取率相对较低,但投资省,加工费用低。
2、常压和加压搅拌浸出
管道化浸出、流态化浸出和热球浸出方式可归人另一类。它们的共同点:浸出之前矿石都需要深加工,为浸出创造了良好的热力学和动力学条件,不仅把搅拌、加热和化学反应结合起来,如热球磨浸出还把破碎和机械活化有机地结合起来。溶液中颗粒分布均匀,反应速度快,金属提取率高。浸出过程强化,使设备单位生产能力提高,并应用于有色金属冶金中,管道化浸出目前已成为处理铝土矿制取氧化铝的标准方法。
多金属矿物分离有哪些方法?山东哪里有做选矿试验的
要根据具体金属成分选矿。山东烟台金鹏矿山机械下有东方冶金研究院,专门做矿山设计,选矿实验的额,详情可咨询官方网站。
1.铅—锌分选
铅—锌分离方法较简单的是使用硫酸锌就取得满意的结果。然而,这种情况很少见到。这是因为铅锌矿石除了闪锌矿有时被铅和钙离子污染之外,还常常伴生有黄铁矿。特别是一种黄铁矿类型的铅锌矿石的硫锌矿石,硫化铁含量达60~70%以上。这样,仅用硫酸锌难以将铅与锌、硫矿物分离而取得较好的分选效果。此外,在外理铅—锌~铜或铅—锌—铜~硫矿石时,当矿石中含有次生硫化铜矿物时,矿浆中大量铜离子活化闪锌矿,在这种情况下更难用上述方法使之抑制。从国外选矿实践来看,铅锌分离仍以抑锌选铅的氰化工艺为主,其中以氰化钠—硫酸锌法更为普遍,其次是氰化钠—亚硫酸法。后者对次生铜含量较高,含泥较多的矿石往往能获得较好的分选效果。
加拿大铅锌选厂(日处理矿石量为1500吨)。处理碳酸盐型铅锌矿石(含2.8%铅、4.2%锌),在铅、锌分选作业中,采用硫酸锌—氰化钠工艺,铅精矿品位达72%,铅回收率为94%,锌精矿品位达62%,锌回收率为92%,锌精矿中氧化镁含量仅0.35%。苏联一个铅、锌氧化率高,并含有较多次生铜的萨拉伊尔斯克铅锌选厂在采用氰化工艺(硫酸锌—硫化钠—氰化钠)的基础上补加硫酸铵和硅酸钠,对提高铅、锌回收率,尤其是氧化铝的回收率特别有效。
铅锌分选的无氰工艺除了在日本各选厂中普遍使用的亚硫酸法(包括SO3)和亚硫酸钠(澳大利亚北布罗肯—希尔)外,苏联米苏尔铅—锌选厂则采用氮化物—硫酸锌的分选工艺,近一、两年来,日本和苏联分别报导了两种铅—锌分选新工艺。日本中广吉孝等人指出,将铅—锌混合精矿在30℃条件下,用17%H2SO4溶液酸化
搅拌7~10分钟,使方铅矿表面受到H2SO4作用后生成PbSO4而受到抑制,为铅—锌分选创造了抑铅选锌的新工艺。苏联克瓦幸斯克铅—
锌选厂采用高锰钾完全取代氰化钠、不仅提高了铅精矿品位,降低了铅精矿中含锌量,而且还大大简化了药剂制度。
2.铜—铅分选
铅—锌—铜(硫)矿石的分选工艺中,除了铜—铅与锌—(硫)分离工艺基本与铅—锌分离工艺相同外,主要问题集中在铜—铅混合精矿的分离工艺上。铜—铅分离工艺基本上有三种,即抑铜选铅的氰化法,抑铅选铜的重铬酸盐和亚硫酸(及其盐)法。目前,各国铅锌多金属矿石选厂逐渐抛弃传统的氰化法和重铬酸盐法,以防止贵金属被氰化物溶解,避免含氰、含铬的污水。
亚硫酸对黄铜矿、斑铜矿和辉铜矿不具抑制作用。由于其对铜矿物表面的清洗,因而有活化铜矿物的作用。亚硫酸盐对未被氰化的纯净方铅矿,在矿浆pH值11以内,不受抑制。但对表面被氧化的方铅矿,则在pH值5以后受到强烈抑制。在相同亚硫酸盐1.5公斤/吨用量的情况下,随着方铅矿表面氧化程度的加深,方铅矿被抑制得更厉害。
亚硫酸盐对铜、铅矿物的上述选择性抑制作用,广泛地应用于铜铅分离工业生产,由于铜铅分离前,矿浆经搅拌、浮选充气等过程,方铅矿表面都不同程序地被氧化,因而可被亚硫酸盐抑制。在生产实践中,亚硫酸盐(或亚硫酸)多与其它抑制剂组合,有利于提高分选效果和稳定性。几种主要的组合方式如下:
(1)二氧化硫、淀粉法
美国圣桥矿物公司、旧金山矿、麦格芒物和加拿大布伦兹维克选厂均采用此法。圣桥矿物公司所属勃拉息—克里喀、弗菜圈,洼衣畔纳姆等选厂所处理的铜铅锌矿石,其铜铅比例一般为30:1~50:1,甚至达到10:1~100:1。铜铅分离采用二氧化硫和淀粉法。分离前加荷性化淀粉0.25~0.5公斤/吨混精,二氧化硫1.5~3公斤/吨混精,控制矿浆pH值4.5~5,搅拌3~5分,可以抑铅选铜。二氧化硫和淀粉的用量要适当,若二氧化硫不够
,淀粉将抑制铜。
; (2)亚硫酸、矿浆加温法
在弱酸性回路中,吸附于方铅矿表面的捕收剂随矿浆加热到60℃以上而优先解吸,而吸附于黄铜矿上的捕收剂甚至将矿浆加热到70℃也不解吸。日本花岗堂屋敷和松峰等选厂均采用矿浆加温法。铜铅混合精矿吹入蒸汽,矿浆温度升至60℃后进行铜铅分离。小坂内之岱选厂原矿品位铜1.5%铅1.6%、锌4.9%。采用二氧化矿和氢氧化钙控制矿浆pH为5.5,进行铜铅混合浮选。其铜铅混合精矿加温至70℃,矿浆pH为5.5,浮铜、抑铅。获得铅精矿品位26%、铜回收率81.8%;铅精矿品位58.1%,铅回收率70%。
(3)亚硫酸——硫化钠法
该法对含黄铁矿高、泥多、次生硫化铜高的矿石,可得到较好的结果。
(4)硫代硫酸钠(Na2S2O3)—三氯化铁法
该法能抑制被铜离子强烈活化的方铅矿、对成分复杂的矿石进行有效分离。苏联捷略诺夫斯克选厂原矿成分复杂,含有原生、次生硫化铜和氧化铜矿物,方铅矿受铜离子强烈活化。为取代氰化物,用一般亚硫酸盐法均未取得成效。米哈诺布尔研究院提出了用Fe3+—S2O32-法可以对混合精矿取得稳定的分选效果,1977年在捷略诺夫斯克选厂进行了抑铅选铜的工业试验,取得了较好指标:铜精矿品位30.27%、分离作业回收率90%;铅精矿品位68.5%、作业回收率97%。1979~1980年经改进后,用硫代硫酸钠、三氯化铁作方铅矿抑剂又进行了一系列半工业和工业试验,证明对含次生铜和氧化铜为20~25%的硫化矿石,可以进行有效分离,取得较高指标。
(5)Nuchar 分离方法
此法为十四届国际选矿会议上提出的新分离方法,当处理难选的、低品位的铜铅混合精矿时,采用亚硫酸—加热法或重铬酸盐等抑制剂的抑制效果,随分离给矿中闪锌矿和黄铁矿含量的增加而急剧降低。当采用亚硫酸—加热法时,脉石矿泥的存在,
则降低铜的浮游速度。新的分离方法是将铜铅混合精矿用活性炭脱药,加重铬酸钠和水玻璃的等量混合物搅拌,再加CMC抑铅选铜。与二氧化硫—加温法相比,半工业试验铜精矿品位由27.8%提高到28.7%,分离作业铜回收率由92.9%提高到94.7%,铜精矿含铅由3.71%降到0.6%,分离作业铅的回收率由79.7%提高到97.4%。
其他方法不家南朝鲜第二莲花矿业的NaHSO3与普遍水泥配合的抑铅选铜工艺。苏联别洛乌索夫铜—铅混合精矿的分离采用H2SO4(800克/吨)抑铅选铜的工艺。以及印度拉贾斯坦的拉杰普拉—达里博矿床的铜含量较低的铜铅混合精矿(铅34.8%和铜5.5%),分选试验提出方铅矿的有效抑制剂组合是碳酸锶、硅氟酸和柠檬酸的混合物的工艺等。
3.锌—硫分选
铅锌多金属矿石浮选工艺中,锌硫分离方法,从国内外选矿实践来看,大多采用石灰抑制硫化铁矿物(黄铁矿和磁黄铁矿)。硫酸铜活化闪锌矿。个别选厂在锌硫分离时还采用少量氰化物。值得注意的是加拿大布伦兹威克12号选矿厂处理铜—铅—锌矿石使用二氧化硫降低pH值(4.5~4.8),并用蒸汽加温方法从含铅、锌、铜和FeS2的混合精矿中仅浮选黄铁矿(浮选pH为5.0~5.3),改善了分选效果,使铅精矿品位提高8%。西德梅根选厂使用类似的方法,将锌—硫混合精矿矿浆加温至80℃,用二氧化硫在pH为4.6条件下处理,抑制闪锌矿,浮选黄铁矿,使锌精矿品位提高7%,达到55%。
任务铜精矿中铜的测定
——碘量法
任务描述
铜矿石中的铜,其含量变化幅度较大,涉及的测定方法也较广泛。目前对高、中含量的铜的测定多采用碘量法。碘量法已被列为铜精矿测定铜的国家标准方法(GB/T3884.1-2012 )。铜精矿分析一般要求测定铜、金、银、硫、氧化镁、氟、铅、锌、镉、镍、砷、铋、锑、汞等项目。本任务旨在通过实际操作训练,学会碘量法测定铜精矿中铜含量,熟练运用酸分解法对试样进行分解;能真实、规范记录原始记录并按有效数字修约进行结果计算。
任务实施
一、仪器和试剂准备
(1)玻璃仪器:酸式滴定管、锥形瓶、容量瓶、烧杯。
(2)铜片(≥99.99%):将铜片放入微沸的冰乙酸(ρ=1.05g/mL)中,微沸1min,取出用水和无水乙醇分别冲洗两次以上,在100℃烘箱中烘4min,冷却,置于磨口瓶中备用。
(3)溴水(AR)。
(4)氟化氢铵(AR)。
(5)盐酸(ρ=1.19g/mL)。
(6)硝酸(ρ=1.42g/mL)。
(7)硫酸(ρ=1.84g/mL)。
(8)高氯酸(ρ=1.67g/mL)。
(9)冰乙酸(1+3)(ρ=1.05g/mL)。
(10)硝酸(1+1)。
(11)氟化氢铵饱和溶液(贮存在乙烯瓶中)。
(12)乙酸铵溶液(300g/L):称取90g乙酸铵,置于400mL烧杯中,加入150mL蒸馏水和100mL冰乙酸,溶解后用水稀释至300mL,混匀,此溶液pH值为5。
(13)硫氰酸钾(100g/L):称取 10g 硫氰酸钾溶于 400mL 烧杯中,加 100mL 水溶解。
(14)淀粉溶液称取1g可溶性淀粉,用少量水调成糊状,再用刚煮沸的蒸馏水稀释至100mL,加热煮沸,冷却备用。
(15)三氯化铁(100g/L)。
(16)碘化钾(AR)
(17)硫代硫酸钠(约0.04mol/L):
——制备:称取100g 硫代硫酸钠(Na2S2O3·5H2O)置于1000mL 烧杯中,加入500mL无水碳酸钠(4g/L)溶液,移入10L棕色试剂瓶中,用煮沸并冷却的蒸馏水稀释至约10L,加入10mL三氯甲烷,静置两周,使用时过滤,补加1mL三氯甲烷,摇匀,静置2h。
——标定:称取0.080 g(精确至0.0001 g )处理过的纯铜三份,分别置于500mL锥形瓶中,加10mL硝酸(1+1),于电热板上低温加热至溶解,取下,用水吹洗杯壁。加入5mL硫酸(1+1),继续加热蒸至近干,取下稍冷,用约40mL蒸馏水冲洗杯壁,加热煮沸,使盐类完全溶解,取下,冷至室温。加1mL冰醋酸(1 +3),加3mL氟化氢铵饱和溶液,加入2~3g碘化钾摇动溶解,立即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至浅黄色,加入2mL淀粉溶液继续滴定至浅蓝色,加5mL硫氰酸钾溶液,激烈摇振至蓝色加深,再滴定至蓝色刚好消失为终点。随同标定做空白试验。
按下式计算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的滴定度:
岩石矿物分析
式中:T为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对铜的滴定度,g/mL;m为称取纯铜的质量,g;V为滴定纯铜所消耗的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体积,mL;V0为滴定空白所消耗的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体积,mL。
二、分析步骤
精确称取0.2000 g铜精矿置于300mL锥形瓶中,用少量水润湿,加入10mL浓盐酸置于电热板上低温加热3~5min取下稍冷,加入5mL硝酸和0.5~1mL溴,盖上表皿,混匀,低温加热(若试料中含硅、碳较高时加5~10mL高氯酸)待试样完全分解,取下稍冷,用少量蒸馏水冲洗表皿,继续加热蒸至近干,冷却。
用30mL蒸馏水冲洗表皿及杯壁,盖上表皿,置于电热板上煮沸,使可溶性盐类完全溶解,取下冷却至室温滴加乙酸铵溶液至红色不再加深为止,并过量3~5mL,然后滴加氟化氢铵饱和溶液至红色消失并且过量1mL混匀。加入2~3 g碘化钾摇动溶解,立即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至浅黄色,加入2mL淀粉溶液继续滴定至浅蓝色,加5mL硫氰酸钾溶液,激烈摇振至蓝色加深,再滴定至蓝色刚好消失为终点。随同试样做空白试验。
若铁含量极少时,需补加1mL三氯化铁溶液;如果铅铋含量较高,需提前加入2mL淀粉溶液。
三、结果计算
按下式计算铜质量的百分含量:
岩石矿物分析
式中:w(Cu)为铜的质量分数,%;T为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对铜的滴定度,g/mL;V为滴定试样溶液消耗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mL;V0为滴定空白试样溶液所消耗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mL;m为称取试样的质量,g。
四、质量表格填写
任务完成后,填写附录一质量表格3、4、5。
任务分析
一、碘量法测定铜的原理
碘量法测定铜的依据是在弱酸性溶液中(pH=3~4 ),Cu2+与过量的KI作用,生成CuI沉淀和I2,析出的I2可以淀粉为指示剂,用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有关反应如下:
岩石矿物分析
Cu2+与I-之间的反应是可逆的,任何引起Cu2+浓度减小(如形成配合物等)或引起CuI溶解度增大的因素均使反应不完全,加入过量KI,可使Cu2+的还原趋于完全。但是,CuI沉淀强烈吸附
,又会使结果偏低。通常使用的办法是在近终点时加入硫氰酸盐,将CuI(Ksp=1.1×10-12)转化为溶解度更小的CuSCN沉淀(Ksp=4.8×10-15)。在沉淀的转化过程中,吸附的碘被释放出来,从而被Na2S2O3溶液滴定,使分析结果的准确度得到提高。即:
CuI+SCN-→CuSCN+I-
硫氰酸盐应在接近终点时加入,否则SCN-会还原大量存在的Cu2+,致使测定结果偏低。溶液的pH值一般应控制在3.0~4.0之间。酸度过低,Cu2+易水解,使反应不完全,结果偏低,而且反应速率慢,终点拖长;酸度过高,则I-被空气中的氧氧化为I2(Cu2+催化此反应),使结果偏高。
Fe3+能氧化I-,对测定有干扰,但可加入NH4HF2掩蔽。NH4HF2是一种很好的缓冲溶液,因HF的Kα=6.6×10-4,故能使溶液的pH值保持在3.0~4.0之间。
二、Na2S2O3标准溶液的配制
由于Na2S2O3不是基准物,因此不能直接配制标准溶液。配制好的Na2S2O2溶液不稳定,容易分解,这是因为在水中的微生物、CO2、空气中的O2作用下,发生下列反应:
岩石矿物分析
岩石矿物分析
岩石矿物分析
此外,水中微量的Cu2+或Fe3+也能促进Na2S2O3溶液的分解。
因此,配制Na2S2O3溶液时,需要用新煮沸(为了除去CO2和杀死细菌)并冷却了的蒸馏水,加入少量Na2CO3使溶液呈弱碱性,以抑制细菌的生长。这样配制的溶液也不易长期保存,使用一段时间后要重新标定。如果发现溶液变浑浊或析出硫,也应该过滤后再标定或者另配溶液。
三、干扰元素及其消除办法
(1)三价铁离子:Fe3+的存在有显著干扰,因为它能氧化I-,析出碘,使结果偏高。为使碘量法测定铜在有铁存在下也能够进行,常把铁转变为不与碘化钾作用的配合物,一般是加入氟化钾(铵),此时,Fe3+结合成为不与碘化钾起反应的配离子
这是快速碘氟法的基础。
(2)亚砷酸、亚锑酸:在碘量法测定铜的条件下(pH>3.5),
等离子能被析出的I2氧化,使结果偏低,甚至不放出I2,因而干扰测定。其反应如下:
岩石矿物分析
五价的砷、锑在pH>3.5的条件下对测定无干扰。因此可在分解试样时将三价砷和锑氧化为高价以消除其干扰。As(Ⅲ)和Sb加入溴水氧化。煮沸除去过量的溴。
(3)亚硝酸根有影响,可于溶液中加入尿素除去。
(4)碘化亚铜沉淀吸附碘,使测定结果偏低。加入硫氰酸铵和碘化亚铜作用,因硫氰化亚铜的溶解度比碘化亚铜的溶解度小,生成硫氰化亚铜,消除对碘的吸附。当铜含量很低时可不加硫氰酸铵。当铜的含量较高时,在滴定终点到达之前可加入适量的硫氰酸铵溶液,使碘化亚铜转变为硫氰化亚铜:
CuI+SCN-→CuSCN+I-
滴定时,体积不能太大,否则碘化亚铜又形成二价铜盐,使溶液变蓝,终点不明显。
实验指南与安全提示
/试样中碳含量较高时,需加2mL硫酸和2~5mL高氯酸,加热溶解至无黑色残渣,并蒸干。
试样中含硅、碳较高时,加0.5 g氟化氢铵和5~10mL高氯酸。
试样中含砷锑高时,需加入溴水,再加入硫酸冒烟处理。
碘化钾的用量:由于I-与Cu2+的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
岩石矿物分析
故为使Cu2+与I-定量地反应,I-(通常以KI形式加入)过量是十分必要的。实际分析中,一般加入2g左右的KI即可使Cu2+与I-定量地反应。另外,由于过量I-的存在,反应生成的碘能形成I3-,可减少因碘的易挥发性所带来的误差。
硫氰酸盐的作用:在测定铜的溶液中加入硫氰酸盐,使碘化亚铜变为溶解度更小的硫氰酸亚铜,反应如下:
CuI+SCN-→CuSCN+I-
①可克服碘化亚铜对碘的吸附(铜含量高时,这种吸附是相当显著的),使终点清晰;
②可使I-与Cu2+的反应进行得更完全;
③并可增加碘离子浓度,减少碘化钾(价格昂贵)的加入量。
硫氰酸盐的加入时间:当铜的含量较高时,可以接近终点时加入适量的硫氰酸钾应溶液。过早加入会使结果偏低,因为铜可被CNS-还原。反应如下:
岩石矿物分析
滴定时溶液的酸度:碘量法滴定铜可以在醋酸、硫酸或盐酸介质中进行,目前采用最多的还是在醋酸介质中进行,主要原因是在醋酸介质中比在硫酸或盐酸介质中较易控制测定所需的酸度。碘量法测定铜时,pH必须维持在3.5~4之间。
①在碱性溶液中
将发生下列反应:
5H2O,而且I2在碱性溶液中会发生歧化反应生成
也可能有水解副反应。
②在强酸性溶液中Na2S2O3溶液会发生分解:
酸度太大,碘化物易被空氧化而析出碘:4I-+4H++O2→2I2+2H2O
③铜矿石中常含有Fe、As、Sb等金属,样品溶解后,溶液中的Fe3+、As(Ⅴ)、Sb(Ⅴ)等均能氧化I-为I2,干扰Cu2+的测定。As(Ⅴ)、Sb(Ⅴ)的氧化能力随酸度下降而下降,当pH>3.5时,其不能氧化I-。Fe3+的干扰可用F-掩蔽。
滴定时溶液的体积:体积不能太大。化学反应的速度与反应物的浓度有关。增大溶液体积,就相当于降低Cu2+与I-的浓度,使反应速度变慢,碘化亚铜又形成二价铜盐,出现终点返回的现象,终点不明显。
若亚硝酸根未除尽,可加少许尿素,煮沸数分钟。
空白溶液和铁含量很低的试样,为了便于调节pH,可加入数滴100g/L NH4Fe(SO4)2溶液。
案例分析
1.鸿盛矿业公司化验室某员工在用碘量法测定一含铜矿石中的铜含量时,用盐酸、硝酸溶解样品后,加入NH4F消除Fe3+的干扰,但其测定结果经过比较后发现偏高,请以你所学知识分析结果可能偏高的原因。
2.赣州钴钨公司购进了一批含铁铜矿石,对方出具的检验报告表明该批次铜含量为11.26%,实验室某员工在使用碘量法测定铜含量时,将样品溶解后,用NaAc溶液调节溶液的pH值3.5~5.0左右,加入KI还原Cu2+,滴定完毕,计算结果后发现结果比对方检验更高。技术主管在查找原因时发现该员工忘记加入NH4F,请分析此次测定失败的原因。
阅读材料
铜精矿知识简介
1.概述
自然界中含铜矿物有200多种,其中具有经济价值的只有十几种,最常见的铜矿是硫化铜矿,例如:黄铜矿(CuFeS2)、辉铜矿(Cu2S)、铜蓝(CuS)等,目前世界上80% 的铜来自此类矿石。铜精矿是将矿石粉碎球磨后,用药剂浮选分离捕集含铜矿物,使品位大大提高,供冶炼铜用。少数铜矿中(如湖北大冶铜绿山矿),常常夹杂有孔雀石,这是一种含铜的碳酸盐矿物,色泽优美,经琢磨雕刻,可做成佩饰或项链等装饰品,属稀有宝石类,深受人们喜爱。
我国开采冶炼铜矿的历史悠久,可追溯到春秋时代,距今有2700多年。大冶有色金属公司铜绿山矿在生产过程中发现的古铜矿遗址,经考古发掘,已清理出从西周至西汉千余年间不同结构、不同支护方式的竖井、斜井、盲井数百座,平巷百余条,以及一批春秋早期的炼铜鼓风竖炉,随同出土还有大量的用于采矿、选矿和冶炼的生产工具,在遗址旁近2km2的地表堆积着约40 万吨以上的古代炼渣,渣样分析,其铜含量小于0.7%,它表明了我国古代采冶的规模和高超的技术水平。
我国现代化的大型炼铜采冶企业有:江西铜业有限公司、大冶有色金属公司(湖北)、铜陵有色金属公司(江苏)、白银有色金属公司(甘肃)、中条山有色金属公司(山西)以及云南冶炼厂、沈阳冶炼厂、葫芦岛锌厂等。由于自采铜矿的品位和数量有限,不能满足生产的需要,因而对进口铜精矿的需求日益增大,与我国有过贸易往来的铜精矿生产国有:巴布亚新几内亚、菲律宾、印尼、澳大利亚、蒙古、摩洛哥、莫桑比克、南非、波兰、秘鲁、智利、墨西哥、美国、加拿大等。
2.特性
进口硫化铜精矿一般为墨绿色到黄绿色,也有灰黑色,其中时有夹杂少许蓝色粉末。铜精矿是浮选产物,粒度较细,接近干燥的铜精矿在储运过程中易扬尘散失,也不适宜远洋运输,因此生产过程中常保持10% 左右的水分。气温高时,硫化铜精矿易氧化,特别是远洋运输时间长,或在夏季交接货物时,氧化现象更为严重。验收这种铜精矿时,往往铜品位降低,收货重量增加。正是由于这种原因,铜精矿在贸易的交接过程中,是以总金属量来衡量的。用于品质分析的样品,应密封于铝箔袋中存放。实验证明,封存于纸袋或聚乙烯袋中的样品,放置干燥器中保存一个月,铜的百分含量明显降低,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铜品位还会继续下降,而封存在铝箔袋中的样品,即使存放半年,铜含量也无明显变化。
从冶炼的角度来说,铜精矿中硫和铁的含量高些好,一般要求铜/硫比为1∶1 左右,Fe>20%,Si<10%,这种矿在反射炉中造渣性能和流动性能都较好。对杂质元素Cr、Hg、Pb、Zn、Bi、As、F、Cl等含量要求愈低愈好,主要是为了满足冶炼的要求和对环境的保护。
3.用途
铜精矿供炼铜用。从矿石冶炼得到的“羊角铜”即粗铜,经电解可得到纯度很高的电解铜。在冶炼和电解过程中,还可以从阳极泥、电解液、烟道灰和尾气中分别回收金、银、钯、铂、镉、铅、锌、铋、硒、碲、硫等元素或化合物,余热可发电。综合利用不仅可减少废液、废渣、废气对环境和空气的污染,同时变废为宝,提高了铜精矿的利用价值。
4.化学成分
硫化铜精矿的主要成分是铜、铁、硫,主要的贵金属有金、银,其他成分有硅、钙、镁、铅、锌、铝、锰、铋、锑、氟、氯等,因原矿产地和选矿水平不同,品质差异较大。
5.进口规格
进口铜精矿以成交批中铜、金、银的纯金属量作为结算依据,一般铜含量为25%~45%,金含量为1~35g/t,银含量在30~350g/t范围内,当金含量小于1g/t,银含量小于30 g/t时,金、银二项不计价。经多年进口铜精矿实践,从价格和回收率来考虑,企业喜欢进口含铜量在30% 左右,金银含量在不计价范围之铜精矿。对冶炼和环境有害的元素F、Cl、Pb+Zn、As、Sb、Hg要求在限量之下,超过限量则按规定罚款,超过最高限量时,该批货拒收。
6.检验标准
铜精矿的检验,一般按500 t作为一个副批,在衡重的同时扦取代表性样品,制备水分测定样品和品质分析样品,按规定进行分析测定,以全部副批检验结果的加权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发货人和收货人品质检验结果在误差范围内,该批货可顺利交接,若双方结果超出0.3%,金的结果超出0.5g/t,银的结果超出10~15g/t,有可能需要仲裁。
我国铜精矿的技术条件标准和检验标准较为完整。YS/T318 -2007 是铜精矿技术条件标准,该标准将铜精矿原有的15个品级修订为五个品级;取制样方法和水分含量测定按GB/T14263-2010进行,根据工作实践,有的铜精矿中金银含量特别高,GB/T3884规定了Cu、Au、Ag、S、As、MgO、F、Pb、Zn、Cd的检验方法。
黄铜矿加三氯化铁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黄铜与三氯化铁反应、黄铜矿加三氯化铁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