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州学校元旦放假吗今年,大年初一到初五?
问题:大年初一到初五,农村人都在干啥?
不同的农村地区有着不同的年俗,虽然大体上相同,但在具体的每天的娱乐活动上多少也有差异,那么农村大年初一到初五,农村人都在干啥呢?我来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家乡这里的年俗吧。
大年初一应该是从除夕夜的凌晨开始算起的,凌晨是祈福的时间,村里面的老人们会到村子里的庙上去上香燃放鞭炮,祈求当地的各路神可以保佑来年万事大吉,有给儿子求媳妇的,有给孩子求孙子的,有给家庭祈求平安的,等等。到了大年初一,早上天还未大亮,就有人起床燃放鞭炮了,这个鞭炮是吃初一早上的饺子的,起的早表示这家人勤快,在新的一年里将收获多多。吃过饭后这一天是不走亲戚的,家里的老人会给小孩发一下压岁钱,邻里之间相互聊聊天。
大年初二是拜丈人的专属时间,家家户户只有有女儿的这天都在家等着迎接女婿的登门拜访,准备好好酒好肉好好招待一番,女婿自然也是厚礼相送,以表对老丈人的孝敬之意。
大年初三、初四、初五,就是相互拜年的日子了,孩子们可以前往姑父、姨夫、舅舅等主要亲戚家进行拜年了。没有拜年活动的人则聚集在一起打扑克或者打麻将,这是我们这里过年最主要的消遣方式,不知道其他地方过年除了拜年之外,是不是也如此呢?
另外就是大年三十晚上到初五晚上都要给去世的亲人坟头点灯,纸钱只有初一和初五晚上烧送。初五的早上也是讲究吃饺子。大家也来说说你们家乡的大年初一到初五都在干啥吧?
我是【洞察三农万象】号优质三农领域创作者、扶贫达人团优秀成员,我希望与大家一起交流三农问题,欢迎大家的关注!
灶王爷原型是谁?
一、挨了暴揍的神祗灶王爷
《论语》有言: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抛开这段话之外的隐喻,可以看出,灶神远至春秋时期,也享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可就是这样一位神祗,却曾经被暴揍一顿。
话说八仙之一的吕洞宾与同是修行的女子白牡丹邂逅,两人郎才女貌继而陷入爱河,还有了爱情的结晶——小白。浓情过后,吕洞宾云游修行,留下了白牡丹和小白。小白从小便经常被周围的小孩嘲笑,说他是没有父亲的野孩子。到了某一年临近小年的一天,小白又哭哭啼啼的跑回来了,白牡丹安慰小白之后,就准备去做饭。就在这做饭的过程中,灶王爷遭遇了毒打。
当年白牡丹和吕洞宾在一起,毁了自己的修为,还有了小白,女人没有丈夫,孩子没有父亲,屡屡受气,此时的白牡丹心中越想越气,抬头一看,灶王爷像在灶头正襟危坐,一肚子气终于找到了发泄的地方,拿起擀面杖照着灶王爷像劈头盖脸打来,还边打边骂。到了小年这一天,灶王爷只能在两位侍神的搀扶下,鼻青脸肿,豁牙淤眼的去向玉帝汇报工作了。
二、民间祭祀灶神习俗
祭灶是中国民间的一个传统习俗,源于古人的拜火习俗。灶王爷也就是灶神初时的职责是执掌灶火,管理饮食。郑玄注《礼记·记法》:“(灶神)居人间,司察小过,作谴告者也。”说明至晚不超过汉代,灶神又兼具了考察民间善恶,上报天庭,以降善恶的职能。
灶王爷全称?灶王龛通常设在灶房的北面或东面,如果没有灶王龛,就将神像直接贴在墙上。有的神像只有灶王爷一人,有的则有男女两人,女的被称为“灶王奶奶”。《风土记》记载:“腊月二十四日夜,祀灶,谓灶神翌日上天,白一岁事,故先一日祀之。”在清朝中期之前,祭灶是在腊月二十四进行,后来,皇家在腊月二十三举行祭天大典,为了省事,也就一遍把祭灶举行了。所以,这也就出现了北方多在腊月二十三祭灶,南方多在腊月二十四祭灶。
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灶王爷体察民间善恶,并上报天庭论对较量,作为民间一家人来年享福遭祸的凭据。为此,到了小年这一天,家家都要准备三牲(鸡、猪、鱼肉)、饴糖(麦芽糖)、清茶、水果、金纸等祭灶美食来贿赂灶神,期望灶神能够在天庭多言好事。这也就有了“二十三、糖瓜粘”的民间谚语,既以甜味来诱惑灶王爷,又以其粘性使得灶王不要混乱说话。总之,祭灶一事,寄托了百姓对美好生活、丰衣足食的向往。
三、灶王爷的原型
灶王爷作为中国古代享受香火供奉最普遍的神祗之一,其原型典故也颇为丰富。根据《酉阳杂俎·诺皋记》记载,灶神本姓张名单,娶了个贤惠妻子叫做丁香,本来是幸福的一家人,却因为后来张单外出经商发了财,爱上了一个风尘女子海棠,于是就把丁香休掉,把丁香嫁给穷老太婆的儿子。海棠好吃懒做,花钱大手大脚,不久张单的家产便被败光了,这下轮到张单被抛弃了。后来张单只好流浪乞讨,腊月廿三那天,没想到竟然讨到了丁香家,他羞愧难当之下,一头钻进灶门里,死了。这事被玉皇大帝知道后,因为同是张姓,便封他做了灶神。
又根据《事物原会》所讲,“黄帝作灶,死为灶神”。《淮南子·泛论篇》中有“炎帝作火而死为灶。”《周礼》中有“颛顼氏有子曰黎,为祝融,祀以为灶神”。以上几种说法,虽然涉及人物不同,但是黄帝、炎帝、颛顼乃列属于三皇五帝,本身就是人神难分,兼有神性。所以,这几种说法的实质是认为灶神乃是上古时期的几位先贤帝君,这也足见灶神地位在人们心中地位之崇高。
《三国志·魏志·管辂传》中有:王基家贱妇生一子,堕地便走人灶中。辂曰:“直宋无忌之妖,将其入灶也。” 《白泽图》中则说:“火之精曰宋无忌。”《搜神记》也将此录入,宋无忌又成为了灶神。《庄子·达生篇》中曰:水下有鬼叫“履”,灶中有鬼叫 “髻”。到了西晋时期,灶神性别也出现了争议,“灶神,其状如美女,着赤衣,名髻也”也就是说,灶神是红衣女神(鬼)。隋朝杜台卿《玉烛宝典》引《灶书》称,“灶神,姓苏,名吉利,妇名博颊”,这又说明灶神已经不是一人司职,而是夫妇两人。且灶神也不是姓张,而是姓苏。
还有人认为灶神是《封神榜》中张奎夫妇。当然也有研究中国古代神话的学者对灶王爷来历进行了考证,根据袁珂先生的观点,起初灶神并没有被赋予人物形象、人物经历,他从《庄子·达生篇》、《大戴礼·帝系篇》等典籍中推测,灶神实为“穷蝉”,而穷蝉是一种常见于灶台的一种蝉状小虫,被称作“灶马”,也就是--蟑螂。
灶神来源林林种种,除了以上所罗列枚举,或许还有典故不得而知。不过,无论灶神是谁,也无论享受香火祭祀的到底是哪一位,庆幸的是祭灶这一习俗能够流传至今,为每年的春节喜庆增色不少。大家都知道一个成语叫做恶贯满盈,话说灶神两边站立的两位神仙,一个叫善罐,一个叫恶罐,或许这个成语也和灶王有渊源。
初一初二和初三分别去谁家?
春节出去拜年,在民间确实有讲究。不同的地区可能存在着一定差异。我是山东人,我只能讲讲我们这个地方的风俗习惯。初一这天必须去到家族中的长辈家中去拜年,其次是同辈和朋友都可以。但这一天嫁出去的姑娘是绝对不能回娘的,因过去嫁出的姑娘便不属于自己的家人,属婆婆家的人,属外人。初二这天必须去舅舅家。其用意是嫁出的姑娘派儿女去看着舅舅是不是在春节其间,对家中已过世的先人是不是进行了供奉。再一用意也是表示对娘舅的尊重。娘舅为大这也成为我们的风俗。初三日,去岳父家,当然是与老婆一起。也可以讲是姑娘回娘家。这就是我们这里的习俗,千百年来一直如此。
有哪些历史大事发生过?
鼠年这个含义其实由我国古代天干地支纪年方法演化而来,这是我国古代先民通过天象等自然规律总结出来的历法方式,是古人智慧的象征。天干地支以十干、十二支构成,以阳干配阳支、阴干配阴支的规律组合序列,故而形成了60年一轮回的纪年方法。其中十二地支被形象化的附以十二生肖,所以才有了鼠年等年份的说法,天干则与传统文化里的五行对应。如果按照古代先民总结的规律,并非鼠年不平凡,而应该是庚子年不平凡。我们在探讨这个问题的时候理应尊重古代先民的智慧结晶,同样也要理性对待。
天干地支与五行属相古人在研究天象的气候,并没有较好的观测工具,所以对于较为稳定的恒星,以及位置特定的星体比较崇拜,与白天太阳活动相比较,夜观天象成为预测吉凶的最佳方式,所以位置较为固定的北极星就成为参考标志,这个北极星在古代称为“紫微星”,北斗七星则围绕它四季旋转,所以被古人看做是众星之主,是对应帝胄的象征。与紫微星相匹配的,则是古人根据日月星辰的运行轨迹和位置,把黄道附近的星象划分为二十八组,即“二十八宿”,又将此二十八宿按照方位划为东青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每个方位占七宿,四个方位就是我国古代所讲的“四象”。这个四象其实与西方的星座有贯通之处,比如东方青龙一象的氐土貉宿,经研究表明,对应的就是现在所说的天秤座。所以四象二十八宿与黄道十二宫具有相通之处,皆以日、月、金、木、水、火、土的运动规律而得出,记录日月五行的位置所在。
我国古代与希腊“黄道十二宫”不同,是将二十八星宿分别取象,以十二地支的方式记录,所以无论是天干、还是地支,都与五行对应。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中,甲、乙带风;丙、丁带火;戊、己带湿;庚、辛带燥;壬、癸带寒,表明天上五行之气遵照五行相生的规律运行变化。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中,寅、卯带风;巳、午带火;申、酉带燥;亥、子带寒;辰、戌、丑、未带湿,表明地上五行之气以另一种规律遵循五行相生。简单来讲就是说天干是天上的五气规律,地支是地上的五气规律,即古人所说的天道、地道。
“昔盘古氏明天地之道,达阴阳之变为三才。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在人成运。”——《辞》古人将天地之间的运行规律结合阴阳之说,就产生了天地定位,干支定时空,时空定世界的纪元方式——“六十甲子”。其中甲、丙、戊、庚、壬为阳干,乙、丁、己、辛、癸为阴干;子、寅、辰、午、申、戌为阳支,丑、卯、巳、未、酉、亥为阴支;以阳干配阳支、阴干配阴支的规律形成60个序列组合,即60年。庚子年中的庚为“更也,秋收而待来春”之意,子为“孳也,阳气始萌,孳生于下也”之意,待春遇阳始,这在字面上是非常融合的。
“甲午乙未砂中金,丙申丁酉山下火,戊戌己亥平地木,庚子辛丑壁上土,壬寅癸卯金箔金,甲辰乙巳覆灯火”——《六十甲子纳音歌》但从五行上讲,庚子纳音“壁上土”,厚德之土本克众水,不惧众木来害。而戊土为云,戊癸化火,火为日,故为天云日承,乃气过孚虚之土,所以庚子也有“土中空者”一说。若得重土相资,则水木不刚,而水土同宫,子为刃,极至而反,盛于亥而衰于子,阳出而阴伏。庚子为六十甲子第37位,前一位正是己亥,所以从五行上讲,盛于亥而衰于子就是庚子年运势不佳的写照。
“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 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十二生肖由十二生肖对应十二地支来看,这个排序在历史上说法众多,例如民间故事、动物习性、五行阴阳等,在占卜文化中,多以五行阴阳的说法呈现。关于动物习性的说法上,鼠年属于猪鼠交接的一个轮回交替,在十二生肖中,猪是最静的,鼠是最动的,交接过程中的不和谐在所难免,岁运换甲时期,阴阳平衡短时会被打破实属正常,并流传立春之后,鼠归正位,一切将回归自然。这些民间说法各有各的依据,其实也都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有些富含了丰富的迷信色彩,只当是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寄托与向往罢了。
庚子年大事记载如果从封建社会算起,离我们最近的庚子年是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慈禧于该年五月二十五日对八国宣战,由此揭开了英、美、法、俄、德、日、意、奥组成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而这场战争中,慈禧的错误判断,以及盲目宣战,造成清廷西狩,主权沦丧的恶果,次年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其中赔款一项约定了一个中国人付出一两白银,合计4亿5千万两,此项赔款史称“庚子赔款”。同样发生在清朝的道光二十年(1840),先是俄罗斯出兵占领我国属邦哈萨克100万平方公里土地;广东林侧徐禁烟的消息传入英国后,英国军舰于该年五月二十九日封锁珠江口,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这次战争使中国签订了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也是被动的打开近代化进程。
有明一朝的庚子年几乎没有太多变故,不知严嵩出生、东厂设立算不算为祸天下之始端。而元至正二十年(1360),天下大乱,进入战乱纷争的时期。宋淳熙七年(1180)分别出现了黎州五部落之变和戍军兵变;北宋宣和二年(1120),著名的方腊起义爆发,后被童贯成功镇压。北宋嘉祐五年(1060)交趾内侵,造成数万人战死沙场。咸平三年(1000年)正月,宋辽之间爆发瀛州之战,对之后的澶渊之盟缔结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年九月,李继迁劫宋粮饷,是为宋辽夏金元的格局形成奠定了发展方向。
广明元年(880),处于唐末动乱时期,该年份的黄巢表现突出,他转战江南、渡江北进克东都、入长安,杀尽李唐宗室,建立大齐政权,为五代十国的历史格局奠定了基础。乾元二年(760),史思明复反,于魏州自立为“大燕皇帝”,同年秋九月,攻破了东都洛阳,郭子仪、李光弼等人只好率领官军退守河阳。也是在这个月,襄州人张嘉延又在荆州叛乱,并且控制了襄州、荆州等地区,因此这时候的大唐也就正处于一个多灾多难的时期的,这些事情虽然也是“安史之乱”新的高潮,但是也是安史之乱即将要结束的标志。
西晋太康元年(280)正月,西晋益州刺史王濬、镇南将军杜预、荆州刺史王浑等人水陆并进破东吴首都建邺,孙皓被俘,“三国鼎立”的时代宣告结束。而三国鼎立还要追溯到东汉建安二十五年(220),汉献帝刘协下诏改元“延康元年”,同年冬十二月,曹丕篡汉称帝,刘备于次年在蜀中称帝,三足鼎立正式成立,与之结束正好60年。
综上,其实中华文明五千载,风雨历程写满了历史进程,庚子年有大乱,也有国泰民安,三国归晋本身就属于普天同庆的大事件,如果非要朝不好的方面去想,晋之后继者无能,造成八王之乱、五胡乱华,也能加以联系。庚子年并非必有大灾大乱,只不过别有用心的人们将此作为噱头蛊惑人心。看待传统文化我们更应该理性对待,随着国家实力的强大,一切灾难在众志成城之下,都将得到克服,这正是中华民族坚韧不屈的伟大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