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节日 元旦节 正文

绍兴柯桥中学元旦放假时间 现在从绍兴回武汉要隔离吗

#了不起的城市#绍兴传统文化【越剧】绍兴地方剧种.发源于嵊县(今嵊州市)农村,故早期称绍兴戏.起源于"落地唱书"的农村民间小调,30年代后期改称越剧.在唱腔、表演、音乐和剧目等方面进行探索和改革,善于表现慷慨悲壮的感情.主要唱腔为"二凡"和"三五七"."二凡"有"倒板"、"浪板"、"慢板"、"流水"、"快板"五种板式."三五七"同徽剧...

绍兴柯桥中学元旦放假时间,现在从绍兴回武汉要隔离吗?

按照疫情防控要求从全国低风险地区到湖北的是不须要隔离的,但是你要主动向你所居住的服务社区,居委会或者街道办事处进行报备,并且还要主动出示行程吗及健康绿吗,并向服务社区说明你尽期都去过哪些地方,有没有发过烧及咳嗽等。

京剧里表现多才多艺的老年君主该用什么脸谱?

好久不画了,现在没事画点彩铅画......

绍兴当地有哪些特色习俗?

#了不起的城市#

绍兴传统文化

【越剧】绍兴地方剧种.发源于嵊县(今嵊州市)农村,因嵊县归属绍兴府,故早期称绍兴戏.起源于"落地唱书"的农村民间小调,称为"小歌班",只用尺板、笃鼓伴奏,继而逐步增添丝弦和打击乐器,由鼓板指挥,演出时"的笃"之声不绝,俗称"的笃班".20世纪20年代,以绍兴文戏进入上海,30年代后期改称越剧.在唱腔、表演、音乐和剧目等方面进行探索和改革,成为全国性一大剧种.它善于表现细腻的思想感情,剧目以爱情和家庭题材为多.不少著名越剧演员,按各自嗓音特点,创造了各具特色的流派,并为青年演员继承发扬.胡琴板式多样,有慢板、中板、快板、清板、倒板以及十字调、呤嗄调、哭调等,唱腔清丽柔和,委婉动听,富于抒情.?

【绍剧】又称绍兴大班、绍兴乱弹.兴起于清康熙、乾隆年间,早期多演出于水乡山村的庙宇舞台,20世纪30年代进沪,50年代定名为绍剧.乐器以板胡、笛、斗子为主,音乐与唱腔激昂高亢、粗犷豪放,善于表现慷慨悲壮的感情.主要唱腔为"二凡"和"三五七"."二凡"有"倒板"、"浪板"、"慢板"、"流水"、"快板"五种板式."三五七"同徽剧的吹腔、高拨子旋律相接近,因其唱句三字、五字、七字组成而得名,行腔委婉,富于抒情.剧目大多取材于历史题材或演义小说,约有300多个,1949年后经整理和新编的剧目有《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于谦》、《龙虎斗》、《寿堂》、《大禹治水》及反映绍兴农村斗争的现代剧《血泪荡》等.《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曾被搬上银幕,获中国第二届电影"百花奖"最佳戏曲片奖,拷贝发行到70多个国家或地区.?

【绍兴莲花落】绍兴说唱艺术.始于清末.早期一人唱说,旁有一二人帮和,活跃于小镇茶店或农村庙会.初演唱恭喜发财、吉祥如意之套辞,后渐形成有故事情节的节诗.20年代中期,始用四胡伴奏,形成传承至今的基本调.唱词以绍兴方言土语为主,故事铺叙中随口增减,即兴性、随意性大.传统书目有《闹稽山》、《游江南》、《珍珠塔》、《何文秀》等.1949年后有《血泪荡》、《回娘家》等.《回娘家》和《疯姑娘》在国内获奖.艺人多由爱好者从他业转入.著名艺人有唐藏臣、王金夫等.后涌现了胡兆海、倪齐全等艺术家.?

【社戏】旧时绍兴城乡春秋两季祭祀社神所演的戏,用以酬神祈福.一般在庙台或"草台"(庙外空地搭建的台)或"河台"(台搭建于河上)演出.演社戏的大多是绍剧戏班.一说社为划分地域的名称,社中演戏称社戏.鲁迅有《社戏》一文,描写了清末绍兴乡间演社戏的情形.?

【目莲戏】社戏为酬神,目莲戏则求鬼.旧时,绍兴民间为祈安,以中元节(农历七月半)为鬼节,目莲戏演出多在中元节前后举行.戏班称目莲班,为半职业性,演员平时多为道士或渔夫、农夫.唱腔属越中调腔一系,但较粗疏不甚规范.目莲戏取材于《目莲救母》故事.开演前有"起殇"一场,谓请鬼观剧.演出时,按例于台上悬无常、牛头马面的头套,音乐阴森悲凉,少有妇孺观看.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知府李享特曾以禁演目莲戏为十禁之一,但相沿成习,未能止.1949年后,除1956年前良目莲班应邀赴沪参加鲁迅逝世20周年纪念演出外,目莲戏在民间逐渐消失.

【迎神赛会】旧时,庙、祠遍设,繁衍出各类庙会.为祈福消灾,一般庙会仅祭祀及演社戏酬神.同时把神像抬出庙外巡行的,称迎神赛会.除旱灾求雨外,均在菩萨生辰进行.迎神赛会,设会首,以庙产收入及向商号民众募资充作经费,并有各村坊明确分工的会货(如仪仗的校会、放火铳的铳会),配备一套人员、道具和服饰,届时召之即来.凡神巡行经过的村坊,均在路边搭供棚,专人恭候并供奉香烛福礼.除陆会外,还有水会,往往出动数十条大船.此俗延续至50年代初.

【绍兴师爷】始于明而盛于清,有"无绍不成衙"之说.明代已有不少越人学律作幕.清雍、乾二朝,绍兴师爷已成为一个地域性、专业性极强的幕僚群体.绍兴师爷有"刑名师爷"、"书启师爷"和"挂号师爷"、"证比师爷"等分工.在督、抚级的大衙门中,还有起草奏折、奏疏的"折奏师爷".历来对绍兴师爷毁誉不一,贬者认为绍兴师爷奸刁乖巧,心胸狭窄,口不饶人,笔如刀剑,往往置人于死地.褒者则认为他们精明能干,嫉恶如仇,不畏权贵,有正义感.

【吃讲茶】旧时,绍兴的茶店既是市民吃茶听说唱的娱乐场所,又是民间交流信息的地方.民谚"官府衙门八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街坊或乡间里闾发生纠纷,当事人往往恪守"良民不进衙门,好人不打官司"的信条,宁愿到茶店里去私下解决,谓之"吃讲茶".这样,茶店又成了评论民事、调解民间纠纷的处所.茶店在靠近门口处,放两张拼在一起的桌子,俗称"马头桌".地方上有声望、为百姓信服、说话算数的人才有资格坐"马头桌".双方发生争执,就约定时间去茶店,按茶客人数,不论认识与否,均沏上一碗"出泡茶".然后由双方依次向茶客陈述纠纷的前因后果和各自的观点、态度,让茶客分析评议,发表意见.不管意见是否一致,最后由坐马头桌的人,根据各方的意见,凭自己的主见,作出结论,并相约成俗地由过错方支付在场茶客的茶资.此俗今已不存.?

【乌大网】旧时,绍兴境内可放养鱼类的"荡面"达4000余公顷,约700多个渔区,俗称"渔荡".掌管渔荡的人称"渔大司".他们长期从事渔业,富有经验并掌握养殖不同鱼种技术.渔荡养鱼大致在初春放入鱼苗,到冬至以后,鱼一般都长到二三斤,上年漏网的可长到六七斤.为供应"过年"市场,各渔荡要进行一次大围捕,俗称牵"乌大网"."乌大网"即沉底大网.围捕时,驾船布网,两端各有10多个渔工牵网,并有几个"稳笃公"潜入水底排除障碍物.当渔大司下令"起网"时,两端渔工用力牵拉,提鱼入网.这样一次能捕鱼万斤左右.稳笃公还是寒冬腊月下水捕鱼能手.他们裹着破棉袄,划只半扇乌篷小船,船头生盆火,锅中烧着热水,边划船,边注视河岸边和桥洞下,发现目标甩掉棉袄,赤身跃入水中,捉到鱼后,抛入舱内,抓住船舷翻身而上,用热水擦身,穿上衣裤,喝几口烧酒驱寒.从他们身上体现了越人善舟楫习水性的特点.

【纠会】也称"兜会",是绍兴民间自发的带有互助性的金融交往行为.民间碰到婚丧大事或一时经济窘迫,便邀集亲朋好友、邻里街坊集资兴会.它有三种形式:一叫"摇会",除发起者外,按月摇一次,摇着的人就"进会",收取除自己以外所有人的"会脚子钱".二称"坐会",由首位邀请的形式一次性商定每月进会人,并按月收齐"会脚子钱".三叫"单倒会",即单为帮助解决困难者纠集的会,也是穷人帮穷人的互助会.?

【堂众田】是绍兴一种有益于族人的习俗.绍兴的一些大姓大族,往往"以姓成村,聚族而居".全族共有的田产,有祭田(祠堂田)、义田、学田等,俗称"堂众田".祭田收益用于宗族祭祀和按房分"祚肉",义田收益用于救济族中鳏寡孤独贫困者,学田收益用于族人读书求学.有的大族把部分学田划给读书人家种,免缴租谷,待入仕后归还;有的规定族中子弟从"进学"起,一切费用由学田支付,但取得功名做官后,要买若干亩学田给族里;有的实行"奖学金"制度,童生院试会试给考费二十千文,还有规定给考中者的奖励,中举人给旗匾费钱四十千文.中进士给六十千文等等.?

【修桥铺路造凉亭】历来是绍兴民间的公益活动,一旦发起便会"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湖长达7里的"避塘",以及青甸湖、瓜渚湖、洞盘江、猪头江这些大江大河的"避塘",就是民间出资建造的.此举为行船遇到大风大浪时提供躲避之处.乡间道路上,建有不少为行人歇脚的凉亭,乃至数以千计的石桥,也往往是民间集资或募捐兴建的.村与村之间的道路,经常有人维修.这些都是传统公德的体现.?

【育婴堂】由慈善会社设立的育婴机构,专门收养被弃或家族无力抚养的婴儿.自清末起,专门组建了董事会,所需经费除慈善社团、各业公会、善心人士捐助外,靠历来捐助给育婴堂的田亩收租所得,最盛时有"堂田"1000多亩,抚养着300多个婴儿.从育婴堂成长的孩子累计上万.同时,无儿无女的家庭也可上育婴堂领养婴儿.?

【凌霄社】一种自发组织的施医、施药的民间慈善机构.1928年绍兴热心慈善事业的士绅和箔业同仁捐助重金,把位于绍兴城内府山北麓的道观改建为凌霄社,得到绍兴名中医的赞助,并由钱业、箔业的乐善好施的善男信女集资采购药材,办起了施医局.当时中医药会规定,绍兴名医都要在凌霄社轮值义务门诊,车马费自理.如不轮值,会遭到医务界的鄙视和唾弃.故自成立起到1949年前,越中名医,每旬总有半天在凌霄社轮值义诊.并设中药房,药材齐全,贫民百姓生病,常常可得到凌霄社施医、施药的帮助.1949年后,凌霄社不再进行慈善活动,改建、扩建为绍兴饭店的一部分.

【书法节】绍兴向称文化之邦,东晋王羲之邀名士雅集兰亭,饮酒赋诗,挥毫作书,赋"修禊"之迷信习俗以新意,越中文人纷纷仿效,相沿成习.兰亭遂以书法圣地名扬海内外.1984年1月22日,绍兴市人大一届八次常委会作出决定,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为绍兴市书法节.嗣后,每年此日,绍兴兰亭书会会员及海内外书家名流,必集于兰亭或王羲之故居戒珠寺,怀古续胜,纪念书圣,切磋书艺,举办书展.

【王星记纸扇】绍兴制扇历史久远,至明代,绍兴制扇工艺已甚精致,以密节细竹为柄,糊以白纸,堪作书画.清光绪元年(1875),绍兴柯桥的王星斋及妻陈英设立工场,在传统制扇工艺基础上,改革创新,使纸扇一跃成为朝廷贡品,并在杭州、上海、香港设门市部.王星记的扇,以"毛全本"及"全棕"最佳."毛全本"用竹筋细匀的毛竹做扇骨."全棕"则采用产自云、贵的实心棕竹,加工成扇骨.黑纸扇面,要经过70多道工序,用纯桑皮纸做材料,两面涂刷几层高山柿漆,使纸扇雨淋不透,日晒不翘,既能生风,又可蔽日、遮雨,有"一把纸扇半把伞"之称.扇面绘上人物山水,再加金银镶贴,更是锦上添花,产品远销日本、东南亚和港澳地区.

【金不换毛笔】早年绍兴卜鹤汀笔庄生产的小楷毛笔中的精品.笔庄开设于清同治四年(1865),以老板姓名为店名.前店后坊,制笔工兼任店员,卜鹤汀本人也是善制笔者.从原畅销的"本京水"毛笔,经改良提高后,改名为"金不换".柔刚适度,开笔后墨酣饱,书写流畅,外形美观.鲁迅几乎一生都用此笔.为满足消费者对"金不换"的需求,鲁迅纪念馆特监制"金不换",在馆内购物部销售.? 绍兴花边 【绍兴花边】用细纱编织而成.原名"万里斯",源于意大利威尼斯.清末传入绍兴,逐渐成为农村妇女的一种家庭副业,是融国外工艺与中国民族文化于一体的手工艺品.1949年,成立花边社(后易名花边厂),主产品有万缕丝花边、辫子万缕丝、镶边大套、锭织花边、机织网扣花边等."万缕丝"和"镶边大套"先后在国内获奖.出口欧美、日本、港澳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也有少量内销.?

绍兴乌毡帽 【绍兴乌毡帽】绍兴民间常用帽.以羊毛制成,前后经30多道工序,内外乌黑,故名.圆顶,卷边,前侧可折成畚斗形,冬可保暖,夏能遮阳,除酷暑炎日外,四季可用,田头劳作,雨水不透,坚固耐用,经济实惠,为农民和工匠乐于购用.1966年后,绍兴民间戴乌毡帽之俗渐少,毡帽厂店停业.为满足旅游者和老农之需,目前仍有少量生产作坊.?

绍兴丝绸 【绍兴丝绸】绍兴是中国较早养蚕、缫丝、织绸的地方之一.约6000多年前,宁绍平原已有原始的养蚕纺织.春秋末越国推行"劝农桑"政策,丝织业首次繁荣.两晋、南朝时,丝织技术进一步提高,产品列为贡品.至隋唐,一度成为南方丝织中心.随着北方优良蚕种和丝织技术的传入,质量提高,品种增加,列入贡品的有绫、罗、绸、纱等10多种,罗最著名.宋代,绍兴丝绸品种之多居全国之冠,产量为同类州府之首.明清时期,浙西北丝绸业崛起,才有所衰落.20世纪20年代,采用铁机拉机,又有所回升.1949年后,尤其是改革开放后,绍兴丝织业获空前发展.合成纤维、丝绸服装、丝针织品等相继出现,形成门类齐全、规模宏大的丝织工业体系.?

绍兴锡箔 【绍兴锡箔】俗称?箔.据传始于明初洪武年间,先由"罪人"制造.故旧时箔铺门前均系木栅,上钉竹片,并串有铁链,形同牢门.后逐渐成为绍兴民间的一大产业.箔业发展甚快,至民国时期,绍兴城内几乎半数人从事此业,故有"锡半城"之称.1949年后,城内箔庄、箔坊相继停业.1979年,为适应外贸需要,复建绍兴箔庄.产品除少量内销外,多由香港转销日本、新加坡和美国等.?

越瓷 【越瓷】绍兴是中国青瓷的发源地,成熟于东汉,兴盛于唐.唐宋时期,越瓷品类丰富,制作精湛,有"类玉"、"类冰"之誉.唐朝将大批越瓷从明州(今宁波)港运销亚、非、欧20多个国家或地区,开辟了海上"陶瓷之路".北宋中期渐趋衰落.1949年后,越瓷又重放异彩.1954年投产的绍兴瓷厂,继承传统瓷艺,研究试制成功了500多个花式品种,年产量5000万件左右,畅销国内,远销30多个国家或地区.1980年试制成功的变色釉瓷器,能变幻14种颜色,1981年获全国轻工业重大科技成果奖.? 绍兴老酒 【绍兴老酒】中国名酒中最古老的黄酒品种,距今已有2500年历史,以其贮存愈久而愈佳,故名"老酒".旧时有人在男孩出生时将酒藏于地下,待男孩中状元时取出饮用,称"状元红".也有在女孩出生时将酒藏于地下,待女孩成人出嫁时取出饮用,称"女儿红".取料精良,工艺精湛,水质独特,明、清时已远销海外,驰誉东南亚.20世纪内多次在国际、国内获奖.1988年起,绍兴加饭、花雕被定为国宴用酒.代表品种有元红、加饭、善酿、香雪4种.目前,绍兴酿酒企业已组成集团公司,除内销外,已出口30多个国家和地区,约占全国黄酒出口量的70%.1990~1996年间,绍兴曾举办4届"黄酒节".

绍兴八大名镇?

浙江绍兴最美七大古镇,满带烟火味的江南水乡风情

说起古镇,想起的就是江南水乡,吴侬软语。

躲在江南身后的浙江绍兴,就有着别具一格的7个江南古镇。

这些古镇,尤其满带烟火味的江南水乡风情。

一起来看看那些留存的别样水乡特色。

1 斗门古镇

越城,斗门古镇,一个古老的濒海古镇。这里,无论是小桥流水,还是民居街弄,都保留着古朴典雅的原来风貌。

斗门古镇,已有1200年历史,自然条件优越,历史人文荟萃,文化景观星布,名胜古迹众多,先贤亮节可传。

从越王句践起到民国末年,斗门是绍兴重要的食盐产地;位于斗门的玉山斗门闸,从汉代永和年起到明代嘉靖年,一直是绍兴的重要水利枢纽。战国至秦汉的袍谷古文化遗址,也在绍兴斗门。

古镇以斗门老街最为兴盛,走进老街,恍然以为历史回溯到上一个世纪,无论是小桥流水,还是民居路面,都依旧保留着水乡老街既往的环境风貌。

斗门老街长1.5公里,由东街、西街、南街、月弯街等街弄构成。据史书记载,唐贞元初浙东观察使皇甫政,把在斗门镇的金鸡、玉蟾两山间河道出海口,由原本二孔闸改成八孔,以此调节鉴湖和平原河流,起着抗咸排涝、蓄淡灌溉的作用。

玉山闸的改建,使这块原本就丰腴的土地更加肥沃。各处远近老百姓纷至沓来,移居至此,相对优厚的自然条件带来物质和精神的满足,逐渐形成了斗门老街。

如今的斗门老街,依山而建,沿河而筑,幽深狭长,很有特色,格局为前门临街,后门枕水或环山,步行其中,仿佛穿越了时光。

有人说斗门老街就像一条最美的古时弄堂,也正说出了这斗门老街确实狭窄而且长的特色。街面用石板错缝铺就,面宽仅二至三米之间,两边的居民各自坐在门槛上,可以隔街递东西。

老街上的民居多系砖木结构,以楼为主,上宿下店或前店后房,格局基本一致。这里的店铺,素有“两爿油车、七支盐舍、八爿当”之说。而这里曾有“古闸秋涛”、“宝积晚钟”、“花浦渔歌”等10大景观。

老街现存建筑的砖瓦虽然残旧,有些建筑墙壁已长了青苔,但是这一切无法掩盖住它那古老迷人的历史文化。一些导演看中了这里独特的自然人文景观,《围城》、《少年周恩来》、《鉴湖女侠》等影片都曾在这里拍摄。

2 安昌古镇

柯桥区,安昌古镇。石桥、小河、人家,典型的江南的古镇,吴侬软语里满透着舒缓韵调。

古镇据说自北宋时期始建,而后历经战火几番焚毁几番重建,现有建筑格局基本为明时奠定。整个古镇以老街为中心,沿河,自由地向两端伸展。青石板路,长的异乎寻常、难见尽头。无论向东或西行走,似乎古韵在一直绵延。

宽敞河流的两岸,分别散落着闲适民居和长廊商铺,几步便见各式石桥,连接着人间来往烟火味。碧水贯街千万居,彩虹跨河十七桥。古时美句勾勒的安昌景象,如今未曾改变几分。古朴典雅的石桥们,以各种形态跨河而卧,与镇子里的人们相亲相爱着。最知名的有福禄、万安、如意三桥,古镇人家婚嫁时,都一定要走全。大概象征着,一旦确认连接,便是持久以恒的相守。

镇子中,有两道艳丽的明黄色。一道在东端,为城隍庙;另一道在西侧,是安康寺。都是数百年来古镇居民寄托心灵的所在。安昌城隍庙里祭祀的是明成化年间侍郎李颙,在钱塘江两岸和绍兴当地因修筑海塘、防御海潮等治水有功受封。

无绍不成衙。绍兴出师爷,人人皆知。而绍兴的师爷,绝大部分来自于安昌。有古语称“天下师爷出绍兴,绍兴师爷出安昌”,古街上的师爷故居和博物馆,述说着当地人的灵气。

3 东浦古镇

东浦古镇。一个历史悠久,人杰地灵之处,已有千年的历史。它是闻名于世的绍兴黄酒的发祥地,也是伟大的爱国诗人陆游和辛亥革命先烈徐锡麟的故乡。故东浦有“水乡,酒乡,桥乡,名士之乡”的美称。

远眺青山叠翠,近看碧波映照;湖水之间,乌篷船破水而来,石拱桥静静地躺在湖面,这自然秀丽的风光,曾吸引着历代著名文人学者留连忘返,并留下了大量千古传唱的名句。王羲之的“山阴道上行,如在镜中游”;王十朋的“人在镜中,舟行画里”;李白的“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杜甫的“越女天下白,鉴湖五月凉”。陆游晚年定居故里三山,在饱览鉴湖风光之余,发出了“千金不须买画图,听我长歌歌镜湖”的赞美之词。

东浦具有典型的江南水乡特征,境内江河纵横,湖泊星罗棋布。水域广阔,水资源十分丰富,村庄,田野被大小江河分割成块,以桥相连,其景色非常美丽。江河娄滨纵横交叉,村民沿河而居,错落有致,粉墙,黛瓦,沿廊,马头墙,骑马楼等,可谓别具一格,别有风味,因而构筑了一道水乡独特的风景线,显示出一派“小桥、流水、人家”的景象。

东浦境内桥梁遍布,千姿百态,细腻别致,有的古朴典型,有的气势磅礴。特别是泗龙桥,由于江面开阔,设计独特,桥型壮观,被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作为绍兴水乡、桥乡的代表作,成为东浦古镇桥梁的一个骄傲。泗龙桥横跨鉴湖。由三孔半园联拱桥和二十孔石梁桥组成,全长96.40米,拱桥宽2.35米。桥上有两间壁,间壁上刻两桥联:“登新阶级高接梅峰,整旧规程前承鉴水”、“建近千年路达南北,名驰廿眼水通东西”。桥联点明了桥始建于千年以前。桥南设石亭、亭联为“忍三分心和气平,退一步天宽地阔”,此桥俗名为“廿眼桥”,为注别绍兴另二座“廿眼桥”,此桥也称“鉴湖廿眼桥”。

4 柯桥古镇

柯桥区为浙江省绍兴市市辖区,素有“东方威尼斯”之美称,是中国着名的水乡、桥乡、酒乡、书法之乡、戏曲之乡和名士之乡。明张元忭《三江考》上说:“今山阴三十里有柯桥,其下为柯水。”柯水流经镇内街河,镇得名于桥,桥又得名于水。

立新桥、古红木桥(工农桥)、寺桥、柯桥、融光桥、永丰桥……座座古桥连接东西南北街区;白墙黛瓦的老台门,青石板的走廊檐,仿佛穿越时光隧道,来到了民清时期...... 还有匠人市集、文创街区、主题表演等全面展示古镇新貌。

如今柯桥古镇区刚刚修缮一新,2021年元旦初开放,正可以在这里寻觅那些曾经旧时绍兴第一古镇的风采。修旧如旧的石萧墙老台门;构架在条条河上各式圆洞桥、平梁石桥,如诗如画;游弋于水上的乌篷船,让这条沉寂了多年的老街,焕发新颜。

5 枫桥古镇

这是诗人王冕的家乡,浙江绍兴诸暨的枫桥古镇。这里以枫溪得名,其地名始于隋朝的枫桥驿,也曾经是越国建都的地方,枫桥是浙江首批历史文化名镇,以“枫桥经验、枫桥香榧“闻名全国。

浙江诸暨枫桥镇,孕育了枫桥三贤。他们分别是王冕、杨维桢、陈洪绶三位名士,在中国书法史、绘画史乃至整个中国文化史都享有崇高的地位。枫桥古镇,人杰地灵、历史文化底蕴深厚。

枫桥大庙是追寻枫桥文化的好去处。枫桥大庙始建于南宋,重建于清代,庙内包括钟楼、鼓楼、戏台、前中后厅、东西厢房等构成,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枫桥古镇老街有着纵横两条长达千余米的长街,最早的集市形成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后于宋代达到定身,据记载,当时枫桥集市热闹程度堪比诸暨县城。

6 崇仁古镇

位于嵊州之西,一座美丽幽静的江南古镇,走进古镇,犹如穿越时光。有人说,江南忆,最忆是崇仁。“深院马墙青黛瓦,高低交错老台门,古谓杏花村。丝雨柳溪油纸伞,邻家红女涤衣巾,越曲醉迷人。”

崇仁古镇原名“杏花村”,现也有被人呼作“剡溪人家”。北宋熙宁年间,受皇帝敕封的义门裘氏从婺州分迁此地,裘氏以崇尚仁义为本,故名其地为崇仁。自南宋以来,出过不少人才,单裘氏一族,就有4个进士,38名举人,仕宦者几十人。

古镇至今仍保留着庞大的古建筑群,虽然历经千年但风貌依旧。以玉山公祠为中心,保存完整的老台门就有100余座,台门之间用跨街楼钩连,既珠联璧合,又独立成章,体现了先人“分户合族、聚只一家”的遗风。

连片成群的古建筑,颇有宋朝遗风、明清特色。群内庙宇、祠堂、古戏台、名居、牌坊、药铺、店房、桥梁、池塘、水井一应俱全。

崇仁民居体现了徽派建筑清淡、典雅、含蓄的风格,风火山墙,错落穿插,住宅外围的墙壁高耸起翘。大的住宅一般从大门起经过轿厅、客厅、正房到内室或后房,两侧有花厅、书房、卧室及小花园、戏台等。

崇仁古镇最值得一看的台门建筑群是“五联台门”,它以敬承书屋为中心,大夫第台门、樵溪台门、老屋台门、静轩台门、云和台门等环列四周,总面积达6600平方米,各建筑既独立成院,底层又有边门、楼上有过街楼与邻院相通。

嵊州被誉为“越剧故乡”,越剧的创始人之一马潮水就是崇仁人,玉山公祠中有一座古戏台,翘角飞檐,造型独特,木雕工艺十分精湛,堪称戏台建筑中的典范之作。民国时期,玉山公祠戏台曾冲破几千年来女子不得登台演戏的封建禁忌,上演了由傅全香主演的《夜半钟声》,推动了女子越剧在民间的发展。此后,越剧表演艺术家袁雪芬、著名越剧艺人周宝奎、筱丹桂、张茵等都曾在此登台演出。

7 丰惠古镇

有一个地方,叫做丰惠,这个位于绍兴上虞的小镇,千百年来,虽历经风霜雨雪,仍屹立不倒,在岁月里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这里,是上虞小城的古县城。誉为画里古城,有“浙东第一古镇”之称。画是定格的,而古城却是灵动的。在古城丰惠,青山逶迤成曲线,房屋黛瓦飞檐,修竹与古木勾勒在房前屋后;在山峦虚隐的上空,有留白的蓝天与云彩;时而有飞鸟掠过,留下啾鸣声串串;一座座古桥横跨一条条街河,河水穿城而过,柔柔地淌着,古城便在画里飘逸、鲜活起来。

行走于丰惠古镇,迎面而来的尽是文化气息,举目所见的尽是艺术精品:石板幽巷辙迹纵横、错落有致;古建筑飞甍翘壁、青砖黛瓦;石雕、木雕形态各异、栩栩如生……

丰惠号称有八街四十弄。八街即:东西大街、南街、西南门街、东西小街、县前街和十字街。其中西大街是昔日商贾云集之地,从丰惠桥至县前街不过三百米,从前南北两侧常年开业商号有73家,其中不少是享誉宁绍的老字号。中药店有贞元堂、鹤年堂、天芝堂。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