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把筷子舔干净在夹菜是正确礼貌的?
把筷子舔干净再夹菜是不正确、不礼貌的行为。
从中国传统文化之用餐礼仪来说,用嘴舔筷子是不礼貌的行为,也不够雅观,如果再用这双筷子给客人夹菜,就更不合适了,一方面不礼貌,另一方面也不卫生。
现在提倡文明、卫生用餐,大家都用公筷夹菜,用自己的筷子吃饭,自己的筷子不接触公用盘子和共用碗,这样既文明又卫生。
中国饭桌上待人接物的传统礼仪?
我们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尤其在饭桌上更是有着诸多的规矩;比如在聚餐的过程中,要让长者坐到上八位上面,而且会按照长幼尊卑依次挨着上八位排座。在用餐的过程中,不管是夹菜,还是说话都有着诸多的讲究。如果是和自己不熟悉的人一块吃饭,这些规矩必不可少;而如果是自己一家人吃饭,气氛就要随和的多了。下面我就和大家一起来梳理下这些饭局礼仪吧!
第一个礼仪:饭局上的座次讲究,一般来讲在一个饭局中,身份、地位最高的人,要坐在上八位上。什么是上八位呢?也就是餐桌正对着门口的位置,这个位置视野最好,而且有种高高在上的感觉,所以被人称作上八位。如果是和领导、长辈一块吃饭,我们一定要注意这个礼仪;否则坐了与自己身份、地位不相符的位置,会让别人笑话,更重要的是可能会给领导留下不好的印象。
第二个礼仪:在入座前请领导、长辈先入座,在饭局中领导可能会姗姗来迟,但我们也不能自顾自的坐在那里玩手机。当领导或长辈到来时候,我们需要起身,表示对领导的尊重,等领导落座以后,我们再坐下。当然了这条不是硬性规定,可以看周边人的做法,跟着做就可以了。
第三个礼仪:就餐时候要等领导、长辈先动筷,然后我们才能跟着动筷,而且在吃菜时候尽量夹挨着自己的菜肴。如果是可以旋转的餐桌,领导在夹菜时候,最忌讳别人转动桌子。所以这个时候,如果桌子还在旋转,可以用手止住旋转,等领导夹完菜再开始旋转。
除了以上三个礼仪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礼仪,便是给领导、长辈敬酒,这是饭局中最常见的现象。正确的敬酒姿势是站起身,用手托着杯底,而且杯子的高度一定要比领导杯子更低,这样才能显示出领导的地位和尊重。
中国饮食文化中的礼仪?
1.宴饮礼仪
有主有宾的宴饮活动,是一种社会性活动。为使这种社会活动能有秩序并有条理的进行,达到预定目的,必须要有一定的礼仪规范来指导和约束。每个民族在长期的实践中都有自己的一套规范化的饮食礼仪,作为每个社会成员的行为准则。
中国传统的古代宴饮礼仪是按阶层划分的:宫廷,官府,行帮,民间等。一般的程序是,主人折柬相邀,到期迎客于门外;客至,至致问候,延入客厅小坐,敬以茶点;导客入席,以左为上,是为首席。席中座次,以左为首座,相对者为二座,首座之下为三座,二座之下为四座。客人坐定,由主人敬酒让菜,客人以礼相谢。宴毕,导客入客厅小坐,上茶,直至辞别。席间斟酒上菜,也有一定的规程。
作为客人,赴宴讲究仪容,根据关系亲疏决定是否携带小礼品或好酒。赴宴守时守约;抵达后,先根据认识与否,自报家门,或由东道进行引见介绍,听从东道安排。然后入座。
这个"英雄排座次",是整个中国食礼中最重要的一项。从古到今,因为桌具的演进,所以座位的排法也相应有变化。
总的来讲,座次"尚左尊东","面朝大门为尊"。家宴首席为辈分最高的长者,末席为最低者;家庭宴请,首席为地位最尊的客人,请客主人则居末席。
首席未落座,都不能落座,首席未动手,都不能动手,巡酒时自首席按顺序一路敬下,再饮。更讲究的,如果来报有人来,无论尊卑地位,全席之人应出迎。
若是圆桌,则正对大门的为主客,左手边依次为2,4,6,右手边依次为3,5,7直至汇合。若为八仙桌,如果有正对大门的座位,则正对大门一侧的右位为主客,如果不正对大门,则面东的一侧右席为首席。然后首席的左手边坐开去为2,4,6,8(8在对面),右手边为3,5,7(7在正对面)。
如果为大宴,桌与桌间的排列讲究首席居前居中,左边依次2,4,6席,右边为3,5,7席。根据主客身份,地位,亲疏分坐。
这类宴礼的形成,有比较长的历史过程,在清未民初,就已有现代所具备的这些程式了。如《民社北平指南》所云:宴请官长,或初交、或团体,须于大饭馆以整桌之席访之。若知己朋友,则可不拘。届时,主人必先至以迎客,客至奉茶,陪座周旋。客齐人席,次序以左为上,右为次,上座之友为三座,次座之右为四座,以下速推。主人与首座相对,举杯通饮,客人起立举杯致谢。然后就坐,且餐且饮。菜肴先上冷荤,后上热革,继以最贵肴撰。每进一肴。主人必举杯劝酒、举模劝食。饭毕略用茶,即向主人致谢而去。
2. 古代食仪
在中国古代,在饭、菜的食用上都有严格的规定,通过饮食礼仪体现等级区别。如王公贵族讲究"牛宜秩,羊宜黍,象直穆,犬宜粱,雁直麦,鱼宜涨,凡君子食恒放焉"。而贫民的日常饭食则以豆饭藿羹为主,"民之所食,大抵豆饭藿羹"。有菜肴二十余种。"凡王之馈,食用六百,膳用六牲,饮用六清,羞用百有二十品,珍用八物,酱用百有二十瓮"。进献王者的饮食要符合一定的礼教。《礼记.礼器》曰:"礼有以多为贵者,...
中国公筷起源?
公筷一般指专用来夹菜的筷子,每人配备一双,只用在夹菜时拿来使用。筷子起源于中国,是华夏饮食文化的标志之一,而公筷也起源中国,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随着疫情的情况下,公筷公勺大力提倡,讲究个人卫生防护意识,弘扬中国文明礼仪和传统文化。
筷子夹菜什么原理?
筷子夹菜采用的是杠杆的原理,四两拨千斤的道理,老祖宗把杠杆原理用在拿筷子上面。
筷子用的是巧劲,刀叉用的是蛮劲,拿筷子是三指上中下持握,三指握筷代表着天,地,人,筷子使用时,一根主动,一根从动,是阴阳两仪的象征。
筷子的长度是七寸六分,代表的是七情六欲。
给客人夹菜表示热情你赞同吗?
用公筷那是赞同的。
中国是礼仪之邦,热情待客是中国人的传统礼仪,客人来了帮其夹菜,正显示出主人的热情好客,能让客人感觉亲切、温暖。
中国人过去穷,因此,请客吃饭的时候,生怕客人讲客气,不肯吃,导致没吃好,所以要给客人夹菜,以表示热情、礼貌,这是中华传统美德。
夹菜的时候一次不宜过多,更不要刚夹一道菜放于盘中,又动手去夹另一道菜,这是极不雅观的餐桌行为。给别人布菜也不宜过于频繁,适量即可。
夹菜时,要等到菜转到自己面前时再动筷,不可抢在邻座前面。尽量从靠近自己一侧夹菜,偶尔可以稍微挪动一下菜盘,方便后面的人夹菜。
夹菜时,动作幅度要尽量小,避免菜汁溅洒出来。夹菜时不要挑拣,会给别人留下不好的印象。如果偶尔掉下一些菜品在桌上,切不可将其放回菜盘内,可用餐巾纸包裹,放在垃圾盘中。
若同桌有外宾,对他不要反复劝菜,也不要为其夹菜,因为外宾一般没有这个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