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茶道以什么为中心?
日本的茶道是源于中国,融入日本本土文化,形成自己独特的茶文化,茶道精神。
日本茶道对茶人要求很严格,一是要熟悉茶道文化艺能,茶道已被列为日本大学家政系必修课程,日本妇女至少学习三年才能胜任茶事;
二是要懂得日本文化,了解本民族独特的审美意识和道德观念。按此要求,日本茶人须是茶专家和哲人才行。所以,在普及茶道时只能要求实事求是。
日本茶道源于中国,并发展很多茶道流派,中国有茶道吗?中国茶人应注意什么问题?
时至今日,茶道一词也没有定论。比较认同的说法是起于大陆,走向日本,成于台湾,盛于大陆。划了一个圈,杂糅了多种文化因素,最后又摆到了我们面前。道之解为“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依此之解,茶之一为谁?自然!陆羽在《茶经》中说“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砾壤,下者生黄土”,告诉我们茶叶生长在烂石层中的品质最好,生长在含有砂砾的土壤中次之,生长在黄土上的品质最差。每个人都希望种出好茶,喝到好茶,答案已经很明确了,而且无法改变,那就是自然造化。这也是《茶经》中的最大精华。也就是说茶道原意就是利用好自然条件做出好茶。这是茶道之一。其二是加工,其三是品饮。自从皇庭中繁杂的程序化饮茶方式进入了王公贵族的效仿追风以后,再延伸到民间,早已失去了本真,增添了无数的演绎。由此,茶道最最宝贵的一二层级失去了,成了今天单一的演绎各种手法的茶道。
今天的茶道又有非常明显的地域化特点,并且还在随意延伸,任何一个学茶道表演的人,自己创新一套泡茶手法,就可以称之为师。想来有些荒唐,但有很多人乐此不疲,原因是这是个利益链条。另一个方面有些地方已形成比较固定的喝茶习惯和方法,比如乌龙茶在潮汕地区的沿习。还有随着科技进步带来的饮茶方式的改进,象玻璃杯绿茶冲泡法。
其实我们没必要用大精力大心思去研究抄袭别人的东西,也就是说增强文化自信。我们的茶文化悠久而自成体系,精华纷呈,我们为什么视而不见而去搬弄一些无用功的东西呢?当下中国茶界最急需做的就是重拾传统茶文化精髓,回归崇尚自然之道。多做好茶永远是王道!
传承我国茶文化的日本茶道有哪些进步?
唐朝盛世,我国在亚洲的影响力空前强大,茶在唐朝时期飞速传播发展,比屋之饮一词便是形容唐朝的饮茶风气,茶真正走入千家万户,融入到生活之中。俗话说:“吃茶是和尚家风。”茶道与佛教关系紧密,自古也有“名寺出名茶”的说法。当时有大批的日本学者与僧侣前往唐朝学习,就像“留学生”一般。我国茶文化、茶种和栽培技术被日本的僧侣重点学习并带回国。
唐朝时饮茶用的是煎茶法,宋朝为点茶法,这两种饮茶方法均传播到了日本,是日本茶道的雏形,明朝时实行海禁,能起到传播效果的也就只有倭寇了,由于传播能力有限,明朝延用至今的散茶冲泡法与各种茶种没有很好的传播到日本,可能有少量传播,不过没啥影响。
虽说日本茶的起源来自我国,不过在后天的发展中,也孕育创新出了自己的茶道,今天简单聊一下日本的茶种与饮茶方法。不涉及到政治和历史层面。
说起日本茶,一般都是绿茶。日本其实是有红茶、乌龙茶和黑茶的,只不过没人在意而已,太小众了。这几种茶叶的原料主要来自两种茶树,分别是中国茶树和阿萨姆茶树,绿茶的原料选择叶小抗寒的中国树种。制作别的发酵茶种,会选择叶大抗寒弱的阿萨姆树种,
也就是说,日本的绿茶都采自同一种茶树,只是不同茶种的制作方法不同。详情见下图:
绿茶根据制作工艺分为炒青绿茶、烘青绿茶、晒青绿茶和蒸青绿茶。我国现在的绿茶都是炒青和烘青绿茶,蒸青绿茶倒是也有,不过是按照日本的标志制作,完毕后运往日本。蒸青绿茶正是我国唐宋时期的制茶工艺,也是现在日本绿茶的主要制作工艺。
蒸青绿茶的苦涩之味很重,香味也不如炒青与烘青绿茶高,不过这茶色与汤色很好看,绿得深沉。
一、煎茶:日本煎茶分为普通煎茶与深蒸茶两种。
1、普通煎茶是日本人最喜爱的茶种。
茶色墨绿有光泽,茶形呈针状。汤色为黄绿偏绿色,清澈通透。香味有少许青气,非常新鲜的茶香,有种清凉的感觉。苦味和涩味较为均匀。
蒸制时间控制在30至40秒的被称为“普通煎茶”。日本各地都有普通煎茶的种植区,其中以静冈县和鹿儿岛县为主。
2、深蒸煎茶:
深蒸煎茶比普通煎茶蒸制的时间更长,使得其茶色、茶汤颜色更深,呈现墨绿色。其口感随着蒸制时间的加长,也得到了控制。在制作中,深蒸煎茶更容易破碎,所以茶末、茶渣较多,这也对茶汤的滋味造成了些影响。
茶汤的颜色为深绿色,浓度较高不清澈,茶香厚重,可能有水闷味,茶的滋味倒是较为温和,涩味比普通煎茶淡一些。
煎茶除了普通煎茶与深蒸煎茶,还有蒸制时间更久的“特蒸茶”。
二、高级的玉露:玉露可是日本茶种排名第一的奢侈品。
怎么说,茶汤颜色应该是淡绿或者淡黄色,清澈度只能说较清澈。玉露茶香有股海苔的香味。品饮时茶香味明显,涩味较少。据说高级的玉露有一股淡淡的甜味。供给玉露原料的茶树栽培的方法不同,在采摘前20天左右,茶农会用帘子等将茶树的树冠遮盖,让其避光,这种方法可以减少茶的涩味。玉露的主产区在京都府的宇治和福冈县的八女。
三、冠茶:被物体遮盖的茶树,用其树冠的茶叶作为原料,被称为冠茶。上面提到的玉露是采摘20天前将茶树遮盖,而冠茶是采摘前10天左右将茶树遮盖,所以冠茶既有煎茶的涩味,也有玉露的香气。冠茶的主要种植区在三重县。
冠茶冲泡后茶汤是淡淡的黄绿色,茶香有股清凉的感觉,至于滋味则是香味与涩味都有。
四、“釜香”炒茶:此茶可不是蒸青绿茶,而是炒青。莫慌,此茶便是16世纪传入日本的,多半跟倭寇有关系。开头也说了,炒青绿茶香气最高,所以“釜香”炒茶的香气出众,在我国自然是没啥特色,但在日本可谓是一枝独秀。炒青绿茶没有蒸青绿茶的颜色深,但也有个优点,没有蒸青绿茶那种青草的气味,也没有水闷味。“釜香”炒茶的主要种植区在北九州地区,宫崎县的高千穗和佐贺县的嬉野地区。
至于茶色、汤色、叶形,大家直接看图吧。
五、勾玉状茶叶,蒸制玉绿茶:大正时代末期此茶诞生,此茶出现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对抗我国出口给俄罗斯的炒制绿茶,用机器做出了这种与我国炒茶差不多味道的茶叶。此茶没有经过揉捻,所以苦苦与涩味较轻。主要种植区在九州和静冈县。
六、抹茶:抹茶就是传承我国唐宋时期的末茶,其本质不是饮用,而是食用。制作工作简单,但加工和冲泡十分耗时。蒸青过后直接干燥,制作完毕后检查茶叶上的经脉去除,随后研磨成粉,冲泡服用。抹茶的方式营养很高的,但味道极为苦涩,厚重,毕竟是真吃茶,日本在吃抹茶时,通常会配上水果。
七、茎茶:茎茶也很特殊,日本的制茶工艺第一步会将原料加工成荒茶,将茶茎和茶叶碎分开,茎茶的内质丰富,有微微的甜味。石川县金泽烘焙茎茶“棒茶”很有名。
八、芽茶:芽茶与上面的茎茶一样,都是在制作工艺中破碎后挑出来的,是茶叶的芽端部分,冲泡后茶汤较为浑浊,色香味都很浓,十分耐泡。
九、焙茶:此茶外形较丑,如同枯枝老叶,但此茶的香气很高,这焙茶是炒出来的,多选用番茶、下级煎茶、茎茶等炒制而成,茶味较淡,有一种煎的香味,茶汤清澈呈现褐色。
十、玄米茶:玄米茶是混合茶,茶叶与炒米的比例为一比一,特点在于炒米的香气和味道,除了玄米,也能用糯米和百米等。
十一、粉茶:粉茶就算是茶渣吧,也是在制作环节中挑选出来的,非常的细小。或者将煎茶击碎。这种茶在日式料理店都能喝到。那种袋泡茶也多是这种茶。这种茶苦涩味道太重,茶汤也非常浑浊,香味倒是还可以,不过蒸青茶的香气咱们国人大多是闻不惯的。
十二、番茶:番茶有很多种,有一般番茶和地方番茶,上图中的茶汤,左边的是一般番茶,右边的是地方番茶。很多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番茶,例如较有名气的“京番茶”、“美作番茶”。番茶的来源是根据时间定的,有一番茶”、“二番茶”,也有晚茶“番外之茶”、“三番茶”、“四番茶”。最后是日本茶的制作工艺流程:图片不太清楚,我打一下:第一步:荒茶:采摘的茶叶第一次加工后叫做荒茶。
第二步:剔拣:加工完成后,将干茶剔拣为本茶、芽茶和茎茶三种。
芽茶:即是茶的叶芽部分。
茎茶:茶的经脉部分,通常用于做成焙茶。
茎茶可以再次加工成粉茶,也就是破碎状茶叶。粉茶又可以加工成泥粉,更加细小,常用与做成袋泡茶。
说了这么多,如果有帮助到大家的话,真诚的希望大家关注我:“承艺茶叶官方账号”,更多精彩内容可以在我的主页中观看。
浏览器 搜“承艺*茗茶”即可,望大家支持。以公道的价格,让大家喝到承艺最佳的原产地好茶;以诚心的匠心,承艺精湛工艺,制作好茶;以客观公正的角度与大家分享通俗易懂的茶知识。
好茶,承艺希望与大家一同品鉴。承艺,不断传承创新,只做最好的茶。
客观公正的茶知识,与大家一同了解,请关注公众号:承艺文化(ID:chengyimc)日本茶道与中国茶文化的区别与联系?
中国没有茶道的规程仪式,但是我们都不否认中国也是有茶道的。有人将中国的茶道就称做“茶文化”,其实两者还是有概念上的区别的,可以说茶道是茶文化的一部分。但是如果我们专门定义一个茶道意义上的茶文化,也是可以的。
中国茶文化历史攸久、层次复杂、内容丰富,而日本茶道自成体系,有其严格的程式。但是总的来说都是取茶的清心、静气、养神、助智等精义,应该说都是健康向上的。
有学者认为,日本的茶道与中国的茶道有渊源关系。
中国茶文化与日本茶道主要有以下几点明显区别:
1.中国茶文化以儒家思想为核心,融儒、道、佛为一体,三者之间是互相补充的多、相互抵触的少,从而使中国的茶文化内容非常丰富,从哪个层次、哪个方面讲都可以做出宏篇大论来。日本茶道则主要反映中国禅宗思想,当然也融进了日本国民的精神和思想意识。中国人“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这四条都是通过饮茶贯彻儒家的礼、义、仁、德等道德观念以及中庸和谐的精神。日本茶道的“和、敬、清、寂”,公开申明的“茶禅一位”,吸收了中国茶文化思想的部分内容,它规劝人们要和平共处,互敬互爱,廉洁朴实,修身养性。
2.日本茶道程式严谨,强调古朴、清寂之美;中国茶文化更崇尚自然美、随和美。日本茶道主要源于佛教禅宗,提倡空寂之中求得心物如一的清静之美是顺理成章的。但它的“四规”、“七则”似乎过于拘重形式,打躬静坐,世人是很少能感受到畅快自然的。中国茶文化最初由饮茶上升为精神活动,与道教的追求静清无为神仙世界很有渊源关系,作为艺术层面的中国茶文化强调自然美学精神便成了一种传统。但是中国的茶道没有仪式可循,往往也就道而无道了,影响了茶文化精髓的作用发挥和规范传播。所以一说茶道,往往首推日本。
3.中国茶文化包含社会各个层次的文化;日本茶文化尚未具备全民文化的内容。中国茶文化自宋代深入市民阶层,其最突出的代表便是大小城镇广泛兴起的茶楼、茶馆、茶亭、茶室。在这种场合,士农工商都把饮茶作为友人欢会、人际交往的手段,成为生活本身的内容,民间不同地区更有极为丰富的“茶民俗”。日本人崇尚茶道,有许多著名的世家,茶道在民众中亦很有影响,但其社会性、民众性尚未达到广泛深入的层面。也就是说,中国的茶道更具有民众性,日本的茶道更具有典型性。
“四规”:待客亲善,互相尊敬,环境幽静,陈设高雅。
“七则”:点茶的浓度,茶水的质地,水温的高低,火候的大小,煮茶的炭料,炉子的方位,插花的艺术。
世界上一提到茶,想到的是日本茶道,而不是中国茶艺,日本茶道文化有哪些特点?
日本茶道——和、敬、清、寂 从唐代开始,中国的饮茶习俗就传入日本,到了宋代,日本开始种植茶树,制造茶叶。但要一直到明代,才真正形成独具特色的日本茶道。
其中集大成者是千利休(1522-1592年)。他明确提出 “和、敬、清、寂”为日本茶道的基本精神,要求人们通过茶室中的饮茶进行自我思想反省,彼此思想沟通,于清寂之中去掉自己内心的尘垢和彼此的芥蒂,以达到和敬的目的。
日本茶道是在日本一种仪式化的、为客人奉茶之事。原称为“茶汤”。日本茶道和其他东亚茶仪式一样,都是一种以品茶为主而发展出来的特殊文化,但内容和形式则有别。
茶道历史可以追溯到13世纪。最初是僧侣用茶来集中自己的思想,唐代赵州从谂禅师曾经以“吃茶去”来接引学人;后来才成为分享茶食的仪式。现在的日本茶道分为抹茶道与煎茶道两种,但茶道一词所指的是较早发展出来的抹茶道。
现代的茶道,由主人准备茶与点心,还有水果招待客人,而主人与客人都按照固定的规矩与步骤行事。除了饮食之外,茶道的精神还延伸到茶室内外的布置;品鉴茶室的书画布置、庭园的园艺及饮茶的陶器都是茶道的重点。
日本人喝茶方式跟广东海陆丰的擂茶是同宗同源吗?
不一样。
中国古代茶道分四种,贵族茶道,禅宗茶道,雅士茶道和世俗茶道。贵族茶道讲究是茶叶的名山大川的茶地,豪华的茶具和盛大的仪式;禅宗茶道是僧侣们将日常的饮茶与佛教的佛理相结合 注在悟道;雅士茶道是文人墨客用茶雅茶趣志在怡情以娱 ;世俗茶道是将茶道与一些习俗联系起来,如端茶送客,一些茶具在喝茶中的隐喻以及婚俗中的茶礼等等。
日本文化学习与中华,日本茶道也脱胎于中国古代茶道,著名的日本遣唐使和佛教中的僧侣东渡传道,同时也将中国茶叶使用中的茶俗茶技茶艺等学习过去,如杭州径山寺,天台国清寺等都有日本僧人在进修学习,径山茶宴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禅宗茶道 ,天台宗还是大乘佛教的几个支派之一,这些都深深地影响了日本茶道,因此日本茶道是主要以禅宗茶道为基础发展起来的。
广东地区的擂茶和潮汕地区的功夫茶,是随着几次北方战乱的南迁,而在广东地区逐渐形成的 有着贵族茶道和唐代煎茶的影子,也算是一种缩影吧。从实际的感受来说 日本茶道注重的茶道的礼仪,表现了茶道的庄重,而擂茶和功夫茶更注重味,是喝的方式和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