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废”片如何成为夫妻肺片?
20世纪30年代在四川成都有一对摆小摊的夫妇,男人叫郭朝华,女人叫张田政,因制作的凉拌肺片精细讲究,颜色金红发亮,麻辣鲜香,风味独特,加之他夫妇俩配合默契,小生意做得红红火火,一时顾客云集。
采用的原料都是牛的内脏,而这些原料的来源大都是不食动物内脏的回民所丢弃的,所以当时被称作"废片"。因其价廉味美,既受买不起肉食但想吃荤腥的贫民的欢迎,又受爱其美味的市民的追捧,很快就打响了名气。牛肚白嫩如纸,牛舌淡红如桦,牛头皮透明微黄,再配以夫妻俩精心搭配的调料,因此凉拌出来的"废片"具有颜色红亮、软糯入味、麻辣鲜香、细嫩化渣,成为当时挑担、提篮叫卖的"肺片"中最具特色,最受欢迎的一种。
"废"字不好听,改为"肺"字,就有了"夫妻肺片"
这就是成都这个著名菜品名字的由来。
这道菜 有牛舌,有牛心,有牛肚,有牛头皮,后来也开始加的有牛肉,唯独就没有牛肺,可偏偏又叫"肺片",因缘巧合造成的名不副实而已。
夫妻肺片这道菜为什么要叫夫妻肺片呢?
夫妻肺片的来历
从“夫妻废片”到“夫妻肺片”——夫妻肺片鲜为人知的来历
众所周知,夫妻肺片是四川人尽皆知的一道成都名小吃,由郭朝华和张田政夫妇创办。后公私合营,郭氏夫妇并入成都市饮食公司,公司给“夫妻肺片”注册了“夫妻”牌商标,经过公司上下几代人的齐心努力,夫妻肺片的做工和配方不断得到改善,夫妻肺片成为四川最大的餐饮企业成都饮食公司23家中华老字号中的一家,先后荣获《成都名小吃》、《中华老字号》、《中华名小吃》、《中国名菜》、《全国绿色餐饮企业》、《中华老字号》等殊荣,成为外来游客到川必尝名小吃之一。
可这仅仅是夫妻肺片大概的来历,若不是老成都,都不能真正尽其详。殊不知,“夫妻肺片”原本并不叫做“夫妻肺片”,而叫“夫妻废片”。这里面夫妻肺片的历史渊源,就鲜为人知了。
话说成都附近,有个成都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尤其回民很多。这些少数民族因为信奉伊斯兰宗教或自己本身习俗的原因,多不食猪肉,牛羊肉就是那里消费的大宗肉食了。而且,他们一般只食用牛羊肉,对于内脏,他们一般都是丢弃了事的。每天清晨,由信教的伊斯兰屠师(我们四川管持此业的叫“刀儿匠”)念经之后,把牛屠宰分割完毕,肉送到集市上去出售,清理下来的内脏就抛弃在屠场一角,堆的很高。
那时有一对年轻的夫妇,男的叫郭朝华,女的叫张田正,他们看到这些废弃的内脏都被扔掉,觉得很可惜,小两口反正也还没有事做,正耽于生计,于是就清晨就到屠场,在堆积的内脏堆中翻翻捡捡,挑有用的一些拿回家,仔细打理出来,上锅煮熟,并经过很几次的试验,把火候掌握的恰到好处,再细细的以刀剖.挑.切.削.发加工出来,真是做到了让牛肚白嫩如纸,牛舌淡红如桦,牛头皮透明微黄,再配以夫妻两精心搭配的红油、花椒、芝麻、香油、味精、上等的酱油和鲜嫩的芹菜等调料,因此凉拌出来的“肺片”具有颜色红亮、软糯入味、麻辣鲜香、细嫩化渣的特点。那时的成都贫民们聚居的地方,郭氏夫妇的凉拌牛杂因其价廉味美,既受买不起肉食但想吃荤腥的贫民的欢迎,又受爱其美味的市民的追捧,很快就打响了名气。因其原料是从废弃的内脏堆中翻捡出来的,加工时又都切成薄片,故称其为“废片”,又因其夫妻两一起上阵,故前面又冠以夫妻二字,到后来这到菜名气渐渐的越来越大。
后公私合营,郭氏夫妇并入成都市饮食公司,公司觉得“废片”二字不怎么好听,将“废”字易为“肺”字,并注册“夫妻肺片”,这就是成都这个著名菜品名字的由来。这道菜有牛舌,有牛心,有牛肚,有牛头皮,后来也开始加的有牛肉,但唯独就没有牛肺,可偏偏又叫“肺片”。
四川省成都市饮食公司董事长崇阳先生(中国烹饪协会常务理事、国家职能技术鉴定所所长、四川省烹饪协会副会长、成都市烹饪协会会长、著名川菜理论家)在穷半生心血著作的《川菜风雅颂》一书中为“夫妻肺片”题赋《夫妻肺片赋》种写道“夫妻肺片店,中华老字号。夫妻立业六十载,今朝发展更风采。味系大众百姓,情播五湖四海。有道是:肺片非肺,味中有味,麻辣鲜香味长;夫妻好合,滋味调和,天长地久情深。美哉夫妻,快哉肺片。”所以,这就是“夫妻肺片”为什么没有肺的原因。
夫妻肺片的来历,就是如此。
古代菜肴来历?
1、佛跳墙(闽菜)
据传清朝同治末年(1876年),福州官钱庄一位官员设家宴请福建布政司周莲,他的绍兴籍夫人亲自下厨做了一道菜,名叫“福寿全”,内有鸡、鸭、肉和几种海产,一并放在盛绍兴酒的酒坛内煨制而成。周莲吃后赞不绝口,遂命衙厨郑春发仿制,郑春发登门求教,并在用料上加以改革,多用海鲜,少用肉类,使菜越发荤香可口。以后郑春发离开周莲衙府,集资经营聚春园菜馆,“福寿全”成了这家菜馆的主打菜,只因福州话“福寿全”与“佛跳墙”的发音相似,久而久之,“福寿全”就被“佛跳墙”取而代之名扬四海了。
2、过桥米线(滇菜)
清朝时滇南蒙自县城外有一湖心小岛,一秀才到岛上读书,秀才贤慧勤劳的娘子常常弄了他爱吃的米线送去给他当饭,但等出门到了岛上时,米线已不热。后来一次偶然送鸡汤的时候,秀才娘子发现鸡汤上覆盖着厚厚的那层鸡油有如盖盖一样,可以让汤保持温度,如果把佐料和米线等吃时再放,还能更加爽口。于是她先把肥鸡、童子骨等熟好清汤,上覆厚厚鸡油;米线在家烫好,而不少配料切得薄薄的到岛上后用滚油烫熟,之后加入米线,鲜香滑爽。此法一经传开,人们纷纷仿效,因为到岛上要过一座桥,也为纪念这位贤妻,后世就把它叫做“过桥米线”。
3、夫妻肺片(川菜)
创始人郭朝华,夫妻俩推着小车沿街叫卖凉拌牛肉片,因调制得法,味道鲜美,被赞誉为“车行半边路,肉香一条街”。夫妻肺片的成分里并没有肺,而是牛肉、牛舌、牛心和牛头皮,切成很薄的片杂荟在一起,人们称之为“荟片”。据说是好事的学生用硬纸板写个招牌接在车上,把“荟”宇写成了“肺”宇,因此“夫妻肺片”就慢慢出名了。它的特色是:肉料精选,香料精配,厚薄均匀,搅拌入味。肉料加工要达到牛肉粑、牛舌嫩、牛肚脆、头皮薄。
4、蟹粉狮子头(淮扬菜)
,隋炀帝杨广来到扬州,饱览了扬州的万松山、金钱墩、葵花岗等名景之后,心里非常高兴,回到住处,仍然余兴未消。随即唤来御厨,让他们以扬州名景为题,做出几道菜来。御厨们费尽心思,终于做出了“松鼠桂鱼”、“金钱虾饼”和“葵花斩肉”这三道菜。杨广品尝后,十分高兴,于是赐宴群臣。一时间淮扬佳肴,倾倒朝野。到了唐代,一天,郇国公韦陟宴客,府中的名厨也做了扬州的这几道名菜。当“葵花斩肉”这道菜端上来时,只见那用巨大的肉圆子做成的葵花心精美绝伦,有如雄狮之头。宾客们乘机劝酒道:郇国公半生戎马,战功彪炳,应佩狮子帅印。韦陟高兴地举杯一饮而尽,说:“为纪念今日盛会,葵花斩肉不如改为'狮子头’。”从此扬州狮子头就流传镇江、扬州地区,成为淮扬名菜。
5、东坡肉(浙菜)
苏东坡触犯皇帝被贬到黄州时,常常亲自烧菜与友人品味,苏东坡的烹调,以红烧肉最为拿手。他曾作诗介绍他的烹调经验是:“慢着火,少着水,火候足时它自美。”不过,烧制出被人们用他的名字命名的“东坡肉”,据传那还是他第二次回杭州作地方官时发生的一件趣事。
那时西湖已被葑草湮没了大半。他上任后,发动数万民工除葑田,疏湖港,把挖起来的泥堆筑了长堤,并建桥以畅通湖水,使西湖秀容重现,又可蓄水灌田。这条堆筑的长堤,改善了环境,既为群众带来水利之益,又增添了西湖景色。后来形成了被列为西湖十景之首的“苏堤春晓”。
当时,老百姓赞颂苏东坡为地方办了这件好事,听说他喜欢吃红烧肉,到了春节,都不约而同地给他送猪肉,来表示自己的心意。苏东坡收到那么多的猪肉,觉得应该同数万疏浚西湖的民工共享才对,就叫家人把肉切成方块块,用他的烹调方法烧制,连酒一起,按照民工花名册分送到每家每户。他的家人在烧制时,把“连酒一起送”领会成“连酒一起烧”结果烧制出来的红烧肉,更加香酥味美,食者盛赞苏东坡送来的肉烧法别致,可口好吃。众口赞扬,趣闻传开,当时向苏东坡求师就教的人中,除了来学书法的、学写文章的外,也有人来学烧“东坡肉”。后农历除夕夜,民间家家户户都制作东坡肉。相沿成俗,用来表示对他的怀念之情。现在成为杭州一道传统名菜。楼外楼菜馆效法他的方法烹制这个菜,供应于世,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遂流传至今。
6、东安子鸡(湘菜)
唐玄宗开元年间,有客商赶路,入夜饥饿,在湖南东安县城一家小饭店用餐。店主老妪因无菜可供,捉来童子鸡现杀现烹。童子鸡经过葱、姜、蒜、辣调味,香油爆吵,再烹以酒、醋、盐焖烧,红油油、亮闪闪,鲜香软嫩,客人赞不绝口,到处称赞此菜绝妙。知县听说后,亲自到该店品尝,果然名不虚传,遂称其为“东安子鸡”。这款菜流传至今上千年,成为湖南名菜。
7、三蛇龙虎凤大会(粤菜)
最早流行于民间,听闻蛇肉可以去除小孩晚上冒汗的毛病,并且可以美容小孩肌肤,其实蛇乃高胆白食物,吃之对肌肤增白无可厚非。后来由于疗效显著,加之广州、南海等地食蛇的菜或不断丰富,食蛇的风俗在新兴俏然兴起,首家经营蛇食餐的是现太平镇的凤凰水闸蛇餐馆。
夫妻肺片的名字由来,有什么历史故事吗?
夫妻肺片的由来:
夫妻肺片是一道四川成都名菜,由郭朝华、张田政夫妻创制而成。通常以牛头皮、牛心、牛舌、牛肚、牛肉为主料,进行卤制,而后切片。再配以辣椒油、花椒面等辅料制成红油浇在上面。其制作精细,色泽美观,质嫩味鲜,麻辣浓香,非常适口。
由郭朝华、张田政夫妻创制而成,假如是兄弟俩创制,那就兄弟肺片。所以,你不要怕。该干嘛干嘛呗!
历史演变:20世纪30年代,成都人郭朝华和妻子一道以制售凉拌肺片为业,他们夫妻俩亲自操作,走街串巷,提篮叫卖。由于选用牛肉铺的边角料做食材,价格便宜、味道好,颇受欢迎。人们就将这种凉拌牛杂称为“夫妻废片”。因为“废片”二字不好听,再加上食材中有牛肺片,便取‘废’的谐音‘肺’,改名为“夫妻肺片”。后来,他们发现牛肺的口感不好,便取消了牛肺。
1933年,郭氏夫妇在成都半边桥附近(今人民公园后门右侧)设店出售,店名正式取名为“夫妻肺片”,牌匾为金字黑底,由书法家赵蕴玉亲题。后几经变迁,该店迁至闹市街的提督西街,扩大了经营规模,增添了牛肉面等品种,食客不光是可以品尝肺片,还有面食充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公私合营时期,郭氏夫妇的夫妻肺片店和其他传统的餐饮名店一样,并入国营单位。后经几代人努力,夫妻肺片已成为闻名中外的熟食外卖店品。
夫妻肺片的来历相关了解点第10点
老婆饼没有老婆,鱼香肉丝没有鱼,夫妻肺片没有夫妻,这是很久之前的一个笑话了,但是我们仔细来看,我们就会发现,其实事物都是一点点演变而来的。那么我们就要想一想了,为什么这道菜叫做夫妻肺片呢?
这就要说到一个故事了,这个故事离我们还不算太远,它发生在清朝末年,甚至一度走到新中国成立之后,在清朝末年的时候成都人郭朝华和妻子在成都穿梭于大街小巷,售卖凉拌肺片,那时的凉拌肺片多用牛杂边角料,因为成本低廉,郭氏夫妇也没例外,逐渐他们做出了名气,因夫妻二人总是通力合作,用料又为边角料,所以一开始夫妻肺片叫做“夫妻废片”,因名字不好听,有因为郭氏夫妇卖的却有肺,所以“夫妻废片”逐渐淡出人们视野,取而代之的是“夫妻肺片”。夫妻二人生意越做越好,逐渐有了自己的店面,因口感极佳,越做越大,在新中国成立之后由私转公,经过后人不断努力,逐渐成为了人尽皆知的名菜。在2018年夫妻肺片入选“中国菜”并成为四川十大经典名菜。
夫妻肺片不仅在国内人尽皆知,在国外也是一道备受欢迎的名菜,在2017年美国餐饮排行榜之中夫妻肺片荣登榜首,在国外这道菜被叫做“斯密斯夫妇”。
随着旅游事业的发展,来成都品尝成都美食的人越来越多,于是许多成都名小吃套餐在市面出现,其中少不了夫妻肺片。但这些山寨的夫妻肺片总是让人感到欠缺些什么。但成都有一家肺片却逐渐红火起来,这就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在东门大桥附近的黄伞巷出名的黄伞肺片,如今已在成都开有多家分店。川大附近的郭家桥街就有一家分店,每天顾客如云。曾品尝多次,觉得这黄伞肺片并不比正宗的夫妻肺片差。
在法国里昂有家名为“家乡风味”的中餐馆,号称“川菜馆”,笔者去品尝它的“夫妻肺片”,觉得味道还行,但他们只用牛肉,竟与笔者自己做的“凉拌牛肉”差不多。夫妻肺片就得用多种牛杂,否则就丧失其原有的风味了。因为夫妻二人在街头叫卖时形影不离,夫唱妻随,人们就将这种凉拌牛杂称为“夫妻废片”。所谓废片,因其原料是废弃的牛心、肝、肚、舌、牛筋、牛肺、头皮及牛肉边角余料组成。
说起夫妻肺片,大家估计都很熟悉了。这道菜是在四川美食文化中非常有名的一道凉菜,它属于冷菜系列一类,对于喜欢吃麻辣的四川人来说,它的做法既简单又美味至极。夫妻肺片它色泽红亮,口感多元化,麻辣浓香,喜欢吃马拉的小伙伴们千万不可以错过。
夫妻肺片做法
原料:主料:牛肉500克,牛杂(牛肚梁、牛心、牛舌、牛头皮、千层肚)500克配料:盐炒花生米 30克调味料:卤水500克,酱油30克,芝麻粉20克,花椒粉10克,味精1克,八角1克,花椒1克,肉桂1克,盐25克,白酒10克,红油50克。制作流程:1. 将牛肉、牛杂洗净,入沸水锅出尽血水后捞出,入卤锅。卤锅内:老卤水、香料包(含八角、肉桂、花椒),加盐、白酒,再加清水煮沸。2. 牛肉牛杂入卤锅大火煮沸30分钟后,改小火1个半小时,煮至牛肉耙而不烂为度,煮好后捞出晾凉。3. 锅内剩余卤水烧开,盛出100克,其余烧开后滤净保留为老卤水。盛出的卤水加入味精、红油、酱油、花椒粉调成味汁。4. 将晾凉的牛肉牛杂切成薄片,加上味汁拌匀,盛入盘内,撒上芝麻粉和花生碎即成。特别想知道:正宗的“夫妻肺片”里到底有没有“肺片”?
正宗的"夫妻肺片"是川菜的一种凉菜。很多人因"肺片"二字误以为有肺片,然而正宗的夫妻肺片根本沒有肺片。它的来历是一个传说,一对年轻夫妻从屠宰场拣来的牛内脏杂件,清理干净,上锅煮熟,调味,凉拌,制成美味。始称夫妻废片,后觉得废片一词不好听,将废字改成肺字(音同),便成了著名美食为"夫妻肺片"。夫妻肺片注重选料,制作精细,调味考究,其成品看起来红油重彩,颜色透亮,吃起来软糯,味道清爽可口,麻辣浓香。遂成四川成都名菜。食材原料为牛肚、牛心、牛舌、牛肉、牛杂。辅以香芹调味之品,煮熟入卤切片而成。曾被评为中国菜四川十大经典名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