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饮食文化 正文

畲族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 少数民族的美食你吃过哪些

壮族美食-五色糯米饭-五色糯米饭可是咱们广西壮族地区的传统风味小吃。壮族群众家家户户都喜欢做五色糯米饭吃,这种风味食品与祭祖娱神活动融在一起。聚居在西林的汉人也十分爱吃这道菜。-熏肉-熏肉或称腊肉是壮瑶等少数民族喜爱的特色食品,然后将切成一条条的肉挂在火塘上。是把猪血灌制到猪小肠里的一种食物”瑶族美食-羊瘪汤-羊瘪汤在河池东兰“放到羊...

少数民族的美食你吃过哪些?

壮族美食

五色糯米饭 -

五色糯米饭可是咱们广西壮族地区的传统风味小吃。因糯米饭呈黑、红、黄、白、紫5种色彩而得名,又称“乌饭”。壮家人十分喜爱五色糯米饭,把它看作吉祥如意、五谷丰登的象征。

每逢清明节、农历三月三、四月八、牛王节、端午节等民间传统节日,壮族群众家家户户都喜欢做五色糯米饭吃,家家户户都要做五色糯米饭,以作赶歌圩食用,或祭祖祭神之用。这种风味食品与祭祖娱神活动融在一起,充满着民族、地方情趣。

壮家三夹 -

所谓“三夹”,即在同一冷盘中盛有三样菜:红肠、猪肝、粉肠。食用时,各拈一块,共三件,夹在一起吃,故得名三夹。

三夹原是广西西林壮族的独家菜肴,凡到壮家做客,主人就会热情地为你端上可口的三夹,以示敬意。特别是办喜庆筵席,都把三夹视为压席菜。这种习俗沿袭至今已有 300多年的历史。在壮人的影响下,聚居在西林的汉人也十分爱吃这道菜。

熏肉 -

熏肉或称腊肉是壮瑶等少数民族喜爱的特色食品。河池、百色等地的壮族地区在过年前就杀猪,然后将切成一条条的肉挂在火塘上。猪头、猪腿、猪杂等也都挂在上面,天天有烟熏。用甘蔗渣烧烟来熏肉,风味最好。

龙棒 -

“龙棒”(壮话拟音)也是壮乡美食之一。是把猪血灌制到猪小肠里的一种食物。过去,每逢哪家杀猪过大年时,都要灌“龙棒”的,是小孩子每年最渴望的美食哟。

中国的骚人墨客给各处的美食起了很好听的名字,如什么清龙过海呀,孙悟空打猪八戒呀之类,唯独“龙棒”这一美食没有雅号,不能不说是极大的遗憾!或许他们压根就没得品尝过。不过,在我国的东北、法国和韩国也有类似的食物,名字为“龙肠”或“血肠”。

瑶族美食

羊瘪汤 -

羊瘪汤在河池东兰,巴马,凤山,大化一带壮族瑶族地区很流行,但一般游客都不敢尝试。经常喝羊瘪汤,能避寒消署,润胃滋肝,养心益肾,消除疲劳,健康长寿。

羊瘪汤最重要的一味就是羊肚里的各种草料,其实就是草药,把整个羊肚连同草料一起放在火上烤干,然后把烤焦的羊肚刮干净,然后剁碎,放到羊杂汤里煮开食用。

侗族美食

侗族酸鱼 -

侗族酸鱼是桂北地区的民间传统食物。如今在柳州融安和三江侗族自治县一带,仍然保留着腌制酸鱼酸肉传统的。

侗族酸鱼腌制方法是将鱼增内脏洗净,撒盐搓揉后置于钵中——两天后,取出晾干,取适量辣椒、甜酒糟、五香粉、姜蒜等佐料放入鱼腹装坛密封,两个月后开坛食用。香、酸、甜味俱全,存放越久其味越佳。

侗乡油茶 -

在桂北侗族地区,茶叶、茶油是特产,所需的配料小食品也是本地所出,都很现成,桂北冬天较冷,打油茶还可暖身,所以在那里,吃“油茶”、尤其在冬季很流行。

油茶亦可称侗族的第二主食。过去,人们不仅早餐吃油茶,每顿饭前都要吃油茶。油茶是招待客人的传统食品。

一进侗乡,侗胞往往把“打油茶”当为敬客的一道礼节,侗妹们会一小碗一小碗地捧给你,还让你只用一条筷子来喝完,表示敬你是一心一意的,此种吃法既独特又受欢迎。打油茶”遂迅速传遍桂北。

仫佬族美食

菜包 -

菜包,是仫佬族的传统特色美食。由牛皮菜叶包裹糯米馅料蒸制而成,馅料一般有虾仁、花生米、叉烧、香菇、木耳、香菜等。每逢清明节、农历三月三、四月八、牛王节、端午节等民间传统节日,仫佬人家都喜欢蒸制菜包,以作赶歌圩食用,或祭祖祭神之用。

风味牛肉条 -

风味牛肉条采用仫佬山乡高寒山区生长的嫩草所养育的优质黄牛作为主要原料,配以精、白糖、香油及广西特产八角、桂皮、茴香等天然香料,通过民族传统的烘烤方法烘干后,用纯茶油炸制而成。牛肉条产品为条状,吃起来更方便;肉质干透,便于保存,色香味美,营养丰富,质量上乘,还具有辣在口、甜在喉,回味无穷的口感,是赠送亲朋好友的上佳礼品。

仫佬仔辣酱菜 -

“仫佬仔辣酱菜”是仫佬族一大特色,精选原生态绿色无污染的新鲜食材,用长寿之乡的福地水源,还有保持上百年之久的传统工艺秘制而成,充满着家乡浓情的味道。酱菜系列有:油鲍贡菜、油香金丝笋、六彩珍珠椒、老友酸笋、什锦菜(木瓜条)、原乡脆皮榄,下饭、拌面、做菜好吃的不得了。

苗族美食

三防“香鸭” -

融水的三防“香鸭”是广西小麻鸭的一个独特种群,主要分布于贝江流域,主产区是融水县三防镇。由于其鸭肉含有香鲜味、极少腥膻、肌肉丰满脂肪少,所以倍受欢迎。

传统三防鸭以白切吃法居多,为的是保持其天然原味。夹一块入口,不仅香,而且滑嫩,瘦肉也能入口即化。

酸鱼 -

苗家人特爱吃酸。所以,女儿出世时,家里人就给女儿酿酸鱼,长一岁酿一条。如果你要直接问苗家女孩子的年龄,她们是不会回答你的。应该这样问:“你的酸鱼酿有多高了(多少层)?”她们就会回答你了。还有,这里的酸鱼不是用醋做的,而是用盐慢慢腌制的。

蚂蚁菜荷花鱼 -

蚂蚁菜是一种野菜,又名马齿苋,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都有抑制作用,还可治疗咳嗽、牙龈红肿和慢性结肠炎等疾病。吃起来也不错,无异味。

水族美食

九阡酒 -

九阡酒,民间俗称“九仙酒”,是水族民间传统工艺制作的保健饮品,是按水族民间传统药方,采集130多种地产药材制成酒曲,选用地产优质摘糯为原料酿制而成。色泽棕黄,醇香馥郁,天然淳正,酒性平和,清新淡雅,余味悠长。

鱼包韭菜 -

这是水族最重要的祭祖菜肴,属于素菜,现在已经演变为所有节日菜肴。做法是:选1斤多的鲤鱼或草鱼从背部开刀去杂洗净,洒上好酒,配以葱葁蒜盐糟辣等,再将洗好的韭菜(或广菜)填充鱼腹,用米草捆扎放入大锅中炖,或放甑子中蒸,10-12小时后鱼骨酥脆,鱼肉肥美细腻,烂而不糜,醇香味厚,夏季放外面3-5天也不会变味。

京族美食

风吹饼 -

京族风吹饼是广西东兴市京族三岛最有名的风味小吃之一,因其极薄,连风都可以吹走,故名“风吹饼”。

它是一种米制品,用粘米磨成粉浆蒸熟后,撒上芝麻晒干即成,吃的时候放在火上烤,它便逐渐膨酥,香脆上口。

彝族美食

荞粑 -

这是彝族当地的一道风味食品。在祭坛上供奉它,在起房、婚嫁时使用它,在待客宴席上也少不了它。彝族人民用火灰(子母灰)烧出的苦荞粑粑,摆上十天半月不会变质。苦荞粑粑蘸冬蜂蜜进餐,苦甜爽口,回味无穷。

香肚 -

香肚是彝族传统的美食之一,是待客之上品。在彝族过年时, 将猪肚拉个小口,清洗干净后装入拌了盐、花椒面、辣椒面、木姜子、大蒜泥的砣砣肉。要紧,装好将口子缝合,在缝口上用肠片粘好密封,置通风、烟熏处熏干。只要不漏气,放得越久味越香。用一个没打开过的香肚招待客人,可抵杀只羊。

毛南族美食

白切香猪 -

白切香猪是毛南族的名菜,用当地产香猪加佐料蒸制而成。环江香猪属中国珍稀猪种,产于广西桂西北部九万大山区域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境内的明伦、东兴、龙岩等乡镇高寒山区,农寨自然放养。环江香猪体黑矮小,毛油黑发亮,历代当地官府均把香猪作为贡品来进贡朝廷。

集当地山水之灵气而形成的环江香猪,猪皮薄肉嫩无腥味,味道清甜浓香,肉嫩味美,营养含量也比普通猪肉高很多,一般可烧烤、白切、清煮、红烧。

回族美食

葱爆牛肉 -

大家是不是看到这个菜名口水就直流了?

砂锅羊头 -

回族的经典美食之一的砂锅羊头,精髓几乎全都在于这个羊头上,味道非常的鲜美!看着都想吃一口啊。

资溪新月畲族村要门票吗?

新月畲族村开放式的不要门票。

资溪新月畲族民俗村——资溪新月畲族民俗村是具有浓郁民族文化韵味的景区。畲族文化主要表现在服装、美食文化和独特竞技表演等方面。其舞蹈、射驽、武术和板凳功夫,吞食玻璃瓦片、火功、刀功等传统技艺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资溪新月畲族民俗村位于抚州市资溪县乌石镇,省道资茶线旁,县城以南20公里山凹中,游客在这里品畲族美食、看畲族绝技、赏特色农业,别有一番情趣。

周宁十大特色菜?

1.福鼎肉片

福鼎肉片是福建宁德福鼎市的一道传统名吃,它主要是用猪瘦肉加上地瓜粉制作的,做出的肉片松而有韧性,肉质Q弹紧实劲道,搭配上本地的米醋和辣椒,撒上香菜,看似清淡,实则酸辣开胃,吃完还想再来一碗。

2.福鼎牛肉丸

福鼎牛肉丸属于福建的名小吃,其实这道菜是起源于客家菜,早期去售卖牛肉丸的大部分都是客家人,这种牛肉丸吃到嘴里香嫩滑脆,非常有嚼头,汤头透亮鲜美,在当地可谓是一绝。

3.福安光饼

福安光饼是当地非常具有传统意义的一道美食,是直径大约有8厘米的圆饼,颜色似铜,一个个看着丰腴饱满,底部就像铁一样硬而脆,饼心松软如棉,还带有咸味,咬着吃香香脆脆的。

4.红糟泥鳅面

福建宁德的一种风味小吃,已经有600多年历史了。而泥鳅被人们称之为“鱼中人参”,用红糟煨制而成的泥鳅面,有着众多的食疗功效,吃起来也是鲜美无比,鲜而不腥,软而不烂。

05.畲族乌米饭

畲族乌米饭属于一道传统美食,每逢“三月三”过节,当地的畲族同胞就会吃它,它是一种健康的绿色食品,看着颜色乌黑,但是味道却相当不错,吃着清香糯柔,很细腻,用猪油去炒着吃,更是香软可口。

6.魔芋糕是福建宁德周宁地区的一种特色糕点,它主要是用魔芋加工而成的一种块状小吃,可以烹调食用,吃到嘴里细腻爽口,Q弹软糯。

7.寿宁米糕

寿宁米糕是福建宁德寿宁的一道地方名点,也是寿宁人的经典早餐,也叫白糕,卷菜吃,也叫菜糕,吃到嘴里又软又粘,带有米香味,有的人也会喜欢用高汤浇在米糕上边,吃着有独特的咸香味。挂霜芋是福鼎的一道特色小吃,刚刚做好的霜芋香气扑鼻,外酥里嫩,吃着清甜可口,轻轻咬上一口,都是软软甜甜的,那种芋香味、甜香味、脂香味在唇齿间游走。

贵州少数民族的节日和民俗有哪些?

贵州省,简称“黔”或“贵”,地处中国西南腹地,与重庆、四川、湖南、云南、广西接壤,是一个多民族共居的省份,其中世居少数民族有苗族、侗族、土家族、彝族、水族、回族、壮族、满族、蒙古族、羌族等17个少数民族,这里就不一一列举。常住人口在3600万人左右,其中少数名族人口在1500万左右,占到全省人口的40%左右,可谓是少数名族大省了。

这些少数名族大部分主要聚居在铜仁地区的沿河、印江、黔东南自治州的镇远、岑巩县、遵义县的道真自治县等地方。下面再看看他们主要有哪些民俗和节日呢?

苗族:

苗族喜聚族而居,形成大小不同的村寨。服饰上苗族服饰差异较大。一般说来,男子蓄发包头巾,身穿无领、大袖、宽裤脚服装,腰带束身,冬天缠裹腿。妇女头顶束髻,包头巾、戴R手钏、耳环和项圈、穿裙子。大多娄裙子为百为百褶裙,因居住地区不同,裙子的长短不一,颜色为青、蓝二色为主,也有其它颜色。上衣开襟,一般不用扣,多以花带束腰。苗族崇拜祖先,信鬼神,也有信其他宗教的。主要节日有:苗年、吃新节、四月八、芦笙节、端午节、龙船节、敬桥节等。敬桥节,是苗族的主要节日之一,每年农历二月二日为敬桥节。这天,苗族人民时兴修桥补路;还时兴补送已婚但未坐家的姑娘去夫家落户。同时,家家户户都要煮熟几十个鸡蛋、鸭蛋、并染上各种颜色作为送客礼物,有的还用网袋装着五色蛋给孩子们玩。

布依族:

布依族是少数民族人数在贵州仅次于苗族的又一主要民族,主要聚居在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和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及安顺市、铜仁市、遵义市、毕节市、六盘水市和贵阳市等地。布依族元明时期称“仲苗”、“青仲”或“仲家”。布依族民间文学丰富有神话、诗歌、寓言、谚语等。民间歌曲有山歌、浪哨歌、酒歌、大歌、小歌、叙事歌、礼俗歌等。舞蹈有铙钹舞、转场舞、花棍舞、织布舞、响篙舞等。布依族族人服饰上多为青、蓝、白几种颜色。妇女着大襟短衣,部分着百褶长裙。男性老年人多穿长衫。布依族以大米、包谷为主食;糍粑、圆糖粑、耳块粑、盐酸菜、狗肉、八块鸡、糯米酒等。聚居地多选择溪河两岸、坝子旁边居住。由于低地潮湿,故民居均为“干栏”式建筑。主要形式有吊脚楼、石板房。丧葬:布依族认为一个人具有“灵魂”和“肉体”两部分。布依族的墓葬,主要有“木棺葬”、“石棺葬”、“瓮棺葬”三种。布依族传统节日有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吃新节、七月半、查白等。六月六是布依族的传统节日,有些地方过节的日期根据农事情况而定,可以移到六月十六或六月廿六日。佳节到来,每家每户也要出钱出粮,煮酒、买肉聚餐。节日早晨家长带领孩子到田边去杀雄鸡,意思是期望秋季丰收,同时,借此给孩子们讲述农业生产常识,传授田间管理技术,从小培养孩子们热爱生产劳动。此外,布依族青年男女在各自约定的地点,白天在歌场上对唱,晚上还到布依村寨里继续对唱,用这种方式表达彼此爱慕之情。

侗族:

侗族主要分布在贵州的黎平,从江、榕江、天柱、锦屏、三穗、镇远、剑河、玉屏一带。侗族多依山傍水而居,溪流上建有桥梁,以“风雨桥”(花桥)最为出色。村寨建有宝塔式的“鼓楼”,凡是有鼓楼和风雨桥的地方就是侗族聚居地。侗族的住房般是木结构的外廊式楼房,楼上住人,楼下圈牲畜。侗族服饰男装和汉装无异,妇女也因地区不同而各有不同。农村里,妇女穿青色百褶裙:打绑腿,有的地方穿长裤,束围腰,系飘带。足穿云钩鞋。冬青穿右衽无领衣,夏秋改着开襟衣,衬胸襟。头盘髻,包青布大包头,喜银器。侗族崇拜祖先,供奉“祖母”萨岁女神。主要节日有过侗年、吃新节等。

彝族:

彝族主要分布在西部的威宁、赫章、毕节、大方、黔西、纳雍、织金、金沙及六盘水等县市。彝族多住在较为平缓的山坡上或山间的小盆地中,村落较分散,住宅形式与汉族相同。彝族服饰男子穿黑色窄袖斜襟上衣和多褶阔脚长裤。妇女通常头上缠包头,用围腰和腰带。主要节日有火把节、丰收节、祭山节等。“火把节”是彝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农历四月二十四日是小火把节。六月二十四日是大火把节,这天,村村寨寨都要宰牛,分而食之;家家户户都要包棕子,打粑粑,待客送礼。节日夜晚,彝族男女老少身穿盛装,高举火把,犹如一条火龙环寨绕行,然后在田边地头举行象征性的扑杀农田害虫仪式。同时还举行篝火晚会赛歌。

土家族:

土家族分布在印江和沿河两县。土家族多依山傍水而居,房前屋后喜种植果木花草。每个自然村寨多为同姓同宗,一户人家居住栋房子。房屋有吊脚楼式,也有一般平房式楼房,服饰上妇女穿左襟大褂,滚花边,衣长而肥,袖大而短,无领,身着围腰,裤脚镶花边,脚穿尖尖花鞋,喜包白色头帕,戴银饰。男子穿领大襟衣,右衽,青年人喜欢对襟短衣,排扣很多,青布裤子,白布裤腰,裤脚短,头包白帕或花帕。土家族主要节日有过年、四月八、端午、六月六、重阳等。

水族:

水族在贵州主要生活在苗岭以南、都柳江游等地,水族饮食以大米、糯米、包谷、麦类、薯类等。副食喜欢吃酸辣、酸菜、酸鱼、辣椒等,尤喜食鱼。爱饮酒,白酒,米酒,甜酒等都饮,有“无酒不成席”的习惯。水族的服饰,无论男女都喜欢穿青、蓝色服装。妇女穿无领对襟半长衫,身大袖宽,下穿长裤,系青布围腰,托肩和裤腿均镶有花边,穿翘鼻子绣花鞋。节日佩带耳环、项圈、手镯等。长发梳成把,斜绾在头上,侧面插一把梳子。水族节日有端节,跟咱们说的端午节不一样。端节是水族盛行的最隆重的节日。每年农历八月下旬至十月上旬期间的 “亥日”,便是过“端”的日子。不同地区轮流过不同亥日的端节。节日那天,四乡八寨的亲友都到过“端”的寨子去做客饮酒,欢庆丰收。端节的摔跤、斗牛、敬酒等活动。白天,水族群众还要聚集在端坡上举行赛马、击铜鼓、吹芦笙等活动。

壮族:

壮族主要从事农业生产。男子服饰以青黑色为主调。妇女装束分别与邻近地域的苗、侗、汉族妇女相似。民间文学艺术主要有神话、传说、歌谣、谚语等。民间歌谣有古歌、酒歌、情歌、赞歌、盘歌、考歌、山歌等。传统节日有壮年、牛神节、六月十四或七月十四节、吃新节、老人节等。

畲族:

主要分布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麻江县、凯里市,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福泉市和都匀市。民间文化艺术主要有山歌、情歌、酒歌、叙事歌、民间故事等。粑槽舞是畲族独具特色风格的民族舞蹈。传统工艺主要有刺绣、银饰品加工和编织等。服饰尚青蓝色,衣料多为自织的麻布。节日有祭祖节、四月八、中秋节、九月九等。

瑶族:

主要分布于黔湘、黔桂边境地区的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黔南布表族苗族自治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和铜仁市、安顺市等三州二市等地。民间文学有故事传说、情歌、丧歌、祭神歌、山歌。舞蹈有猴鼓舞、打猎舞。传统工艺有挑花、刺绣和蜡染。瑶族服饰款式多,各具特色。丧葬有土葬、停棺待葬和岩洞葬3种形式。传统节日有盘王节、陀螺节、六月卯节、糯考节。瑶族有自己独特的瑶区瑶药。瑶族体育,以传统的体育为主,如打陀螺、摔跤、打猎操和传统武术等。

毛南族:

主要分布在卡蒲、河中、甲青等乡。主要从事农业,少数人经营手工业和商业。服饰以青色为主调,接近汉族服饰。传统工艺有纺织、编织、银制品、木雕和石刻。民间口头文字诗歌故事丰富多彩。喜爱打棉球、地牯牛等带有民族特色的体育活动。舞蹈有打猴鼓,多在丧礼中进行。传统节日有火把节、迎春节、桥节、过小年。

仡佬族

仡佬族人口相对不是很多,主要分布在黔西南和黔北等地。服饰与汉族大体相同。主要节日有春节、吃新节、清明节、中秋节、六月六等。

当然除了上述各少数名族之外还有满族、仫佬族、羌族、白族、回族、蒙古族等少数名族,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可以看出在习俗上每个名族都有自己独有的习俗,但是随着社会的和谐发展,各民族之间交流互进,也就有了很多共有的习俗,在这里也祝愿各名族兄弟姐妹能够一如既往和谐相处,繁荣共进。如果你还有更多名族习俗节日见闻,欢迎留言评论!

畲族的炉子是什么?

畲族香炉 畲族家族文化的象征物。一般藏于畲族祠堂中。在家族分离时,每个房支往往以一尊香炉作为日后会面的信物。最有特色的是蓝、雷两姓香炉。蓝姓置备六个香炉,分别称为“神仙”“祖师”“射猎”“下座”“仙童”“战兵”;而雷姓也是置备六个香炉则分别称为“众炉”“神仙”“祖师”“下座”“仙童”“战兵”。

福建诏安畲族起源?

畲族族源歧见很多,但概括起来有外来说和土著说两种。

外来说者认为畲族源于汉晋时代的“长沙武陵蛮”。

持这种观点的主要论据是“武陵蛮”和畲族有共同的盘瓠图腾信奉。

土著说者认为畲族源于周代的“闽”人。“闽”是福建的土著,福建最早的主人,其遗裔就是今天的畲族。“闽”、“畲”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渊源关系。此说的主要论据是“闽”、“畲”之间有着密切的内涵联系,即“闽”——“蛮”——“僚”——“畲”一脉相承。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