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饮食文化 正文

古色古香的基诺族茶文化 云南茶叶菜做法

普洱茶炖排骨排骨既有浓郁的肉香,将普洱茶与排骨一同炖煮,又使排骨染上茶汤红艳的色泽,茶叶与茶汤一起倒入排骨中,此道菜品是用云南当地小黑豆磨制而成的嫩豆腐,加以肉末、酱料、黑木耳、泡开的新鲜回龙茶叶水小火慢炖而成。慢炖中茶水慢慢浸入豆腐中,豆腐的嫩与茶水的苦涩相互交融,自古至今仍保留着用鲜嫩茶叶制作凉拌茶当菜食用的习惯,普洱茶肘子油腻的...

云南茶叶菜做法?

在云南,将茶作为主料或配料来佐菜,制成一道道风味独特、营养丰富的茶菜,就形成了一桌丰盛的茶宴,一起来看看云南这些有茶参与的美食。

普洱茶炖排骨

排骨既有浓郁的肉香,又有香滑的汤汁。可否试过,一边食肉,一边排油呢?普洱茶用来泡饮有减肥消脂的功效,入菜则可去油腻、清肠胃。将普洱茶与排骨一同炖煮,既可消除排骨多余的油脂,又使排骨染上茶汤红艳的色泽,吃起来软嫩鲜美之余,还有满口的茶香,普洱茶搭配排骨的做法比较多样,可炖也可蒸。

普洱茶炖排骨,就是将普洱茶叶冲泡后,取茶汤入炖锅,然后加入排骨炖便可。普洱蒸排骨做法则是,普洱茶叶冲泡,茶叶与茶汤一起倒入排骨中,然后放入蒸锅蒸熟即可。

雪地春色

“雪地春色 ”因其菜品呈现白色和绿色,酷似冬末春初的场景而得名。

此道菜品是用云南当地小黑豆磨制而成的嫩豆腐,加以肉末、酱料、黑木耳、泡开的新鲜回龙茶叶水小火慢炖而成。慢炖中茶水慢慢浸入豆腐中,豆腐的嫩与茶水的苦涩相互交融,起锅后用绿茶加以点缀,故名雪地春色。此道菜品中豆腐鲜嫩,伴有茶香,回味悠长。

凉拌茶

居住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基诺山的基诺族人民,自古至今仍保留着用鲜嫩茶叶制作凉拌茶当菜食用的习惯,是极为罕见的吃茶法。

凉拌茶以现采的茶树鲜嫩新梢为主料,再配以黄果叶、酸笋、酸蚂蚁、辣椒、大蒜、食盐等制成。制作时,可先将刚采来的鲜嫩茶树新梢,用手稍加搓揉,把嫩梢揉碎,然后放在清洁的碗内,再加入黄果叶、辣椒、大蒜等配料,加上少许泉水,用筷子搅匀,便成为基诺族喜爱的凉拌茶。

普洱茶肘子

油腻的肘子和去油的普洱茶奇妙结合在一起,便成了既解油腻又添茶香的美味佳肴。

将陈年熟普洱茶置入茶杯中冲泡,取其第1至6泡茶汤备用。先用茶汤浸泡猪肘,去其油腥,然后再入锅里焖,直至猪肘炖烂,茶香进入肉中。油腻的肘子和去油的普洱茶在这里相遇,成就了既解油腻又添茶香的猪肘。

打油茶

居住在云南的瑶族、彝族等少数民族同胞十分好客,喜欢喝油茶。因此,凡在喜庆佳节,或亲朋贵客进门,总喜欢用做法讲究,佐料精选的油茶款待客人。

瑶族打油茶一般用的茶叶是耐泡的云南大叶茶,制作时,先将锅预热,放适量食用油,待油面冒出阵阵青烟时,投茶叶入锅不停翻炒,少许片刻,加入适量食盐、芝麻再炒,随后加水煮沸三至五分钟,就可以将油茶连汤带料盛起入碗了。

这油茶如是自喝,那这样一般就算打好了。但如果这茶要用作宴客或作庆典,那么这还不算完成,还必须细心配料,将事先准备好的香糯米、花生、玉米花、花椒、糖、盐、芝麻等炒熟,放入茶碗中备好,然后将油炒焖煮过的茶汤,滤除茶渣,趁热倒入之前装有各色食料的茶碗。此茶茶香、油香,各色食料味齐具,香气浓郁、滋味甘醇,沁人心脾。一旦打好油茶,主人就会请客人席坐,奉上油茶和筷子(用筷是为了食用茶碗中的食料)。

居住在丽江市永胜县的彝族同胞也有打油茶习俗。彝族打油茶用土罐预热,加入炒米、花生、麻子、花椒、猪油、茶叶、糖、泉水,煮数分钟后倒出分茶、品饮。彝族的打油茶滋味醇厚甘甜,是极好的保健饮料。

腌茶

云南景颇族人民喜爱的腌茶是一种以茶做菜的食茶方法。喝茶可以解渴,但吃这种茶不是为了解渴,而是为了佐食。

将茶鲜叶用锅煮或蒸,再放在竹帘上搓揉,然后装入大竹筒里,用木棒舂紧,筒口用竹叶堵塞,将竹筒倒置,滤出筒内茶叶水分,两天后用灰泥封住筒口。经二三个月后剖开竹筒,取出茶叶晾干装入罐中,加香油浸腌,可以直接当菜食用,也可以加蒜或其它配料炒食。

普洱冬茶粥

用普洱茶和甘菊花泡茶,用其茶汤来煮粥。普洱茶的色泽决定了粥呈红中带黑的颜色。

将普洱茶加菊花泡茶,滤去茶叶,取茶汤备用。再将白米洗净,加入茶汤及适量水煮粥,至汤汁黏稠加糖拌匀即可起锅。由于普洱冬茶粥具有暖胃功效,秋冬季节食用特别合适。

云南藏族酥油茶

藏族民间有个谚语:“宁可三日无肉,不可一日无茶”。

千百年来,藏族与茶结下了不解之缘,创造了独具特色的茶文化。对上门拜访的客人,藏族同胞首先会敬上一杯浓香扑鼻的酥油茶。出门远行时,家人或亲朋好友会提着酥油茶前来送行,祝福吉祥如意。

酥油茶是藏族的一种饮料,多作为主食与糌粑一起食用。此种饮料用酥油和浓茶加工而成。

制作酥油茶,先将适量酥油放入特制的桶中,佐以食盐,再注入熬煮的浓茶汁,用木柄反复捣拌,使酥油与茶汁溶为一体,呈乳状即成。与藏族生活环境相似的一些民族,亦有饮用酥油茶的习惯。寒冷的时候喝杯酥油茶,可以帮你驱寒;饥饿的时候可以充饥;吃肉的时候可以去腻;困了的时候,还可以解乏清醒头脑。

普洱茶香虾

普洱茶香虾这道菜的独特之处就在于普洱茶香与虾肉的鲜香曼妙融合,既有虾肉鲜美的口感,也有让人唇齿留香的沁人茶味。

这道菜在家就可做,将鲜虾洗干净,剪去须和头部硬刺,开背挑去虾线,沥干水后,用花雕酒、姜丝、盐腌制15分钟入味,沥干备用。此外,再收集适量茶汤备用。

热锅后倒入油,爆香姜丝;放入虾,爆炒约30秒后,加入生普茶叶,红糖小半勺,边炒边倒入普洱茶汤,盖上锅盖焖煮2至3分钟。然后开盖,大火爆炒,至汤汁变少后,调味炒匀,即可出锅。

普洱茶酥红豆

这道菜具有红豆酥脆,茶香味浓的特点。

先把红豆煮熟,普洱茶用水泡开;锅里放油,待七成热时把红豆、普洱茶加淀粉拌均匀下锅炸酥,捞出沥油;重新把锅置火上,放油,下汤池老酱炒焦香,放普洱茶、红豆,调入五香粉、盐、味精、芝麻油出锅装盘,一盘普洱茶酥红豆就做好了。

普洱茶饭

普洱茶饭是一种美味的茶膳,深受人们的喜爱,其做法也很简单。

将米提前浸泡半小时,然后准备适量的普洱茶汤。在电饭锅中倒入浸泡好的米,注入和平时煮饭的水量相同的茶汤,按下煮饭键即可等待一锅清香的普洱茶饭出锅。

普洱茶炒包浆豆腐

普洱茶炒包浆豆腐云南风味特色明显,是将云南两种特色食材——包浆豆腐和普洱茶结合。

因为包浆豆腐内含水分很多,因此炸的时候温度不能太高,一般控制好温度后离火浸炸,反复将油锅置于锅上,小火慢炸至金黄色,这样炸出来的豆腐,表层酥脆,内里软嫩。普洱茶味苦,用它做菜,需要至少泡三次茶才好用,然后处理好后控干水分再进行油炸。

将包浆豆腐和普洱茶都炸好后,锅留底油烧热,下入豆腐、红豆、普洱茶,加盐、丘北辣椒面翻炒均匀,出锅装盘即可。炸好的豆腐外酥里嫩,而普洱茶也酥脆清香。

茶香鸡

制作茶香鸡可以用铁观音、龙井茶、绿茶、普洱茶等。用铁观音制作茶香鸡会让鸡肉有一丝甘甜的口感,选择龙井茶制作的茶香鸡香嫩鲜爽;用普洱茶制作的鸡肉茶香味厚重......选择喜爱的茶叶,将茶叶用纱布袋包起来然后沏上一大杯,放一边备用。

准备处理好的鸡一只和干辣椒、茴香、香叶、肉桂、葱结、姜片,生抽、老抽、盐、糖等配料。用适量的姜片、盐、米酒、生抽、白砂糖、老抽等反复揉搓按摩鸡身,直到吸收充分,然后加入姜片、葱段、蒜瓣,倒入泡好的茶水,腌制30分钟备用。

选用密封性良好,加热温度比铁锅高的砂锅,将腌好的鸡和调味汁倒入砂锅,再加入适量的水,水刚好漫过整只鸡即可,大火烧开后转小火。选用砂锅是因为砂锅能均衡而持久的把外界热能传递给内部原料,锅内形成相对平衡的环境温度,有利于调味汤汁与食物的相互渗透,能更大限度地释放鸡肉的味道。

在平底锅中加油,开小火炸茶叶,切记火不可太大,否则茶叶味道会变得苦涩,将茶叶和油淋在鸡身。一道茶香鸡就做好了。做好的茶香鸡卖相诱人,清香扑鼻,油而不腻

古代文人喝茶的地方叫啥?

茶肆、供喝茶住宿的“菜竂” 驿站是古代供传递宫府文书和军事情报的人或来往官员途中食宿,换马的场所。

拓展资料

茶文化从古至今的发展

对中国人而言,茶不仅是一种饮料,更多的是一种清静、静心的精神象征。历经千年,茶已经渗透到中国人生活的各个层面。

1、神农时代:5000年以前,神农时代利用生叶当药用。

2、西周、东周:3000以前,开始人工栽培茶树,当菜食。

3、秦代:2300年以前,开始当茗饮,调煮,羹饮。

4、汉代:(西汉)2000年以前,开始商业化,成都成为我国茶叶最早的集散中心。

(东汉)1500年左右,开始制作茶饼,以便运输。

5、唐代:1200年以前,受唐代经济、文化的影响,陆羽《茶经》的倡导,唐代饮茶文化盛行。

6、宋代:1000年以前,泡茶技艺的改进,水质的讲究,斗茶成了一种风潮。

7、元代:700年以前,开始出现散茶。民间则以散茶为主,饼茶主要为皇室宫廷所用。开始出现泡茶方式,即用沸水直接冲泡茶叶。为明代散茶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8、明代:600年以前,朱元璋废团改散,黄茶、黑茶和花茶的工艺相继形成。

9、清代:300年以前,中国茶风靡世界,独步世界茶市,当时出口茶叶的只有中国,工艺以烘青和炒青为主,制作了乌龙茶、红茶、黑茶、花茶、绿茶、白茶。

10、近代:·1846-1886年是中国茶叶的兴盛时期,茶园面积不断的扩大,茶叶产量迅速增递,有力的促进了对外贸易发展。

·1886-1947年,是中国茶叶生产的衰落时期,政治、经济方面、国际茶叶市场竞争失败。

·1950-1988年,是中国茶叶生产的恢复发展时期,政府的支持和重视,大力恢复旧茶园,建立新茶园,改进新品种,推行科学种茶,茶叶经济走向稳定发展之路。使得茶叶生产量居世界第二位。

茶叶利用的三个阶段

中国人的祖先饮茶经历了四个过程:生吃药用、熟吃当菜、烹煮饮用、冲泡品饮。古人最早利用茶的方式是口嚼生食,后来生煮羹饮,就象人们今天煮菜场一样,那时的人们只把茶作为羹汤来饮用,或以茶作菜来食用。

药用

发现和利用茶可以追溯到原始时期,我国第一部药物专著《神农本草》中就有“神农氏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茶做药用,生嚼内服,清热,外敷消炎解毒。

食用

从生嚼到煮食,茶叶可以和粮食一起煮“茶粥”,或者灼煮,捞起,加调料。今云南基诺族仍有“凉拌茶菜”。

饮用源于食用,从食用到饮用,是出于对茶之本味的追求。现代仍然有喝调饮茶的风俗,牧区将茶掺入牛奶共饮,少数民族地区有擂茶和打油茶。

饮茶方式的转变

▲陆羽煮茶图

1、唐代煮茶法

煮茶前,先把茶叶碾碎,烧开水后将调料放入,再将茶粉撒入锅内。饮用时,趁热将茶渣和茶汤一起一起喝下去,谓之“吃茶”。

唐人煮茶一度喜欢往茶汤里添加调味料,如盐、葱、姜或橘皮等等,中唐时陆羽极力反对这一煮茶的方式,煮茶的时候最多加一点盐调味。此后唐人饮茶开始提倡茶汤的原味,为茶道之兴奠定基础。

2、宋代点茶法

宋代的饮茶方式上升到了审美的高度,到达了极致。他们在茶饼上装饰了很多龙凤的花纹,十分精致,叫做“龙凤团茶”。

先将饼茶碾成细细的粉末,用沸水冲点茶。为了使茶末与水融为一体,用茶筅快速击打,茶水充分交融,并使茶盏中出现大量白色茶沫。日本的抹茶道就是起源于此。

3、明代泡茶法

到了明代,制茶法和饮茶法一再简化。朱元璋大力推广散茶导致了茶类的异化,以前只有绿茶,后来慢慢又出现了别的茶类。

明朝人认为这种饮法“简便异常,天趣悉备,可谓尽茶之真味矣”。茶叶冲泡的方法也延续到了今天,泡茶不加任何调味料,喝的是茶的原味、真味,同时泡茶所用的茶具和方法也简化了很多,更利于茶文化的

传播。

茶的各种别称

在古代史料中,茶的名称很多,但“茶”则是正名,“茶”字在中唐之前一般都写作“荼”字。“荼”字有一字多义的性质,表示茶叶只是其中一项。由于茶叶生产的发展,饮茶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茶的文字的使用频率也越来越高。后来,民间的书写者为了将茶的意义表达的更加清楚,于是就把“荼”字减去一划,成了现在我们看到的“茶”字。

这是古代用得最多的表示茶的字。“荼”最早见于《诗经·邺风·谷风》:“谁谓荼苦,其甘如荠。”句中“荼”字是否指茶,学者推考说法不一。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也说:“荼,苦茶也。”

据说是云南某地区的“茶”之土音,大约在东汉时始用来表示茶,现在与茶字基本通用,为茶之雅称。宋代苏轼有诗云:“从来佳茗似佳人。”香港陆羽茶室有名作家台静农题写的茶联:“泉烹苦茗琉璃碧,菊酿香醪琥珀黄。”

不夜侯

喝茶有醒脑提神,解除睡意之功,唐代白居易诗云:“破睡见茶功。”唐代曹邺诗云:“六脏睡神去,数朝诗思清。”晋代张华在《博物志》中说:“饮真茶令人少睡,故茶别称不夜侯,美其功也。”五代十国胡峤在饮茶诗中赞道:“破睡须封不夜侯。”

你对普洱茶的认识有多少?

商周时期

云南的濮族人民已经种茶,也有了茶叶生产制造,这是普洱茶最早有资料供推论和考据的。周武王于公元前1066年,率领南方八个小国讨伐纣王。东晋常璩的《华阳?巴志》有记载:“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巴蜀之师,是四川、云南、贵州三省的八个小族人民组成,其中有濮族人居住云南省境内。在云南省的民族中,相传布朗族、佤族、德昂族等都是濮人的后代。再加上云南是茶的故乡,所以在三千多年前的商周时期,云南的濮族人已经生产茶叶了。

三国时期

三国“武侯遗种”,在一千七百多年前的农历七月二十三日打开普洱茶话史。“茶山有茶王树,较五山独大,本武侯遗种,至今夷民祀之。”(檀萃《滇海虞衡志》)。武侯就是诸葛亮·孔明先生,相传他在公元二二五年南征,到了现在云南省西双版纳自治州勐海县的南糯山。然而当地兄弟民族之一的基诺族,深信武侯值茶树为事实,并世代相传,祀诸葛孔明先生为“茶祖”,每年加以祭拜。传说云南六大茶山之一的攸乐山,也叫孔明山,当地居民每年农历七月二十三日为纪念孔明诞辰,举行放孔明灯活动,称为“茶祖会”。

唐朝

唐朝樊绰所著的《蛮书》记载了很多关于云南的前史,其间在《蛮书·云南志·管内物资》(公元862年)有“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蒙舍蛮以姜、椒、桂和烹而饮之”的记载。银生城,即今日的景东县城,城界诸山,即景东城边哀牢山、无量山及其两山余脉。涵盖了今日的普洱、版纳、临沧、玉溪、红河以及老挝、缅甸、越南的部分区域,这便是公认的最早关于普洱茶产区最早的文字记载。清朝阮福在《普洱茶记》中说:“普洱古属银生府。则西蕃之用普洱,已自唐时。”所以唐时银生城已经有普洱茶了!

陆羽是唐朝的茶事大师,所著《茶经》被视为世界上最具价值的茶书,因此号称“茶神”。和陆羽齐名的另一位唐代文人品茗大师,卢仝,他的那首《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绘声绘影,妙趣横生。

宋朝

宋朝李石在他的《续博物志》一书也记载了:“茶出银生诸山,采无时,杂菽姜烹而饮之。”可见宋朝时云南省茶叶仍没有固定的名字。普洱茶虽然已自唐时,极遗憾的,唐代茶神陆羽在他的《茶经》中介绍了十三个省份,四十二州名的茶,唯独漏了云南省银生城的普洱茶。然而,最能承接唐宋时团茶衣钵,却是云南的普洱茶。从茶文化历史的认知,茶兴于唐朝而盛于宋朝。中国茶叶的兴盛,除了中华民族以饮茶为风尚之外,更重要的是因为“茶马市场”,开拓了对西域商业往来的荣景。

元朝

元朝在整体中国茶文化传承的起伏转折过程中,是特别平淡的一个朝代。可是对普洱茶文化来说,元朝是一段非常重要的光景。因为云南的普洱茶是大叶种茶,也是最原始茶种的茶箐制成的。所以中国茶的历史,就等于是普洱茶的历史。元朝有一地名叫“步日部”,由于后来写成汉字,就成了“普耳”(当时“耳”无三点水)。普洱一词首见于此,从此得以正名写入历史。没有固定名称的云南茶叶,也被叫做“普茶”逐渐成为西藏、新疆等地区市场买卖的必需商品。普茶一词也从此名震国内外,直到明朝末年,才改叫普洱茶。

明朝

明朝万历年间(公元1620年),谢肇在他的《滇略》中有记载:“士蔗用,皆普茶也,蒸而成团”,这是“普茶”一词首次见诸文字。明朝,茶马市场在云南兴起,来往穿梭云南与西藏之间的马帮如织。在茶道的沿途上,聚集而形成许多城市。以普洱府为中心点,透过了古茶道和茶马大道极频繁的东西交通往来,进行着庞大的茶马交易。蜂拥的驮马商旅,将云南地区编织为最亮丽光彩的历史画面。

清朝

清朝时普洱茶脱胎换骨,变为枝头凤凰,不但广受海内外人们喜爱,更成为倍受宫廷宠爱的贡茶,为最光彩而鼎盛的时代。

古人言: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读史可以明鉴,知古可以鉴今。钟爱普洱之人,必先观其历史脉络,在这滚滚长河中,领略一番大自然的瑰丽。

【免费派送茶品】 4份茶样品鉴装(2生,2熟)

【茶品重量】8-10克

【派茶备注】本次派茶,一人一份,免费包邮寄送,乐意喝的请关注我,或者私信哈!

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平安幸福,牛转乾坤!

关于茶文化,你了解多少?

器为茶之父。茶器的历史由来已有,早在西汉时就有王褒《憧约》有“烹茶尽具,酺已盖藏”之说。

茶叶不断地演变着,从药用转为饮用,从蒸青转到炒青。茶具,跟着茶叶的步伐与制作工艺的进步,做得越来越精致、越来越多样化,从早期的从青瓷至建盏,从青花到玻璃。

茶文化起源于哪个国家?

中国

茶文化意为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特征,包括茶道、茶德、茶精神、茶联、茶书、茶具、茶谱、茶诗、茶画、茶学、茶故事、茶艺等等。茶文化起源地为中国。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饮茶,据说始于神农时代,少说也有4700多年了。直到现在,汉族还有民以茶代礼的风俗。汉族对茶的配制是多种多样的:有太湖的熏豆茶、苏州的香味茶、湖南的姜盐茶、蜀山的侠君茶、台湾的冻顶茶、杭州的龙井茶、福建的乌龙茶六安的六安瓜片等。

全世界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喜爱品茶,各国茶文化各不相同,各有千秋;中国茶文化反映出中华民族的悠久的文明和礼仪。

基茶是什么?

基茶主要是绿茶、乌龙茶、和红茶,都是选用原汁原味的台湾好茶,像他家的乌龙茶就是选用的金萱(乌龙茶中的一种)亦称之为台茶12号,产自台湾南部嘉义县南投县境内,分布海拔从1000至1600公尺之间,受到浓雾笼罩,按古法培制,拥有甘美光亮之茶汤,汤色绿黄清澈,具独特天然牛奶香和桂花香气,汤中有香、醇厚、滑口,口感温顺、入喉甘醇。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