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去吃冒菜,先生是什么感觉?
这一段时间很多人都在问冒菜这个问题,你问的很特别。实话说谁又知?
就在冒菜发源地成都你去问也无人知晓。无论生意差的,好的,只开白天的,只开宵夜的。他们都说不清,道不明是谁发明了冒菜。
我们知道宫保鸡丁是太监发明哟,佛跳墙是和尚发明的,鱼香肉丝是醉鬼发明的,毛血旺是仁雪旺发明的,水煮鱼是乡巴佬发明的,去底板片毛肚是刘一手发明的。但冒菜真的不知道是谁发明的。
你不知,他不知,但我却知道了!
去一个科枝园,刚开发的,想来都偏辟的很的地方。吃住都不方便。可有一天去一小巷见一招牌“蜀峰冒菜",本是渝都人当然知冒菜。一班人去就餐,菜品真还不少,荤素都有,也不贵,荤38元一斤,素15元一斤。当然直指毛肚,黄喉,肥牛哦,素菜金针菇,香菇,香菜等,唉,这顿老板赚不了什么了。
刚进店还没注意,去买单时突然发现墙上挂有一冒菜介绍,哈哟,我用手机拍了下来。
熟不知还能用于今天的头条回答。
介绍上很清楚说明了冒菜是谁发明的,是怎样流传而改变至今的。
朋友,把照片放大一些认真阅读一下也就知道了。
冒菜的梗?
冒菜在成都的历史并不悠久,和火锅、麻辣烫等食物相比,冒菜在90年代出现,可以说是个小年轻。冒菜的“冒”来源于“冒饭”,而这个冒饭则在诸多文学作品中出现过,意思是用汤泡、用水煮的意思。如今的学者们认为,冒字和泡字读音相似,在四川方言里二者太过相近,久而久之误传为“冒”字
为什么叫冒菜?
“冒”乃西南方言“焯水”之意。故“冒菜”即将各种菜焯一焯水就上桌,只是此水非清水,而是火锅汤,所以“冒菜”就是火锅的变身。
想知道冒菜的起源地?
你吃过火锅吧,它比火锅简单;
你吃过拌菜吧,它比拌菜刺激;
你吃过厕所串串吧,它比串串诱人;
它,就是成都的特色美食——冒菜。
成都美食——冒菜由来冒菜,并不是一种蔬菜,或者一种菜的形态。
如果你走在成都的街头,某个档口一阵浓郁的香辣气息扑来;如果你再循着这香味漫步过去,一定会看到一口糖果架在炉子上,绛红色的汤料正“咕嘟咕嘟”冒着热气。再看那几个底尖口大、装满原料的常把竹篓子,淹没在汤水里,约摸着两三分钟的时间,店员把竹篓子提上来,再把里面烫熟的原料倒进装有佐料的碗里,最后三上一点香菜或葱花,一碗热气疼腾腾的烫菜就端在你面前。
这时,你要是问邻桌的食客这是什么,你会听到响当当的两个字——冒菜。
“冒菜”之“冒”,并不是一个名词,应该是一个动词。
冒,据文献考证,在西南方言里,有焯水的意思,所以“冒菜”指的应该是把各种原料下锅焯一下水后上桌,只是这个锅里的水不是清水,而是火锅汤。
至于冒菜的名称,则更有多种说法,但最具代表性的,应该是:因为冒菜与火锅不同,原来没有全部放入锅里去煮,而是用竹漏斗分别装着,且形态以“冒头”出来的为多,所以老百姓把这种方法做出来的菜,叫做”冒菜“。
在成都,在居民小区旁,在街边小店,在繁华商业区背后的巷道,冒菜的身影比比皆是。
冒菜的店面面积一般不大,十平三十平之间,每家都有一个圆形的锅在店里一角,满锅的汤卤,沿锅边挂着几把用来做冒菜的小竹篓。
锅的旁边,就是一个木架子,上面一次放着一个个装了菜料的小盆儿。
吃冒菜的人就挑选自己喜欢的各种蔬菜品种,店员则把食客选好的蔬菜装在竹篓里,放在沸汤里一提一放,直到把菜料给”冒“熟了,才把菜料和一些汤汁倒在碗里,上桌就可以开吃了。
一个人吃冒菜——辣,而温暖如果你工作忙碌了一天,下班到家门口,又不想回家做饭,到胡同口找家冒菜店,随意来碗冒菜——辣,而温暖,吃饱不想家...
辣,而温暖,是吃冒菜的最大感受。
在深秋季节,天气一天天转凉,晚上八九点钟,拖着疲惫的脚步,只要吃上一碗热腾腾火辣辣的冒菜,那种温暖可以从胃肠遍及全身。
而在炎热的夏天,那一碗冒菜,不但能让你吃到汗流浃背,同时还能带给你酣畅淋漓的快感。
确实是,冒菜,不同于火锅制作的大手笔,但其做法却一点也不“大众”,因为冒菜当中的关键——汤料和香辣油,并不为大众所熟悉和掌握,且每个店也不统一。
如此以来,在吃的人们看来,冒菜的汤料要比冷锅串串的锅底麻辣味稍淡,但基本都是用豆瓣酱、干辣椒、花椒和多种香料炒制后,加汤汁熬制的。
煮好的冒菜,再淋上一点香辣油——至于香辣油的味道,堪称每个店家的“独门绝技”——其味道就更加浓郁。
所以,冒菜虽然并不是川菜中的名品,但却以其数量优势和亲民的性格“不卑不亢”地矗立在成都的市井街头。
而冒菜,这个代表了成都普通市民的一种生活态度,逐渐从成都走向全国,依然以其不浮夸、不卑微的倔强,让每个人回味无穷...
关注我,用严谨态度,科普健康;用爱心,传递快乐。想知道冒菜的起源地?
冒菜是一道以肉类、豆制品、青菜、海鲜、菌菇类作为主要食材制作而成的菜品,起源于成都,具有四川特色的传统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