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饮食文化 正文

土笋冻的由来 土笋冻什么味道

土笋冻什么味道?土笋冻是一种由特有产品加工而成的冻品。是福建汀州府著名的客家小吃第二个是土笋冻,第八是醉泥螺福建省泉州传统的小吃安海土笋冻里像虫子的是什么东西?福建小吃土笋冻,就是土笋冻制作的关键,就是用沙虫制作的土笋冻,还有些地方是用沙虫清炒或清蒸,多被做成了土笋冻,所以凉透以后就会凝固成类似果冻凉粉一样的状态,使得土笋冻本身就有比...

土笋冻什么味道?

土笋冻,发源于福建泉州,是一种色香味俱佳的特色传统风味小吃。土笋冻是一种由特有产品加工而成的冻品。相传发明人是民族英雄郑成功。 它含有胶质,主要原料是一种蠕虫,属于星虫动物门,学名可口革囊星虫(Phascolosoma esculenta)。身长二、三寸。经过熬煮,虫体所含胶质溶入水中,冷却后即凝结成块状,其肉清,味美甘鲜。食用时配上好酱油、陈醋、蒜蓉。

福建八怪特产?

第一个是宁化的田鼠干又称为老鼠干,是福建汀州府著名的客家小吃第二个是土笋冻,土笋冻起源于福建泉州,是一种特有产品加工而成的冻品。

第三次鸡仔胎,第四是莆田海蜈蚣,第五是宁德泡雪行,第六是民间口流蜞干,第七是闽西猪胆干,第八是醉泥螺

福建省泉州传统的小吃安海土笋冻里像虫子的是什么东西?

福建小吃土笋冻,外表看起来有点像广东的钵仔糕,不过土笋冻是透明的,里面还有很多类似于虫子的东西,而那些,就是土笋冻制作的关键,也就是土笋,即沙虫。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在全国各地都有各种各样的“冻”,像是猪皮冻、鱼鳞冻,这些冻大多类似于凉粉的制作方法,而福建的名产,就是用沙虫制作的土笋冻。

在东南沿海的很多地区,滩涂上都分布着一种叫做沙虫的海洋生物,这种沙虫看起来就好像是沙滩上的蚯蚓,所以也被称作是海蚯蚓。

沙虫是可以食用的,只不过各地的吃法不同,例如广西广东大多用沙虫来熬粥,还有些地方是用沙虫清炒或清蒸,而福建的沙虫,尤其是泉州厦门一带,多被做成了土笋冻。

新鲜的沙虫要放置在清水中,如同处理蛤蜊、花甲之类一样,让它吐沙,之后反复揉压,以外力将其体内的沙土杂质挤出来,只留下白净的沙虫肉。

之后将沙虫加水进行蒸煮,煮开之后倒入容器里放凉,因为沙虫跟猪皮之类一样,含有非常丰富的胶原蛋白,所以凉透以后就会凝固成类似果冻凉粉一样的状态。

由于沙虫的味道,使得土笋冻本身就有比较清淡的鲜味,在吃的时候通常只需要加上一点其他的配料跟酱汁即可,吃起来既有冻的入口即化,又有沙虫的爽脆韧劲儿。

在泉州与厦门等地,人们将滩涂上长得像蚯蚓一样的沙虫称作是“涂笋”,同音叫做“土笋”,制作出来的这种美食,自然也就被称作是土笋冻。

关于土笋冻的由来,一是说明末清初,郑成功据守福建沿海抗击清军,因粮草短缺,所以士兵们到处捕捉海产果腹,有的士兵将海滩上弄来的沙虫丢进锅里,做出的汤非常鲜美。

人们大量捕捉沙虫,经常煮一大锅备着,到吃的时候热一热,有一回有个士兵腹中太饿所以没有热,直接吃已凝固的土笋汤,发觉格外好吃,所以土笋冻由此诞生。

而还有个类似的传说,情节差不多,只不过主人翁变成了明朝的抗倭名将戚继光,但不管是郑成功还是戚继光,这些都是传说,并没有确凿的依据。

在史书上最早出现土笋冻记载的,是清代周亮工《闽小记》:予在闽常食土笋冻,味甚鲜异,但闻生于海滨,形似蚯蚓,即沙巽也!这是最可靠的最早记录。

福建的土笋冻是怎么做出来的?

土笋冻是起源于福建泉州,是一种色香味俱佳的特色传统风味小吃,由特有产品加工而成的冻品, 土笋冻的外观有点像果冻,那么土笋冻中的“土笋”到底是什么东西长什么样呢?是我们平时所见的竹笋吗?

土笋学名叫做“星虫”,是一种环节动物,富含胶原蛋白,个头与我们的小指尖差不多。它经过熬煮,所含胶质溶入水中,冷却后即凝结成冻。晶润的土笋冻,配上酱油、香醋、甜酱、辣椒酱、芥辣、蒜蓉、海蜇等;还可有芫荽、白萝卜丝、辣椒丝、番茄片,则成色香味俱佳,现在已成为厦门最特色的小吃之一。

制作方法:

清洗海土笋:用石槌不断碾破,让其滚出全部内脏杂物。待赃物滚出后把土笋放入清水中,将其体内的泥土沙石漂洗干净,洗到亮白的时候捞起来;

把冷水和海土笋一起倒入锅中,放入少量盐,煮至沸腾后再接着煮2分钟左右,待胶质渗出后连汤舀起,分装在容器中,放在阴凉处,等它自然冷却凝成固体物,夏天制作的话要放到冰箱冷藏里。

将凝固的土笋冻从容器中慢慢取出,配上酱油、醋、蒜泥、等佐料,就可以享用美食啦!

小贴士

煮海土笋的时候要注意经常开盖搅动,最好能煮到胶质溶于水;土笋冻做好后要放入保温箱内并加以冰块保冰,以免溶化。

(海峡网 杨林宇)

冰冻竹笋是什么?

冰冻竹笋其实就是土笋冻,土笋冻是起源于福建泉州,一种色香味俱佳的特色传统风味小吃,是一种由特有产品加工而成的冻品。相传发明人是民族英雄郑成功。它含有胶质,主原料是一种蠕虫,属于星虫动物门,学名可口革囊星虫,身长二到三寸。经过熬煮,虫体所含胶质溶入水中,冷却后即凝结成块状,其肉清,味美甘鲜。

厦门土笋冻有什么样的历史故事?

迄今,关于土笋冻的起源有2种流传很广的说法一是郑成功发明土笋冻说。郑成功在攻打台湾之时,曾经有一段时间粮草紧缺。而郑成功治军严明,坚持不接受老百姓的任何资助。驻军当时所在地离海滩很近,将士们到海边挖出来大量的“土笋”,而郑成功每日仅食用以土笋煮成的汤。忧国忧民的郑成功为了早日收复台湾,经常忘记用餐,而其下将士经常要再次温热土笋汤。某日,郑成功不想让手下将士为他温热,直接食用凝成冻的土笋汤,没想到这味道比土笋汤要好,无意中郑成功发明了土笋冻!土笋冻逐渐流传开来,经后人不断改进制作方法及佐料,形成了广为人知的土笋冻!二是与戚继光有关。明嘉靖年间,倭寇入侵我国东南沿海,戚继光率兵抗倭。因粮食紧缺,便下令捉滩涂上的跳跳鱼、小虾、小蟹、螺贝一起下锅煮汤,而在滩涂上捉螃蟹的时候无意间捉到了一种海蚯蚓,士兵将之单独放进锅里煮汤。在戚继光最后用餐时,只剩下冰冻成块的海蚯蚓,他也只好拔剑取下一块品尝,没有想到这美味比鱼、蟹更鲜美,从此土笋冻便流传开来。据《泉州历年大事年表》记载:“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正月,倭寇入泉州郡境涧埕、湖美等处杀男女而去。又至安平攻城3日不克,闻总兵戚继光兵,遂逃窜。”可知,戚继光在公元1564年到过安海抗倭,因此,其发明土笋冻有其历史依据。关于土笋冻的最早的书面记载。能找到的是清代周亮工所著《闽小记》中有述及:“予在闽常食土笋冻,味甚鲜异,但闻其生于海滨,形类蚯蚓,终不识作何状。后阅宁波志,沙噀,块然一物如牛马肠脏,头长可五六寸许,胖软如水虫无首无目,无皮骨,但能蠕动,触之则缩,小如桃栗,徐复臃肿,其涎腥,杂五辣煮之,脆美为上味,乃知余所食者即沙噀也,闽人误呼为笋云,予姻有肥而无骨者,子以沙噀呼之,众初不解,后视此咸为匿笑,沙噀性大寒,多食能令人暴下,谢在杭作泥笋,乐清人呼为沙蒜。”周亮工是目前发现最早述及“土笋冻”一词的人。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