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这一天,属于团圆。要吃顿团圆的晚餐,要抬头看圆似银盘的月亮,要跟至亲的人,分享一块圆圆的月饼……好像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饭桌上少了任何一人、月饼上缺了任何一角,都不算团圆。
但在这个网络发达到可以消除隔阂的时代,形式已然没有那么重要。尤其是对习惯了一切都靠远程连线的年轻人而言,这个节日的意义,更重要的是让心在一起:哪怕人没聚齐,心里彼此惦念也是团圆;即便人都坐满了,各有心事也并非圆满。
所以在这个月华洒大地的夜晚,vivo 联合《Food&Wine 吃好喝好》,并邀请知名独立餐饮品牌主理人、主厨耀扬的团队,共同打造了中秋文化手札《月满千家》,其中收录了十个中秋节的古老传统并记录了十道耀扬团队特意创新的家宴。并于中秋节前,在耀扬的餐厅 y·not 呈上了一桌同名晚宴。
在继承传统的同时,我们更希望你能真正地理解传统,让自己的身心都全方位地沉浸其中:放下手机,洗菜做饭、装点摆盘、相互陪伴。为一年中,最珍贵的一个团圆夜。
起源于上古时代的中秋节,源自人类对天象的崇拜,之后逐渐演变为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满足人们思念故乡和亲人、祈盼丰收和幸福的心理期待。
其实在这样一个流传了世世代代的民间节日里,能做的事情,远不止低头吃月饼、抬头看月亮这么简单。尤其是它发生在一年之中象征着收获的秋天,所以许许多多的习俗,都被用来庆祝一年一次的丰收季。经过一年的耕耘和等待,这是物产和情绪都最丰盈的时节。
所以和中秋有关,最有仪式感的十大瞬间,也大多与这样的庆祝有关。哪怕与古人相比,我们的生活今非昔比,可以不再照着规矩 一一 履行它们,但在心里,一定要知道并且尊重这样的丰收,它是藏在我们内心深处的期待与守候。
吃月饼、吃田螺、赏月、放水灯、观潮、守夜、击鼓传花、吃螃蟹、剥芋头、喝桂花酒。
在古代,这些仪式基本就是祖先们在中秋那天的全部重要安排。有的需要在白日观景,过时不候,必须要经历它们,才意味着一年之中度过了这段岁月。有的则专属于夜晚,那时不像现在这样拥有 24 小时不间断的热闹,只有在一年之中几个稀罕的重要节日,才能举国欢庆,于是也就需要抓住机会,表达内心积淀已久的情感。
当现代的我们早习惯了可以通过手机,随时找到地球上的任何一个人,其实很需要偶尔想起几百年前的人们,还过着被交通和礼教所限制的日子。那时候,心里思念的人,一年才能在这一晚,见一面。但就是这一夜,却表达了比我们现在发送上千条微信还强烈的情感。在那一个短暂却重要的瞬间,人与人之间,心灵坦诚,距离为零。
因而当我们提到过节与习俗,并非是要按部就班地完成一个清单,更重要的是理解并延续习俗背后潜藏的情感寄托,这才是我们立下这些规矩的原有目的。
在延续情感的基础上,一桌属于现代人的中秋宴席,到底应该继承什么,又改良什么?主厨耀扬和他的团队给出的答案是,这一桌提供给食客的团圆菜谱,要可口、健康、可复制。
只要心团圆,吃什么都是团圆。秉承着这个原则,耀扬为《月满千家》这个中秋文化手札设计了十道中秋美食。它们与我们既有概念里的中秋菜品并不相似,「比如大家到了中秋,就会想到要吃大闸蟹。」但打开食谱,一道一道地翻阅,又能发现他的推荐,或许更适合现代都市人的饮食习惯。
与祖先们不同,我们日常的需求早已被丰富的物质所满足,不再会特别期待通过某个节日宴会来满足口腹之欲,所以怎样在健康可口的前提下,融入一些季节感和仪式感,才是当下设计一桌中秋宴席最该思考的。
在耀扬的菜单里,既包含着「Kfood 烤甜椒布里奶酪面包」这种出色的下酒小食,又不忘特别设计了「牛肉蒸蛋」这种以圆形象征团圆,同时又能通过口味,让我们回味起儿时记忆的菜品。从前菜到甜品的设计,这一切的初衷都在满足大家对健康口感和美好形式的追求,却并不拘泥于菜品本身到底是出自中华传统文化典故,还是西式的烹饪方法。
「我并不是一个川菜厨师或者粤菜厨师,也不是一定要做意大利菜或者法餐,我没有那么大的心理压力和包袱,说自己一定要做某一类的菜或餐厅。」从耀扬的角度出发,唯一需要考量的因素就是大家是不是想在中秋这样一个节日里,吃到这样的菜。甚至越过了「中西合璧」这样的概念融合,创作回归到食物更简单的本质。「对我来说,更看重的是健康,从这个角度出发,你可以有更多的菜式选择,和更大的想象空间。」
延续传统情感,又摒弃固化思维,耀扬的中秋团圆饭,灵感来自他自己小时候的中秋记忆和对现代人日常生活方式的细致观察。与 vivo 和《Food&Wine 吃好喝好》不谋而合,他也希望通过这一桌食物,去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让客观存在的形式感,变成触及精神的仪式感。
「我家在东北,是个鱼米之乡,出产河蟹和大米。小时候每次到了秋天,稻穗已经开始变得金黄,也到了吃螃蟹的季节,那时候就会有很多的期待,盼着中秋节这一天,可以吃螃蟹、吃月饼、吃葡萄。但现在那种期待的感情就变少了,没有什么非要在这个节日吃了。」
尤其是回味起儿时最喜欢的五仁月饼,「虽然经常被人鄙视,但我最喜欢的就是五仁馅儿,还得是最普通的商店里卖的那种。」但长大之后,随着越来越容易获得各种食物,对节令食品的期待,反而就这样悄然不见了。「前几年我的饮食相对控制,会考虑热量、糖类……」虽然到现在,他对待月饼的态度比此前宽容许多,但也不再是小时候所能获得的那种强烈满足。人长大了,拥有得更多,反而让感情有了太多可以分散的角落,不再能投入到具体的某一个节点。
不仅是耀扬,这也是每一个生活在快节奏大都市的人所需要面对的现实。
从这样的生活习惯出发,当代人的中秋夜,重点早已不是饭桌上具体有几条鱼、几盘虾,也不再是月饼具体什么馅儿、是甜还是咸。我们拥有了将中秋团圆饭「变形」和「拆解」的各种可能性,它甚至可能不发生在一张餐桌上,但它所传递的情感依旧。
就拿耀扬来说,今年的中秋,他将在郊外度过。「我会和朋友去承德的热河谷露营,我们可以安静地待一会儿、喝点茶、吃点水果、再吃个月饼。大家不再会准备中秋的传统菜式了,上次去的时候就很简单,带了点肉馅儿自己做汉堡吃,这次我可能会带一点叉烧和排骨,现场做烧烤。」表面看起来,唯一和传统的联系只剩下吃月饼,但远离喧嚣,与朋友在月光的陪伴下,安静地度过一个夜晚,聊聊心事,其实依旧是回到了中秋的本质。
苏联诗人帕斯捷尔纳克曾经这样概括:「人的一生,不是活一辈子,而是活几个瞬间。」
作为手机品牌,在一年的 365 天里,vivo 都帮我们以最快的速度,保持并联系着与这个世界的关系 —— 但在中秋这个短暂的晚上,vivo 却反而希望所有人都可以拥有一个传统、朴素的节日,用下厨取代外卖,用沟通代替网络。不管是和亲友围聚,还是独自一人度过,都要尽可能地享受一道菜品、一块月饼和一个节日的滋味。
我们平时的生活,已经太快太快,随时都在接纳着大量信息,却不一定有时间去进行真正的思考。「有时候吃早餐,我就会观察,发现大家关心的第一件事情不是吃什么,而是用手机调出一个视频来看。」作为餐厅的主理人,虽然早就习惯上菜之后,客人们会第一时间拿出手机拍照,但他也不免感慨,遗憾我们主动放弃了各种与自己独处的可能,让科技支配着我们的人生。
科技不断发展的目的,原本应该是对我们的生活更有助益。vivo 倡导让科技与人文交融,不论科技发展到什么程度,都不该遗忘我们内心深处对于「人文之悦」的期待与向往。
在这个月圆人团圆的中秋之夜,照着耀扬的人文食谱做几道小菜,与自己最在意的亲友一起分享它们,饭桌上少看几次手机,踏实地跟坐在对面的人说几句话,才不会辜负这样的一天。
虽然我们不用再像古时那样,期待中秋这一个季节的丰收,但不能忘记,内心的丰盈,依旧来自人与人之间最坦诚的交流。了解过各种关于节日的仪式感,这一天,最重要的仪式其实只有一个,就是和在乎的人,心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