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饮食文化 正文

小雪养生(今日小雪|小雪时节)

很多地方都有冬季吃腊肉的习俗。小雪时节容易诱发或者加重慢性肾脏病,容易诱发肾炎、水肿等疾病,很多慢性肾脏患者在冬季肾功能会大幅度下降,小雪节气是慢性肾脏病患者病情加重和发生并发症较多的季节。早睡有利于滋养固护阴精以敛阳,人体亦易感受寒邪而为病。冬季养生应注重养肾防寒。所以脚部的皮肤温度最低,足部受寒。可以温热水泡脚、按摩和刺激双脚的穴...

天地积阴,温则为雨,寒则为雪

时言小者,寒未深而雪未大也

“冬腊风腌,蓄以御冬”

民间有:“冬腊风腌,蓄以御冬”的习俗。小雪时节气温急剧下降,天气变得干燥,是加工腊肉的好时候。一些农家开始动手做香肠、腊肉,把多余的肉类用传统方法储备起来,等到春节时正好享受美食。很多地方都有冬季吃腊肉的习俗,尤其是南方城市,更是对腊味情有独钟。广州人最喜欢用腊味来做腊味萝卜糕、腊味煮香芋,还有腊肠炒蜜豆。

在南方某些地方,还有农历十月吃糍粑的习俗。糍粑是用糯米蒸熟捣烂后所制成的一种食品,是中国南方一些地区流行的美食。古时,糍粑是南方地区传统的节日祭品,最早是农民用来祭牛神的供品。有俗语“十月朝,糍粑禄禄烧”,就是指的祭祀事件。

小雪时节容易诱发或者加重慢性肾脏病。因为冬季寒冷,容易感冒, 血压容易波动,都会加重对肾脏的损伤;皮肤毛孔收缩,不利于毒素排出,造成肾脏负担加重,容易诱发肾炎、水肿等疾病。很多慢性肾脏患者在冬季肾功能会大幅度下降;还有很多患者在冬季“不知不觉”中进入了尿毒症透析阶段。由此可见,小雪节气是慢性肾脏病患者病情加重和发生并发症较多的季节。

一、顺应四时,谨慎起居

“早卧晚起,必待日光”的原则, 保证充足睡眠,顺应日出日落的变化。早睡有利于滋养固护阴精以敛阳,为阳气的化生奠定物质基础。

冬季寒冷,人体亦易感受寒邪而为病,故寒病多发于冬季。因此,冬季养生应注重养肾防寒,在调养方面,宜以温补为主。冬季防寒,尤其注重双脚的保暖。因为脚离心脏最远,血液供应少且慢,所以脚部的皮肤温度最低。中医学认为,足部受寒,势必影响内脏,可导致腹泻、月经不调、阳痿、腰腿痛等病症,可以温热水泡脚、按摩和刺激双脚的穴位,促进身体血液循环。

二、科学饮食,适度调补

“冬季进补,开春打虎”,说明了冬季进补的重要意义。冬季是匿藏精气的时节,由于气候寒冷,人体的生理功能处于低谷,趋于封藏沉静状态,人体的阳气内藏,阴精固守,是机体能量的蓄积阶段,也是人体对能量营养需求较高的阶段。进补应顺应自然,以滋补为主,补法主要有食补和药补两种。

但要注意不可进补太过。小雪时节北方大部分地区都已经开始室内供暖,外面寒冷,人们穿得严实,体内的热气散发不出去,若此时进补太过,则容易生“内火”,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容易上火,出现口腔溃疡,甚至脸上的痤疮增多,并且此时的室外寒冷干燥,很多人会感到口鼻干燥, 除了适当增加室内的湿度、多饮水,还可以适量喝白菜豆腐汤、菠菜豆腐汤、羊肉白萝卜汤等热汤,既暖和又能滋补津液。

三、运动锻炼,加强保健

“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药一碗。”小雪节气时,应该进行适度的户外运动,从而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和抗寒能力。人体受到适当的寒冷刺激,可使心脏跳动加快,呼吸加深,新陈代谢加强,产生的热量增加,在户外运动时要注意在运动前应做好充分的“热身”运动,在运动过程中逐渐增加运动强度和幅度,循序渐进;运动时间不宜太早,应选在每天的9点以后,避开大风、大雾、雾霾天气,否则也会对健康不利;运动不宜剧烈,当以身体微热不出大汗为度。

四、调养情志,心态健康

小雪时节,天气阴冷晦暗,光照较少,草木凋零,冷风萧瑟,此时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人的情绪易处于低落状态,容易引发或加重抑郁、焦虑等情志类疾病,故此时应注重精神调养。

情绪低落时,可以多晒太阳,以振发体内的阳气,起到温通经脉的作用;也可以多听音乐,特别是轻音乐,它能够缓解人的紧张情绪,帮助抑制人的情绪波动;还可以多参与社交娱乐活动。同时,要适当加强体育锻炼,运动可以调节气息,静心宁神,畅达经络,疏通气血。气血通畅,方能情志畅达,避免紧张、易怒、抑郁等情绪的发生。

作者/鲁小艺

图片来源于网络

来源/微信公众号“健康中国头条”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