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戏剧文化 正文

内心世界歌词表达的什么意思

是因为很多时候我们把自己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当作索取别人跪拜的资本!也不应索要感恩的泪水!父母也舍下老脸,让儿子无论如何也要救恩人一命,义父的儿子得以轻判,张姓检查长终于身陷囹圄,被迫欠下了永远都还不完的人情”但恣意用感恩去要求甚至绑架别人!...

内心世界歌词表达的什么意思,人要是不懂得感恩会怎么样?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一点我不否认,然后,把感恩挂在嘴上,言必称感恩,或者把感恩当做无敌大棒的话,实在不是美德!

我是一个教师,我反对感恩教育,是因为很多时候我们把自己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当作索取别人跪拜的资本!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应该尽到的责任,那怕给别人带来天大的好处,也不应索要感恩的泪水!

我们村有这么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张姓后生童年溺水,幸被邻居相救,为谢救命之恩,后生拜邻居为义父,执父子礼。并隔三差五赠送吃喝,义父欣然接受,视为理所当然。

张姓后生应了俗话,大难不死,果真有了后福!大学毕业后,一路顺风,做了某县检查长,官拜正处!

不料义父的儿子与人合谋抢劫,并伤人致死,义父哭求,千万千万,网开一面!父母也舍下老脸,让儿子无论如何也要救恩人一命,否则背上亡恩负义的罪名,子孙都难翻身!

检查长使出浑身解数,甚至不惜掏空自己腰包,上下打点,左右求人,义父的儿子得以轻判,并很快保外就医!

谁知苦主不依不饶,鸣怨之路由市及省,最终惊动高检,张姓检查长终于身陷囹圄,欠下十五年徒刑!父母见他时,昔日的检查长痛不欲生:“早知有今天,不如当年死了干净”!

道德绑架何等残酷,感恩的大棒何其沉重!

还有多少儿女,多少学生,多少当年落难,曾受人“滴水之恩”的人,被迫欠下了永远都还不完的人情!他们要么受“良心”的拆磨,要么为“感恩”挺而走险!

感恩是道德,但恣意用感恩去要求甚至绑架别人,就是最大的不道德!

我有一个学生,前不久作为市专家组组长率队驰援湖北,当电视上出现他的镜头时,有人问我,博士官员可曾来看过我这个当年的老师?其实,言外之意很明确,该生忘恩负义!并为我不平!谁知,我的回答让这个热心人大跌眼镜:他学有所成,能率队出征,就是对我最大的报恩!再说,我早就不记得他的名字,也记不得他当年的模样!要说感恩,我应该鞠躬才是,正是他们让我成为所谓的“名师”,享受高级教师的待遇!

假如人人都尽责,假如大家都完成自己的义务,比如,父母抚养子女,子女反哺父母,教师调教学生,学生回报社会,这个社会就充满美德,就充满和谐。如此,何需要高调“感恩”?

再说,言必称感恩的人,不一定是知恩的人,大恩不言谢呀!

谁能帮我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下股票基金证券债券信托期货国债外汇?

股票:就是一家公司为了集资发行的一种有价证券,拥有该公司的股票也就是拥有该公司的股权,享有公司的某项权利,例如分红,拥有该公司的股票,可以说是该公司的老板,股权小就是小老板,股权大就是大老板。

基金:基金是为了某一目的筹集一定的资金,用来投资赚取利润,基金分为很多种,投资货币的叫做货币基金,投资债券的债券基金,等等。

证券:这是一个比较大的包容体,是多种经济权益的统称,证明券票持有人享有的某种特定权益的法律凭证。

债券:政府、金融机构、工商企业等直接向社会借钱,承诺按一定利率支付利息并按约定条件偿还本金的债权债务凭证。简单理解,就是具有法律作用的借条。

信托:委托人将其财产权委托给受托人,为受益人的利益或特定目的,进行管理资金的行为。

期货:简单理解就是我和你做了一笔交易,在合同写好了所有的规则和款项,但是交易的日期是放在未来,这种交易一般就是为了赚取现在与未来的价格差。

国债:就是国家为了筹集资金公开发行向大众借钱的一种债券,还钱的时候是本金加一定的利息,国债是零风险的一款债券,因为借钱方是国家,值得信赖。

外汇:就是外国的货币,交易方一方在本国,一方在外国,本国与外国之间进行货币交换的交易。

有什么好的图书可以推荐?

曾国藩曾说过,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

读书除了能够涨见识,还能够改变人的气质,在这个信息日益更替的时代,能慢下来,去读一本好书的人,就能对抗这种匆忙和不确定性。

有很多书我们或是读过,也看过别人的解读,但总觉得意犹未尽,在闲暇时光还是会忍不住翻看。

这种书大概就是真爱吧,我手里也有几本怎么看都不烦的书,今天给大家推荐三本,每一本都是压箱底的好书。

一、《红楼梦》

虽然推荐《红楼梦》有点多此一举,毕竟作为四大名著很多读者都读过了,但在我身边依然有人没读过,因为太厚,因为字数有点多,读不下去。

其实之前我也有这样的困扰,后来我是这样解决的。

每次就读20页,这样下来两三天就能读完一回,说不定兴致一来,一次性就能读完一回,大概两个月之内,就能读完这本书了。

这本书每次读完后,对书中的人情世故有了新的看法,比如小时候读,就很讨厌宝钗,但长大之后读,觉得宝钗也不容易,她不那么圆滑的话,家里的日子根本过不下去。

长大之后才知道,宝钗的理性是不得以的,而黛玉的矫情也是难以改变的,对每个人的际遇都多了谅解,而不是批判他们好或是坏。

那些丫头婆子有些确实很讨人烦,但他们也并不是天生如此。他们的家庭,以及经历的那些人和事,早就了她们。

读的时候不得不佩服,那么多人物,在曹公的笔下都那么丰满,构思这样的小说,功力绝对深厚。

我不是特别喜欢高鹗的续写,但这并不影响我对这本小说的喜欢,就算只读前80回,也是好的。

二、《万历十五年》

前两年热播剧《人民的名义》里,《万历十五年》频频被提到,当时没看,后来买回来看就喜欢上了。

黄仁宇老先生写历史的方式很独特,他从历史的一个横截面切入,从七个重要的人物入手,去剖析时代,以及时代的局限。

这本书真的没有阅读门槛,就算是不太懂明史,也完全不用有压力。

看完这本书,我之前很多偏见被打破。

曾经我们都以为做皇帝很好,统领疆域里的所有人,要什么有什么。可实际上,皇帝并没有那么好做,因为老祖宗留下了很多制度,小皇帝要么遵守,要么费力打破规则。而多数皇帝只能墨守成规。

万历皇帝从很小就有很重的学习任务,如果不听话,被太后知道了,还要罚跪。长大之后,也没办法喜欢谁就娶谁做皇妃,而是要太后和辅助大臣帮忙挑选合适的人。

这让我想起楚门,一个生活在摄像机下的“自由人”,没有隐私。所以顺治皇帝才在自己的爱妃去世之后,选择了出家,做一个自由的和尚。

由此看来,每个人都会有各种困境,时代自己主宰不了,很多制度也违反不了,人根本就没有完全自由这一说,但从某种意义上看,人又是自由的,在规则下的自由是存在的,只有不断地折腾,要么被生活改变,要么改变生活。但历史的车轮,不会因任何人停留。

时不时觉得命运不公时,我就会看看这本书,想到皇帝、宰相他们尚且会有无助的时候,我内心就有点坦然了。

三、《月亮和六便士》

毛姆是一个非常特别的作者,他非常勤快,个性又非常古怪,但他的小说真的很好看,他的很多小说我都看过,每一本都很精彩,但如果只让我推荐一本他的书,肯定是《月亮和六便士》了。

这本书的原型是高更,斯特里克兰40多岁,为了自己的理想,放弃了一切,义无反顾的开始画画,就算贫困潦倒,就算快要饿死,他都没有想过回头。

人是要有点梦想,不然人生就了无生趣。斯特里克兰这种为梦想付出的爆发力,也许我们没有,但细水长流的投入,还是有可能的。

毛姆写斯特里克兰之于艺术时,写得很有趣:

在他的灵魂中,也许有着深层的创作本能,尽管他的生活遮蔽了它,它却无情地疯长,像癌症一样扩大到细胞组织,直至占据了它整个人,使他无法抗拒,必须采取行动。

活着不能只是为了赚钱,爱好和爱情都是顶重要的,不能像斯特里克兰一样疯狂,但要像他一样,心中有梦。

但从这本书里得到另一个重要的启示,女人啊,别恋爱脑,要不然会被毛姆笑话的。

书中有不少讽刺女性在恋爱中不理智的行为,虽然这种表现确实在很多女性身上都会有,但值得开心的是,现在越来越多的女性已经觉醒了,不再那么感性了。

斯特里克兰的话,其实就是毛姆内心的真实想法

我不需要爱情,我没有时间恋爱,这是人性的弱点,我是个男人,有时候我需要女人。当我的欲望满足了,我就会去忙别的事情。女人除了爱情什么也不懂,所以她们把爱情看的非常重要,简直荒谬。爱情是一种病,女人是我取乐的工具,我没耐心让她们当我的助手、搭档、伴侣

幸好幸好,斯特里克兰走后,他的妻子没有一蹶不振,很快就开了一家打字店,凭借着之前的人脉,生意还不错。

从这点看,毛姆对女性还是有点点怜悯的。

看完这些话,顿时清醒,其实女性应该多点理性思维,爱情很美好,但不能因为爱情,耽误工作和生活的精彩,这才是更重要的事。

长大之后,很多时候的学习都是功利性的,读一些有用的工具书或是自我成长类的书,能够让我们快速成长。

但真正能够滋养我们灵魂的,一定是一些经典的非实用类书籍,就像今天推荐的三本书,就属于后者。但人生时间并不断,抽出点时间读点无用的书,也是能让人受益的。

如果一个人现在心里充满了仇恨老是放不下?

当你恨一个人的时候,你把大部分时间精力都放在他身上了,哪有时间来好好生活,经营自己?想一下活在仇恨中的自己过得怎么样,问问自己,值得吗?

小学五年级还是六年级的时候,我因为在课堂上看课外书,被数学老师收书还挨当堂批评“都还没有三坨牛屎高就看这种书”。我当时就哭了,觉得十分丢脸,扫面子。

我当时的练习题已经做完了才看的书,老师要是敲敲桌子提醒我或者直接给我把书拿走下课把我叫进办公室批评我都会好受些,毕竟是真的犯错误了。

但是老师当堂收我书还讲我那句话让我觉得很没脸,很打击我的自尊心,从那次以后我就很恨他,我觉得他真的太过分了。

我们都是要走同一条路回家的,难免会遇到,每次我远远看到他就绕开,绝不打招呼。

学校遇到这个麻烦事的时候,家里也遇到问题。

借了堂姐作文书,明明已经还了,结果很久之后二伯母居然找到我妈说我把堂姐的作文书偷去卖给别人了,要我妈给个交待。

听到我妈问我做没有,还打算重新买一本赔,我很生气,直接要求她不赔,因为书我早就还了。二伯母分明是怀疑我的人品,怀疑我妈没有教育好我。

这件事暂时不了了之,后来知道是被三伯家堂姐拿走的,但是我对二伯母冤枉我的事情已经记在心里,对她同样采取了无视、绕道的措施。

二伯母去我们家父亲让我拿板凳我也会躲开,也不和堂姐他们玩耍了。

后来看到一句话说,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我觉得十分有道理,况且还是心怀怨恨呢。

我是一个爱生闷气的人,不喜欢伤害别人,所以自己憋屈,最悲哀的是,有时候你生气了别人还不晓得,所以就更恼火,然后摔门砸东西、沉默不理人。这样其实更惹人伤心难过,所以慢慢琢磨出最好的应对方法就是离开,找东西发泄或者直接说少生气了不想说话。

而恨一个人比生气更严重,生气可能一时半会十天半月就过去了,恨一个人可能是一年两年甚至十年八年或者更久。

很庆幸,我只花了两年时间,或许是这恨浅,毕竟只是面子、人品的问题,也是父亲一直提醒,二伯母是长辈,太关心堂姐,太在意堂姐的东西所以才会在听到事情以后生气找母亲要说法,更因为看的书渐多,慢慢理解为人父母的心。

一时冲动,在所难免。也理解了当年数学老师恨铁成钢的心,如果不是有期望,最好的办法应该是无视、放任。他们的出发点都是因为爱,都没错,只是因为处理事情的方法、态度,导致了意外结果的发生。

我时常提醒自己,不要生气、不要怨恨,常怀感恩之心,如果心里装太多的东西,怎么能够轻装上阵?

古有杀父之仇、夺妻之恨、血海深仇、国仇家恨之说,因此也有卧薪尝胆、报仇血恨的人。哎,冤冤相报何时了?

当今依然不乏升米恩斗米仇的人,在怨恨还没有导致恶劣后果的时候,就赶紧想办法把它扼杀于摇篮吧,等有人伤、出人命的时候,纵使有法律制裁,又良心如何背负,未来怎么才能平静生活?

我想,当你在你心中不断装进喜悦幸福,目标理想的时候,那些仇啊恨的或许会被挤走吧?万物此消彼长,快乐多一点,难过就少一些;积极的能量多一点,消极的能量就少一分。

你是愿意做一个活在仇恨的阴影中的人,还是做一个一身轻松、快活上进的人呢?

仪式感到底是什么?

谢邀。

仪式感到底是什么?

我们总说仪式感是生活中最好的春药,但这个仪式感似乎又是被大多数人忽视的,甚至还有人说仪式感就是鸡汤,对生活起不到任何实际作用,与其去耽误时间弄什么惊喜,不如挣钱来得直接,你怎么看?

仪式感算是个新词,经过近年来心灵鸡汤的大泡发,俨然成为包治百病的良药。但是这个词到底从何而起,个人才疏学浅,委实不知道。也许是舶来品吧,毕竟谈到“仪式感”,没有不以《小王子》中间狐狸的对话来佐证的。

让这个时刻与众不同

“仪式是什么?”小王子问道。

“这也是一种早已被人忘却了的事。”狐狸说,“它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比如说,我的那些猎人就有一种仪式。他们每星期四都和村子里的姑娘们跳舞。于是,星期四就是一个美好的日子!我可以一直散步到葡萄园去。如果猎人们什么时候都跳舞,天天又全都一样,那么我也就没有假日了。”

让这一天或这一刻与众不同,这确实是“仪式”的一个重要功能。这种情况下,仪式其实是最直接、最外化的情感表达。

狐狸提到猎人的仪式,每周四去跳舞,这在很多人眼中与仪式何干?不过是一个生活固定的程序,在客观上给了狐狸美好的一天。于猎人而已,只是一种生活习惯而已,那么是猎人自身的生活习惯带来的舒适感,还是狐狸因为猎人休息带来的自由感,能被称作“仪式感”呢?

其实都可以。

这是一种很唯心的感觉,是人们自我麻醉、臆造出来的一种感觉。类似于精神鸦片。猎人如果到了周四,没有去跳舞,可能就会感觉不舒服,这是生活习惯慢慢让身体对精神产生了一种依赖。他不去跳舞行不行?当然可以。这问题就好像问很多抽烟的人,你不抽行不行?当然可以。我们都知道戒烟最难的是心理依赖。

对“仪式感”带来的欢愉和快感正如同此类。

假如猎人从今后周四都不去跳舞了,狐狸必须学会在这一天也要四处奔逃,他当然是不幸福的,失去了周四放假的仪式感,但是如果不这么做,丢的可就不是幸福,而是性命。

而这一天也就像在猎人枪口下逃生的每一天一样,并不会有什么不同了。虽然去跳舞未必是“仪式”,但是确实成为了让周四这一天与众不同的催化剂,让这一天被狐狸记住的原因。

而狐狸称之为“仪式”,带来的感觉就是“仪式感”。

让这个人与众不同

其实生活中很多行为都是仪式,但是能否带来感觉,还看你自己对这种行为的认知,如果你认为它带来了与众不同,就会产生仪式感。比如有朋友走进你办公室,你站起身,客气地打招呼,握手,这就是仪式;比如你家里来了亲戚,你要杀鸡宰羊,去买瓶好酒来招待,这也是仪式;比如你送把求婚戒指藏在蛋糕里,然后单腿下跪,这当然更是仪式。

只不过这种种仪式中,有些我们已经习以为常,称之为“礼仪”——不做反而不礼貌了。而有些却是舶来品,比如求婚,比如超市中服务员的尾随——这对思想比较守旧的人,反而会感觉有些不适,但是在已经习惯了这些风俗行为的国家、地方,这些行为也就随意,并不会引发难堪。

我们为了一些目的,会不自觉地在直来直去的行为上附加许多不必要的行为,这些行为,与事情的本质不一定有关系,但却会给整个事件带来不同的寓意,让人觉得你很客气、你的行为很隆重、你对顾客很重视。

这就是仪式感的另一个作用,让你变得与众不同。

这种感觉,前面也说了,会随着流行而入俗,当人人都把婚戒藏在蛋糕里,当人人都习惯有人在旁边推荐产品的时候,这些仪式感的作用就会减弱、消退、甚至起到相反的作用。

就好像“X捞”的服务,有很多人喜欢,同样有很多人不喜欢。

将仪式感规则化,就会失去仪式本身的特殊含义。

仪式感对于个人、对于他人的作用大致如此。对于自身,其实相当于结绳记事,多一套行为,加深自己对某个时间、某个地点的概念,在脑海中感动自己。对于他人,相当于阿谀奉承,通过一套行为仪式,让他人觉得自己受到了不同寻常的重视,最终的目的当然无非就是感动她,让她嫁给你或者让你买下更多、更贵的产品。

虽然没有这些仪式,她可能同样会嫁给你,你也可能同样会买下很多东西,但是仪式感会增进亲近感,就像润滑油——结果虽然一样,过程中你侬我侬,大家开心。

当然,仪式感如果就只有这些用处,还是小瞧了它。

让一种理念与众不同

有时候,仪式是某种理念的不断强化,起着文明传承的作用。

比如祭祖,是需要仪式的。这种仪式除了对先人的缅怀之外,其意义更在于给活着的人看;古代皇帝的祭天大典,也是向民众宣示自己的合法地位;古往今来的所有生意的开业仪式,更是重在给别人看。

那么这些仪式,所存在的意义,更多地是给除了你我之外的第三方观看。也正因为这种不直接对你我产生影响的效果,所以很多人会觉得这种仪式是形而上的,是虚伪的。而虚伪的东西一旦多了,就是俗气。

道学家就是非常讲究仪式的人物,为什么会落得“虚伪的道学家”,“满嘴的仁义道德,一肚子男盗女娼”的污名?就在于过于追求形式,教育别人,自己却不遵守,所以被老百姓所不齿。

生活中的有些仪式,在某种程度上被异化为形式,成为一般化的套路,就失去了表达情感的意义,因此这些仪式被人称为虚伪。

而仪式感在生活中发生观念冲突也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就好像年青一代看老一班子的各种祭祀活动,各种规范礼仪,他们都觉得是多此一举,毫无意义。但是在老人们看来确实寄托了自己精神和情感的行为,一点都不能马虎。

其实这种事情,只需要换位思考就好了。老人们也无法理解新一代的网络语言,各种新奇的行为艺术——他们向艺术致敬,用自己的方法——这种方法和行为,何尝不是一种仪式?

都只在乎自己所能体会到的“仪式感”,又如何能理解他人?

为什么我们会说有些人矫情,而偏偏那样的人还挺多?因为在他们的生活圈子里,这种“矫情”就是常态。人们都只是生活在自己的圈子里,看重自己的感情,所以才会对所谓“仪式感”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看法。

小资青年看重的是一杯星巴克,老人们看重的是七月半的一碗鸡血,小孩子看重的是准点开播的动画片——青年的时间消磨,老人的情感寄托,小子们的欢声笑语,都是沉浸在各自的“仪式感”中的欢愉。

这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就自然有了路。

这世上本来没有所谓“仪式感”,矫情的人多了,自然就有了。

有什么办法可以改变吗?

我们常说的,要远离负能量的人,是因为负能量不但消耗了自己,还传染别人,他们会在不知不觉中偷走你的梦想,使你渐渐颓废和平庸,没有人愿意听满腹牢骚的人喋喋不休。

鲁迅笔下的“祥林嫂”就是这样的一个怨妇!她幽怨悲观,逢人便说自己的悲惨遭遇,结果非但没有引起他人同情,还招来厌恶和嘲笑,人人躲之如防火防盗防新冠肺炎一样。

近日备受关注的江苏常州一个初中生,因为作文问题而跳楼身亡,其母亲也抱怨老师的评价过于负能量。

而你现在,如你所说,每天都很负能量,天天爱胡思乱想,焦虑异常,正设法改变,这让我想起朋友圈里的一句话:与其在黑暗里抱怨,不如提着灯赶路,尽早穿过人生中的黑暗。

是不是你会觉得生活疲倦不堪,工作太过沉重无聊,让你觉得束缚和窒息?有时候,又看什么也不顺眼,凡事都要持否定的态度,凡事总往坏处想,又觉得什么都像在跟你作对,怀疑人生,怀疑别人总在背后对你指指点点?

负能量更多的是负面情绪的集合,由此使人陷入消极颓废的状态里,胡思乱想,无所事事。如果我们的负面情绪没有得到适当的发泄以及释放,很可能就会导致出现负能量,负能量的堆积会给我们的身体带来一定的危害。

另一方面,每个人都会有七情六欲,没有负面情绪的人是不存在的。情绪就像心电图有起有落,有高有低,短暂和小范围的抱怨不满、情绪低落或瞎想,是一种情感排毒,也是一种正常的心理诉求,有助于避免负能量的积累,我们要正视和接纳它,关键是尽快让自己从负面情绪里平复过来。

不管怎样,既然你能提出这样的问题,说明你已经意识到目前所处的糟糕的困境,正在尝试努力改变现状,不是吗?

所以,请你高度重视目前状态持续下去的危害性,冷静考量应该如何走出阴霾。希望以下建议能给你一些启迪和帮助。

1.负能量和胡思乱想首先是一种生活态度。

人生总有太多事与愿违,也有太多的辛酸不忍言说。有的人积极向上的心态对待这些失落与艰辛,认为这是生活的小插曲,更多的则是把不美妙的残酷现实踩在脚下,继续温馨真情,温柔以待地热爱生活,拥抱这个世界;相反,工作和生活中我们时常会碰到一类人,整天愁眉苦脸,愤世嫉俗,每天不停的埋怨这、埋怨那,满身满嘴负能量。

“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后还依然热爱生活。”这句话是出自罗曼·罗兰的《米开朗基罗传》,道出每一个人对待生活应有的态度,即面对生活的现实,不管怎样,残酷或美好的真相就在那里,不以你的意志为转移,为何不多一些开心,积极寻找生活中的亮点,给人希望呢?

2.负能量和胡思乱想也是一种心理问题。

现代心理学认为,人类的情绪包括愉悦、惊奇、恐惧、愤怒、悲伤、厌恶,除了愉悦和惊奇,其他都属于负能量,胡思乱想更偏向于一种人们本身的焦虑和迷茫,若长期得不到改善,容易转化为一种病态心理。

心理学上有一个经典的“白熊实验”,研究人员要求被试者尽量不去想白熊,而当研究人员提出这个要求之后,反而有更多的人说自己想到了白熊。这个实验告诉了我们,当我们越压抑自己不要想什么的时候,这个想法就更容易占据我们的脑海。

所以,当一个人陷入某种优柔寡断、抱怨与发怒、悲观和消极状态时,他所看到的世界也是消极阴暗的,这时候越是想避开,试图驱赶这些负能量,它就越会像藤蔓一样缠得更紧,更倾向的去注意那些负面信息,而忽略掉了积极、正能量的方面。因此,当一个人心境不佳时,往往更容易感知到更多的悲伤感、变得悲天悯人,黛玉葬花式的伤感和消极,甚至是冷漠暴躁。

负能量作为一种心理现象,是会传递、传染给周围其他人的。比如优柔寡断就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负能量,这种行为不仅使一个人自信心和勇气不足,干事畏手畏脚,瞻前顾后,会影响自己的朋友亲人和家庭,还会传染给团队,瓦解团队的斗志、价值观等,使整个团队陷入人心涣散,毫无斗志的纠结中,找不到出路。

3.怎样排解负能量和胡思乱想

3.1负能量太多积累压垮了你的神经,导致焦虑等心理疾病

如果出现焦虑、焦躁不安、胸闷心慌、坐立不安等症状,可能涉及心理健康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寻求专业的心理医生帮助加以解决和指导。

3.2激活对生活的热忱,好好享受生活

寻找朋友倾诉。不良情绪一直憋在自己心里,越想就会越暴躁,学会和积极乐观的人做朋友,找朋友倾诉,在朋友的开导下我们的负能量的情绪会好转起来。

运动减压。大部分人产生负能量的原因可能也是因为缺少运动。因为运动可以帮助我们调节情绪,改善我们的生理以及心理的状态。短暂的高强度运动可帮助快速减压。比如爬楼梯可加速心跳,缓解压力。

保持微笑。笑容是对抗负能量的天然屏障。微笑可缓解生理紧张,减少大脑中的应激激素,增加欣快激素内啡肽和多巴胺,即使假装微笑,也会对减压产生积极影响。

冥想打坐10分钟。冥想打坐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消除情绪上的烦恼。

旅游。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抛开烦恼,做真实的自己。旅游会让我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大自然当中,在优美的环境当中我们会感到非常的心旷神怡,会忘记一切的烦恼以及忧愁,同时我们的心情也能保持舒畅的状态。

读几页最喜欢的书。阅读有助于人们暂时逃离现实世界压力,可以使压力减轻。听喜欢的音乐也有类似效果。

3.3穴位按摩治疗: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情绪与体内的神经调控、免疫系统、激素分泌发生着微妙的关联。当你负能量爆棚的时候,经常按按这几个穴位,疏通气血、舒畅情绪,会有很好的抚慰效果。

四关穴即合谷穴、太冲穴的总称,是医家非常推崇的治疗穴位,在临床上急躁易怒、心情抑郁、失眠、各种痛症,效果都很显著。

合谷穴:在手背虎口处。缓解紧张、急躁、焦虑情绪。

太 冲 穴:在足背侧,当第1跖骨间隙的后方凹陷处。情绪抑郁不舒展的时候可以按摩这里。

按揉时用拇指指尖用力点在穴位上,此时食指放在手或足内侧的对应位置上,相对用力,以加强点按力道,使穴区出现明显的酸胀感,甚至向四周放散。每穴点半分钟,然后改为揉法一分钟,揉时力道稍减轻,但也要保持一定向下点压的力量。

总之,真正的情绪健康并不是“天天开心”,而是有能力独自去感受到多种情绪。

也许我们还可以做的是,在偶尔负能量来袭时,那就允许自己消极几天,胡思乱想一阵子;想哭的话,就让自己哭一场。过后,以积极的心态满血复活,重新做起,拥抱新生活。

祝你早日穿过人生中的黑暗。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