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九郎刘克庄诗歌赏析答案?
《贺新郎·九日》是南宋词人刘克庄的一首重阳节登高抒怀之作。上片写重阳节登高望远所引起的感喟。下片先说少年时代自负有下笔千言的才华,颇思有所作为。
结语二句“鸿北去,日西匿”写鸿雁春天就要飞向北方了,可是,北方的神州大地不知什么时候才能收复,每思及比就痛心无比。现在雨住、天晴、云散了,眼看就要夜幕降临了,让人不禁想到如今衰微的国势,词人心中更是惆怅难耐。贺新郎刘克庄的主旨?
这首词是作者和朋友王实之六首唱和词中的第四首。上片以韩世忠为例,提出在大敌当前时,应放宽尺度,重用人才;下片抚今追昔,指出国势垂危的情况下,不应幻想依靠天险,而应依靠能拯世扶倾的英雄。全词感情丰沛流畅,词句凝练有力,用典精妙自然,意气风发、朗朗上口。
贺新郎把酒长亭说的典故?
这个典故出自辛弃疾《贺新郎》把酒长亭说。
原文是:陈同甫自东阳来过余,留十日。与之同游鹅湖,且会朱晦庵于紫溪,不至,飘然东归。既别之明日,余意中殊恋恋,复欲追路。至鹭鸶林,则雪深泥滑,不得前矣。独饮方村,怅然久矣,颇恨挽留之不遂也。夜半投宿吴氏泉湖四望楼,闻临笛悲甚,为赋《贺新郎》以见意。又五日,同甫书来索词,心所同然者如此,可发千里一笑。)把酒长亭说。看渊明、风流酷似,卧龙诸葛。何处飞来林间鹊,蹙踏松梢微雪。要破帽多添华发。剩水残山无态度,被疏梅料理成风月。两三雁,也萧瑟。
佳人重约还轻别。怅清江、天寒不渡,水深冰合。路断车轮生四角,此地行人销骨。问谁使、君来愁绝?铸就而今相思错,料当初、费劲人间铁。长夜笛,莫吹裂。
当时作者写作的背景是燕赵多悲士,南宋亦是,如陈亮、刘克庄、史达祖等人,辛弃疾一生与他们交游甚多,文学史上把他们称为“江西派”。与北宋那些文人相比,他们大多薄宦老天涯,却怀着“男儿西北有神州”的补天情怀,所以多不被南宋朝廷所容。其中,辛弃疾和陈亮多友情在历史上传为佳话。《唐五代两宋词选释》云:“嫁轩与同甫,为并世健者,交谊之深厚,文章之振奇,可称词坛瑜亮。”
公元1188年,陈亮前往上饶,与嫁轩会晤。此时嫁轩已将半百,身患小疾,但为了陪伴多年未见的友人,依旧带病前往。鹅湖寺以及沿途的风景都留下二人的足迹,两人一路中边游赏边休憩饮酒作诗,谈笑高歌,好不快哉。
待行与朱熹约好的紫溪镇时,已过了数十日。想必朱熹因种种缘由,不能来赴会,陈亮也便挥手告别,飘然而去。陈亮去后,嫁轩心中不舍,故次日又策马前去追赶。不料行至上饶县泸溪附近的鹭鸶林,雪深泥滑,道路不好走,只好颓然而返。故而在路边酒家独自喝起来闷酒,心中颇为惆怅,甚是追悔未能挽留陈亮。是日夜中,他借住在泉湖吴氏的四望楼,半夜听到邻家传来的悲凉笛声,不由心生感慨,写下这首为陈亮所赋的《贺新郎》(《贺新郎》又名《乳燕飞》)。
两人在长亭上把酒言欢,陈亮一袭粗布麻衣,那傲然的神态和洒脱的风姿如陶渊明一般令人起敬;讨论国事时,陈亮慷慨激昂,胸中豪情似喷发的火山、奔涌的江涛,堪与三国诸葛亮先生的志向和谋略媲美。正当他的思绪飘向金戈铁马的战场时,林间不知何处飞来的几只小鹊,在松枝间轻灵跳跃,将积雪踏得簌簌而落,辛弃疾的心也被拉回现实。
时光残忍,当年的少年,如今已生白发,然而壮志却依旧未酬;而宋朝的大好河山,在金人的铁骑之下悉数被毁,只能在江南一隅偷安,这“残山剩水”只能依靠几只稀松的老梅来点缀风光。虽然天下有不少义士有收复河山的决心和抱负,但终不过是寒冬里几只过雁,无法改变这萧瑟的现实。
多年相逢,离别却匆匆,辛弃疾不禁感慨道:你虽依约而来,但又怎舍得这样轻易离去?天寒地冻,我如何能追上你的脚步?自别之后,我对你的想念就如同这长夜笛声,漫漫无期,似乎要将天地都吹裂。两人手足情深,不来时思念苦,相见后离别苦,用情沉重,不可解脱。两人因山阻水隔而不能复见,如同南北分裂、山河相望而不能相合一样,让人深感悲伤。
知音难觅,辛弃疾和陈亮,如同伯牙和子期,“高山流水”般的友谊弥足珍贵。只是,天公不作美,不知要过多久,两人才能再次把酒言欢,对雪赋诗。这漫漫人生路,有人陪伴只不过是偶然燃起的一段烟火,路,终究还是要一个人走。
辛弃疾《贺新郎》一词中所用典故的涵义?
贺新郎·甚矣吾衰矣
邑中园亭,仆皆为赋此词。一日,独坐停云,水声山色,竞来相娱。意溪山欲援例者,遂作数语,庶几仿佛渊明思亲友之意云。
甚矣吾衰矣。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馀几!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问何物、能令公喜7?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
一尊搔首东窗里。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江左沉酣求名者,岂识浊醪妙理。回首叫、云飞风起。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知我者,二三子。
译文
我已经很衰老了。平生曾经一同出游的朋友零落四方,如今还剩下多少?真令人惆怅。这么多年只是白白老去而已,功名未竟,对世间万事也慢慢淡泊了。还有什么能真正让我感到快乐?我看那青山潇洒多姿,想必青山看我也是一样。不论情怀还是外貌,都非常相似。
把酒一尊,在窗前吟诗,怡然自得。想来当年陶渊明写成《停云》之时也是这样的感觉吧。江南那些醉中都渴求功名的人,又怎能体会到饮酒的真谛?在酒酣之际,回头朗吟长啸,云气会翻飞,狂风会骤起。不恨我不能见到疏狂的前人,只恨前人不能见到我的疏狂而已。了解我的,还是那几个朋友。
赏析
正如此词自注所述,辛弃疾的这首《贺新郎》词,乃是仿陶渊明《停云》“思亲友”之意而作,抒写了作者罢职闲居时的寂寞与苦闷的心情。
词的上片叙述词人面对青山产生的种种思绪,感慨岁月流驰、人生短暂而壮志难酬,落寞之情展露无遗。上片一开头以“思亲友”起意,在年近六十,又谪居多年,故交零落的情况下,叹“甚矣吾衰矣。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馀几!”。此处引用了《论语》中的典故,慨叹政治理想无法实现、英雄迟暮的无奈,又凸显他可以饮酒避害,与陶潜神交的快意。“怅”字写出了词人难觅知音的孤独与迷惘,充分体现了词作沉郁的意境。与此对应,“只今馀几”与结句“知我者,二三子”首尾衔接,用以强调“零落”二字,同样表现了词人知交渐少的境遇和落落无为的半生坎坷。第三、四句连用典故,豪情在忧愤中显现。无可奈何任白发空垂,词人的悲愤理所当然,可他仍能将“人间万事”付之于“一笑”,这份豪情却是无人能及!第四句词人以设问开头,又与典故中喜权欲的桓温相比,引出词人寄情山水的情志。“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两句,是全篇警策。词人因无物(实指无人)可喜,只好将深情倾注于自然,人与青山互观互赏,互猜互解。不仅觉得青山“妩媚”,而且觉得似乎青山也以词人为“妩媚”了。词人借此告诫自已要像青山那样忘乎情感,才会跟青山一样宁静祥和、妩媚动人、超然洒脱、充满青春的活力。以下“情与貌,略相似。”两句,情,指词人之情;貌,指青山之貌。作者在这里将自己的情与青山相比,委婉地表达了自己宁愿落寞,决不与奸人同流合污的高洁之志。
词的下片作者又连用典故,借饮酒抒怀,抒发清心淡泊的高尚节操和超凡脱俗的狂放个性。“一尊搔首东窗里,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便是词人对陶渊明《停云》的化用,用以想像陶渊明当年诗成时的风味,感叹已是无人如陶渊明一般知酒。这里又提陶渊明,意在以陶自况。“江左沉酣求名者,岂识浊醪妙理?”两句,表面似申斥当年偏安江南的东晋王朝之中那些沉酣于酒的名士,实际是讽刺南宋已无陶渊明式的饮酒高士,而只有一些追求名利的官僚政客。在这种污浊环境下,陶渊明知音难觅,词人亦是如此。国势衰微,词人想起刘邦,“云飞风起”轻松的一笔,却也写出了无比豁达的心胸和爱国之情。由这一句起诗的意境大为开阔,诗人的心境也完成了由悲慨转为沉静,再转为高蹈的灵魂历险,从此,再不受凡俗的羁绊和诱惑。以下“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两句,借张融典故,以他之“狂”,显示了词人难觅知音而心中愤慨不平,道尽了词人特立独行的超逸豪放,点名了词人胸中的慷慨激越。只有襟怀磊落的人才能写出这样坦荡不羁的句子,这并非小看古人,只为抒发自己的情怀于万一。结句“二三子”与词首呼应,再次表明自己知心朋友稀少。这“二三子”为谁没有人进行专门的考证,有人认为是当时人陈亮。但不妨将古人陶渊明、屈原乃至于孔子等,都算在内。他们都能与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词人“思亲友”思的就是这“二三子”。
这首词几乎句句用典,却能熟练化用典故和前人词句,浑然天成,有千锤百炼之功。全词在典故的层叠中抒发了词人无人能及的豪放情怀。[
贺新郎读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贺新郎病中有感是清代词人吴伟业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系作者悲叹自己身世之作。
这首词主要表现作者重病时,对自己长期郁积在胸并在相当多作品里反复表现的愧恨之情的总结,对自己被迫应召、失身变节的自赎。
“万事催华发”,在作者看来,一切事机都在促使自己衰老。这句已经定下全篇悲怆的基调。自己生命可能无多了,想到古人的死得其所,如西汉龚胜,王莽篡汉后,给他高官厚禄,强逼他挂名为官,他坚拒并绝食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