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有一天歌词是什么意思,有谁看过百年孤独?
这是本没有爱情却非常浪漫的书。每个人都在尽可能去抵抗孤独,参加革命也好,反复地做手工活也好,沉迷于情欲也好,总之让自己充实起来……这里面包括了人类一切可以抵抗孤独的办法,如果有充满爱心的无聊人士,完全将这本书变成工具书,换上蓝色白色的书皮,写好书腰,用大号字体和一点五倍行间距印刷,放在当当或者亚马逊的首页进行热卖推荐我发觉他们每个人都无法控制自己,表现出一种自制力的缺乏。他们也无法控制自己命运的走向,无法控制疯狂的想法和行为,眼看着自己一步步走向堕落,走向灭亡,却无法自救,是那么地疯狂与无助。有阳光也有雨水,有爱情也有孤独。其实这没什么大不了的。何必花那么大的心思去抵抗它呢?做一次爱,去一个好地方,爱一个好姑娘,赚一百万以后再赚一千万……这些都不错,但不要把这些变成抵抗孤独的法宝。不不不,各种各样的体验都不过是生命的一部分,但不应该是作为战斗的筹码。孤独无法抵抗,孤独无法被磨灭,孤独不会随着时间的过去而褪去,孤独不会因为爱人增多而变浅薄苍白,孤独它在这里,不动不逃,偶尔出来说几句冷笑话。我发觉他们每个人都无法控制自己,表现出一种自制力的缺乏。他们也无法控制自己命运的走向,无法控制疯狂的想法和行为,眼看着自己一步步走向堕落,走向灭亡,却无法自救,是那么地疯狂与无助。 他们的激情与消极交替着,为了自己热爱的事情而奔忙起来,却又或因现实,或因自我的迷茫而受到阻挡,停下短暂而又欢快的脚步,最终每个人却都摆脱不了在消亡中终结。然而遍观整个家族的命运,我发觉那激情也只不过是一种短暂的,短命的「一时兴起」罢了。这样的激情无法拯救他们。无法拯救他们的灵魂免于沉沦。无法令他们的灵魂丰富饱满起来,自信快乐起来,乐观向上起来。
你们有处女情结吗?
有处女情节很难专注感情。为什么这么说?
1.现在乃至以后思想会越来越前列,不会像父母呢辈对这方面这么重视。好的女孩追求者自然多,谈的多了该做的事自然避免不了。有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只要女生不是处女就不会像之前一样爱惜自己。像现在的约炮生活充斥着年轻人,需求要比感情来的简单。
2. 思想上不在变得陈旧,生活也会改变。就像纹身,父母辈的看到纹身少年嘴里必然会说些什么。但现在看来纹身在向艺术发展,纹身也具有属于自己的含义。就像处女一样,思想开放,生活也不会变得拘束。
3. 要从现实出发,确实也有很多好女孩也还是处女。但可以肯定的是这种女生对恋爱会有所底线,可以kiss可以搂搂抱抱,但上床我还没想清楚。就是这样子。还是之前说过的,好女孩追求者自然多,既然之前的男友没做过,你也未必可以。
所以现在想要一段好的爱情,对于处女情结最好是不要有。呢样的话感情必然不会有结果。
处女情结我是没有的,既然相爱了就不要有这些呢些没必要的东西。有就不要轻易碰感情,毕竟现在的感情都变味了,能遇到一个知冷知热的人就不要在过分要求了。
相遇不易,且珍惜吧。
(附赠哥哥三格壁纸,喜欢可带走哟)
有什么好的现代耽美小说推荐?
谢邀
这类书我基本不看的,
不对,是从来不看......
余生还长,望您早日 直起来
给您查了下资料,推荐以下几本,全是此类大神所写,供您选择。
南康白起。
《浮生六记》《等你到三十五岁》
非天夜翔。
《金牌助理》《幺儿》、《灵魂深处闹革命》。
风弄。
《不能动》、《昨天》、《背德假期》。
迷羊。
《逆爱》、《蔷薇王子》、《捡到菊太郎》
耳雅。
《SCI谜案集》系列、《罪爱》
为什么很多人都喜欢唐伯虎的桃花庵诗?
公元1499年,在锦衣卫镇抚司的诏狱中,江南才子唐伯虎被绑于刑具之上,锦衣卫挥舞着鞭子,一下又一下地抽打着这位文弱的书生,启图让他招供,可唐伯虎始终要紧牙关。
但是,和唐伯虎一同被捕入狱的徐经却不堪忍受酷刑,屈打成招,承认自己用金银厚礼向主考官行贿,以此得到了策问的考题。
最终,唐伯虎被革去功名,终身不得入仕,他空有一生才华,最终无缘报效国家,成了他一生的伤痛。
世人皆知唐伯虎是一位才华横溢的风流贵公子,就算没有读过他的诗集,大概也都看过周星驰演的《唐伯虎点秋香》。
他有了八个妻子还不知足,要三笑点秋香,抱得美人归,他一手丹青出神入化,贵人们千金难求,可回归到历史本身,唐伯虎从来都不风流,甚至带着悲情色彩。
01进京会试唐伯虎本名唐寅,公元1470年出生于苏州,字伯虎,小字子畏,号六如居士。唐伯虎的祖上非常显赫,曾跟随李渊起兵,受封国公。
可到了他父亲这一代,家道中落,在苏州街上开了一家酒肆,以此养活一家老小。可父亲深谙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的道理,专门为唐伯虎请了老师授课。
父母对唐伯虎给予厚望,希望他能光耀门楣,唐伯虎也不负众望,凭借着天赋和后天的努力,在16岁时就考中了秀才第一名。
18岁时,唐伯虎与妻子徐氏成亲,夫妻甚是恩爱。从此,有妻子相伴,红袖添香,唐伯虎更加勤学苦读,希望能在科举之路更近一步。
可是,命运从来都不会一直眷顾同一个人。
24岁时,父亲去世。
随后,妻子怀孕难产,母子双亡。
然后,母亲去世。
最后,妹妹自杀。
唐伯虎一下子成了孤家寡人,他没有办法接受如此大的变故,开始意志消沉,整日流连酒馆,醉生梦死。可人生的坎坷并没有消磨掉唐伯虎身上的傲气。
27岁时,唐伯虎娶了官宦人家的女子何氏为妻,何氏过惯了金尊玉贵的生活,不愿意跟唐伯虎过粗茶淡饭的生活,总是盼着唐伯虎能金榜题名,入朝为官。
29岁时,唐伯虎参加乡试,考了第一名,成了应天府的解元,从此,唐伯虎多了一个唐解元的称呼。
唐伯虎满腹才华,解元不是他的终极目标,状元才是。
公元1498年的冬天,数以万计的考生们汇集京都,来年二月,他们就要参加京城三年一度的会试,这将是他们改变命运的机会。
这其中也包括唐伯虎,还有与他同行的江阴县举子徐经。
徐经出生于江阴富户,家中资产丰厚,可他却不似一般的纨绔子弟,整日寻欢作乐。相反,他自小聪敏好学,23岁就中了举人。
在赶往京城的路上,两人不期而遇,交谈之间颇有相见恨晚之感,于是两人结伴同行,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不同于唐伯虎的初次入京,徐经早已是京城的常客了,刚在住处安顿好后,便拉着唐伯虎迫不及待地要去拜访自己的房师——程敏政。
徐经乡试那年,程敏政任主考官,根据当时的惯例,考生一般尊称录取自己的考官为房师,自称其门生,这是未来入仕后,最重要的人际关系。
如今,程敏政官至礼部礼部右侍郎兼詹事府詹事,在士子之中颇有声望,到了无人不知的地步。程敏政学识渊博,精通六艺,是当朝弘治皇帝和太子的老师,受百官敬仰。
所以,徐经每次来到京城,都会登门来拜访程敏政,以此来维护关系,可这一次的拜访,似乎又有了一点不一样的意义。
作为皇帝和太子共同的老师,程敏政的才华自是不必说,单就其如此深受皇恩,今科会试的主考官说不定就是他了,所以徐经打定主意,一定要多多走动。
可唐伯虎却不这么认为,科举考试,拼得是真才实学,靠攀附权贵,投机取巧,实在不是君子所为。
可徐经却觉得,程敏政是自己的老师,于情于理,到了京城都该上门拜访。再者主考官这事纯属自己猜测,就算程敏政不是,也可以上门讨教一些应试的方法和技巧,何乐而不为呢!
于是,在徐经的一力劝说下,唐伯虎只能跟着徐经上门拜访了。
其实,程敏政对唐伯虎早有耳闻,早就想见上一面。
当年,唐伯虎参加南京乡试的时候,主考官是太子冼马梁储。乡试上,当他看到唐伯虎的卷之时,一下子被唐伯虎的博学多才所吸引,直言如此奇士,今科解元非他莫属。
回到京城后,梁储对唐伯虎大加赞赏,极力推荐,唐伯虎虽身在江南,但是才名早就在京城传开了,对于梁储的知遇之恩,唐伯虎一直是心怀感激的。
所以,这次随徐经拜访程敏政,便打定主意想要求一份墨宝送给自己的老师。
席间,三人推杯换盏,喝到微醺之时,唐伯虎不觉诗兴大发,竟吟诵起来。程敏政听罢,只觉坊间传言不虚,此人才华横溢,定能入朝为官,成为国之栋梁。
言谈间,程敏政不知不觉就说到了此次会试的情况,于是便询问起两人的准备情况。徐经听罢直言道:“四书五经学生已烂熟于心,此次试题只要不是太生僻,学生定有信心能高中。”
程敏政闻言,却摇头道:“读书人岂可只囿于四书五经,应博览群书,只要是出自先贤的智慧,就不能算是生僻。”
趁着程敏政高兴,唐伯虎便提出想要为梁储求一篇《送梁冼马序》,一来,可以作为报答房师的谢礼,二来,唐伯虎也想要领略一下程敏政的文采。
程敏政十分看重唐伯虎,一口就应下来,连夜写成了《送梁冼马序》,从此唐伯虎和徐经成了程府的常客,可每一次拜访,徐经都会备上厚礼,从不知避嫌。
时光飞逝,转眼就到了会试的日子。
与乡试不同,会试规模更大,前来应试的举子都是来自各府的佼佼者,如果能考上就能得皇上重用,若是作为本次主考官,就能与考生建立师生关系,快速扩充政治人脉。
所以,很多官员都对这次主考官的位置垂涎三尺。
就在会试的前两日,考官的人选终于定了,由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李东阳出任主考官,由礼部右侍郎程敏政出任副考官,皇帝下令,由二人拟出此次会试的考题。
可让人始料未及的是,就是因为程敏政的考官身份,将唐伯虎牵扯进了一桩科举舞弊案中,将他的科举仕途尽毁。
02科场舞弊这一日,会试的第三场考试结束了,从考场出来的举子们各个满面愁容,一边恨自己平时看书太少,一边抱怨这次的考试题目太生僻了。
这群人中,唯有唐伯虎和徐经笑容满面地走出考场,回到酒楼就迫不及待地饮酒庆祝。席间,两人志得意满,高谈阔论,酒过三巡后,两人说话不禁有些随意。
就在两人相互恭维的时候,酒意上涌的唐伯虎不经意间说出了此次考试多亏了程敏政的致电,不然题目如此生僻,很难答出来。
恰好此时,酒楼有一名官员也在饮酒,说者无意,听者有心。他突然想起前两日,程敏政在阅卷时的对两位考生的试卷大加赞赏,莫非这酒楼中的两人就是唐伯虎和徐经?
他瞬间有了一个念头,难道程敏政收受贿赂,泄露了试题。他沉思片刻后,立刻就离开了酒楼,他要回家写奏疏上报朝廷。
这名官员名叫华昶,任户科给事中,他能说会道,经常借由言官特权,讽议左右,这次仅凭自己的猜测,就上书弹劾程敏政受贿,将试题泄露给了唐伯虎和徐经。
此事一出,满朝哗然。科场舞弊向来都是国之重罪,明朝时期,对科场舞弊的惩罚尤为严厉。
为了平息众怒,弘治皇帝下令,撤了程敏政主考官的头衔,并停止阅卷,其批阅过的试卷由主考官李东阳重新审阅。
可复审的结果却让所有人傻了眼,唐伯虎和徐经并未被程敏政录取,两个人落榜了。
这样的结果似乎并不能支持华昶对程敏政的控诉,于是,为了查清事情的原委,弘治皇帝下令,将徐经、唐伯虎、华昶一起逮捕入狱,交由锦衣卫查证。
本以为能金榜题名,却不想如今镣铐加身,身在狱中的唐伯虎此时还云里雾里,没有任何头绪。就在这时,又有第二个人跳出来指证程敏政。
此人是同为考官的林廷玉,他声称自己亲眼看见程敏政在得知东窗事发后,将审阅过的试卷重新整理,将回答出试题的考生一律不予录取,以此来摆脱嫌疑。
有了新的证词后,弘治皇帝龙颜大怒,下令将程敏政和林廷玉全部下入大牢,彻查清楚。
为了尽快结案,负责调查的锦衣卫对唐伯虎和徐经动用了各种酷刑,虽然唐伯虎抵死不认,可身为富家公子的徐经哪里能忍受如此严刑拷打,当场就屈打成招了。
他承认,自己每次去程府都准备金银厚礼,就是为了贿赂程敏政,得到会试的题目。
虽然有了徐经的证词,但是程敏政却矢口否认自己有泄题的行为,他自认为官三十余年,从来都是严于律己,绝不会做对不起皇上的事情来,严词要求与华昶当面对质。
可是,若程敏政没有泄题,那唐伯虎和徐经是如何知道会试的题目?又为何会在大庭广众之下,说出要感谢程敏政这样的话呢?两人落榜真的是程敏政做的手脚吗?
这一连串的疑问困扰着审案的锦衣卫们,也困扰着皇上。程敏政是他的老师,也是朝廷不能缺失的人才,于公于私,他都想保下程敏政
为了不再让案件继续牵扯下去,弘治皇帝拍板决定,让程敏政、唐伯虎、徐经和华昶四人来个当面对质,孰是孰非,一目了然。
大殿之上,双方各执一词,于是,审案官员又将之前招认罪行的徐经带了上来。此时的徐经已经休养了好几天,恢复了精神,他一口气推翻了之前的招供,还原了事情的真相。
他从未贿赂过程敏政,送礼只是出于师生关系。
当日在程府,为了讨教会试经验,唐伯虎问程敏政,若是作为主考官,将如何出题。程敏政便想二人列举了策问的文章,让两人要博览群书,不要拘泥于四书五经。
况且,当时的程敏政并非主考官,一切不过是凑巧而已。
回到客栈后,唐伯虎与徐经详细阅读了程敏政推荐的文章,并以此为基础,写了篇文章练笔,可没想到,程敏政成了主考官,推荐的文章成了考题。
虽然对于徐经的供词,唐伯虎和程敏政都没再提出异议,但是华昶依旧不依不饶,提出重新审阅唐伯虎与徐经的试卷,看程敏政到底有没有动手脚,以求自保。
但是弘治皇帝没再理会华昶,而是匆匆做了判决。
程敏政因不懂避嫌,被责令提前退休。华昶因听信谣言,不实举报,被贬官去了南京。而唐伯虎和徐经则有谋私利之嫌,被罢黜为吏,终身不得入仕途。
03桃花仙人这场轰动朝野的科场舞弊案,最终以各打五十大板的结果落下帷幕,可惜唐伯虎,功名被革,一生都无法进入仕途,枉费了那些寒窗苦读的岁月。
此后,唐伯虎终其一生都在做着下科场的噩梦。
二十年余别帝乡,夜来忽梦下科场。 鸡虫得失心尤悸,笔砚飘零业已荒。 自分已无三品料,若为空惹一番忙。 钟声敲破邯郸景,仍旧残灯照半床。
公元1500年,唐伯虎再次被罢黜为浙藩小吏,因深感耻辱,坚决不去入职,他的妻子何氏眼见丈夫仕途无望,不愿再过清贫的日子,自请下堂。
之后,仕途失意的唐伯虎离开了苏州,前往浙江,湖南、福建等地游览,回家后就生了一场重病,久久未能痊愈,期间,他的弟弟也与他分了家。
这还不是唐伯虎最低谷的时期,后来他受邀当了宁王朱宸濠的门生。可是,干着干着,他发现宁王想要造反,为了一份工作搭上命可不值当,于是唐伯虎便想要脱身。
可是,身为宁王的师爷,唐伯虎知道这么多的秘密,宁王肯定不会愿意放他走的。为了尽快脱身,唐伯虎装疯卖傻,在城内裸奔,还高呼,我是宁王的门客。
宁王见唐伯虎如此形状,只能命人将他送走。
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磨难之后,唐伯虎终于大彻大悟,再也不愿提及官场,整日醉生梦死,靠卖字画为生,自得其乐。
公元1505年,唐伯虎在苏州看上了一处房子,名叫桃花坞,为了将这座房子买回来,他将自己的部分藏书做了抵押,问朋友借了钱才购置下。
从此,世界再也没有仕途失意的唐寅,只有桃花坞主唐伯虎,他也因此写下了那首不朽诗篇《桃花庵歌》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卖酒钱。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
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
车尘马足富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若将富贵比贫贱,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将贫贱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桃花坞里有座桃花庵,桃花庵里有个桃花仙,桃花仙人种了很多桃树,只为摘下桃花换点买酒钱。
清醒的时候只愿日日坐在花间,酒醉之后就在花下睡去,半醉半醒间一天又一天过去了,花开花落间,一年又一年飞走了。
我愿在这酒中醉死,愿在这花下长眠,不愿去卑躬屈膝,阿谀奉承。马车滚滚而去,是贵族们的乐趣,有花有酒才是我等贫穷者的缘分。
若是拿他们的富贵与我的贫贱相比,他们不过是世俗凡人,而我是天上仙子,若将我的贫贱比作马车,他们是纵意驰骋,我却是悠闲自得。
别人笑话我很疯癫,我却笑他们看不穿这红尘世事,就算是那些豪杰曾有一时的辉煌,如今却墓冢不在,只能被当作耕种的田地。
唐伯虎用六个桃花,向我们堆积出了一个花的世界,还有一个花中仙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过着逍遥洒脱的日子。
这花与酒已经成了生命中的一个部分,那个曾经被幸福包围,梦想拜相封侯的少年郎不见了,那个曾经漂泊无依醉生梦死的风流才子不见了。
他痛也痛过,笑也笑过了,终究还是放下了放荡不羁的人生,择一处世外桃源,安享最后的人生。
04最后公元1523年,唐伯虎在贫病交迫中溘然长逝,终年五十四岁。
世人爱慕唐伯虎皆因爱慕他风流才子的形象;世人喜欢《桃花庵歌》皆因喜欢他对人生的深刻洞察和超脱豁达的人生境界。
徐祯卿评价他说:
唐寅,字伯虎。雅资疏朗,任逸不羁。
王世贞评价他的《桃花庵歌》说:
语肤而意隽,似怨似适,令人情醉,而书笔亦自流畅可喜。
他的人生充满着悲情色彩,可他从未被生活的磨难打倒,他说你们笑我疯癫,那这红尘世事你们又看穿了吗?
他仍是当初那个少年,不曾老去,他不是唐寅,他是人间的桃花仙,他如一缕清风,从桃花坞悠悠而来,荡开这世间纷扰,落入我们心中。
若是能回到过去,只愿能于桃花庵中看一眼桃花仙足矣!
缘分是怎么回事?
关于缘份,与一见钟情,可以说,从懂的爱,至今,信!而且未来还信!佛家所言的因缘果报,内含玄妙!人与人之间,确实是一种缘份,优其姻缘之事,真是有缘千里相会,无缘对面不识,但既便有缘相遇,还得对眼顺心,否则,也走不到一起!即使,走到一起,还得有份相守,否则也不会天长地久!男女之间的爱,绝对是一见钟情的事,感情可培养,但爱,不是培养的。就如,青梅竹马两男女,感情是肯定的,但爱,就不一定了,也许,有一天,你有缘相遇一人,以前从没见过,但就感到吸目引心,好象前世的熟知,这就是一见钟情!所以,爱,和感情,是两个概念,爱是说不清的,感情是可言表的,爱过的人,自知!
你见过最疯狂的女生有多疯狂?
她拿着镰刀,追着公公满院子跑,非要把公公的命根子删掉了!公公上气不接下气的,一边跑,一边捂住裤裆,拼命地往门外跑去!……
秋后的一天下午,邻居儿媳妇正在院子里,用镰刀删谷穗,公公把儿媳妇删掉了穗的谷秸,捆绑起来,捆绑过程中,发现有落了的谷穗,就告诉儿媳妇,认真点,别丢三落四的!儿媳妇也没有吱声,继续干活,公公见谷秸秆上时不时有谷穗,说儿媳妇也不听,气不打一处来!一边捡谷穗,一边骂骂咧咧的!
儿媳妇听到骂声,毫不客气地对骂起来!两个人越骂越难听,公公又骂姥姥、又骂娘的!这时只见儿媳妇,放下谷子秸,拿着镰刀直奔公公而来,嘴里嚷嚷着:今天非把你的……删掉了不可!公公见状吓得撒腿就跑,看儿媳妇那阵势,好像真的要下手似的!
两个人一前一后,在院子里跑来跑去,儿媳妇不肯罢休,势在必得!公公上气不接下气的,赶紧往门外跑去!……
儿媳妇紧追不舍!公公拼命而逃,儿媳不依不饶!脚下被东西绊倒了,气得把镰刀朝公公抛去!……
天黑了,也没有见到公公回家,儿媳妇余怒未消,就等公公回家接着打呢!
这时有说话声,进院的是村长和妇女主任,媳妇一看没有公公跟着,就让村干部进了屋,村干部进屋后,就对儿媳妇进行了批评教育,并肯定了儿媳妇,在丈夫不在家的情况下,照顾没有老伴的公公非常周到,以后要尊老爱幼,和谐共生!避免此类问题发生。
原来公公跑到大街上后,朝后看了看,儿媳妇没追上来,才敢停下脚步,气喘吁吁地坐在地上!总算保住了命根子!……
可是怎么回家呀?唉!硬着头皮去了村委会,把刚刚发生的事情,说了一遍,村干部对公公也是批评教育一番,直到承认错误了,才答应做儿媳妇的工作,问题解决了,公公半夜三更的,才灰溜溜的回家了!……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互敬互爱,家庭才会温馨幸福!
遇事要以理服人,老人不能倚老卖老!蛮横无理!年轻人更要尊老敬老,不能针尖对麦芒!以牙还牙!这样只能搞得鸡犬不宁了!让大伙儿看热闹,贻笑大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