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戏剧文化 正文

终于爱情歌词歌词是什么意思

那我最欣赏的就是内地作家朱文曾说王家卫影片里的那些旁白听起来特像一个文学青年在絮叨。使得黎耀辉与何宝荣当时所身处的香港对同性恋的态度不够宽容“你就会很惊奇地发现中国传统文化对于同性恋的态度几乎一直都是比较宽容的”...

终于爱情歌词歌词是什么意思,王家卫导演的春光乍泄到底是想表达什么?

说起这部电影,也不得不说一下这部电影给王家卫带来的成就,1997年,王家卫凭借《春光乍泄》一举拿下第50届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大奖。 要说一部电影要表达什么,那么首先你就要对这部电影的导演有所了解,你要说我对于王家卫导演(以下简称王导)是什么样的看法的话, 那我最欣赏的就是内地作家朱文曾说王家卫影片里的那些旁白听起来特像一个文学青年在絮叨。

但《春光乍泄》显然是一个例外,这是一部文艺片,我们要站在文艺的角度去看待,以往作品中“商标式的王氏高度哲理性语言”在本片中被最大程度地弱化,取而代之的是极其朴素的日常对白和旁白,但它们同样能用台词以及背景在一瞬间的之内直指人心。在其他人看来,《春光乍泄》已经达到了电影美学的极致,的确,这部电影似乎有一种魔力,它能让人慢慢地沦陷于那两个被放逐在异国苍穹下的男人的隐秘忧伤和黯然心事之中,让人浮想联翩并且久久不能自拔……

这时候就会想起,“文艺”这个词代表的是什么,是无病呻吟的矫情吗?还是高贵典雅的图片收藏?都是,也都不是,他代表着我们每个人的欣赏能力,不对,是代表着我们每个人的欣赏角度,人们总觉得“文艺”这两字跟底层人民搭不上关系,其实并不是这样,相反,他们也有他们的文艺,在宿舍里,谁能哼两句大家喜闻乐见的歌曲,那么他也“文艺”,在过年时,谁能写出一手好对联,那么他也代表着“文艺” 可能大部分人一辈子中也无法欣赏2.8亿的鸡缸杯,但,这有什么关系,万物都很独特,懂的欣赏的人才最快乐。

这部电影我们还要注意一下当时的背景,在当时电影吸引人的地方就是里面弥漫的异国风情,用“流光溢彩”来形容布宜诺斯艾利斯绝对不为过,你可以看到五月广场上流动的车灯,高高耸立的方尖碑,快速闪烁的计时牌,湛蓝湛蓝的天空,当然还有那随处可见的热情的探戈,忙忙碌碌的华人餐厅,耸立在河面上的钢结构大桥,一切的一切,都是发生在离我们如此遥远的地球另一面,绝美,绝望。

当然,在《春光乍现》中的黎耀辉与何宝荣之所以爱得如此痛苦和绝望,因为他们此前在香港总是感到自己是被身边的人所排斥的“畸零人”,于是他们选择了逃避,但就像王导所说的那样,他们“想离开香港,来到世界另一头的阿根廷逃避现实,却发现越想逃避,现实越发如影随形的跟着自己,无论到哪儿,“香港”都存在……”

也许你会认为是中国传统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得黎耀辉与何宝荣当时所身处的香港对同性恋的态度不够宽容。

但如果你翻阅古籍考证一番,你就会很惊奇地发现中国传统文化对于同性恋的态度几乎一直都是比较宽容的,中国古代法律一直都没有对同性恋行为制定过严厉的惩罚条例,而著名汉学家高罗佩更是发现在清代时出现了对同性恋宽容、对异性恋反而严厉的现象:当时的社会规矩对同性恋关系的公开表现(男人手拉手在街上走,戏剧表演出现娈童等)相当宽容,反而把异性恋严格限定在私人生活的范围之内。当然,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传宗接代的家庭伦理规范也会变相地为黎耀辉与何宝荣这样的同性恋者制造压力,而这应该也是他们逃避到异国他乡的原因之一,我目前觉得现在社会对于同性恋的压力会越来越宽容。

说回正题,《春光乍泄》中的黎耀辉与何宝荣选择了一起逃避现实。其实无论是同性恋还是异性恋,如果彼此深爱的两个人一起逃避现实,一起逃到天涯海角,他们固然有可能拥有一段如电影般流光溢彩的浪漫时光,但最后十有八九只会收获一个如一滴夜雨中的泪水般心碎却无痕的结局,因为人只能逃避一时,无法逃避一世。而如果彼此深爱的两个人一起坦然而坚定地面对现实,一起争取亲友对他们的理解和祝福,一起承担对与错的总和,他们就有可能得到现世的幸福,虽然这样的幸福可能不会如电影般流光溢彩,但也自有其动人之处,足以值得他们用一生去慢慢品味。另外虽然任意一对彼此深爱的人以他们自己的力量很难改变社会现实,但他们却可以选择积极面对现实这样一种态度,这不仅会让他们获得两个人的幸福,而且如果有更多的人选择这样一种态度,那社会现实也会因此而慢慢改变。

其实拍戏的时候梁朝伟很放不开的,都是在哥哥(张国荣)的引导和帮助下才拍出了这么好的片子。而且当时梁朝伟没试过这么到那么远的地方拍戏,隔着那么远,每次拍完之后,他自己曾说过,非常想家,但是,回去一次就要三十小时左右。

这又说到了哥哥(张国荣),哥哥在娱乐圈的好口碑那是公认的,现在很多的一线明星也都受过他提携,(比如,古天乐一开始只是在TVB跑龙套后来张国荣一直制造机会给古天乐,另外就是古巨基、莫文蔚、张卫健等等)所以只要一提到他的名字,几乎半个娱乐圈的明星都知道的。

有人说王家卫这部片子写的不是爱,而是回归,是人性的渴盼。

后来我终于看懂了,时间一晃而过,台北的街市,国语,嗲嗲的声音,捷运,1997,热闹喧闹。原来此处是归处,黎耀辉终于从新开始了,原来想要从新开始不是和谁,只是和自己。何宝荣的从新开始,只是表面,他以为黎耀辉会回来,重复那昨天的故事,原来未来,不过是历史的不断重演,多少男男女女,分手又和好,每次有一方说出,我们从头来过吧。都会重复过去,周而复始。不是因为还有多少爱,而是因为,我们谁不想从头开始,换一部新日记本,换一台新电脑,开始一个新学期,换一个blog每一次都会给自己一个憧憬,然而那个憧憬如同千禧年,不过是个寻常年份太阳照常升起,不会有任何改变。不如我们从新开始从哪呢?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不是么?回归后的香港,又有什么不同,英护照,经济仍然发展过去,过去,杨晓芸说的,再见过去,管他过去的过不去的。黎耀辉过去了,重新开始,因为他醒了。醒后我们各分散。十一年后,香港仍然太平盛世,黎耀辉娶了刘嘉玲Leslie在那边找到和他共醉生梦死的人了么?

我认为想要表达的并不是同性或异性之间有何区分,同性他们是这个社会的边缘人物,王导本身拍电影喜欢攫取社会中的边缘人群,以他们的视角来看待世界。 或者是王导表达出他眼中的“文艺”亦或者是张国荣歌曲(沉默是金)里面的歌词:“我就是我,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

自己的一些小想法,其实我也是觉得王导并非一定要表达什么,就像《让子弹飞》一样,留下隐隐约约的彩蛋,让你们去猜想,这也正是艺术

郑源的歌怎么评价?

你好,我是开森音乐汇,作为一名音乐领域的创作者,在这里我简单的发表一下我个人的观点。

首先,郑源所唱的每一首歌曲都跟现实生活中的感情所连接,大部份都是伤感的,因为他本人在十六岁时有一次撕心裂肺的爱情,那时的郑源已经把自己的星光大道铺垫好了,但是为了爱情,郑源亦然放弃了成名的机会。最好他的女友还是离他而去,推荐几首超沧桑的歌曲,不知你听过没有,《别问我是谁》这首歌曲简直撕心裂肺到了极至。

其次,《过期的情书》《变了,散了,算了》《不想》《好聚好散》《我不恨你》《让过去成为过去》《为什么相爱的人不能在一起》《怎么会狠心伤害我》《曾经爱过你》《不要就这样离开》《为爱停留》还有几首欢快的恋爱之歌《初恋女生》《真的我想知道》《水果情歌》还有一首新出的跟沈丹丹合唱的《幸福恋人》,郑源的每一首歌曲都是那么好听,回味无穷,最主要是贴近生活。

最后,郑源的歌深情而专注,不做作,不刻意渲染,全情投入,用真心去诠释每一首歌!感情饱满!做为郑源多年的歌迷,就是喜欢郑源的歌够深情!郑源对每一首歌的理解能力也特别强,表达和传递的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动作都非常的有感染力!再加上声音的激发力,郑源的每一首歌细细品味都会有别样的感触!这就是源情歌的魅力。

这就是我的观点,希望可以帮到你,谢谢。

哪首歌可以称为备胎之歌?

备胎本是车辆备用轮胎之意,不知什么时候,被网友增加了一层特殊含义。感情备胎,明知得不到未来、没有结果,却义无反顾、心甘情愿的为他或她付出。经常以男女朋友之外的第三种身份出现——好朋友!

我在网上找很多有关备胎的歌曲,并将那些被公认的备胎歌曲整理了一下,为题主罗列出来,希望题主满意!

一起来看看那些旋律优美,歌词却扎心的备胎歌曲吧!

男不听《七友》女不听《钟无艳》

1 《七友》 歌词:谁人曾照顾过我的感受,待我温柔,吻过我伤口。能得到的安慰是失恋者得救后,很感激忠实的狗。甜言蜜语没有,但却有我这个好友!(备胎=狗 呼之即来 挥之即去)

2 《钟无艳》 歌词:在你悲伤一刻必须解慰,找到我乐趣。我甘愿当副车,却没法撞入堡垒。彼此这么了解,难怪注定似兄妹一对。(太熟悉,像兄妹,不好下手啊!)

3 《闹够了没有》 歌词:没有关系我们只是朋友,偶尔会替你分担你的伤口。把我的肩膀借给你当枕头,在你需要我的时候!(论,一个合格备胎的自我修养。)

4 《一直很安静》 歌词:明明是三个人的电影,我却始终不能有姓名。给你的爱一直很安静,我从一开始就下定决心,以为自己要的是曾经,却发现爱一定要有回应。(备胎=牺牲,包括生命在内!仙剑奇侠传,林月如 诠释一切!)

5 《电灯胆》 歌词:谁当初无心将两方缀合,然后留底只得这寂寞人。仍是你们密友,呆望你们热吻,应该伤感还是快感。(备胎=善良人的坏心眼,等待着转正的那一天。)

6 《三人游》 歌词:就算你的爱,属于他了。就算你的手,他还牵着。就算你累了,我会在这里。我还在某处守候着,说不定也是一种幸福的资格,至少我们中还有人能快乐。(备胎=自认为的三人游)

7 《我爱的人》 歌词:我爱的人,她已有了爱人。从他们的眼神,说明了我不可能。每当听见他或她说 我们!就像听见爱情永恒的嘲笑声。(备胎=相对于一个人的弱势个体吧)

8 《痴心绝对》 歌词:明知道让你离开他的世界不可能会,我还傻傻等到奇迹出现的那一天。直到那一天,你会发现,真正爱你的人独自守着伤悲。

BEYOND的歌曲背后的故事是什么?

BEYOND乐队的每一首歌曲都有特别的意义,每一首歌曲背后都有着不同的故事。

1.《光辉岁月》

《光辉岁月》这一首歌是BEYOND乐队在非洲访问曼德拉总统之后,回来就写下了它。

曼德拉总统是一个伟大的领袖,他组织并领导了“蔑视不公正法令运动”,得到了全体黑人的尊敬。

曼德拉总统是一个战士,将一生奉献给了民族解放事业。

BEYOND乐队在访问曼德拉总统后,于1988年创作了这首《光辉岁月》。

在《光辉岁月》这首歌曲中,有歌词就是:“黑色肌肤给他的意义,是一生奉献,肤色斗争中,年月把拥有变作失去,疲惫的双眼带着希望……”

这正是BEYOND乐队对曼德拉总统的赞美,也是他们对种族歧视的厌恶。

2.《喜欢你》

相信大家都记得《喜欢你》这首歌里的歌词:“喜欢你,那双眼动人,笑声更迷人,愿再可,轻抚你,那可爱面容,像昨天,你共我……”,毫无疑问,这首歌里面包含着一个爱情故事。

在1988年,YEYOND乐队的歌手黄家驹找了个女朋友,但是那个女朋友无法忍耐他整日沉迷于音乐,无心顾及她。于是,女朋友便向黄家驹提出,在她和音乐之间做出选择。

黄家驹在艰难抉择下最后放弃了爱情,选择了音乐事业。后来,黄家驹便创作了这一首《喜欢你》来表达自己失去爱情的苦楚。

3.《再见理想》

这一首歌曲可以说是BEYOND乐队的经典之作,在他们还是地下歌手是,这首歌就很受歌迷喜欢。

黄家驹曾说,写了《再见理想》这首歌后,他高兴得好几天都睡不着,这首歌是他自己的回忆。

4.《海阔天空》

在BEYOND乐队成立10年后,写出了《海阔天空》。在10年里,他们经历了从默默无闻到大红大紫的无数不为人知的艰辛,坚持理想,从未放弃。

这一首歌是写给他们自己的,是他们对自己这么多年以来对音乐的坚持肯定。这首歌很好听,也激励了很多在梦想道路上的人继续前行。

回顾这些BEYOND乐队的经典老歌背后的故事,让人敬佩,不得不说,这是一支伟大的乐队。

可以推荐几部悬疑解密推理类型的电影吗?

1.惊魂游戏(1973)豆瓣7.7分

一艘私人游艇,一个字谜游戏,六位身怀秘密的乘客,一场残忍的阴谋,复仇、谋杀、死亡的戏码轮番上演。这是阿婆最好的精神续作之一。

2.调音师(2018)豆瓣8.3分

有一种电影,直到看完最后一秒,才知道谜底。

3.405谋杀案(1980)豆瓣8.4分

一场情侣案件牵扯到的波及全市的大型阴谋。日式本格推理与好莱坞技法结合,既有时代性又超越时代性。

4.八面埋伏(2004)豆瓣7.6分

一个良好的密室连环杀人事件永远能吸引悬疑推理迷看下去。

5.香水(2006)豆瓣8.5分

最文艺的悬疑片。

6.我是谁:没有绝对安全的系统(2014)豆瓣8.2分

黑客朋克与悬疑结合打大胆试验。

7.金田一少年事件簿:雪夜叉传说杀人事件(1995)豆瓣8.6分

暴风雪一般的绝望与愤怒,遇害者有时也是加害者。

8.目击者之追凶(2017)豆瓣8.2分

全员恶人,揭露人心的故事总是受到欢迎。

9.幻影凶间(2007)豆瓣7.5分

置身斯蒂芬·金设置的诡异房间,看约翰·库萨克一个人装逼的独角戏。

10.神探(2007)豆瓣8.5分

天才又有点精神病的侦探,能看透每个人心中的鬼。

补充:

11.红辣椒(2006)豆瓣9.0分

《盗梦空间》的动画版本。

12.最佳出价(2013)豆瓣8.4分

鉴赏拍卖师看得懂名画,却鉴赏不了爱情。

13.九号秘事1~5季

只用30分钟的精彩反转。

14.39级台阶(1935)豆瓣7.8分

英国爱国谍战电影。

15.利刃出鞘(2019)豆瓣8.2分

一场争夺遗产的谋杀。

芳华大结局是什么意思?

《芳华》电影版与原著最大的不同,在于一个像春天,一个像秋天。

有些人喜欢春天,有些人喜欢秋天,可更多的人爱着一年四季。

坐在电影院里的前三十分钟,原著党的我其实很不适应冯小刚的改编:

原著里,主角萧穗子并没有爱上什么陈灿,她从来不是《芳华》里的主角,甚至连配角都不是,她只是个身处局中的旁观者;

原著里,让人咬牙切齿的林丁丁其实没那么坏,她规规矩矩、滴水不漏甚至有些蠢萌的善良,不像电影版里会骂弱者是“撒谎精”;

原著里,何小曼(电影里改名“何小萍”)的爸爸在她6岁的时候已经自杀,她从来没有写信给爸爸的机会,不像电影里,她在成人的过程中,至少有人惦念。

还有一些情节,因为特别的原因,电影没有表现出来。

原著慢条斯理、冷冰冰地给讲了一个哭不出声的故事,像秋天的落叶,你眼睁睁看着一切发生。

倒是电影版把一些感情集中起来,供观众泪腺爆发,最后镜头定格在暖和的画面,让你相信美好的事情即将在春天发生。

因为需要停留在最绮丽浪漫的部分,所以电影把原著的最后四分之一省略了。

就像电视剧《亮剑》不会告诉你原著里那个惨不忍睹的结局一样,电影《芳华》选择否定或省去了原著里那不值一提的结局。

图解《芳华》原著

刘 峰 -

上世纪70年代,文工团里活雷锋刘峰被文工团里的人尊称为“雷又锋”——“又一个雷锋”的意思。

人如绰号,就是那个时代的精神标兵。他乐于助人,甚至会为了别人牺牲自己的利益。

刘峰喜欢上文工团里的林黛玉——林丁丁。

追溯起来,是在刘峰指导刚从新兵营出来的林丁丁练踢腿,林丁丁满脸委屈最后把姨妈巾都踢到刘峰鞋上了,然后像遭受了委屈一样大哭着离开。

受到了荷尔蒙的感召,刘峰惦记上了林丁丁——一个怀着要嫁给首长儿子理想的上海姑娘。

那是个混账的年龄,你心里身体里都是爱,爱浑身满心乱窜,给谁是不重要的。

——《芳华》

刘峰那时候已经是整个文工团一定程度上的“精神领袖”了,像一个圣人,他无私无畏,不食人间烟火。

可是他竟然在一个小库房里向林丁丁表白了。

电影版里林丁丁神情淡定还周旋有余,原著里的林丁丁却真的吓傻了——

你能想象有一天你朝拜的圣人雕塑从底座上跳下来跟你说“我喜欢你”吗?

电影版里林丁丁慌慌张张但淡定有余地离开,原著里的林丁丁却是大喊了一声响亮的“救命!”,然后逃跑的。

“他怎么敢爱我!” 你以为他是圣人,原来圣人一直惦记着你。

——《芳华》

那是个敏感的时代。林丁丁吓蒙了没辩解,刘峰不知如何辩解。

电影版里省略了一整个原著里的批判大会,于是你们没看到刘峰坐在马扎上一边哭一边听着台下的人读着他的审判词。

这些审判他的人,全都是他曾经帮助过的队友。

他们骂他:

下流!流氓!

刘峰最终被下放到伐木连,离开的前一天,只有何小曼来送他。何小曼也是文工团里不受待见的人。

后来中越边境冲突,刘峰上了前线,丢了一只手,正是抱了抱林丁丁的那只右手。

丢这只手的过程,不像电影版描述的那么血肉模糊。

原著里,他倒在了血泊,一辆补给弹药的卡车发现了他,司机要送他去急救站抢救,他却给司机指路去了需要补给弹药的兵团。

司机哭着把他再次送到急救站,给他输血,救回他一条命。

原著里说,那时候他不是想做一个英雄,他只是真心求死而已。

何小曼 ≠ 何小萍 -

电影版里把何小曼改名叫何小萍,是对的。因为何小萍,比何小曼幸福多了。

电影里何小萍的爸爸在他小时候被送进了监狱,在她成年以后才去世的,还给她写了一封疼爱有加的遗信。

原著里的何小曼6岁的时候,爸爸便自杀了。

电影里的何小萍在她“最辉煌”的时候收到爸爸病逝的消息;原著里的何小曼是在疯了的时候收到她新婚丈夫的死讯。

虽然这个丈夫,就像一个,她甚至不是很熟悉、仅仅是给过她一点关爱,就迫不及待登陆的岛屿。

电影里用很大的篇幅说了何小萍是如何想念她的爸爸,把他当作奋斗的精神寄托。

可原著的何小曼却在母亲改嫁后唯唯诺诺地独自过完了童年,自己争取到进入文工团的机会。

原著里的何小曼没有像电影版里去偷林丁丁的军装,去拍照片寄给父亲。她只是渴望得到母亲的关爱,不想把妈妈盘起来的头发弄乱而搞得自己一身馊味,遭到文工团其他人的嫌弃。

可只有活雷锋刘峰,在所有男团员都嫌弃和她组队、触碰她、嫌她臭时,挺身而出。触碰她、不嫌她臭。

这是何小曼在漫长人生里得到的仅有的关爱,这一点关爱,足够支撑起全部世界。

不被人所爱的人最能识别善良,也最能珍惜善良。

所以她很快明白到,她有且只能爱刘峰。

很小的时候,她就学会了用装生病来博取大人的关爱。以至于她最后也在文工团里用掉包温度计的小伎俩获得了一些关注。

被拆穿伎俩的何小曼最后被下发去了野战医院做护士,阴差阳错地上了报纸,当上了英雄模范。

突然涌来的关注,一眼望去都是真诚又虚伪的追捧。

得到了一切关爱,她却开始不相信报纸里的那个走上神坛的自己。如范进中举——她疯了。

在电影里,她是真的疯了。

在原著里,她似乎是故意的。

逝去的芳华 -

战争结束后,文工团也解散了。电影也正是停留在了这里。

可原著里,还有四分之一的剧情。

刘峰在老家结了婚,生了女儿。妻子是长途车售票员,跟别人跑了。

后来他去了海南做盗版书生意,在穷困潦倒的时候还不忘包养一个发廊妹——他帮助她,改造她。

没成功。

她拿着他给的“分手费”,去整了容,做了高级发廊妹,过上了认为的“好日子”。可刘峰还在原地踏步。像原著里说的,爱林丁丁用去了他半条命,他再也不会爱了。

在原著里,林丁丁离过两次婚:

第一次是因为她的知识分子婆家忍受不了她的“目不识丁”把她休了;

第二次她嫁去了澳大利亚做饭馆的老板娘,受不住无聊的生活跑回来了。

再回来的林丁丁,美丽不再,发胖了,头发也少了,心胸转变到可以容纳星辰大海与波澜不惊。

如果是现在的林丁丁被刘峰“摸”了,不会再大喊“救命”了吧。

郝淑雯和在军团认识的二流子结婚了(电影版里这个二流子是文工团的吹号手,但原著里这个二流子就是个路人甲官二代),作为一个前卫的新时代女性,事业有成,家庭有成。

何小曼从精神科出来后,找到了刘峰,照顾他、成为他唯一的“亲人”。他们自始至终都没有成为恋人,也没有结婚,却成为彼此唯一的“亲人”。

他们不需要爱情了。刘峰不会爱了,何小曼无所谓爱不爱。相依为命,就够了。

原著里,刘峰最后死于直肠癌,但是在离世前他仍然在努力生活,为生活创造一些小惊喜。

可是他的梦里,还有林丁丁。

原著的结尾是刘峰的葬礼。

平凡、潦草地结束。

没有人掉眼泪。

我猜很多看过电影的人都会想两个问题:

“如果当初刘峰没有爱上林丁丁,后面会怎么样?”

“如果林丁丁没有拒绝刘峰,又会怎么样?”

电影没有给出答案,但原著给了。

假如丁丁当时从了刘峰,刘峰就不会被处理下放,也就不会上战场,也就不会残废,领二百八十元残废金给山东老家的梆子剧团看大门。

说不定现在刘峰已经是文化科刘副科长,最差也是个组织部刘干事,跟丁丁过上了实惠温馨的小日子,每天拿着牛奶接孩子做小灶。

大幸福创造不出来,小幸福天天发生,有什么不好呢?

——《芳华》

然而,你我皆知:

无论是时代、历史还是爱情,没有假如。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