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棋童歌词是什么意思,能推荐几首古风音乐吗?
1.檀烧
2.银临
3.竹桑
4.critty
5.玄觞
6.洛天依
7.凌之轩
8.少司命
9.aki阿杰
10.绯村柯北
11.hita
12.心然
13.泠鸢
14.小爱的妈
15.清弄
16.不才
17.刘珂矣
有没有人推荐几首跟双笙的采茶纪跟小棋童差不多的歌曲?
感觉很平,不看歌词根本听不懂在唱什么,听完之后才发觉,啊原来这就是那首日本人好喜欢的采茶纪。词的确很有市井雅趣。声线很特别,但说喜欢的话,只能说爱的人很爱,不喜欢的人get不到美。说是古风里独树一帜的清新,的确觉得有些言过其实。
郭德纲和苗阜?
我从大学开始就听郭德纲的相声,那时候郭德纲的江湖地位还没有奠定,但是他的那些相声诸如《我的大学》,我百听不厌。当时的年轻人都在追歌星,没人听相声,也没有好的相声段子,郭德纲的相声可谓一股清流,让我耳目一新:相声还能这么说?
但是后来当我再听我喜欢的郭德纲时,我恨不得时间快点过去,那感觉就像在读一本被推荐的、自己却看不出优点的书一样,看着挺热闹就是笑不出来。现在,我几乎是看到德云社的相声就划走,听的话也是搜他早年的作品。
最近都在听苗阜王声和卢鑫玉浩,虽然他们两对不和吧,但我追捧的不是人,不是说学逗唱的水平,而是相声的内容。
我是80后,我小时候的相声,比如《多层饭店》,比如《五官争功》,比如《十点钟开始》,还有《批三国》等等,都是言之有物、贴近生活、具有文化内涵的作品,让人听了仿佛就发生在身边,让你会心一笑。那时的相声或针砭时弊,或褒扬好人好事,或传播文化,让你笑的同时还让你思考、让你涨知识,那时候的相声是对社会生活和人们精神面貌的一种引导。
而郭德纲这些年的作品,我就不说了,没有我想听的,尤其还被贴上了“三俗”的标签。钢丝们别喷我,这仅代表我个人喜好哈,萝卜白菜,各有所爱。
当听到苗阜王声的作品后,我觉得当代又有了我喜欢的相声。他们二位的作品虽然达不到前人的高度,但一直在靠近,可能因为苗阜的老师是传统相声演员吧(郑小山,1937年出生,男,相声谱系第六代传人。1950年走上艺术道路。曾获得全国传统相声大赛特别贡献奖。代表作《对对联》,《卖布头》,《广告漫谈》等。2019年6月24日上午10点15分在深圳逝世,享年82岁。)老一辈艺术家传承给徒弟的不只是技术,还有精神内核。
他俩的作品没有荤段子,没有调侃双方家人,而且加入了很多地方文化和中华传统文化,有些段子可能文化程度低的观众听不太懂,比如说到《山海经》时王声用了一句“佶屈聱牙”;还有贴近生活,比如《西游朋友圈》,将《西游记》和当代人们对微信的依赖结合起来。
最百听不厌的就是《这不是我的》,这绝对是中国近十年来讽刺力度最大的相声作品,其价值可以比肩很多老艺术家们的优秀相声作品。试问如今哪个相声团体敢说这种题材?大家可以搜来听一听,头条就有。
卢鑫玉浩的作品其实跟苗阜王声的作品在某些方面有异曲同工之妙,比如都有现代文化知识在里面,都贴近人们现在的生活,都言之有物,都有时代印记在里面。
相声江湖里的恩怨情仇咱一个外行也看不明白,作为观众,我只对作品感兴趣。相声就是给老百姓听的,我只希望有更多老百姓喜闻乐见的相声作品被产出,谁能拿出这样的作品,谁就是我追捧的人。
谁才是你们心中的古风女神呢?
说白了,唱功差不多就行,最重要的就是有一副被天使吻过的嗓子。晚上嗓子被二哈啃过,唱功再好也不行。。。最后,本神赐予汝等嗓子一个祝福。
你们喜欢古风歌曲吗?
河图是我最喜欢的古风歌手了。高中的时候开始喜欢他,开始是因为看见我同学抄了他的歌词在本子上,是《倾尽天下》,歌词非常有韵味,而且非常押韵,在现代是实属难得,我很喜欢,我也抄下来了。而且那个时候我还不知道是歌词,以为就是一首诗来着。后来我又抄了《凤凰劫》的词,还以为只是一首诗,直到后来我同学告诉我,那是歌词~于是我就去搜这两首歌听,超惊艳,从此就喜欢上古风的歌曲了。
而且河图是非常有才的,他的很多歌曲都是词曲唱自己完成的,而且押韵的歌词真的非常有韵味!和大多数非主流歌词比真的是好太多,让人听着心里舒服,而且他唱的歌很容易让人跟着他的情绪走,都是比较恬静或者比较忧伤的歌曲,也有比较大气恢宏的歌,非常适合一个人的时候听了。河图的歌基本上都很好听。而且也有很多为小说比如《华胥引》《倾尽天下》写的歌或为游戏写的歌比如《诛仙《守》》,其他的比如《寸缕》
《为龙》
《藏海花》
意义重大的《第三十八年夏至》
这是《凤凰劫》
和《倾尽天下》
总之就是听着特别的有感觉,而且河图的声音也很适合古风。
千军万马避白袍说的是谁?
>>一位“射不穿孔,马非所便”的文弱书生,竟然是我国历史上打仗最厉害的人,而且每战必胜,从不失手,是历史上真正的常胜将军。他是侍从、文官出身,自身并无万夫莫挡之勇,却在战场上创造出一次次的旷世奇迹。这位常胜将军就是南北朝时期的南梁将军陈庆之。
南北朝时期,洛阳街头流传着这样的一句童谣: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兵万马避白袍。其意思是,任凭多么精锐的军队或者多么出名的将领,见到“白袍”都望风而逃,避之惟恐不及。童谣中的白袍是指南朝梁的一支劲旅,只有区区七千人,但拥有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将领---陈庆之。强将手下无弱兵,在陈庆之的带领下,七千白袍神兵一路北上,不到五个月时间就摧毁几十万重兵的围追堵截,一路纵横驰骋,全战全胜,直至攻陷北魏京城洛阳。根据史籍《梁书.陈庆之列传》记载,陈庆之指挥的重要战役中,没有一场败绩,而且没有一场不是在绝对的劣势中大胜敌军的。
陈庆之真乃神人也。
早年经历 陈庆之是个庶族读书人或者小官吏的儿子。中国古代,庶族(下级地主或者读书人)和士族(高级地主或者读书人)之间的分界线是相当严格的,庶族很难有出人头地的机会。陈庆之的武艺很差,史称其“射不穿孔,马非所便”。陈庆之的青少年阶段是以侍从的身份在宫廷度过的,当时的皇帝是梁武帝萧衍,陈庆之跟着皇帝下了二十几年的棋,史载:高祖性好棋,每从夜达旦不辍,等辈皆倦寐,惟庆之不寝,闻呼即至。陈庆之前半生的履历除了这个就是空白了。
初战涡阳 直到公元525年,陈庆之才有了生平第一次带兵机会,那年已经四十二岁了,那次带兵是被任命为武威将军,和其他将领一起去迎接北魏的降将徐州刺史元法僧,自然无仗可打。之后,萧衍任命陈庆之为宣猛将军、文德主帅领兵两千护送豫章王萧综接管徐州。北魏当然不可能丢掉这块战略要地,遂派元延明领兵二万在陟口一带扎下营寨准备进兵。陈庆之得到消息之后,逼近敌人营垒挥师直击,元延明的两万人马不过在一通鼓之间就被陈庆之的两千人马击溃。
本来此战胜负已定,奈何萧综的母亲吴淑媛本是南齐末代皇帝萧宝卷的嫔妃,跟了萧衍之后仅七个月就生了萧综。“宫中多疑之”,萧综也开始怀疑,便悄悄挖开萧宝卷的坟,用自己的血去滴萧宝卷的骨头,俗话说“以生者血沥死者骨,渗,即为父子”,结果确实渗进去了。萧综还不信,又杀了自己的一个儿子去试,结果又渗进去了,这使得萧综深信不疑。于是萧综连夜就带了几个人投奔了元延明。主帅临阵投敌,陈庆之再怎么努力也没用了,只好斩关后撤。
再战涡阳 公元527年,陈庆之跟从曹仲宗再伐涡阳,此次出征,其只是监军一类角色。北魏则派遣宗室元昭领军十五万救援。前军赶到驼涧时,手下只有两百人的陈庆之建议夜袭,另一将领韦放则认为敌军的前锋部队都是精锐,不易取胜。陈庆之说,你们都不去,那我带两百人去偷袭。于是,陈庆之带领自己的部属二百人,长途奔袭四十里,一夜之内击败了北魏的先头部队。北魏的大部队听到先头部队被打败了,全军震恐,行动迟缓,士气大跌。但是双方的实力比较实在是相差太多,因此双方在涡阳附近打了近一年,战斗上百次,胜负未分。
后来,北魏在梁军的后方筑起营垒,形成夹击之势。曹仲宗、韦放二人实在是打不下去了,准备撤退。陈庆之拿着“假节”在营门口堵住部队,说:吾闻置兵死地,乃可求生,须虏大合,然后与战。审欲班师,庆之别有密敕,今日犯者,便依明诏。曹、韦吓住了,把指挥权交了出来。陈庆之立刻率领精锐突袭北魏援军自以为坚不可摧的十三道营垒,大获全胜,魏军的尸首淤塞了淮水的支流。
率军北伐 北魏后期,朝政腐败,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激化。公元528年,北魏发生内乱,有实力的诸如萧宝寅、葛荣、尔朱荣等纷纷割据,而且尔朱荣大肆屠杀皇室,没有实力的像北海王元颢就只有自托他国。元颢以本朝大乱为由降梁,并请出兵助其称帝。萧衍不好回绝,于是封元颢为魏王,命陈庆之为假节、飙勇将军,率兵七千人护送元颢北归洛阳称帝。萧衍如此安排完全是敷衍一下元颢而已。
但是,就是这次敷衍,成就了陈庆之的赫赫声名。元颢也没打算真的打下洛阳,其出兵不久就称帝不走了,封陈庆之为卫将军、徐州刺史、武都公,命其继续督军西上攻荥阳,委任其自行战斗。于是在连绵春雨之中,陈庆之带领直属的区区七千部队开始了神话一般的北伐之旅。
直趋洛阳 公元529年四月,陈庆之领兵乘北魏征讨邢杲起义军之际,乘虚攻占荥城,之后进军睢阳。睢阳守将丘大千连筑九座营垒抵挡。首战,陈庆之仅一个上午就攻陷了三座营垒,丘大千部完全失去了斗志,并举众投降。元晖业率领近卫部队两万人占据考城阻挡粱军,陈庆之“浮水筑垒”,攻下考城,生擒元晖业,“获车七千八百辆”。
陈庆之乘胜进军洛阳,一路上有不少地方闻风归降。五月,魏帝元子攸派部众扼守荥阳、虎牢等地,以保卫京都洛阳。魏左仆射杨昱、西阿王元庆、抚军元显恭等率羽林军七万守荥阳。魏军兵锋甚锐,加上荥阳城坚,陈庆之攻之不克。魏将上党王元天穆先遣骠骑将军尔朱吐没儿领胡骑五千、骑将鲁安率夏州步骑九千增援杨昱,又遣右仆射尔朱世隆、西荆州刺史王罴率骑兵一万进据虎牢,魏军共计三十万人对梁军进行合围,魏军一时旗鼓相望。在荥阳城下,梁军将士皆恐,陈庆之对将士们说:吾至此以来,屠城略地,实为不少;君等杀人父兄,略人子女,又为无算;今日之事,义不图存。之后,陈庆之亲自擂鼓攻城,只一鼓,梁军便悉数登城,遂克荣阳,俘杨昱,缴获荥阳的牛马谷帛不可胜计。也就是说,魏军的包围圈刚刚形成,还没来得及进攻,陈庆之已经攻下了七万守军的荥阳。
攻陷洛阳 不久,元天穆引二十万援兵围城,其中有十五万精锐的骑兵。占领荥阳的陈庆之看到二十余万魏军浩浩荡荡压到城下,其压根没想守城,而是亲率三千精骑背城而战,结果大破敌军。三千对二十万,不可思议。陈庆之三千人马打败北魏二十万援军后,鲁安于阵前投降,元天穆、尔朱吐没儿单骑获免。陈庆之还觉得不过瘾,带着三千人马又进军虎牢关,有一万精锐、踞雄关险要的虎牢守将尔朱世隆不敢战,弃城而逃。魏孝庄帝元子攸为避陈庆之锋芒,被迫撤至长子。此时,陈庆之距洛阳只有一步之遥,洛阳守将元延明直接投降了。元颢遂入洛阳,魏临淮王元彧、安丰王元延明率百官迎元颢入宫。元颢改元、大赦,加封陈庆之为侍中、车骑大将军、左光禄大夫。
清剿余众 上党王元天穆、王老生、李叔仁不服气,又率兵四万攻克大梁,并分遣王老生、费穆进据虎牢,刁宣、刁双入梁、宋。陈庆之闻后,率军掩袭,魏军皆降。元天穆率十余骑北渡黄河而逃,费穆攻虎牢,将克,忽闻元天穆北逃,自以为无后继,遂降于陈庆之。陈庆之又进击大梁、梁国,皆攻克之。梁武帝闻讯后,再次亲书诏书进行嘉勉。陈庆之和部下皆穿白袍,一路上所向披靡,所以洛阳城中童谣曰: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兵万马避白袍。陈庆之以七千之众,从铚县一路攻击到洛阳,前后作战四十七次,攻城三十二座,所向无敌。
秘潜南归 在接到一连串的败报之后,尔朱荣倾北魏举国之兵,号称百万,从北边南下攻打洛阳。洛阳附近的小城在尔朱荣重压之下,又纷纷反叛。陈庆之主动到黄河以北去防守洛阳的门户北中郎城。尔朱荣也执意要和陈庆之分个高下,于是一股劲地攻打陈庆之,三天打了十一仗,七千人的陈庆之部把上百万的尔朱荣部打得死伤惨重。
尔朱荣在绝望之中下令退兵。尔朱荣拿陈庆之没办法,就去抄元颢的老窝,很快洛阳被攻陷,元颢也被杀。陈庆之在北方失去了根据地,只得东撤回建康。尔朱荣亲率大军随后追赶,但又不敢追得太近,两支军队就这么拖着一直走到河南边界一带,陈庆之指挥军队过河时,突如其来的山洪无情地冲走了这只百战百胜的部队。幸免于难的陈庆之装扮成和尚才秘密潜回建康。陈庆之南归后特别尊重北人,朱异觉得奇怪,便问,其回答说:吾始以为大江以北皆戎狄之乡,比至洛阳,乃知衣冠人物尽在中原,非江东所及也,奈何轻之。
镇守东南 十二月,梁武帝以陈庆之为持节、都督缘淮诸军事、奋武将军、北兖州刺史。时有妖僧僧强自称天子,土豪蔡伯龙也起兵相应,众至三万,攻陷北徐州,济阴太守弃城而逃,钟离太守单希宝被害。梁武帝诏令陈庆之前去征讨,并亲自为其饯行。梁武帝对陈庆之说:江、淮兵劲,其锋难当,卿可以策制之,不宜决战。陈庆之受命而行,未到十二天,便斩蔡伯龙、僧强,传首建康。
公元530年,梁武帝以陈庆之为都督南北司、西豫、豫四州诸军事、南北司二州刺史,其余如故。陈庆之到任后,遂围悬瓠,破魏颍州刺史娄起、扬州刺史是云宝于溱水,又破行台孙腾、大都督侯进、豫州刺史尧雄、梁州刺史司马恭于楚城。战后,陈庆之显示出了作为政治家的卓越才能,其随即减免了义阳镇的兵役,停止水运补给,使江湘诸州得以休养生息;并开田六千顷,二年之后粮食充实。梁武帝为此嘉奖陈庆之。
最后一战 公元535年二月,陈庆之攻东魏,与豫州刺史尧雄交战,因不利而还。
公元536年十月,东魏定州刺史侯景率七万人寇楚州,俘楚州刺史桓和,乘胜进军淮上,并写信劝陈庆之投降。陈庆之迎来了其一生之中最后一战。陈庆之当时部众不到万人,梁帝急调侯退、夏侯夔率部驰援。时值大雪,援军行至黎浆,前线就传来消息,侯景部已经被歼灭,侯景抛下辎重只身逃跑。
同年,豫州闹饥荒,陈庆之开仓放粮济灾民,使大部分灾民得以度过饥荒。以李升为首的八百多名豫州百姓请求为陈庆之树碑颂德,梁武帝下诏批准。
公元539年十月,陈庆之去世,时年五十六岁。梁武帝追赠陈庆之为散骑常侍、左卫将军、鼓吹一部,谥曰“武”,还诏令发五百人为其会丧。
陈庆之领兵打仗一往无前,可谓神勇,更似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