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竹青婵影
01.
将戏曲名段用通俗的唱法形式表现,其实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儿。
前段时间,一名叫“小潘潘”的网红因翻唱黄梅戏《女驸马》选段引发了不小的争议。
不少网友吐槽小潘潘是在亵渎传统文化,因为其流行唱法不仅不符合传统黄梅戏的唱法,且过多的扭头、挑眉的动作也与黄梅戏应有的文化意境不相符。
尽管小潘潘唱的并不是原版黄梅戏《女驸马》,而是翻唱慕容晓晓的一首名为《黄梅戏》的歌曲,该歌曲引用了《女驸马》选段《谁料皇榜中状元》,但很多网友依旧认为,小潘潘的这种唱法是不尊重传统文化的表现。
小潘潘后来下架了这个翻唱作品,但网友们依旧不依不饶。
在此,小竹不得不说,有些网友还是有些过于敏感了。
02.
其实不管是用通俗唱法来唱戏曲,还是借用戏曲的元素进行创作的歌曲,都不是什么新鲜事儿,更不是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事儿。
比如,上世纪被大家所熟知的台湾通俗女歌手——卓依婷就用通俗唱法翻唱过很多黄梅戏选段。
说起卓依婷,不少人对她的拜年类歌曲颇为熟悉,但同时,她也翻唱了很多黄梅戏名段,让黄梅戏更加通俗化、大众化。
并于2003年3月1日发行了音乐专辑——《黄梅戏经典名曲精粹》,共收录了14首翻唱的黄梅戏歌曲,这其中当然也包括《女驸马》经典选段——《谁料皇榜中状元》。
03.
除了用通俗唱法翻唱戏曲名段,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也流行了一段时间的戏歌。
尤其是介于京剧与流行歌曲之间的京歌,诞生了很多精品。
比如,《唱脸谱》是不少人的童年记忆,至今那句“外国人把那京戏叫做Beijing Opera ,没见过那五色的油彩愣往脸上画 ……”的歌词相信很多人都能朗朗上口。
这首戏歌,巧妙地将京剧曲调跟流行音乐融合了起来。
1996年刘欢为23集电视连续剧《胡雪岩》创作的片尾曲——《情怨》也是将现代流行乐手法完美地结合了传统京剧元素,创造出一种焕然一新的艺术风格。
当然,同时代的还有很多带有京味儿的歌曲,比如《北京的桥》、《前门情思大碗茶》等等。
这些都是介于传统戏曲和歌曲之间的表现艺术,且这些原创作品至今也是难以替代的经典。
不过,后来随着流行文化的普及,原创戏歌类作品变得越来越少。
年代比较近的,且给小竹印象比较深刻的,则是是李玉刚演唱的这首《新贵妃醉酒》,这也是一首由京剧元素改编而来的歌曲,并收录在2010年12月28日发行的同名专辑《新贵妃醉酒》中。
04.
坦白说,小竹是比较支持这一类原创戏歌的,这种介于戏曲与歌曲之间的艺术表现形式,很好地让戏曲文化在现代得以衍生发展。
当然,小竹也支持尊重传统戏曲,毕竟那是基础,不能丢。
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有一种兼容并包的精神。
应该理解,并不是所有的人唱戏曲都是专业的,不管是网红,还是业余戏曲爱好者,跟专业的戏曲演员相比,肯定是有差距的。
只要他们有一颗热爱传统文化的心,表现自我也是一种自由。
我们可以不认可一些人的唱法,但也应该尊重他们的喜好。
——完——